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929
icon
搜索文档
不仅要造大飞机,还要造更大的飞机
科技日报· 2025-06-27 09:12
大飞机战略意义 - 研制大飞机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能提升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2] - 国产大飞机问世前,中国每年进口波音、空客飞机超200架,价值约200亿美元 [2] - 未来20年中国民航市场需要增加9000多架大飞机 [2] - 大飞机产业具有经济和科技乘数效应,能带动材料、电子、制造等数十个领域的技术突破 [2] - C919零部件数量达100多万个,1000多家企业、73所高校、111家科研单位近30万人参与研制 [2] - 技术自主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保障,大飞机技术受制于人将威胁国家战略安全 [3] C919发展现状 - C919已累计交付20架,开通20余条航线,承运旅客超200万人次 [1] - 从立项到首飞,从适航取证到商业运营,C919已实现全面突破 [1] -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主研制的150座级大型客机 [1] 核心技术突破 - 攻克大型客机超临界机翼设计与分析验证技术等100多项关键技术 [6] - 在技术应用方面开创66项国内"首次" [6] - 全时全权限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算法历经10年攻关,完成上千小时飞行测试 [6] - 完成极端气候环境试飞,包括43℃高温、-67℃低温、30节大侧风等严苛条件 [7] - 首次由中国机组驾驶中国设计的大飞机完成满足全球标准的自然结冰试飞 [7] 产业发展经验 - 采取"主制造商—供应商"研制模式,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8] - 构建以中国商飞为核心,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商用飞机产业体系 [8] - 坚持举国体制,70多所高校参与技术攻关,建立协同创新平台 [9] - 注重人才培养,建成超过万人的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 [9] 未来发展规划 - 中国民用飞机发展战略为"支线飞机—单通道干线飞机—双通道大型干线飞机"三步走 [10] - 大型远程宽体飞机正在开展初步设计 [10] - 未来20年宽体客机和窄体客机在全球市场的价值占比分别为59%和41% [10] - C929远程宽体客机将面临更大推力发动机、更高等级电力系统等技术挑战 [11] - C929将采用大比例复合材料结构以提高经济性 [11]
运营商财经网康钊:中国货运飞机几乎使用的全是美国波音飞机
新浪财经· 2025-06-23 12:35
空客与波音订单情况 - 空客在巴黎航展获得210亿美元订单 [2] - 波音未披露销售数据但在货运飞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中国市场 [2] 中国民用货运飞机现状 - 中国专注于民用大客机研发如C919C929但货运飞机研发滞后 [2] - 中国货运飞机机型少载货量低导致快递物流企业主要选择波音 [2] - 中国最大民用货运飞机运20F100最大载重量65吨远低于波音747-8F的133吨和777F的102吨 [4] - 中国货运飞机载重量不足主要因航空发动机马力不足 [4] 波音货运飞机市场策略 - 波音宣称货运飞机紧缺2023-2027年有60架缺口新机位排期至2029年后 [4] - 波音采用类似饥饿营销手法推动货运飞机销售 [4] 技术差距与挑战 - 中国货运飞机载重量与波音差距明显需提升航空发动机水平 [4] - 军用运输机运20起飞重量220吨载重66吨但民用版本性能有限 [4]
中国商飞推进新机型计划,“出海”版图继续铺开
华夏时报· 2025-06-22 13:45
