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通

搜索文档
领跑全国!海淀率先实现百家大模型备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3 22:40
论坛活动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双向赋能:网络文化创新发展"平行论坛首场专业沙龙于9月13日在海淀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核心议题为"文化智造:AI重塑数字内容生产" [1] - 活动汇聚百余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与行业翘楚 并展出2025亚洲数字艺术展 包含6个国家和地区18位艺术家的近30件影像、装置及交互作品 [3][4] - 论坛由北京市委网信办承办 海淀区委网信办、东升镇人民政府及快手联合协办 是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度主题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14] 海淀区AI产业成果 - 海淀区在全国率先实现百家大模型备案 总数达105款 占北京市三分之二(约66.7%)和全国五分之一(20%)[7] - 区域内孕育豆包、文心一言、ChatGLM等通用头部大模型 并孵化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体"通通"及全球首个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 [7] - 海淀区聚集北京市80%以上人工智能人才 通过"人工智能+"行动及人才特区措施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 [7] - 建立全国首个大模型生态服务站 提供政策宣贯、资源对接及数据出境咨询服务 制定自贸区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7] AI与内容生产变革 - 学术界与产业专家围绕AI对内容生产的重塑展开多维讨论 聚焦创作边界与核心价值 [8][10] - AIGC数字艺术家指出算法可替代标准化内容生产 但根植于生命体验的顶级创意不可替代 [10] - 学者强调技术迭代中需坚守"文以载道"的文化使命 承载人类普世价值与文化精神 [10] - 大模型技术重构内容生产全流程 AI数字技术服务于国家"双碳"目标、文化强国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10][11] 行业实践与趋势 - 短视频与直播产业观察显示AIGC正成为影视工业新质生产力 推动技术变革并注入新活力 [13] - AI技术降低创作门槛实现"创意平权" 激发大众参与热情 [13] - A世代与Z世代消费者渴求通过个性化叙事提升沉浸体验 成为"共创者" [13] - 文化智造面临"文化理解"鸿沟的挑战 但存在"供给侧改革"与"出海"机遇 [13] - 人类创造力被强调为无限核心 区别于机器的有限数据存储特性 [13]
聚焦AI重塑数字内容生产,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专业沙龙举行
新京报· 2025-09-13 19:25
论坛活动与规模 - 2025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首场专业沙龙于9月13日在海淀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聚焦"文化智造:AI重塑数字内容生产"议题 [1] - 论坛设置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及常态化活动 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2] 行业技术发展成果 - 海淀区备案大模型总数达105款 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百模规模"的地市级区域 [1] - 区域孕育豆包 文心一言 ChatGLM等通用头部大模型 孵化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体"通通"及全球首个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 [1] 文化与科技融合实践 - 沙龙配套展示2025亚洲数字艺术展 呈现6国18位艺术家的近30件多元形态数字艺术作品 [1] - 海淀区率先建立全国首个大模型生态服务站 现场展示"AI赋能智慧海淀'百模绽放'新画卷"作为论坛献礼 [1]
中国联通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3.49亿元 公司董事长称将持续推进“三个向新”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23:2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02.02亿元 同比增长1.5% [2] - 归母净利润63.49亿元 同比增长5.1% [2]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112元(含税) 共计派发约34.77亿元(含税) [2] - 收入增速居行业首位 [2] 战略发展方向 - 加快推进联网通信和算网数智两大主业协同发展 [2] - 持续推进"三个向新" 向科技服务企业提能升级 [2] - 网络资产从通信网、互联网向数据网、算力网、智能网演进 从"通信管道"向"AI生态"演进 [2] - 加快AI赋能网络运营 提升用户体验感知 推动降本增效 [2] 算网数智业务 - 资本市场对运营商的定位已扩展至云、算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 [3] - 算力、数据、智能的融合创新和规模应用将带来更大价值 [3] - "通通"从IP形象拓展到AI智能体 计划升级为公司品牌符号 [3] 人才战略 - 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加速人才结构调整 [4] - 加强员工AI思维和数智化能力培养 扩大科技人才规模 [4] - 深化校企合作 增加人才储备 提升全员数智化能力 [4] 资本开支计划 - 资本开支坚持"稳健、精准、适度"原则 [4] - 投资重点从移动、宽带转向IDC、云等算网数智赛道 [5] - 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约550亿元 2024-2025年投资降幅均超10% [5] - 未来2-3年投资保持相对平稳 下降幅度收窄 [5] - 将跟踪AI、6G发展趋势 适时调整投资规模和节奏 [5]
对话朱松纯:Agent喧嚣之上,“走心”才是AGI的未来?
