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发电
搜索文档
中绿电(000537):经营现金流同比大幅改善,新能源业务持续高质量发展
国投证券· 2025-11-04 13:11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投资评级为“买入-A” [4][15] - 6个月目标价为9.77元,当前股价(2025年11月3日)为8.66元,存在约12.8%的上涨空间 [5][15] - 评级基于2025年1.0倍市净率(PB)的估值 [4][15] 核心财务表现与运营亮点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达37.07亿元,同比增长26.78%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8.05亿元,同比下降12.02%,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87亿元,同比下降58.50%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40.58亿元,同比增长221.72%,主要得益于收回可再生能源补贴款16.67亿元 [2]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52.15%,同比下降7.08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为16.81%,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显示费用管控有效 [2] - 2025年第三季度发电量达58.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46%,前三季度累计发电量15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41% [3] - 光伏发电量增长显著,前三季度达89.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9.30%,风电发电量为60.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1% [3] 业务发展与战略布局 - 公司前三季度在新疆、内蒙、青海、宁夏等地获取多个新能源项目,合计建设指标377万千瓦(风电200万千瓦,储能97万千瓦,光伏80万千瓦) [3] - 在“136号文”政策背景下,公司对新投项目将更趋谨慎,更注重项目收益率和质量,持续优化装机结构 [3][10] - 公司正积极发展“新能源+”融合业态,对接数据中心和高消纳企业,探索绿电直连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阶段 [3] 盈利预测与业务拆分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60亿元、68.65亿元、84.8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4.4%、33.0%、23.5% [4][10][1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3亿元、11.11亿元、13.2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5%、14.2%、19.0% [4][10][15] - 新能源发电业务是核心增长驱动力,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51.08亿元、67.93亿元、83.90亿元,增速分别为34%、33%、24% [10]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总毛利率分别为50.99%、50.49%、49.01%,新能源发电业务毛利率预计分别为51.00%、50.50%、49.00% [10][12] 估值与可比公司 - 公司当前总市值为178.97亿元,总股本为2,066.60百万股 [5] - 基于盈利预测,2025年预期每股收益(EPS)为0.47元,预期市盈率(PE)为18.4倍,预期市净率(PB)为0.9倍 [8] - 选取龙源电力和三峡能源作为可比公司,其平均2025年预期PB为1.63倍,平均预期PE为21.53倍,公司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16]
【环球财经】南非政府拟投资1200多亿美元推进能源转型
新华社· 2025-10-20 06:25
投资计划 - 南非政府计划投资2.2万亿兰特(约1267亿美元)以推进能源转型 [1] - 投资旨在解决长期电力供应问题并推动经济增长 [1] 能源结构转型目标 - 到2039年,南非煤炭发电占比将由目前的58%降至27% [1] - 风能发电占比将从8%升至24% [1] - 太阳能光伏发电占比将从10%升至18% [1] - 核能发电占比将从约2%升至5% [1] - 将首次实现天然气发电,占比达到11% [1] - 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的发电量将明显超过煤炭 [1] 计划重要性 - 稳定的电力供应对于南非摆脱停电困扰、重振经济至关重要 [1] - 没有电力供应保障,企业不会决定落户南非 [1]
工业硅:上游继续复产,逢高布空思路,多晶硅:市场消息再次发酵,关注实际落地
国泰君安期货· 2025-10-10 09: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工业硅上游继续复产,建议逢高布空;多晶硅市场消息再次发酵,需关注实际落地情况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面跟踪 - 工业硅、多晶硅期货市场:Si2511收盘价8640元/吨,较T - 5跌380元/吨;PS2511收盘价50765元/吨,较T - 1跌595元/吨等 [1] - 基差:工业硅现货升贴水对标华东Si5530为+810元/吨,较T - 5涨330元/吨;多晶硅现货升贴水对标N型复投为+1285元/吨,较T - 1涨595元/吨 [1] - 价格:新疆99硅8850元/吨,较T - 1跌100元/吨;多晶硅 - N型复投料52550元/吨,较T - 5涨50元/吨 [1] - 利润:硅厂利润(新疆新标553)为 - 2629.5元/吨,较T - 5跌803.5元/吨;多晶硅企业利润为 - 14.1元/千克,较T - 1涨0.4元/千克 [1] - 库存:工业硅社会库存(含仓单库存)54.5万吨,较T - 5增0.2万吨;多晶硅厂家库存24.0万吨,较T - 5增1.4万吨 [1] - 原料成本:新疆硅矿石320元/吨,较T - 22跌20元/吨;茂名焦价格为0元/吨,较T - 22跌1400元/吨 [1] - 有机硅、铝合金:DMC价格11050元/吨,较T - 22涨300元/吨;ADC12价格21100元/吨,较T - 1涨200元/吨 [1] 宏观及行业新闻 - 国际能源署《2025年可再生能源》报告预测,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将达之前5年增量两倍,2025 - 2030年将增加4600吉瓦,增长主要由太阳能光伏产业带动,风能发电占比居第二,水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1][3] 趋势强度 - 工业硅趋势强度为0,多晶硅趋势强度为1,趋势强度取值范围为【-2,2】区间整数,强弱程度分弱、偏弱、中性、偏强、强,-2表示最看空,2表示最看多 [3]