公司动态 - 公司在巴黎航展展出C909、C919和C929基本型飞机模型以及衍生型飞机模型,展示全球航空制造业野心 [1][2] - 公司已累计交付20架C919飞机和165架C909飞机,新增老挝航空、越南越捷航空两家客户,三家东南亚航司累计开通15条航线,通航18座城市 [2][7] - 公司与法国赛峰集团及美国克瑞公司签署C929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涉及刹车控制系统、胎压指示系统、结冰探测系统、机组氧气系统及舱门信号系统等核心技术联合开发 [3] - 公司宣布研发C919加长型号,对标空客A321系列,计划通过加长机身增加载客量 [6] -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接触马来西亚亚洲航空等潜在客户,C919被纳入亚航100架采购订单目标 [8][9] 产品信息 - C909支线客机载客78-97座,航程2225-3700公里,具有良好的短窄跑道、高温、高原等机场起降性能和抗侧风能力 [2] - C919飞机载客158-192座,航程4075-5555公里,采用先进气动设计、推进系统和材料,碳排放更低、燃油效率更高 [2] - C929远程宽体机设计航程约12000公里,基本型座级为280座,中国国际航空签署首家用户框架协议 [3][4] - C919加长型号可能将经济舱扩容至增加8-10排座位,涉及机身加长、紧急出口布局重新设计及机翼变化等 [6][7] - C919相较于空客A220系列具有载客量优势,低密度布局158座,高密度布局192座,而A220为149座 [8] 行业前景 - 全球航空制造业面临中美贸易战影响,核心系统零部件面临"断供"风险,合作方对具体合作范围和内容保持低调 [1][3] - 2025年5月美国商务部暂停部分对公司出口许可证,限制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设备等关键技术销售 [5] - 到2043年全球预计将有约43,863架新机交付,价值约6.6万亿美元,其中74.3%为单通道喷气客机,中国航空公司将接收9,323架新机,市场价值约1.4万亿美元 [10] - 空客正在为A220-300机型启动设计更改,计划通过增加逃生门使机型最高搭载160名旅客,可能增强与C919的竞争 [8]
中国东航20250617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中国东航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暑运前市场情况**:2025年暑运前约一到两周票价或上涨,过去两周扣税票价超2024年同期,含税票价与去年持平且差异缩小,相比2019年今年暑运前票价涨幅更明显[3] - **二季度经营情况**:国内4月起票价向好,客公里收入同比降幅从15%缩至3.4%,上周客座率89.02%,同比提升约3个百分点;国际达提价点但票价脆弱,公司避免低价竞争,加强中转和新兴市场投放;2025年计划引进60架飞机,退出26架,2026年引进75架,退出24架,预计2025年国内运力平稳,国际增长约25%[4] - **国际航线表现**:远程航线中欧洲客公里收入同比增35%,客座率超85%,澳洲客公里收入同比略升2%,中东和非洲客座率高,非洲投放量翻倍,票价提高18个百分点;短程航线中东南亚客座率提至82.53%,票价上涨,韩国客座率达86.16%,票价提升近9个百分点,日本因增投多,平均客座率近79.7%,有待培育[5][6] - **暑运弹性预期**:行业受运力限制,市场关注票价涨幅预测和实际数据验证对暑运弹性的影响[7] - **暑运运力扩展**:航空公司计划扩展运力,预计整体盈利增长约8%,国内占4%,国际占15%,国内通过拉长航距实现ASK增幅,航班数量无显著增长[8] - **暑期需求情况**:暑期运输需求稳定,高考对整体暑期运输需求影响有限,真正需求释放通常在6月底[8] - **行业提价原因**:行业达提价点,当前消费环境使原提价临界值或不适用,票价脆弱,旅客对价格敏感,一季度和二季度初非提价最佳时机,以价换量接近饱和,通过小长假缩小与去年票价差距[10] - **全年运力增长**:2025年国内运力增长平稳,增幅个位数,国际增长约25%,5月国内运力同比增长4.9%,1 - 5月累计同比增长0.9%[12] - **机队引进计划**:2025年引进60架,退出26架,2026年引进75架,退出24架,还将在今明两年各交付10架C929[13] - **停场率情况**:东航停场率全行业最低,未用普惠发动机,不受其问题影响,有技术公司和航材储备并提前采购[14] - **业绩展望**:二季度供需向好,二季报预计继续减亏,全年希望盈利,但受油价等客观因素影响[15] - **ASK增速预期**:今年ASK增速约9%,国际约占25%,国内通过调整航线结构、拉长航距实现变动[16] - **未来三年运力**:无具体ASK增速预期,预计引进飞机不多,ASK指引根据经营和航线规划调整[17] - **飞机利用率**:今年5月客机利用率9.26小时,未达历史最高,与2019年有差距,暑运或提升但难完全恢复,未来三年目标视积累、利润规划和缅北线复苏情况而定[18] - **枢纽建设布局**:作为上海主基地航空公司,提升上海及周边市场份额,资源向浦东T3及未来第三机场倾斜,加强中转和枢纽建设[19] - **价格战情况**:2025年价格战不太可能重演,公司避免低价竞争,通过多种方式减轻国内竞争压力[22] - **商务客流情况**:难以通过购票时间区分商务和旅游客流,从京沪线一季度数据看,工商务需求虽回暖但未达理想水平,与2019年有差距,受北京大兴机场分流影响[24] - **京沪线盈利**:今年一季度京沪线票价同比降幅大,工商务需求未恢复理想水平,与2019年有差距,受北京大兴机场分流影响[25] - **两舱表现**:当前市场与2019年差异大,不再作参考,去年两舱整体表现优于经济舱,受公司提升收入措施影响[2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目前暑期运输未完全启动,14天之外无明显客流量增加,预售需进一步观察,无法提供预售票价数据[9] - 港澳市场恢复快且超疫情前水平,澳门增班明显,台湾因政策限制多,港澳台运营良好但港澳市场规模有限增量不明显[21]
恒指收涨168点,重上两万四大关
国都香港· 2025-06-17 10:33
报告核心观点 市场淡化中东局势对全球影响,美股期货急弹,亚洲区股市普涨,港股低开高走,恒指升逾百点重上两万四大关,科指弹升超 1% [4] 海外市场重要指数表现 - 道琼斯工业指数收 42,515.09,涨幅 0.75%;标普 500 指数收 6,033.11,涨幅 0.9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 19,701.21,涨幅 1.52%;英国富时 100 指数收 8,875.22,涨幅 0.28%;德国 DAX 指数收 23,699.12,涨幅 0.78%;日经 225 指数收 38,441.68,涨幅 0.34%;台湾加权指数收 22,049.90,跌幅 0.10% [2] 内地股市表现 - 上证指数收 3,388.73,涨幅 0.35%;深证成指收 10,163.55,涨幅 0.41% [2] 香港股市表现 - 恒生指数收 24,060.99,涨幅 0.70%;国企指数收 8,729.99,涨幅 0.86%;红筹指数收 4,137.53,涨幅 0.46%;恒生科技指数收 5,299.91,涨幅 1.15%;AH 股溢价指数收 127.51,跌幅 0.42%;恒生期货(6 月)收 24096,涨幅 0.17%;恒生期货(7 月)收 24080,涨幅 0.16% [2] 每日投资策略 - 恒指昨日低开 100 点,报 23791 点,跌穿 10 天线后跌幅扩大,最多曾挫 173 点,低见 23718,但 20 天线(处 23698)上见支持,大市止跌回升,收复十天线,最多升 232 点,高见 24125,尾市回顺,最终收报 24060,升 168 点或 0.7%;国指升 0.9%,报 8729;科指涨 1.2%,报 5299;全日成交 2292.41 亿元,北水净入 57.4 亿元 [3] - 蓝筹港交所(00388)升 1.5%,造 419.6 元;招行(03968)扬 3.5%,造 53.65 元;工行(01398)升 0.8%,造 6.15 元;周大福(01929)飙 6%,收 13.72 元;美团(03690)升 0.4%,造 138.8 元;阿里巴巴(09988)升 0.8%,造 112.9 元;腾讯(00700)跌 