AI科技大本营· 2025-04-30 11:02
Agent概念与现状 - 当前AI领域最热门的词是"Agent",被业界称为"智能体元年",但对其定义存在模糊性,有人认为只是RPA的升级版,有人视为无所不能的商业应用[1] - 真正的Agent应具备自主性、自我意识和内在诉求,能主动与环境互动并形成价值判断,而非被动响应指令的工具[4] - 目前多数系统缺乏物理世界互动能力和社会性,仅能完成特定任务,本质仍是工具而非智能体[4] 通通智能体的创新路径 - "通通"采用价值与因果驱动的终身学习模式,在虚拟环境中持续演化并发展个性,核心在于内在驱动力而非数据堆砌[4] - 该智能体已展现出类人行为如讨价还价、策略性撒谎等社会性特征,表明其价值体系正在形成[7] - 与主流Agent相比,"通通"强调"理"(推理能力)和"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而非仅关注"技"(任务技能)[6] 多智能体协作挑战 - 社会智能需要模拟组织结构的动态演化,包括家庭、公司等V++集合体的目标形成与内部认知构建[7] - 当前多智能体系统缺乏共享价值体系和社会关系理解,难以实现鲁棒的群体智能[7] - 关键瓶颈在于对社会规则、契约及责权利等内隐知识的建模能力[7] AI发展范式批判 - 主流大模型路径被比作"鹦鹉范式",依赖海量数据但缺乏深层理解,表现出任务脆弱性[9][10] - 倡导转向"乌鸦范式",通过小数据解决大任务,强调内在需求驱动和因果推理的自主智能[12] - 千亿参数模型虽工程有效但科学上"丑陋",存在黑箱问题和泛化能力缺陷[9][13] AGI评估新框架 - 提出能力与价值双系统的评级方法,通过开放环境测试自主定义任务和适应变化的能力[14] - "通通"在测试中表现接近3-6岁儿童水平,验证了该框架可行性[14] - 批评"预测下一个token"模式缺乏多模态反馈闭环,导致知识组织混乱[14] 中国AI发展路径 - 主张跳出数据算力军备竞赛,结合实体经济需求发展具身智能[16] - 将儒家文化等传统价值融入AI设计,探索不同于西方的社会智能解决方案[16] - 强调哲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对构建AI价值体系的关键作用[16] 智能本质的哲学思考 - AGI发展应回归对智能本质的理解,构建具备内在价值和认知能力的智能体[18] - "为机器立心"是技术目标也是哲学宣言,关乎AI与人类社会的共生方式[18] - 指出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选择将深刻影响国家未来竞争力[18]
全国政协委员朱松纯:人形机器人可在中国快速发展;DeepSeek不是人工智能的全部|聚焦两会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09 18:40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 - 人工智能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1] - 具身智能等新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人工智能需具备人的基本能力且身体可改变[2] - 当前DeepSeek等大模型仅为人工智能一部分 需避免以偏概全的认知[2] 通用人工智能研究进展 - 研究团队推出通用智能人"通通" 具备三四岁儿童完备心智并持续快速迭代[1] - "通通"作为具身智能体可存在于三维场景 完成聊天、收拾房间等具体任务[1] - 通用智能能力可适配轮式/双足人形机器人或机器狗 保持统一价值体系与决策系统[2] - "通通"通过幼儿园学习实现人际交往、待人接物等多方面进步[2] - 未来需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使其能解决无穷任务并主动学习[3] - 从通用智能体到社会智能体需百万个"通通"协作 属前沿研究方向[4]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优势 - 能源电力充足 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充足算力养料[4] - 制造业门类齐全且机电零部件产业链完整 促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4] - 理工人才数量可观 工程师优势突出[4] - 数据资源丰富 中心化治理体制助力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数据聚集[4] 行业发展挑战与建议 - 新兴技术发展存在曲折性 需重视人才培养问题[4] - 需规避同质化竞争导致的重复内卷现象 防止资源浪费[4] - 对人工智能整体技术把握存在不足 建议提升认知以保障政策精准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