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里云全栈AI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154.8亿 北水月内累计加仓阿里巴巴约757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30 18:06
港股通资金流向 - 9月30日港股市场北水成交净买入154.8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90.79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64.01亿港元 [1] - 北水净买入最多的个股是阿里巴巴-W、盈富基金、腾讯 [1] 个股资金净流入详情 - 阿里巴巴-W买卖总额88.49亿港元,净流入15.09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买卖总额43.10亿港元,净流入6.56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买卖总额32.83亿港元,净流入8.11亿港元 [2] - 小米集团-W买卖总额30.92亿港元,净流入7.16亿港元 [2] - 美团-W买卖总额10.25亿港元,净流入2.72亿港元 [4] - 快手-W买卖总额9.36亿港元,净流入3.43亿港元 [4] - 华虹半导体买卖总额26.42亿港元,净流入2.31亿港元 [2] - 地平线机器人买卖总额8.57亿港元,净流入1.01亿港元 [4] 阿里巴巴-W - 港股通(深)净买入36.29亿港元 [4] - 公司CEO宣布阿里云升级全栈AI体系,实现从AI大模型到AI基础设施的技术更新 [4] - 阿里云被视为数字化营运及采用生成式AI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超大规模资本支出将惠及下游行业 [4] - 北水资金月内累计加仓阿里巴巴约757亿港元 [4] 盈富基金 - 获净买入14.32亿港元 [5] - 尽管港股连续多月上涨,但整体估值仍偏低,长期配置性价比高 [5] - 在AI产业趋势持续及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背景下,港股市场或继续震荡上行 [5] 腾讯控股 - 获净买入11.34亿港元 [5] - 公司混元图像3.0等多模态模型的推出与免费开放,为产业端带来高质量图像生成、3D内容生成及API调用能力,将提升AI应用开发密度并推动云算力需求增长 [5] - 公司或将继续维持AI基础设施投入,以支撑千行百业和自身全场景AI产品发展 [5] 小米集团-W - 获净买入10.54亿港元 [5] - 17系列智能手机首日销量及销售收入均突破国内同业品牌历史纪录,最高阶机型17 Pro Max首日销售占比超50%,显示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提升速度可能加快 [5] 芯片行业 - 北水加仓芯片股,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分别获净买入9.34亿、6.13亿港元 [6] - 存储价格持续攀升,存储芯片进入新一轮周期 [6] - 国产AI芯片大时代来临,国产AI产业链从上游先进制程到下游模型加速迭代已实现全产业链打通 [6] 快手-W - 获净买入6.22亿港元 [6] - 公司对现有商业体系相关组织进行迭代升级,基于电商、生活服务、商业化三大核心商业场景对团队进行重构,旨在让业务目标更明确、策略更一致、资源投入更聚焦,以提升组织效率和商业变现效率 [6][7] 其他个股 - 美团-W获净买入4.66亿港元 [7] - 地平线机器人获净买入1.01亿港元 [7]
AI硬件的“实用”临界点,到来了吗?