0.1%,造 509.5 元 [3] 宏观&行业动态 - 5 月访港旅客初步数字为 408 万,按年上升两成,其中内地旅客约 312 万人次,按年增 19%,非内地旅客约 9.55 万人次,按年增 24%;今年 1 至 5 月访港旅客量逾 2000 万人次,按年增加 12%,内地旅客约 1520 万人次,按年增加一成,其他非内地市场首 5 个月共录得约 500 万访港旅客人次,按年上升 18%,来自台湾、日本、南韩、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的访港旅客人次均较去年同期上升逾 25%,澳洲的访港旅客增幅超 35% [7] - 今年第一季香港本地居民总收入按年上升 6.2%至 8794 亿元,本地生产总值估计为 7997 亿元,按年升 4.3%,首季本地居民总收入较本地生产总值多出 797 亿元,相当于该季本地生产总值的 10%,主要是由于投资收益净流入;扣除价格变动影响后,首季香港本地居民总收入实质上升 4%,本地生产总值实质上升 3.1%;第一季香港初次收入总流入为 5213 亿元,按年升 5.3%,相当于该季本地生产总值的 65.2%,初次收入总流出升 1.8%至 4416 亿元,相当于该季本地生产总值的 55.2% [8] - 中国商飞在巴黎航展期间与法国引擎生产商赛峰、美国精密工业产品制造商 Crane 等签署国产长程客机 C929 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C929 是宽体客机,航程约 1.2 万公里,基本型座级为 280 座,处于设计时间;截至目前,中国商飞已累计交付 20 架 C919 飞机和 165 架 C909 飞机,2025 年以来,C909 飞机新增老挝航空、越南越捷航空两家客户并投入商业运营 [9] - 5 月消费市场活力逐步增强,支撑因素包括“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明显、618 网购促销拉动、假日消费态势良好、消费新动能持续释放、扩大入境免签国家范围等,但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仍有待提升,消费内生动能仍需增强,下阶段要进一步落实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工业品价格低位运行,工业平稳增长依然承压,下阶段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对中国外贸增长带来一定压力 [10] 上市公司要闻 - 南方航空 5 月客运运力投入按年上升 4.99%,国内、地区和国际分别上升 1.48%、0.19%和 16.49%;旅客周转量按年升 8.43%,国内和国际分别上升 4.65%和 21.54%,地区下降 0.83%;客座率为 85.91%,上升 2.73 个百分点,国内和国际分别上升 2.63 和 3.49 个百分点,地区下降 0.77 个百分点;5 月货运运力投入按年上升 8.26%,货邮周转量升 9.24%,货邮载运率为 54.2%,上升 0.49 个百分点 [12] - 中国神华 5 月煤炭销量 3250 万吨,按年跌 10.7%,1 至 5 月累积煤炭销量 1.67 亿吨,按年跌 12.3%;5 月商品煤产量 2800 万吨,按年跌 1.4%,1 至 5 月累积煤产量 1.38 亿吨,按年跌 1.7%,煤炭销量下跌主要由于需求偏弱,亦受销售结算进度影响 [13] - 周大福珠宝建议发行于 2030 年到期的 88 亿元 0.375 厘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约 87.15 亿元,拟用于黄金首饰业务的发展及融资、门店升级及国内外市场的策略扩充,以及用作一般营运资金;初始换股价为每股 17.32 元,较昨日收市价 13.72 元溢价 26.24%,若悉数转换,将转换为 5.08 亿股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本约 4.9% [14] - 有线宽频将全面开拓微短剧市场,日前与内地微短剧平台 Saros TV 签订合作备忘录,引进其部分内容在 HOY 应用程序的微短剧平台供点播,HOY 