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酒

搜索文档
野村东方:国产威士忌头部品牌优势凸显 - 知日鉴中,探究中国威士忌行业发展趋势
野村· 2025-08-06 22:4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核心观点 - 中国威士忌市场正经历价格回归 2023年进口均价达峰值后下滑 为国产高端品牌提供发展空间 [1] - 中国烈酒市场以白酒为主导 国际烈酒占比仍小 但威士忌零售额占比稳定在16%左右 2016-2023年复合增速达9% [1] - 中国威士忌进口金额自2023年下滑 但国产产量显著增加 2023年总产量同比增长127% 出口数量和金额均保持高双位数增长 [1] - 中国进口高端威士忌定价空缺 为国产品牌提供向上空间 2023年国内蒸馏产能设计同比增长33% 实际蒸馏产能同比增长50% 未来规划总产能同比增长67% [1] - 中国威士忌市场价格区间延展 高性价比产品需求增长 出口均价降至十年来最低水平 0-500元和500-1 000元价格区间销售额占比上升 高端威士忌占比下降 [1] 中国威士忌行业发展趋势 - 进口量下滑 国产产量增长 价格带分化和消费场景拓展明显 头部品牌断层式领先 如百润股份等公司表现突出 [2] - 日本威士忌发展经验对中国有借鉴意义 包括标准建设 塑造差异化风格及场景创新 [3] - 全球威士忌价格快速回归 2023年中国进口威士忌均价达128元每升 为阶段性峰值 此后逐年下滑 [5] - 中国市场中白酒仍占主导地位 国际烈酒零售额占比约3%~4% 威士忌零售额占国际酒类比重稳定在16% 2016-2023年复合增速9% [6] - 中国进口与国产威士忌呈现不同发展态势 2025年上半年进口金额同比增长3% 但长期自2023年以来持续下滑 国产产量显著增加 2023年总产量达50百万升 同比增长127% [7] 国产与进口威士忌竞争格局 - 中国进口高端产品定价空缺 为国产品牌提供向上空间 2023年国内蒸馏产能设计达8万千升 同比增长33% 实际蒸馏产能4 5万千升 同比增长50% 未来规划总产能25万吨 同比增长67% [8] - 中国威士忌市场价格区间显著延展 高性价比产品需求快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出口均价降至52元每升 为过去十几年来最低水平 [10] - 0-500元和500-1 000元价格区间销售额占比上升 分别从2022年的36%和24%提升至2024年的45%和25% 高端威士忌(1 500元以上)销售额占比从2022年的28%降至2024年的20% [10] 消费场景与产能分布 - 威士忌消费场景拓宽 从私人品鉴走向日常分享 年轻群体和女性消费者成为重要推动力 女性爱好者占比约40% [11] - 中国本土威士忌产能快速扩张 但陈年酒桶储备稀缺 两年以下陈酿达5 5万千升 十年以上仅有0 1万千升 品类分布麦芽 谷物 调和威士忌分别占65% 23%和12% [12] - 本土威士忌主要集中在浙江 云南 四川等地 全国注册有50家酒厂 每年新增数量有限 [13] 头部品牌与百润股份表现 - 国产头部品牌如莱绅 伽马蓝等具有明显优势 长尾品牌数量众多 仍有机会通过细分渠道或特定地区取得成功 [14] - 百润股份邛崃酒厂是亚洲领先生产基地之一 已完成第50万桶陈酿灌注 计划未来4到5年内翻倍产能 具备综合酿造各种烈酒的能力 [15] - 百润股份组建专业营销团队 以体验式营销为核心策略 加速落地场景化营销载体 如成都邛崃建设九旅文化融合体验中心 [15] - 百润威士忌在线上线下渠道拓展传统烈酒经销商 积极进入餐饮场景和线上零售渠道 约40%销售通过小酒实现 [16] - 百润威士忌推出莱州和百利得两大品牌 覆盖高中低端市场 莱州主打高端单一麦芽威士忌 定价239至799元 百利得以亲民价格定位调和威士忌 [17] - 百润威士忌采用不同类型陈酿桶赋予酒体不同风味 包括传统波本桶 葡萄酒桶及中式黄酒桶等 参与国际奖项提升品牌效力 [18] - 威士忌业务将呈现高速增长 成为百润公司毛利率增长重要推动力 净利率将显著提升 [19]
