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密话
搜索文档
国盾量子20251009
2025-10-09 22:47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国盾量子是A股市场唯一以量子技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技术源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业务覆盖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全球稀缺[3] * 公司由国资委和中科大主导股权架构,中国电信于2024年入股后成为前三大股东之一,董事长由中国电信高管吕品兼任,原董事长英勇担任总裁,引入央企资源管理能力同时保留核心技术领导力[10]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74.5%至1.2亿元,毛利率多年维持在50%左右,手持订单超过2.2亿元,未来订单预期乐观[2][3] 财务表现与盈利预测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亏损收窄,利润同比增加30%,随着新订单在年底确认,有望扭亏为盈[1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在0.24亿至0.87亿之间,2026年及2027年利润预期分别为0.36亿和0.86亿元[4][30]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预期分别为1.04亿、1.36亿和1.9亿元(量子通信),以及1.1亿、2.42亿和4.85亿元(量子计算)[29] * 自中国电信入股后,公司销售和管理费用率呈下降趋势,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约5,000万元,同比增长30%[13][31] 量子通信业务 * 国盾量子是国内最大量子通信网络设备供应商,市占率超90%,已完成20余座城市城域网建设,并参与欧洲和南非等国际项目[2][5] * 国内骨干网(如哈尔滨至广州、上海至成都)铺设已基本完成,当前主要任务是拓展骨干网沿线城市的城域网建设[11] * 中国电信入股后加速城市间组网建设,预计到2030年完成100个城市城域网建设[2][5] * 业务布局涵盖TOG、TOB和TOC端:TOG端提供城域网、骨干网建设及维护,前期设备销售收入占比40%,后期服务性收入占比60%[17];TOB端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人民银行、工商银行等合作保障数据安全[17];TOC端与中国电信联合推出"量子密话"业务,用户数截至2025年8月突破600万,预计年底达800万,2024年与中电信签订1,200万元订单,2025年提升至1,400万元[17] * 2025年8月和9月,公司与中国电信签订了两笔大额订单以及一笔1,400万元的订单[29] 量子计算业务 * 公司依托中科大技术平台,是唯一参与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研究的企业,在测控设备、稀释冷机等关键单元领先[2][5] * 2025年上半年该领域营收同比增长近三倍至5,600万元[2][5],产品价值占比达到70%左右,其中稀释冷机和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价值占比最高的单元,分别占比30%-40%和30%[8][9] * 已签订多笔大额订单,包括与安徽巢湖明月超导中心签订的4,500万元订单、与中国电信签订的5,400万元订单,以及2025年9月与中国电信签订的一笔280比特、6,300万元(原文亦提及6,400万元)的整机订单,预计明年交付[5][7][29] * 全球量子计算行业处于从实验室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时期,超导量子计算机比特数约100至1,000,保真度基本在10^-3左右[18] 实现商业化需量子比特数超过1万(10^4)且错误率控制在10^-3以下,预计需3至5年[21] * 预计未来五年全球量子企业营收增速平均可达50%,头部效应明显[22] 量子精密测量业务 * 该领域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应用广泛,公司冷原子重力仪产品表现突出,其灵敏度比传统方法高出约1,000倍[26][27] * 公司已完成两台冷原子重力仪销售,实现营收856万元,同比增长13%,另有三台未执行订单,预计确认营收约1,000万元[28] 此外还有三笔冷原子钟订单,单价约300万元[2][5] * 未来在矿场勘测和地下结构勘探方面有增长潜力,预计到2035年全球量子重力仪市场规模将达到10.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28] 公司预计该业务未来三年营收分别为0.4亿、0.48亿和0.57亿元[31] 行业动态与竞争环境 * 国内量子通信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基础设施(如"墨子号"卫星、光缆线路)稳步推进,为大规模部署奠定基础,国盾量子技术成熟度全球领先[16] 全球范围内,中国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欧洲等地区刚刚起步[16] * 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及高佣金领域,海外对国内产品基本完全封锁,这使得国盾量子的国产替代空间非常广阔[6] * 2025年是量子计算发展100周年,技术迭代快速突破,订单落地速度超出预期,科研机构、政府和创新中心的订单在2025年开始集中落地[20]
国盾量子(688027):国之重盾,量创智子