微短剧平台将于第三季启用;集团加强平台建设,将 HOY 节目发行至香港以外市场,并引入新技术加强广告效益,深化全媒体策略发展;集团与包括 Saros TV 等新兴微短剧平台围绕微短剧展开多方面合作,除建立微短剧片库、搭建微短剧平台、开发海外市场外,更筹备合拍及自行开拍微短剧,并为客户度身订造微短剧置入推广方案;Saros TV 拥有上万集微短剧片库;有线宽频最快将于 7 月推出串流服务(i - CABLE FAST 频道),提供多元化内容,集合了有线宽频旗下三条 HOY 频道的节目,以及来自中国内地和海外多国的节目供货商,并透过新技术提升网上观众的观赏体验,提升香港观众免费收看优质内容的质和量,i - CABLE FAST 通过与中移动国际、澳门电讯及 HKAI 的合作将在澳门播出,下一步将扩展至其他地区 [15]
伊以战火映军贸曙光, 国产巨翼启全球翱翔
2025-06-16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军贸行业、军工行业、航空工业、半导体行业 - **公司**:中航西飞、菲利华、中航沈飞、中航成飞、航天电器、新雷能、中航光电、鸿远电子、振华科技、紫光国威、国睿科技、航天南湖、中国商飞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伊以冲突对军贸市场的影响 - **观点**:中东地区军贸需求将增长,全球军贸市场进入新一轮扩张景气周期,中国军贸高端化发展迎来机遇 [1][2] - **论据**:中东是全球最大军贸进口地区,许多涉事国家国防科技工业能力不完整,武器消耗大;以色列偷袭伊朗核设施,两国冲突对抗及局势升级可能性高 [2] 中航西飞的地位和前景 - **观点**:中航西飞在中国军贸高端化过程中地位重要,面临价值重估,未来发展前景好 [1][3][17] - **论据**:作为国产大飞机主机厂,运 20 运输机在全球同级别机型中具备稀缺产能,可改装为特种作战飞机;与空客合作紧密,有助于国际转包业务发展;在大型结构件、大型运输机研制方面有优势,布局全产业链价值,维修后市场前景广阔;外销有战略机遇期 [3][17] 菲利华的发展前景 - **观点**:菲利华在高端石英玻璃材料领域领先,为高端半导体自主可控提供支撑,市场空间大 [1][5] - **论据**:在集成电路及电子领域进展显著,高速 PCB 板覆铜板电子布采用石英玻璃纤维,实现超低损耗;是全球唯三、国内唯一量产石英纤维企业,有独占性卡位优势;在半导体加工环节实现国产替代并取得多项突破 [5] 军工行业未来趋势 - **观点**:军工行业八九月份行情更被看好 [1][6] - **论据**:基于元器件订单数据月度变化,历史上六七月份是订单释放淡季,今年大概率如此;考虑型号研制和交付节奏,八九月份预计数据趋势环比上升 [6] 国内装备建设关注标的 - **观点**:国内装备建设领域应超配弹药消耗相关标的和平台型元器件企业 [1][7] - **论据**:国内装备建设领域最大景气比较优势公约数是弹药消耗,弹药复苏不仅占优,长期景气度也更好,已观察到启动迹象 [7] 中国稀缺产能优势 - **观点**:中国稀缺产能在满足军贸用户需求方面有优势,将引领价值重估 [1][8] - **论据**:运 20 在 200 吨起飞重量机型中具备产能,美国 C17 和俄罗斯伊尔 76 不具备;军贸产品定价和盈利能力高于国内装备建设产品销售 [8] 中国在军贸市场的表现 - **观点**:中国装备在印巴冲突表现好,先进战机等体系化装备发展为军贸高端化破局奠定基础 [14] - **论据**:中东地区军贸订单占全球近三成,局势升级带动订单扩张;中国装备在印巴冲突表现好,过去十年虽市占率不高,但先进战机等实现跨代式发展 [14] 中东军贸竞争格局 - **观点**:中东地区军贸竞争格局集中度越来越高,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 [15] - **论据**:美国市占率最高,近十年来维持在百分之四十几以上,俄罗斯和法国订单提升速度明显,中国因装备类别和技术水平提升实现发展 [15] 产业链受益环节和细分赛道 - **观点**:主机厂和无人机、雷达、先进战机、防空导弹等细分赛道受益于中国军贸市场发展 [16] - **论据**:军贸产品定价有利于主机厂盈利能力,是国内产品销售数倍甚至数十倍 [16] 作战飞机与作战支援飞机配比变化 - **观点**:未来作战飞机与作战支援飞机配比调整,市场空间大 [19] - **论据**:我国目前配比为 3:1,美国为 1:1,未来我国将调整为 3:3,体系化支持可提升整体战斗力 [19] 全球商用大飞机市场格局 - **观点**:全球商用大飞机市场从双寡头竞争走向三足鼎立,有利于中国航空工业 [18] - **论据**:特朗普关税政策禁止民用发动机出口中国,空客、波音与中国商飞形成三足鼎立,有利于我国国际转包业务发展,为商用飞机国产自主可控奠定基础 [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巴基斯坦公开支持伊朗,加强其防空能力,其防控体系若赋能伊朗,战争局势可能向有利于伊朗方向倾斜,且巴基斯坦入局对中东军事采购有影响 [12][13][15] - 菲利华在半导体加工环节实现国产替代,为我国高端半导体生产领域自主可控提供重要支撑 [5] - 中航西飞在民用大飞机发展上与空客合作紧密,有助于国际转包业务发展 [17] - 全球商用大飞机市场格局变化,从空客与波音双寡头竞争走向三足鼎立,有利于我国国际转包业务发展和商用飞机国产自主可控 [18]
波音787首坠:美国高端制造业的黄昏时刻
搜狐财经· 2025-06-16 13:52
波音787首坠事件 - 印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一架载有242人的波音787-8客机在爬升至190米高度后坠毁,机上仅1人幸存[5] - 事故特征包括起落架未收起、襟翼异常、紧急风力涡轮发电机弹出,疑似动力系统崩溃与人为操作失误叠加[7] - 该事件打破波音787运营14年零致命事故的安全记录,成为波音6年内第4起重大空难[9] - 事故当日波音股价暴跌8%,市值蒸发超百亿美元[9] 波音制造业衰退的三重症结 产业空心化 - 波音将70%零部件生产外包至印度等地,本土仅保留组装环节[13] - 关键外包商Spirit Aerosystems频发质量问题,波音2024年斥资47亿美元回购该供应商[15] - 787机型此前因机身接缝缺陷、电气故障多次停飞,涉事飞机坠毁前曾被投诉空调与娱乐系统失灵[15] 金融化癌变 - 2015-2024年间波音将90%自由现金流用于股票回购与股东分红,研发投入占比仅5%(空客为15%)[17] - 737 MAX的MCAS系统设计缺陷未被充分测试,787锂电池隐患2013年暴露却未彻底解决[19] - 2024年波音巨亏118亿美元,产能暴跌35%,裁员1.7万人[19] 人才断层与监管失灵 - 美国制造业劳动力缺口达80万人,波音依赖高龄技工,年轻工程师流向金融与科技业[19] - FAA长期将安全认证权委托给波音自查,787审查流于形式,坠机前液压系统多次泄漏未触发深度检修[21] 全球航空制造业格局重塑 - 空客积压订单8726架(波音5600架),2024年交付量766架(波音348架)[23] - 中国商飞C919订单突破1500架,C929宽体机研发加速[23] - 波音在华份额从2018年75%跌至2025年40.8%,空客占52.2%,中国商飞占3.5%且持续攀升[25] - 中国航发长江-1000A进入试飞阶段,实现发动机替代在即[25] 波音重组计划与行业警示 - 新任CEO计划出售数字航空业务筹资105亿美元,承诺供应链本土化,但FAA冻结增产计划[29] - 波音若倒下将冲击美国9%出口额,波及3000家供应商与百万就业,削弱军工复合体技术反哺能力[32] - 行业警示:技术主权不可外包、监管需独立、全产业链整合+持续研发投入是制造业王道[35]
国产大型客机专题报告: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剧变,中国客机迎来历史机遇