国际能源署——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仍将强劲增长
人民日报· 2025-10-09 09:17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预测 - 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之前5年增量的两倍 [1] - 2025至2030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增加4600吉瓦大致相当于中国欧盟和日本当前装机容量总和 [1] 太阳能光伏产业增长 - 太阳能光伏发电增长预计将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的约80% [1] - 增长得益于低成本和审批流程提速 [1] - 预计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和多个东南亚国家也将快速增长 [2] 风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增长 - 风能发电在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中占比位居第二 [1] - 风电将大幅增长特别是在中国欧盟和印度随着供应瓶颈缓解和项目推进 [1] - 水电生物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将继续在支持电力系统和提高灵活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新兴经济体发展动力 - 在亚洲中东和非洲的新兴经济体中成本竞争力和更强的政策支持正在刺激可再生能源更快增长 [1] - 多国政府相继推出新的招标计划并提高发展目标 [1]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仍将强劲增长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预测 - 未来5年(2025至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600吉瓦,相当于中国、欧盟和日本当前装机容量总和 [1] - 该增量是之前5年增量的两倍,显示强劲增长趋势 [1] 各可再生能源技术增长贡献 - 太阳能光伏发电增长预计将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的约80%,主要得益于低成本和审批流程提速 [1] - 风能发电在新增装机容量中占比位居第二,预计将大幅增长,特别是在中国、欧盟和印度 [1] - 水电、生物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将继续在支持电力系统和提高灵活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区域市场增长驱动力 - 在亚洲、中东和非洲的新兴经济体中,成本竞争力和更强的政策支持正在刺激可再生能源更快增长 [1] - 多国政府相继推出新的招标计划并提高发展目标 [1] - 除成熟市场外,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和多个东南亚国家也将快速增长 [2]
国际能源署: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仍将强劲增长
新华社· 2025-10-08 13:03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预测 - 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之前5年增量的两倍 [1] - 2025至2030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增加4600吉瓦,大致相当于中国、欧盟和日本当前装机容量总和 [1] 各可再生能源技术增长贡献 - 太阳能光伏发电增长预计将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的约80% [1] - 风能发电在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中占比位居第二,特别是在中国、欧洲和印度将大幅增长 [1] - 水电以及生物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将继续在支持电力系统和提高灵活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区域市场增长驱动力 - 在亚洲、中东和非洲的新兴经济体中,成本竞争力和更强的政策支持正在刺激可再生能源更快增长 [1] - 多国政府相继推出新的招标计划并提高发展目标 [1] -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和多个东南亚国家也将快速增长 [1]
毕马威:可再生能源成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类型,中国是主要推动力