国金证券· 2025-09-30 23:01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4] - 基于2026年100倍市销率(PS),对应目标价为550.41元 [4] - 核心观点:公司作为国内唯一以量子技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在政策强力推动下,其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业务成长势能强劲,商业化发展路径清晰,有望逐步走出低盈利困局并实现盈利突破 [2][3][4] 公司概况与股权结构 - 公司是国内首家专注于量子科技领域的上市公司,业务全面覆盖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 [1][15] - 2024年3月通过向中电信量子集团定向增发募集资金17.75亿元,完成后中电信量子集团成为控股股东,持股21.86%,形成"国资主导+科研赋能"的股权结构 [1][18] - 公司高管团队兼具深厚量子技术研发积淀与科技企业运营经验,董事长吕品拥有电信行业二十余年战略管理经验 [20] 财务表现与成长动能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21亿元,同比增长74.54% [25];其中量子计算业务营收5596.0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83.92%,量子通信业务营收5173.77万元,同比增长28.10%,量子精密测量业务营收856.51万元,同比增长13.75% [1][28] - 盈利水平持续改善,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379万元,亏损同比收窄32.69% [3][25] - 费用管控效果显现,2025年上半年销售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0.46%和35.61%,同时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研发费用达5063.25万元,同比增长33.23% [3][29] 量子通信业务 - 量子通信是公司优势业务,技术成熟度最高,已率先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34];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量子通信设备供应商,参与建设国家级"京沪干线"等重大项目 [15] - 国内量子通信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4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92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937亿元 [40] - 公司实现ToG/ToB/ToC全场景布局:ToG端主导国内量子通信骨干网建设;ToB端深度绑定能源、金融行业头部客户;ToC端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的"量子密话"用户已突破600万 [52][55] 量子计算业务 - 量子计算是市场空间最大的量子技术领域,2024年全球产业规模突破5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2000亿美元 [63][64] - 公司是全球少数可提供超导量子计算整机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产品覆盖全产业链 [76];深度参与国内最先进的"祖冲之三号"(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发 [82] - 公司持续加码核心组件研发,如稀释制冷机、千比特测控系统等,不断完善国产化自主可控产业链布局 [81] 量子精密测量业务 - 量子精密测量是公司业绩新增长点,其技术可实现指数级精度提升 [84];全球产业规模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44.97亿美元 [88] - 公司的明星产品冷原子重力仪可实现微伽级重力加速度测量,成功打破欧美技术垄断,2025年上半年已交付2台,尚有3台在手订单 [93] - 该业务下游应用前景广阔,涵盖地质灾害监测、大地测绘、资源勘探等多个领域 [9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1/5.66/9.00亿元,同比增长46.55%/52.47%/59.03% [4][97] - 预测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4/0.37/0.87亿元,对应每股收益(EPS)为0.23/0.36/0.84元 [4][8] - 估值采用市销率(PS)法,参考海外可比公司,认为公司作为稀缺标的具有较大成长潜力 [103]
科大国盾上市前后QKD市场预期与现实对比
搜狐财经· 2025-09-04 15:57
公司上市表现 - 科大国盾于2020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 首日涨幅高达923.91% 创下科创板及A股历史记录 [1] - 上市前公司财务表现完美 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净利润保持在数千万水平 [1] - 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 2021年录得首次年度亏损 净亏损额达数千万元 [1] - 2023年净亏损急剧扩大至数亿元 营业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 [2] 业务商业化尝试 - 公司推出量子密话业务 通过更换量子安全SIM卡为普通手机通话提供加密服务 但市场反应平淡 [2] - 高昂资费、有限覆盖范围及用户感知不强的安全需求成为业务推广阻力 [2] - 后续推出量子安全U盾、量子安全物联网燃气表、国盾密语蓝牙耳机等产品 均未形成新业绩增长点 [3] - 产品多与安徽合肥地方企业合作 市场化能力不足 商业拓展举步维艰 [3] 技术应用与市场现实 - 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实际应用高度固化 90%以上案例集中在政府、军工、金融等利基市场 [6] - 客户群体从预期多元化收窄至高度集中 主要依赖少数国有运营商和国家级项目 [6] - 增长驱动力完全依赖国家政策推动和采购意愿 而非技术自然渗透 [6] - 实际市场规模增长缓慢 远低于招股书预测的30%-50%复合年增长率 2025年国内数百亿人民币预期未实现 [5][7] 政府依赖与补贴 - 公司深度依赖安徽合肥地方政府 合肥市政府通过量子城域网等项目提供基础订单 [10] - 近五年每年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政府补助 盈利年份补助占利润半壁江山 亏损年份掩盖更大亏损额 [10] - 超过90%政府补助直接来源于安徽省及下辖市县区级政府 包括上市奖励、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等单笔超百万元项目 [11] - 国家级补助以项目制科研经费为主 持续性和规模不如地方综合性奖励 [11] 估值逻辑变化 - 公司估值逻辑从高成长科技股转变为低成长公用事业股或供应商股 [12] - 股价较高点跌去超过九成 早期投资者财富大幅缩水 [3][12]
