Workflow
跨界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追觅要“上天”
华尔街见闻· 2025-08-21 19:53
作者 | 黄昱 编辑 | 周智宇 企业互相攻入对方"腹地",这一向是最为人所乐道的商业主题之一。在今年的智能硬件领域,这样的跨界故事多番上演,例如消费级无人机巨头大疆进军扫 地机器人和全景相机赛道,以及全景相机巨头影石瞄准无人机等。 这样的跨界玩家还有不少,备受关注的还有动作频频的扫地机器人头部品牌追觅。在年初宣布进入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赛道,和前不久释放出要进 军电视、投影仪及音响市场的信号后,追觅又一次扩圈,将跨界目标瞄准了无人机。 8月20日,追觅向华尔街见闻确认,将正式拓展无人机业务,战略布局低空经济这一万亿级新赛道。 目前,追觅正积极组建专业的无人机研发团队,且核心团队架构已初具雏形,标志着其跨界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 华尔街见闻一些招聘平台上看到,追觅已发布了多个无人机相关的岗位招聘,包括无人机业务的HR、具有无人机技术研发经验的技术管理、无人机导航建 模算法工程师、无人机运营业务销售一号位、无人机渠道总监等。 对于追觅跨界无人机,有人猜测其是为了反击大疆。8月初,在全球无人机市场占据的领导地位的大疆,正式发布了其首款旗舰扫地机器人ROMO,给原本 焦灼扫地机地市场又添了一把火。 也就说是,凭 ...
奇瑞造摩托:试制生产线设备采购密集展开
经济观察报· 2025-08-14 13:45
公司动态 - 奇瑞集团通过关联企业安徽零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加速布局电动摩托车领域 [1] - 近期启动摩托车试制加工设备采购项目 采购范围包括台试钻床、切管机、数控车床、铣床等试制生产线核心设备 [1] - 该公司由奇瑞控股集团执行副总经理鲍思宇担任董事长 标志着奇瑞正式进军两轮制造赛道 [1] 战略布局 - 此前奇瑞已于2024年释放跨界信号 网络流传的iCar标识与电摩产品同框照片引发行业关注 [1] - 年中针对性招募摩托车开发资深人才 重点要求"用户共创"能力 [1] - 设备采购是继5月总装产线招标、6月试制设备公告后的又一实质进展 [1]
拟引国资救场,黑芝麻站在命运转折点
华夏时报· 2025-08-04 21:45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拟转让20%股份给广西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企,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1] - 黑五类集团当前持股比例为30.25%,为第一大股东 [1] - 停牌时间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交易双方正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1] - 类似案例:良品铺子7月引入武汉国资作为新控股股东 [1] 公司治理问题 - 2022-2025年多次收到深交所监管函和纪律处分,涉及时任董事长、财务总监等高管 [2] - 2025年6月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涉及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及人员任职不规范等问题 [2] - 直接责任人员包括韦清文、刘辉、李文全、李维昌、周淼怀等高管 [2] 经营困境 - 营收连续三年下滑:从2021年40.25亿元降至2024年24.65亿元,回落至2016年水平(23.14亿元) [5] - 2024年净利润7773.76万元(同比+80%),净利率仅3% [5] - 2025Q1营收4.42亿元(同比-3.74%),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29.61%) [5] - 货币资金1.73亿元,短期借款7.66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29亿元 [7] 业务结构 - 2024年营收构成:自产食品业务72.03%,第三方品牌电商业务24.23% [6] - 食品业务三年增速:2022年+0.63%,2023年+3.26%,2024年+5.46% [6] - 电商业务三年下滑:2022年-42.29%,2023年-27.11%,2024年-34.65% [6] 战略转型 - 曾激进跨界电商、医疗、新能源等领域但均失败,如2023年35亿元储能锂电池项目搁浅 [6] - 2023年8月宣布回归主业,推出高端保健黑芝麻糊 [6] - 2025年明确聚焦健康食品产业,坚持黑色健康食品战略定位 [7] 行业分析 - 产品及品牌老化,创新乏力,传统经销商持续减少 [7] - 电商渠道表现不佳,社区团购等新模式未成气候 [7] - 需解决资金链危机,重塑核心竞争力,打造健康食品爆款 [7]
国产电视品牌占据超九成市场份额 达历史最高点
证券日报· 2025-07-18 17:32
中国家电市场份额集中度提升 -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852万台,同比2022年略降0.6%,较2021年同期下降8.9% [1] - 前七大国产传统主力品牌及子品牌出货总量占比达92.6%,创历史新高,同比2022年增长2.7个百分点 [1][2] - 外资品牌份额持续萎缩,夏普出货量腰斩式下滑,索尼、三星、飞利浦合计份额不足10% [2] 国产头部品牌竞争格局 - 第一阵营(小米、海信、TCL、创维)表现分化: - 海信及子品牌Vidda出货量近200万台,同比增长13%,市场份额提升3个百分点 [2] - TCL含子品牌出货量同比大增37%,增幅居行业首位,市场份额增长4.5个百分点 [2] - 小米及红米出货量约200万台,市占率24%,同比略有下滑 [2] - 创维含酷开子品牌出货量增长11% [2] - 第二阵营(长虹、海尔、康佳)受挤压,出货总量约130万台,市占率减少5个百分点 [2] - 华为因内部调整出货量同比下降超50% [2] 行业技术升级与跨界布局 - 高端化成为突围路径,龙头企业力推OLED、miniLED及大屏激光显示技术 [4] - 产业链延伸加速:海信、长虹、创维等已切入显示、操作系统、车载、芯片等领域,通过收购分拆建立垂直整合能力 [4] - 电视场景化趋势显著,从"看听"延伸至娱乐、教育、控制等场景,大尺寸及技术升级驱动需求 [4] 国际化战略推进 - 海信明确"大头在海外"战略,2023年将重点突破区域市场 [5] - TCL、长虹均计划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 [5] - 行业专家建议通过技术创新巩固品牌优势,以核心技术打开海外市场 [6]
周富裕的焦虑,周黑鸭的“鸭”力
36氪· 2025-06-16 18:04
创始人回归与公司变革 - 创始人周富裕于2023年底开始频繁介入公司管理,2024年6月正式宣布回归并兼任执行总裁 [2][3][6] - 回归后通过行动教育机构进行公司架构调研,重构权力格局,引发持续大半年的内部人事动荡 [3][7] - 打破职业经理人汇报机制,采取微观管理方式,包括业绩对赌政策和高管策略挑战 [7][8] 业绩表现与经营困境 - 2024年公司营收24.51亿元(同比下滑10.66%),净利润0.98亿元(同比下滑15.03%),毛利下滑3.2% [2][19] - 2023年未达2亿元净利润目标,四季度出现亏损 [6] - 单店营收从2019年210万元降至2023年59万元,2024年通过关店提升至66万元 [16] 渠道策略调整 - 2024年关闭785家门店(加盟店656家+直营店129家),总数从3816家减至3031家 [16] - 特许经营门店从2019年1255家增至2023年3816家,2023年特许收入7.83亿元(占营收28.5%) [10][12] - 新开自营交通枢纽门店租金水平较高,销售及分销开支增至9.89亿元 [16] 品牌焕新与跨界尝试 - 2024年5月启动品牌焕新,更新包装设计和店铺装修,增加DIY体验区等年轻化元素 [22][24][25] - 推出"经典+创新"双轮驱动产品战略,保持甜辣卤味同时开发创新品类 [26] - 跨界布局椰子水品牌"丫丫椰"和复合调味品"嘎嘎香"系列 [20][21] 海外拓展计划 - 2025年计划以东南亚为起点开拓海外市场 [27] - 面临口味适配、法规差异、本土竞争等挑战 [28] 职业经理人体系变迁 - 2019年张宇晨推行"直营+特许经营"模式,门店从1255家增至3816家 [8][10][12] - 职业经理人频繁更迭,2018年朱于龙离职,2024年张宇晨辞职 [8][3]