环球网· 2025-09-22 09:30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毕马威中国近日发布报告显示,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占比高达87%。可再生能源(不包括水电)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类型,增速高达9%。中国依然是可 再生能源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占全球新增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的57%,其太阳能发电量在两年内几乎翻 番。 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认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赋能能源转型过程中,带 来了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这对能源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复杂的挑战,从中长期角度看,对推动全球 可再生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毕马威中国董事、亚太区及中国能源及天然资源行业主管合伙人蔡忠铨则提到:"中国在全球能源格局 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其中煤炭需求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但同时也在可再生能源装机、电动汽车销 售和电池储能部署方面领先全球。" 国盛证券此前发布研报也认为,《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 知》的发布,将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新能源发电竞争加剧,在此背景下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回收加 快,有望极大程度上缓解绿电运营商现金流压力,利好运营商纾困反转,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
工银投资加持,正镶白旗风盛发电注册资本跃升至12亿
搜狐财经· 2025-08-28 02:49
公司股权变更 - 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成为新股东,与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股[1][2] - 注册资本从约7.3亿人民币增至约12亿人民币,增幅64.08%[1][2][3] - 变更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涉及投资人、注册资本及高级管理人员备案调整[2]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15年1月21日,法定代表人马俊华,存续状态[1][4] - 注册资本120259.0893万人民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52529328923677M[4] - 经营范围包括风能发电投资运营、技术咨询、建设安装及维修维护服务[4] 股东结构 -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0.9467%,认缴出资额73293.89万元[6] - 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持股39.0533%,认缴出资额46965.1993万元[6] 业务与发展战略 - 专注于风能发电领域,致力于电力生产与销售及清洁能源服务[1][3] - 未来将加大风能发电投入与研发,拓展国内外市场合作机会[5] - 依托股东背景与资金实力,强化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竞争力[1][5]
热浪“烤”验全球!近10年我国年平均高温日数增多2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23:09
全球热浪趋势 - 热浪常态化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大部分地区极端高温变化的主要驱动力[2] - 近10年中国年平均高温日数增多25% 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 高温正从单一极端事件演变为昼夜连续的复合灾害[2] - 今年东亚持续"超长烧烤"模式 全球各大洲同步刷新高温纪录 热浪常态化正发生在现实之中[2] 高温对经济的影响 - 全球高温暴露导致潜在劳动工作时长与收入损失持续攀升并屡创新高[3] - 极端高温对经济产生直接物理性冲击 包括电网峰值负荷持续突破上限触发工业限电 高温导致航道水深下降抬升物流成本 高温干旱引发农作物热害造成产量锐减[3] - 通过产业链与价格体系双向传导间接影响 企业停工加剧供应链关键节点中断 能源紧缺推升电价及整体生产成本 农业减产叠加运输受阻共同推高食品通胀[3] - 气候风险呈现金融化趋势 保险业因高温相关赔付激增承压 能源转型成本也随之攀升[3] 高温对旅游业的影响 - 气温每增加1℃ 旅游到达人数减少约8.1% 旅游收入减少约6%[4] - 高温影响夏季出行意愿和人数 高温临时支配避暑旅游可及性 高温加剧导致未来游客数量骤降[4] - 气候变暖正重塑全球避暑旅游格局 高温加速旅游消费偏好从观光打卡向避暑康养转变[4] 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 - 高温时段伴随强日照 光伏发电出力高峰与日间用电高峰高度重合 成为缓解供电紧张的关键力量[7] - 高温引发的用电激增直接刺激新能源装机需求 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提升与绿电交易市场扩容引导社会资本向新能源领域流动[7] - 高温暴露传统电网调峰能力不足 推动电力市场向灵活性和稳定性并重转型 推动电力系统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7] 区域应对策略差异 - 沿海发达地区面临高端制造业温控成本激增 港口物流效率下降等挑战 可发展智慧能源网络 推动耐热材料 工业空调等高温适应性技术产业发展[9] - 中西部农业主产区主要挑战在于灌溉缺水与农产品减产 发展机遇是推广光伏农业以及培育种植气候适应性作物[9] 气候适应性基础设施建设 - 合理规划城市蓝绿空间 建设城市通风廊道 发展建筑节能技术 利用地上地下避暑空间网络[10] - 普及滴灌 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建设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培育耐高温品种 调整作物品种布局和种植制度[10] - 加强建筑节能与降温技术 在屋顶 路面使用高反射率材料 优化建筑朝向 采用气凝胶 低辐射玻璃等隔热建材 建设智能电网动态调配电力资源[10] 国际经验借鉴 - 柬埔寨推行"耐旱作物推广计划" 通过再植林 种植耐旱稻米和改善灌溉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冲击[11] - 西班牙通过天气指数保险应对经济作物高风险 当气温超过阈值时自动触发赔付 简化理赔流程并保障收入稳定[11] - 欧盟推动可再生能源转型 通过发展风能 太阳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