英媒:一线明星如何搅动消费品行业
环球时报· 2025-07-11 06:38
明星进军消费品行业 - 一线明星正从传统娱乐领域转向商业世界 海莉·比伯以近10亿美元出售化妆品品牌 金·卡戴珊内衣品牌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并计划上市 蕾哈娜通过美妆品牌成为亿万富翁 瑞安·雷诺兹涉足电信等多个领域 [1] - 明星企业已成为创新消费品的重要来源 与传统代言不同 新一代明星深度参与企业运营并持有股权 社交媒体和DTC模式降低了产品上市门槛 [1] 明星品牌的历史与现状 - 明星利用名气推销商品历史悠久 迈克尔·乔丹40年通过与耐克合作获利超15亿美元 乔治·克鲁尼代言咖啡获超4000万美元 胡克·霍根曾推广预制速冻食品 [1] - 当代明星更倾向于创建自有品牌而非单纯代言 通过直接触达粉丝和股权持有实现资本化转型 [1] 消费品行业的并购趋势 - 消费品巨头正收购成功的明星品牌以补充产品线 帝亚吉欧以约10亿美元收购克鲁尼持有的龙舌兰酒企 又以最高6 1亿美元收购雷诺兹持有的金酒生产商 [1] - 明星品牌初期依靠粉丝基础快速起步 后期依赖消费品巨头的渠道网络实现规模化扩张 [1] 明星品牌的成功要素与挑战 - 仅靠名人效应无法保证产品成功 化妆品店打折区常见明星美妆滞销库存 社交媒体加速消费者反馈传播 [2] - 优质明星品牌需兼具创新性和创造力 粉丝可能尝试新品但复购取决于产品体验 失败风险与演艺事业类似 [2]
白酒量跌,RTDs猛增!未来十年中国酒市怎么走?IWSR最新报告给出三大答案
搜狐财经· 2025-07-04 16:47
亚太酒饮市场整体表现 - 2024年亚太地区酒精饮料总量(TBA)下降2%,总值下降3% [2] - 所有主要品类均出现价值下降,仅即饮饮品(RTDs)实现销量增长(+1%) [2] - 啤酒(-3%)、烈酒(-2%)和葡萄酒(-4%)销量均下滑 [2] - 中国TBA总量下降5%,印度增长6% [2][5] - 菲律宾、泰国和越南TBA总量增长2%,日本(-1%)、韩国(-1%)和澳大利亚(-3%)下降 [2] 中国市场动态 - 白酒销量下降5%,干邑(-14%)和苏格兰威士忌(-8%)大幅下滑 [5][6] - 金酒逆势增长20%,伏特加增长4%,受益于鸡尾酒文化兴起 [6] - 消费场景转向轻量化,高端宴席减少,小酒馆轻社交成为新趋势 [1] - 预计2024-2034年啤酒销量持平,RTDs复合年增长率+2%,起泡酒+5% [9] - 烈酒整体复合年增长率-1%,但排除白酒后为+2% [9] 印度市场亮点 - 印度TBA总量增长6%,超高端产品消费量增长19% [2][5] - 爱尔兰威士忌销量+58%,伏特加+17%,品类多元化趋势明显 [5] - 英国-印度自由贸易协定将苏格兰威士忌关税从150%降至75%,未来10年降至40% [5] - 2024年印度进口威士忌价值增长的86%来自苏格兰威士忌,金酒价值增长的76%来自英国金酒 [5] - 预计2024-2029年苏格兰威士忌销量复合年增长率+7%,金酒+3% [5] 东南亚及其他市场 - 东南亚在旅游和鸡尾酒文化支持下仍存在高端化增长空间 [4] - 菲律宾烈酒销量增长5%,印度增长3% [12] - 