向智!创新力成就生产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4 23:38
新兴产业活力迸发 - 小米汽车工厂76秒下线一辆车 工厂自动化率达100% 使用超700个机器人和9100吨压铸机实现后地板件一次压铸成型[2] - 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 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均占全国一半以上[4] -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一 江淮汽车与华为联合工厂实现0.3毫米色彩分色精度和0.2毫米瑕疵检测精度[5] - 广东开通无人机航线超700条 物流配送年飞行近80万架次 正构建30分钟航空医疗救援网络[6] -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46万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世界第一[6] 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 广东潮州三环公司实现MLCC介质层厚度从5微米到小于1微米的技术突破 产品进入AI服务器和高端车载电子市场[7] - 首钢一高炉改造为科幻乐园 融合AI/AR/VR技术 2024年开业首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8] - 安徽宿州通过智慧农业平台培育大豆新品系32个 蛋白质含量提升9%以上 单产提升10%以上[9] - 广东培育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领域[8] 未来产业布局发展 - 合肥量子产业集群发展迅速 量子加密通话用户近600万 服务覆盖单位超3000家[10] - 北京人形机器人"天工"实现真实环境电力巡检应用 2024年机器人产业营收超3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11][12] - 广州小马智行自动驾驶系统在北上广深提供服务 新一代车辆已开启公开道路测试[13] - 安徽建设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先导区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培育"新星企业"[10]
向智!创新力成就生产力——“活力中国调研行”感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新华社· 2025-07-18 19:22
人工智能产业 - 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占全国一半以上[3][9]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多模态世界模型,孵化中国首个千亿参数大模型和AI智能体[9] - 北京培育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聚焦高精尖产业[9]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 - 小米汽车工厂76秒下线一辆车,700个机器人协同作业,关键工序自动化率100%[4][6] - 江淮汽车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尊界超级工厂实现0.3毫米车身分色精度,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第一[11] - 安徽通过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全产业链发展,1-5月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首位[11] 无人机与低空经济 - 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无人机产品覆盖农林植保、物流运输等领域,广东开通超700条无人机航线[14] - 广东无人机物流年飞行近80万架次,构建30分钟航空医疗救援网络[14] 传统产业升级 - 潮州三环公司突破MLCC介质层厚度技术,产品进入AI服务器和高端车载电子市场[15] - 首钢一高炉转型为科幻乐园,融合AI/VR技术,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16][19] - 安徽宿州智慧农业平台提升大豆单产10%,蛋白质含量提高9%以上[19][21] 量子科技与未来产业 - 合肥量子产业集群发展迅速,"量子密话"用户近600万,服务覆盖3000家单位[23][25] - 北京人形机器人"天工2.0"实现电力巡检应用,2024年机器人产业营收超300亿元[27] - 广州小马智行自动驾驶汽车在北上广深提供商业化服务,开展公开道路测试[28][30] 产业集群与创新生态 -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约13%[14] - 广东培育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包括电子信息、汽车和新能源[15] - 安徽布局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先导区,设立发展基金[25]