36氪· 2025-09-29 17:56
AI硬件市场格局与核心赛道 - 2025年AI硬件成为厂商押注和资本涌入的核心战场,主要集中于三个强势细分领域:AI学习机、智能手机和AI眼镜 [1] - AI教育硬件作为需求稳健的"压舱石"持续发力,AI眼镜作为"新物种"全球快速爆发,形成"百镜大战",智能手机则经历从功能叠加到体验重构的深层AI化变革 [1] - AI硬件创新浪潮不止于核心赛道,更广泛消费与产业领域出现新锐品牌,如生成式AI吉他、AI纪要产品、AI陪伴玩具等,勾勒未来智能终端多样化图景 [23] AI教育硬件的价值重构与生态竞争 - AI学习机精准切中传统学习机未能满足的个性化、互动式学习需求,通过智能交互实现产品价值重构,从单向知识传递的"电子教辅"变为动态规划学习路径的智能设备 [5] - 头部教育厂商好未来、作业帮、希沃等与阿里云深度合作,依托其AI云服务与大模型能力推进教育场景智能化升级,合作开发个性化、沉浸式学习解决方案 [5]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构建以硬件为入口的生态体系,通过整合内容、数据与服务拓展教育智能终端的场景边界与用户黏性 [5] - 以希沃学习机为例,AI提升内容搜索体验,降低互动难度和优质教育资源获取门槛,并通过与阿里云合作上线个性化知识图谱,更好支撑个性化教学 [5] 智能手机的AI化演进与生态构建 - 智能手机作为AI To C第一入口,是大众接受度最高、体验最深入的AI硬件,为大模型在物理空间落地提供最庞大应用生态 [10] - 全球Top10手机厂商中包括传音、OPPO、vivo、荣耀等9家与通义大模型展开深度合作,手机AI化成为厂商下一个"战场" [12] - 传音借助通义大模型获得本地化AI服务深度支持,阿里云以"联合研发模式"推进大模型与终端硬件、系统、场景融合 [12] - 荣耀推出阿尔法战略打造AI终端生态,致力于让手机成为具备自我进化能力的"智能体手机",其MagicOS通过系统级AI成为超级入口,YOYO智能体能感知理解用户意图及环境 [12] AI眼镜的品类创新与实用化进程 - AI眼镜试图重新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入口",2025年为"百镜大战"元年,行业从新奇迈向实用,关键在于高频刚需场景的价值验证 [18][23] - 雷鸟创新发布彩色AR眼镜雷鸟X3 Pro等产品,并与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合作打造行业首个面向智能眼镜的定制版多模态模型,显著提升响应速度和识别准确率 [19] - 雷鸟通过系统级优化,将意图理解到信息返回时间控制在1.3秒内,视觉理解和问答准确率达98% [20] - AI眼镜需克服整机设计挑战,包括重量、续航、功耗到位,同时应对高性能带来的成本压力,并重构底层系统让AI与App协同 [20] AI生态构建的战略价值与行业趋势 - 构建AI生态成为智能硬件领域共同选择,从底层重构智能设备价值逻辑,从单一执行走向系统协同,从工具属性转向场景服务 [6] - 智能家居端美的坚持家电家居一体化战略,中控屏作为家庭"智能大脑"与大模型最佳落地点,具备一体化情感交互能力 [6] - 涂鸦智能认为AI与IoT深度融合推动行业从"万物互联"迈向"万物智能",硬件能主动感知环境、自主决策,关键在于开放AI生态链实现跨品牌、跨场景设备互联 [6] - 单一硬件存在场景局限和数据隔阂,AI生态链通过打通设备连接、整合多模态能力,使不同终端协同运作、共享智能 [7] 阿里云的全栈AI服务与行业赋能 - 阿里云升级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提供从底层AI算力、通义大模型到上层开发工具的全栈AI云服务,其核心价值在于跨越单一硬件厂商和品类界限 [14][16] - 阿里云运营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网络,是全球少数能做到软硬件垂直整合的超级AI云计算平台之一 [16] - 通义多模态交互开发套件整合语音、文本、视觉等大模型能力,提供端到端开发平台,使智能终端厂商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50% [24] - 目前超过10万家智能终端客户接入通义大模型,包括雷鸟创新、出门问问、范式智能等多个智能穿戴、智能玩具领域的AI新物种 [24] AI硬件创新的技术路径与未来方向 - AI硬件创新分化出三条明确路径:拓展硬件产品性能开发操作系统成为入口级场景;设备协同整合引入智能中枢;创造全新AI硬件品类 [17] - 智能硬件技术边界逐渐清晰,不再追求"全能",而是在产品创新中分化和深化场景,先让AI在硬件中变得实用和不可或缺 [24] - 未来通过开放协同生态平台,连贯、自然、主动的场景化服务将成为物理世界主流,智能硬件将融入能自我进化、跨端协作的"超级生命体" [8][24]
21对话|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郑小林:AI普惠正在成为可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08:13