日本RTDs增长强劲,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3%,韩国+10%,印度+6% [17] - 澳大利亚RTDs增长放缓,未来增量有限 [17] 品类趋势分析 - 烈酒品类转变:干邑销量下滑11%,苏格兰威士忌持平,爱尔兰威士忌(+27%)、龙舌兰酒(+14%)、金酒(+11%)和开胃烈酒(+24%)增长 [10] - 葡萄酒销量下降4%(2023年-8%),静止葡萄酒减少1600万箱 [13] - 起泡酒前景较好,中国(复合年增长率+6%)、印度(+8%)和日本(+1%)将增长 [13] - 啤酒2024年下降3%,预计2026年恢复增长,印度(+3%)、越南(+1%)、泰国(+1%)为主要增长市场 [14][16]
中国酒饮触底反弹?国际酒饮展深度剖析
搜狐财经· 2025-06-06 16:48
全球酒饮市场趋势 - 全球酒类市场经历深刻变革,消费趋于谨慎、地缘政治动荡及消费场景演变是主要驱动力 [5] - 中国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超高端烈酒销售低迷,香槟销量暴跌20%,加强型葡萄酒与干邑产品线萎缩 [5] - 区域市场差异显著:印度威士忌异军突起,美国需求波动剧烈,南非、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市场展现增长韧性 [5] - 高端化趋势弱化,消费者更审慎但仍愿为适配特定场景的高端产品支付溢价 [6] - 酒精消费面临旅行、娱乐等替代性消费竞争,旅行零售渠道表现低迷 [6] 细分品类表现 - 即饮鸡尾酒(RTDs)逆势增长2%,新型调配风味和便携式包装是制胜法宝 [8] - 餐前酒场景升温,金巴利汽酒、普罗塞克起泡酒及龙舌兰基调鸡尾酒受青睐 [8] - 无酒精/低度饮品市场份额扩大,健康意识增强推动饮酒频次下降 [8] - 2024年啤酒、烈酒、葡萄酒、西打酒消费量同比分别下降1%、1%、4%、3%,仅即饮鸡尾酒增长2% [10] - 与2019年相比,烈酒(白酒除外)和即饮鸡尾酒分别增长5%和56%,啤酒、葡萄酒、西打酒下降2%、21%、7% [10] - 普罗塞克是葡萄酒品类中唯一增长的类别,受益于香槟价格高企及开胃酒风潮 [12] 新兴趋势与机遇 - 无酒精饮品进入黄金期,全球超25%消费者过去6个月内尝试过,印度增幅最大,中国稳步增长 [12] - 奢华产品价格上涨1%跑赢大盘,啤酒高端线表现优异,烈酒市场因消费降级表现相反 [14] - 苏格兰威士忌份额稳步增长,龙舌兰基底烈酒份额持续扩大,干邑在中美市场面临挑战 [14] - On-trade渠道消费频次上升,中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德国表现显著 [16] - 线上酒精销售进入稳健增长期,中国电商创新、日本全渠道布局及澳大利亚市场基础是主要驱动力 [16] 中国市场动态 - 商务宴请场景减少,但白葡萄酒(如德国雷司令、新西兰长相思)因年轻消费群体崛起迎来积极发展 [19] - 年轻消费者以个人喜好为导向,打破红葡萄酒为主的传统模式,消费场景更丰富多元 [19] - 社交媒体(小红书、抖音)和商超渠道(山姆会员店、Ole、天猫)成为品牌营销关键阵地 [21] - 国际品牌依赖经销商实现营销,预算有限是初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挑战 [21] - 中国市场接近谷底,行业专家预期将迎来新周期,参考2019年后的快速复苏历史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