山西证券· 2025-06-06 16: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国防军工行业投资评级为领先大市 - A(维持)[1] - 中航西飞评级为增持 - A [2] - 中航沈飞评级为买入 - A [2] - 中航高科评级为增持 - A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大飞机发展历经波折,C919 研制成功标志基本走过大飞机研制全过程,中国商飞构建完整研发体系和产品谱系 [3] - 大飞机需求重心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地区转移,中国航空市场未来二十年将成全球最大,中国航空公司将接收 9323 架新机,占全球新机交付 21.3%,市场价值约 1.4 万亿美元 [4][50] - 大飞机市场呈波音和空客双寡头格局,但波音事故多、空客产能不足,供给缺口大,中国商飞最有可能破局 [5] - C919 是全球产业链合作产物,国产化率超 60%,未来将进一步提升 [6][8] - 推荐关注中航西飞、中航沈飞、中航高科,它们分别在机体结构件、原材料方面有望受益于大飞机产业发展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大飞机发展历程——永不放弃 - 始于运 - 10,1980 年首飞,后因多种问题 1985 年终止研制 [21][24] - “三步走”计划陷入停滞,与麦道合作生产飞机后因麦道被兼并终止,联合设计研制 100 座级飞机项目也失败 [25][30] - C919 研制成功,2009 年发布,2015 年下线,2017 年首飞,2022 年交付,2023 年商业首飞,中国商飞还通过研制 ARJ21、C929 形成全系列产品三部曲 [36][39] 全球大飞机市场规模及格局 大飞机需求格局的变化——重心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地区转移 - 中国商业航空客运周转量强劲增长,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成全球最大,中国客机机队年均增速 4.40%高于全球 3.60%,到 2043 年中国机队占比将从 17.7%提至 20.6% [47][50] - 未来二十年全球需新机交付约 43863 架,中国接收 9323 架占 21.3%,市场价值约 1.4 万亿美元,新飞机需求最大推动力来自单通道窄体飞机领域 [50][56] 全球大飞机供应结构演变——中国商飞是最有希望的破局者 - 大型民用飞机市场形成波音和空客双寡头格局,C919 和 MC - 21 进入市场带来新威胁,中国商飞最有可能破局 [58][59] - 波音近年问题多,空客供应链紧张产能不足,两者储备订单创新高,供给缺口大 [65][66] - 大型民机产业全球分工深化,我国沿供应链低端进入并提升层级,随着 ARJ21 和 C919 运营,已在各层级获能力 [69][73] 国产大飞机产业链及推荐标的 国产大飞机产业链构成 - C919 采用“主制造商 - 供应商”模式,外资、中国、中外合资企业构成庞大供应商体系,国产化率超 60%,未来将提升 [6][81] - C919 在手订单 1061 架,2025 年产能 75 架/年,2029 年将跃升至 200 架/年,目前正推进国际适航认证 [78][79] 推荐标的 - 中航西飞是主要军用航空产品制造商,是 C919 最大机体结构供应商,随国产飞机批量化交付,民机业绩有望提升 [88] - 中航沈飞是重要战斗机研制基地,承担 C919 部分机体结构件研制,将受益于军机和 C919 需求 [89] - 中航高科聚焦碳纤维预浸料,处于产业链核心,将受益于军民航空航天装备需求上升和复合材料应用比例提高 [90][91]
期望落空!C919欧洲适航证“黄了”!EASA正式告知:短期内不可能
搜狐财经· 2025-05-14 20:57
欧洲适航证延迟事件 - 欧洲航空安全局将C919适航证获取时间从2025年推迟至2028-2031年,理由为"技术不够成熟" [1] - C919已在中国国内安全运营两年,累计运送42万人次且零事故记录 [1] - 适航证延迟被解读为欧洲航空业保护主义行为,旨在遏制中国商飞的竞争 [1][3]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 C919定价0.99亿美元,较空客A320 Neo低10%,较波音737 MAX低15% [3] - 欧洲航司瑞安航空威胁转向采购C919以应对波音涨价 [5] - 空客在中国市场占据54%份额,面临与中国关系恶化的风险 [12] 技术发展现状 - C919国产化率已达60%,计划换装长江-1000A发动机实现完全自主 [5] - C929宽体客机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27年完成总装,国产化率目标90% [8] - 中国正将军事技术(如电磁弹射)向民用航空领域转化 [12] 国际市场拓展策略 - 已与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等27国签署双边适航协议 [8] - 通过"一带一路"布局海外基地,包括阿联酋维修中心和印尼总装线 [8] - 西班牙已与中国达成适航证互认协议 [8] 行业格局演变 - 全球75%飞机采购目前依赖FAA和EASA认证体系 [12] - 中国正推动CAAC与东盟、非洲建立互认体系,挑战现有认证格局 [12] - 波音面临供应链问题,零件价格上涨40%,交付延迟达三年 [5] 历史对比与行业趋势 - 当前局面类似70年代空客突破波音垄断的历史 [12] - 中国航空业发展依托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和技术积累 [12] - 适航证争端被视为传统航空强国对新兴竞争者的最后遏制 [12]
6.9万亿!刚刚,又一个彻底引爆中国经济的行业出现了
前瞻网· 2025-05-13 09:41
全球500强在华投资趋势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工业国,始终是跨国资本布局的核心阵地,2025年是全球经济周期切换和中国"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 [1] - 世界500强在华投资呈波动状态:2019年因贸易冲突下滑,2021年因中国制造业韧性回升至高点,2024年受全球经济下滑影响再次回落 [1] - 投资逻辑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映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路径和新质生产力重塑效应 [2] 行业投资格局演变 芯片半导体 - 2020-2023年蝉联榜首,2024年重回第一,反映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成效 [3] - 投资环节分布:设计环节占比34%-43%,材料20%,设备25%,制造12%,封测6%-7.5% [6] - 投资主体演变:2018年以金融/工业/车企为主,2021年外资涌入,2023年后以中资银行和互联网科技企业为主导 [8] 新能源与汽车产业 - 新能源行业从2019年第5飙升至2023年榜首,2024年稳居第二,印证"双碳"目标下绿色生产力爆发 [3] - 汽车产业借新能源革命稳居前列,新能源汽车带动钢铁矿产企业成为主要投资者 [10] - AI在汽车产业应用占比:上游芯片23.3%,中游技术层31%,下游应用层45.8% [4] AI与高端制造 - AI连续5年稳居前五,机器人2024年首次入榜,体现"中国智造"升级趋势 [4] - 高端装备、新材料排名上升,反映产业链"补短板"加速 [4] 航空航天产业崛起 - 投资增速达32%,远超其他行业最高10%的水平,成为增长最快领域 [13] - 大飞机产业突破:C919交付量2024年达12架(同比增4倍),C929进入精细化设计,C939启动预研 [15] - 商业航天爆发:2025年至少10款新型火箭首发,可回收火箭技术进入实用化阶段,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6.9万亿元(CAGR 20%) [17][20] 投资主体特征 - Top15投资者以中资银行为主,中信集团2023-2024年蝉联第一,互联网科技企业(联想/小米/腾讯)参与度高 [9] - 投资阶段集中在A-C轮,单项目金额较高,体现长期战略布局特征 [25] - 跨国公司如西门子/高通/三星积极布局,但中资企业主导趋势明显 [24] 未来展望 - 投资逻辑从市场扩张转向技术协同与全产业链生态共建,受内外双轮驱动 [25] - 核心赛道聚焦芯片/AI/汽车,航空航天成为新增长极,2030年航空制造营收预计超1.1万亿元(CAGR 13%)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