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1000A发动机
icon
搜索文档
美对除中国外170国加关税!印度:中国行我也行,带头反击霸权
搜狐财经· 2025-07-08 17:04
贸易战中的国家反应 - 特朗普计划对170多个国家加征最高70%关税 但仅英国和越南配合 多数国家采取无视或强硬反击态度 [1] - 中国在贸易战中采取双轨策略 既愿意谈判也敢于反制 手握稀土资源等关键筹码 [1] - 印度模仿中国对抗美国但后劲不足 缺乏实质性筹码且国内农业问题制约其反击能力 [3] 关键产业与资源控制 - 中国控制全球稀土供应链 美国90%稀土依赖中国进口 直接影响军工和智能手机等核心产业 [1] - 中国实现关键技术自主替代 包括芯片设计和飞机发动机(长江1000A已试飞成功) 削弱美国制裁效果 [1] - 印度制造业基础薄弱 汽车零件和纺织品等出口品可被东南亚国家替代 缺乏不可替代性 [3] 经济实力对比 - 中国外汇储备达3万亿美元 具备长期对抗实力 印度仅6000亿美元储备难以持续 [4]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27% 印度不足15% 反映工业实力悬殊 [10] - 美国对中印区别对待 在施压印度同时对中国放宽芯片设计软件和飞机发动机限制 [4] 产业链完整性 - 中国建立全产业链体系 涵盖从基础零件到高端装备的完整制造能力 [6] - 印度未能实现"世界工厂"目标 连汽车发动机等基础工业品仍依赖进口 [6] - 完整产业链使中国能快速实现进口替代 而印度受制于技术短板 [6][10]
管控升级!稀土,一场新的战斗开始了
搜狐财经· 2025-06-04 17:55
稀土出口管控政策 - 中国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外流 各省市领到任务表进行全流程追踪 严防战略矿产非法外流 [1] - 出口管制范围持续扩大 2月对钨 碲 铋等25种物项实施出口许可管理 [3][4] - 4月将钐 钆 铽等7类中重稀土纳入限制清单 覆盖新能源 国防等关键领域 [4] - 5月12日首次提出对稀土 钨 锑等战略矿产实施全链条管控 从单一出口限制转向全流程监管 [4] 中美稀土博弈 - 美国以未遵守和谈条件为由 威胁对中国实施EDA芯片设计软件断供和C919大飞机发动机禁售 [5] - 中国稀土管控导致美国企业受影响 福特汽车因缺乏稀土磁铁被迫停产 多家企业上书白宫警告工厂关闭风险 [5] - 印度汽车行业面临稀土磁铁短缺危机 全国库存最迟6月初见底 去年进口磁铁80%来自中国 [7] - 美国寻求替代供应 计划投资巴西矿产 但稀土加工仍需依赖中国技术 [8]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 - 中国在稀土提取和分离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其他国家难以替代 [8] - 美国探索与蒙古 马来西亚 乌克兰等国的稀土合作 但原料开发仍需要中国技术支持 [8] - 国内外稀土价差扩大 走私利润高达每吨上千万 监管面临巨大挑战 [8] 中国应对措施与技术储备 - C919大飞机零部件大部分由中国合资公司提供 长江1000A发动机已完成适航取证试飞 [10] - 国产芯片设计软件EDA巨头华大九天可替代美国产品 [10] -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优势显著 顶级研究人员中原籍中国占比最高达47% [10]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稀土管控是中国反击美国高科技战的重要手段 [10] - 战略矿产管制涉及开采-冶炼-加工-运输-销售-出口全链条 [4] - 稀土元素可制成成千上万种产品 监管难度大 存在通过第三国转卖风险 [8]
惊!美国对C919动手,暂停发动机技术出口
是说芯语· 2025-05-30 12:01
中美技术博弈与C919供应链影响 - 美国商务部暂停向中国商飞出口C919客机所需的喷气发动机相关技术 此举是对中国4月中重稀土出口管制的直接回应 标志着中美战略博弈向高科技产业链延伸[1] - C919核心部件仍依赖国际供应链:发动机采用美法合资CFM国际的LEAP-1C型号 航电系统依赖霍尼韦尔、罗克韦尔柯林斯等美企 断供将直接影响其产能扩张[1] - C919已获1500余架订单(含400架海外订单) 发动机供应受阻可能导致交付延迟及违约风险[1] 稀土资源反制与战略博弈 - 中国对7类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直接冲击美国军工领域 2023年中国稀土精炼产能占全球92% 美国70%稀土化合物依赖中国进口[4] - 中国"一批一证"制度精准限制稀土流向美国军工领域 导致F-35战机、导弹制导系统等面临原料短缺[4] - 美国试图通过航空技术断压迫使中国在稀土政策上让步 但中国外交部明确表态维护产业链稳定 暗示不会动摇稀土政策[5] C919国产替代进展 - 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已完成运-20平台试飞 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C919适配测试 其耗油率0.53kg/(kgf·h)与LEAP-1C(0.52-0.53)相当 但材料性能暂落后[8] - 