红色电信践初心,数智赋能助发展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23:24
公司战略与荣誉 - 公司秉承红色电信精神,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依托云网融合技术助力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 [1] - 公司紧扣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持续推进通信科技创新,力求让通信科技创新红利惠及千行百业和民生 [3] - 公司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广东省通信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反诈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 政务数智化转型 - 公司以"深度智能技术突破"为核心,率先探索大模型与政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助力政务系统迈入"数智政务3.0"时代 [5] - 公司构建DeepSeek原子能力平台,实现技术从0到1突破,开创本地运营商AI赋能政务转型先河 [5] - "惠州市OA系统办公AI助手"实现公文智能拟稿、智能检索、会议纪要自动生成,大幅提升办公效率 [5] - 公司构建"1+M+N"生态体系(1个原子能力平台+M个智能引擎+N个场景应用),全面赋能政务数智化转型 [6] - 公司助力12345热线实现从"民意感知"到"服务提质"的全链路智能化升级,年均受理诉求十分庞大 [8][10] - 引入DeepSeek大模型技术构建全链条AI赋能体系,实现智能知识库、智能应答、智能辅助分拨、智能跟进 [10] - AI驱动"未诉先办"模式通过舆情分析预判热点问题,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治理" [11] - 政务热线基础数据治理时长从3.5小时缩短至20分钟,群众满意率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地市前列 [11] 教育与医疗数智化 - 公司与高级中学合作构建"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学竞赛+科技创新"三位一体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5] - 公司承办医疗行业信息专题培训会,展示"算力+数据+模型+平台+应用"五位一体国家云智算服务体系 [16] - 演示智能分诊、电子病历优化等场景解决方案,联合发布医疗大模型应用白皮书 [16] 行业与城市数智化 - 公司打造"翼企服务"、"翼企制造"两大服务品牌,实现"一企一群",提供24小时不间断智能客服服务 [16] - 公司展示智能扫地机器人、机器狗、AI数字人、VR/AR交互等硬核科技,以及AI中医问诊等民生场景应用 [17] 安全防护技术 - 公司通过云网融合、量子通信、AI大模型、反诈防护等前沿技术构建全方位、智能化安全防护体系 [19] - 推出全球首个运营商级量子安全通话综合解决方案,包括量子密信、量子密话等成熟产品 [19][20] - 构建"制防、技防、人防"三位一体防范网络信息诈骗体系,客户综合满意度及宽带业务满意度位居行业前列 [21] - 推进公安智慧小视频建设,搭建公共区域全覆盖的AI视频监控网络,构建"一网统管"平台 [21][22] 社会责任与乡村振兴 - 公司开展"美丽乡村"三线整治专项行动,截至2024年底累计整治线路超4000皮长公里,完成61个典型镇村整治 [24] - 公司完善千兆光网覆盖、数字乡村平台建设,为乡村振兴插上信息化"智慧翅膀" [26] - 公司参加"为爱弯腰,益起护绿"公益活动,开展反诈宣传 [28]
走进中电信量子集团:从技术突围到国家战略
环球网· 2025-05-14 16:38
量子科技国家战略布局 - 量子信息科技成为引领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国家科技布局的重要一环聚焦量子计算 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前沿方向 [1] - 中国电信深入布局量子信息前沿技术 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 实现量子芯片 纠缠源到成套系统的自主可控 [1] - 量子科技成为关乎国家安全 全球博弈和发展主动权的战略制高点 公司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推动量子能力向实战应用快速转化 [4] 技术突破与全球地位 - 中国是全球唯一在光量子和超导量子两条技术路线上都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 "九章"光量子计算机与"祖冲之号"超导量子计算机已实现对经典超级计算机的超越 [2] - 团队拥有超导量子计算机整机搭建及运维能力 超导芯片需在接近-273.15°C的极低温环境下运行 搭建了覆盖测控系统 制冷装置等关键核心器件的国产化产业链 [2] - 在量子通信 精密测量等多个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具备引领全球创新的重要潜力 [1] 产业化应用与基础设施 - 量子技术已渗透日常生活 智能手机的半导体成像器件 OLED屏幕蓝色发光二极管 锂电池等技术背后都依赖量子力学 [3] - 2013年参与构建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通信干线"京沪干线" 2021年助力实现全球首个"天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构建 [3] - 通过"天翼云" "天衍"等平台实现量子计算资源的开放 科研人员和企业可远程接入云端量子计算资源开展实验 [3] 产品与平台建设 - 推出"量子密话" "量子安全OTN"等产品 构建"天翼云" "天衍"等开放可用的量子计算云平台 [4] - 量子通信网络实现"天上无缝 地下密网"的布局 这是构建未来量子互联网的关键一步 [3] - 量子计算技术一旦实现实用化突破 将对全球金融 通信 能源等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