中国联塑创始人之子上任执行董事,能否推动业绩改善
新京报· 2025-05-30 21:56
人事变动 - 中国联塑创始人黄联禧及左笑萍之子黄展雄接任执行董事,接替辞任的林少全[1][2] - 黄展雄35岁,拥有加拿大商科学历,2014年加入集团,负责物流、海外管理及新能源储能业务战略规划[2] - 黄展雄将获得每年260万港元酬金及酌情花红[2] - 目前执行董事包括黄联禧(主席)、左满伦(行政总裁)等9人[2] - 创始人夫妇行事低调但多次登榜富豪榜,其子接任引发行业关注[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70.26亿元同比下降12.4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6.84亿元同比下降28.89%[3] - 2020-2024年净利润连续下滑:37.51亿元→30.44亿元→25.17亿元→23.68亿元→16.84亿元[3] - 2024年毛利72.93亿元(毛利率27.0%),2023年毛利81.21亿元(毛利率26.3%)[4] - 2024年EBITDA 47.32亿元同比下降15.7%,EBITDA利润率17.5%(2023年18.2%)[4] - 利润下跌主因:毛利下降8.28亿元+联营公司业绩减少2.20亿元[4] 业务结构 - 2024年业务构成:塑料管道84.4%(228.19亿元)、建材家居8.4%(22.71亿元)、环保+新能源1.85%(合计4.99亿元)[4] - 新能源业务(光伏)2024年收入2.23亿元,面临产能过剩与供需失衡[5] - 2022年成立广东联塑班皓新能源科技集团进军光伏产业[5] 战略转型 - 公司寻求新增长曲线,跨界布局新能源光伏、海洋养殖网箱等产业[1][4] - 目前跨界成效尚未显现,新能源业务占比仍小[1][4] - 公司表示将精简新能源业务投资,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5] - 黄展雄在新能源储能业务方面的工作经验成为市场关注焦点[1][5]
王建军的三度跨界:不自学编程的法学青年,不是好的首席增长官|成为首席官
36氪· 2025-05-30 15:17
职业发展路径 - 王建军从法律系学生跨界进入互联网行业,通过自学编程和UI/UX设计成功创业本地门户网站,实现年营收百万量级 [7][8][9] - 从创业公司CEO转型进入房天下担任一线员工,8个月内将门户网站日活从0提升至120万 [15] - 在链家网/贝壳期间从高级主管晋升至市场总监,推动山东省区业绩从全国垫底升至第一 [21][36][42] - 2024年出任婚礼纪首席增长官,带领公司覆盖全国700余城,服务用户超1亿,入驻商家突破30万 [46][47] 核心能力与方法论 - 擅长从0到1的业务开拓:在房天下8个月实现120万日活,链家网时期通过"对赌"方式推动流量目标超额完成 [15][28] - 独创"金字塔"式管理方法:通过层层筛选兼职编辑建立500人规模团队,实现内容生产规模化 [18][19] - 强调"专业性驱动管理"的管理理念:认为管理者需具备领域专业度才能获得团队信任 [51] - 人才筛选注重自驱力:认为优秀人才的核心特质是自我驱动而非经验丰富 [57] 行业洞察与业务突破 - 抓住"互联网+房地产"红利期:见证并参与链家向贝壳的平台化转型过程 [33] - 识别东南亚市场局限性:创业初期实现11亿GMV但发现市场天花板问题 [45] - 推动婚礼纪数字化转型:使公司成为国内唯一科技驱动的结婚产业互联网平台 [47] - 创新流量获取方式:早期创业时通过网吧合作实现9万日活 [8] 关键业务数据 - 首次创业实现年营收百万量级,团队规模超100人 [9][10] - 房天下时期8个月内实现门户网站120万日活 [15] - 东南亚创业一年达成11亿GMV [45] - 婚礼纪当前覆盖700余城,服务用户超1亿,入驻商家30万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