中航工业自控所国产飞控系统已通过适航认证 虽性能略逊于霍尼韦尔产品 但可支撑国内航线运营[8] - C919机体国产化率达36% 涉及中航工业旗下成飞、洪都、西飞等多家子公司[9][10] 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 - 美国断供或倒逼中国加速适航体系自主化 C919目前仅获CAAC认证 全面切换国产部件可能摆脱对西方标准的依赖[11] - 通用电气在华有7700台在役发动机及5000台订单 断供可能导致中国商飞索赔超千亿美元 法国赛峰集团明确反对单边制裁[11] - 中国航空自主化加速推进 国产大飞机"三剑客"(C919/C929/ARJ21)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稀土永磁、高端芯片等技术不断突破[13] 产业链格局演变 - 中美博弈呈现"双循环"特征:美国以技术优势压制中国高端制造 中国以资源掌控力反制[13] - 空客CEO指出中国商飞正推动全球航空业从双头垄断(波音/空客)转向三头格局[13] - 技术封锁可能成为中国产业链升级的催化剂 最终胜负取决于对产业链重构阵痛的适应能力[13]
航发科技:航发主机龙头之一,迎来装备&大飞机发展新机遇-20250428
天风证券· 2025-04-28 2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航发科技“买入”评级,预计 2025 年目标市值 112.11 亿元,对应目标价 33.96 元/股 [1][4][7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航发科技深耕航发赛道二十余年,是零部件核心供应商,内需外贸双轮驱动格局形成,净利润逐渐显现 [1][2] - 航空发动机需求广阔,商发国产自主可控空间大,航发科技作为重要供应商有望受益 [3] - 公司资产整合铸就内贸航空装备与外贸转包双主业格局,经营计划完成度通常较高,未来发展可期 [59][67]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增长,考虑资产稀缺性和业绩弹性,给予“买入”评级 [4][69][7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航发科技:我国航发主机上市平台之一 - 发展历程:1999 年成立,2001 年上市,2011 年定增 10.5 亿元增强业务能力,形成内需外贸双轮驱动格局,实控人为中国航发 [14][16][17] - 经营态势:2018 - 2023 年收入 CAGR = 13.8%,2024 年因内贸需求未达预期收入降 14.8%至 38.5 亿元;2021 年后净利润稳定上升,24 年同比大增 43% [2][21] - 利润率水平:2020 年后毛利率受益于外贸产品拉动,期间费用率 2019 年后基本稳定,2024 年研发费用率增至 2.7% [25] - 收入地区分布:国内西南地区为主要收入来源,2024 年收入占比降至 51%;海外地区收入占比 20 - 33%,24 年占比 28%同比提升 8ppt [29] - 应收、存货、预付款及现金流:2020 - 2024 年应收规模从 6.6 亿元增至 23.4 亿元;2019 - 2021 年存货上升;2020 年后预付款增加;2024 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波动大 [31][33][34] 市场需求:航空发动机需求广阔;商发国产自主可控空间大 - 行业战略意义:航空发动机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航发统筹产业发展,我国是少数实现军用航发自主可控的国家,产业链分上、中、下游 [37][38][39] - 商发需求:2023 - 2042 年全球超 4 万架新机交付,中国市场占 21%份额,新增市场需求约 6497 亿美元;C919 订单/产能攀升,换发“中国心”或提速,航发科技外贸转包业务需求或扩大 [42][46][47] - 中小推发动机需求:无人机技术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十五五”是我国无人机发展窗口期,航发科技有望受益;先进战机迭代或拉动中等推力发动机需求,航发科技作为核心供应商有望受益 [52][55][57] 资产整合铸就内贸航空装备&外贸转包双主业发展格局 - 资产整合影响:2011 年定增募资用于合资设中国航发哈轴、收购成发公司资产、建设专业化中心,完善业务流程,巩固竞争优势 [59] - 业务结构:内贸航空产品收入占比从 47%提至 67%,外贸航空产品收入占比从 47%降至 30%;2021 - 2024 年外贸产品毛利率从 16%提至 18%,内贸产品毛利率波动但整体向好 [60] - 经营计划:2025 年预计营收 44.6 亿元,内贸航空及衍生品、外贸产品收入预计增长,工业民品收入预计减少 [67]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核心假设: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44.84、54.48、68.54 亿元,内贸航空产品收入分别为 29.83、36.29、46.30 亿元,外贸航空产品收入分别为 14.08、17.18、21.16 亿元,民品业务暂不考虑 [69][70][71] - 投资评级:采用 PS 可比公司估值法,选取航发动力、航宇科技、航亚科技为可比公司,公司 2025 - 2027 年 PS 低于可比公司平均,给予 2025 年 2.5 倍 PS,对应目标市值 112.11 亿元,目标价 33.96 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5]