中国AI产业发展阶段 - 中国AI产业正从“Copy to China”迈向技术“出海”的新阶段 [1] - 语料、算力与模型三大关键要素的完善和提质升级将加速产业普及与AI普惠 [1] - “AI+”应用有望全面落地并走向全球 [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DeepSeek推出首个开源推理模型DeepSeek-R1,通过算法优化突破算力堆叠模式 [1] - DeepSeek-R1登上《自然》杂志封面,成为全球首个经同行评审的主流大语言模型 [1] - 阿里云升级全栈AI体系,阿里通义开源300余个模型,覆盖“全尺寸”和“全模态” [1] - DeepSeek探索出通过算法和算力工程优化,使较小规模模型实现优异效果的新路径 [8] - 国产大模型设计兼顾精度与兼容性,国产芯片算力提升为不完全依赖国外芯片带来可能 [8] 人才培养与教育变革 - 浙江大学牵头获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推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 [2] - 浙江大学2018年设立首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19年设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交叉学科 [2] - 多所高校启动微专业共建行动,浙江大学牵头建设打破学科藩篱的“AI+X”微专业 [2] - 教学模式从单向传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强调教学相长 [3] - 未来学科界限将越来越模糊,通识教育和跨专业调整机制日益重要 [6] - 浙江大学开设分层级AI课程,创新“学科+AI”与“AI+学科”教育模式 [7] 人机交互范式转变 - AI时代更看重人与机器互动能力,从“Show me the code”转变为“Show me the idea” [2][5] - 能够设计高质量提示词、与AI高效对话比单纯编程能力更为关键 [2][5] - 人类需要转变思维,学会与AI交互,让AI成为工作伙伴(Agent) [5] 产业基础与知识产权 - 中国在AI知识产权方面已与美国并行,顶会论文、顶刊论文及专利部分领域实现超越 [10] - 中国创新技术和AI应用正被国际市场借鉴,表明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发展到一定高度 [10] - 各产业积累的大量应用场景和语料为AI发展提供关键生产要素 [10] - 国家成立数据局推进数据要素普及,支撑“AI+产业”普及与普惠 [10]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9月25日
新华财经· 2025-09-25 08:20
资本市场改革与中长期资金动态 - 截至8月底,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1] -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 [1] - 证监会将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优化"长钱长投"环境 [1] A股市场表现与结构 - 截至9月24日收盘,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规模达11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37万亿元 [4] - 创业板指报3185.57点涨2.28%,科创50指数报1456.47点涨3.49%,均创阶段新高 [4] - 市场流动性大幅改善,单日成交额多次突破3万亿元,两融余额升至2.4万亿元 [4] - 有20家非次新股一年总市值增超2000亿元,其中超半数为科技企业 [4] 科技成长板块投资动向 - 部分私募机构担忧科技股短期风险,将投资视线转向周期、消费、高端制造等方向 [3] - 人工智能、算力、半导体等细分领域近期涨幅巨大,融资买入方向高度集中 [3] - 半导体产业链掀起涨停潮,多只芯片主题ETF单日换手率超过50%,成交额逼近20亿元 [8] - 半导体设备材料的国产化率长期将提升,资本开支扩张利好设备材料公司盈利预期 [8] 特定行业与公司发展 - Wind宠物经济指数年内累计上涨逾37%,上市公司加速布局宠物经济赛道 [2] - 阿里云升级全栈AI体系,阿里巴巴港股上涨9.16%报174.0港元/股,总市值超3.3万亿港元 [5] - 奇瑞汽车登陆港交所募资91.4亿港元,成为年内港股最大车企IPO,公开发售获238倍超额认购 [12] - 国内AI医疗公司强化拓展海外收入,估值水涨船高,商业化落地有望解决高估值问题 [9] 港股市场动态 - 外资机构集体看多做多港股,香港成为全球资金流入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11] - 截至9月23日,已有42家港股公司退市,其中20家被取消上市地位 [6] - 香港监管系统精准问责上市公司高管,通过公开谴责等方式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7] 定增市场与银行业状况 - 年内A股已有115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增项目,募资总额约959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711% [13] - 定增项目结构优化,高端制造、AI相关项目明显增多,多数项目实现浮盈 [13][14]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小幅下降,多数区域不良率低于全国商业银行1.49%的平均水平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