航发科技(600391):航发主机龙头之一,迎来装备&大飞机发展新机遇
天风证券· 2025-04-28 17: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航发科技“买入”评级,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4.84 亿元、54.48 亿元、68.54 亿元,对应 PS 分别为 1.73/1.43/1.13x,给予 2025 年 2.5 倍 PS,对应目标市值 112.11 亿元,对应目标价 33.96 元/股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航发科技深耕航发赛道二十余年,是零部件核心供应商,内需外贸双轮驱动格局形成,净利润逐渐显现 [1][2] - 航空发动机需求广阔,商发国产自主可控空间大,无人机/先进战机等或加速中小推涡扇发动机需求释放,航发科技有望受益 [3] - 公司航空发动机资产属性稀缺,受益于国内装备需求恢复和商用飞机需求空间,未来发展潜力大 [4] 各部分总结 航发科技:我国航发主机上市平台之一 - 发展历程:1999 年成立,2001 年上市,2006 年股改,2011 年定增 10.5 亿元,形成内需外贸双轮驱动格局,控股股东为中国航发成发,实控人为中国航发,拥有法斯特和中国航发哈轴 2 家控股子公司 [14][17][20] - 经营态势:2018 - 2023 年营收 CAGR = 13.8%,2024 年同比降 14.8%至 38.5 亿元,主要因内贸航空零部件业务需求不及预期;2018 年亏损,2019 年扭亏为盈,2021 年后净利润稳升,24 年同比大增 43% [2][21] - 利润率水平:2020 年以来毛利率受益于外贸产品拉动,期间费用率 2019 年后基本稳定,2024 年研发费用率同比增 1ppt 至 2.7% [25] - 收入地区分布:国内西南、东北地区及海外美洲、欧洲地区为主要收入来源,2024 年海外收入占比达 28%,同比提升 8ppt [29] - 应收存货等情况:2020 - 2024 年应收规模从 6.6 亿元增至 23.4 亿元,2019 - 2021 年存货规模上升,2020 年以来预付款项增长,2024 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波动大 [31][33][34] 市场需求:航空发动机需求广阔;商发国产自主可控空间大 - 行业意义:航空发动机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航发成立统筹产业发展,我国是少数实现军用航发自主可控的国家,产业链分上、中、下游 [37][38][39] - 商发需求:2023 - 2042 年全球将交付超 4 万架新机,中国市场占全球 21%份额,新增市场需求约 6497 亿美元;C919 进入商业规模化运营,订单/产能攀升,换发“中国心”或提速,航发科技外贸转包业务需求或扩大 [42][46][47] - 中小推需求:无人机技术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十五五”是我国无人机内需外贸发展窗口期,航发科技有望受益;先进战机迭代或拉动中等推力发动机需求,歼 35A 亮相航展,航发科技作为核心供应商有望受益 [52][55][57] 资产整合铸就内贸航空装备&外贸转包双主业发展格局 - 资产整合影响:2011 年定增募资用于合资设立中国航发哈轴、收购成发公司资产、建设专业化中心,完善业务及流程,扩大规模提升工艺 [59] - 业务结构:内贸航空产品占主导,2018 - 2024 年收入从 11.0 亿元增至 25.7 亿元,占比从 47%提至 67%;外贸航空产品收入从 11.1 亿元增至 11.6 亿元,占比从 47%降至 30%;2021 - 2024 年外贸产品毛利率从 16%提至 18%,内贸产品毛利率波动但整体向好 [60] - 经营计划:2025 年预计营收 44.6 亿元,较 2024 年增长 15.8%,内贸航空及衍生品、外贸产品收入预计增长,工业民品收入预计减少 [67]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核心假设: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44.84、54.48、68.54 亿元,同比增速 16.47%、21.48%、25.81%,毛利率分别为 16.34%、17.06%、17.68%;内贸航空产品收入分别为 29.83、36.29、46.30 亿元,同比增长 16.00%、21.67%、27.56%;外贸航空产品收入分别为 14.08、17.18、21.16 亿元,同比增长 21.00%、22.05%、23.15% [69][70] - 投资评级:采用 PS 可比公司估值法,选取航发动力、航宇科技、航亚科技为可比公司,航发科技 2025 - 2027 年 PS 低于可比公司平均,给予 2025 年 2.5 倍 PS,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