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带宽存储器 (HBM)
搜索文档
 存储芯片大厂要涨价,要求签长约
 半导体芯闻· 2025-10-23 17:58
 行业需求趋势 -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AI智能体生成数据爆炸式增长,导致对高带宽存储器和通用DRAM的需求急剧增加 [1] - 部分海外大型电子、服务器及数据中心企业因担心DRAM供应短缺,正与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洽谈为期2至3年的中长期供应合同,改变了以往按季度或年度签约以保持库存灵活性的做法 [1] - 对DRAM短缺的担忧正促使需求方进行抢先采购,一些服务器客户已在商谈2027年及以后的订单 [2]   供应格局与产能制约 - 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合计占据全球通用DRAM市场70%以上的份额,两家公司正将DRAM设备投资重点转向HBM,导致通用DRAM产能不可避免地萎缩 [2] - 由于HBM在晶圆上的产量约为通用DRAM的一半(假设一块晶圆产100个通用DRAM,HBM产量约为其一半),随着HBM生产份额增加,通用DRAM出货量将受到限制 [2] - 随着公司加大利润率更高的HBM占比,通用DRAM的产能扩张在短期内仍将举步维艰,花旗集团诊断未来1-2年DRAM供应增长将非常困难 [2]   价格动态与市场展望 - 通用DRAM产品DDR4 8Gb现货价格达到7.3美元,为自2018年10月(7.042美元)以来约七年间首次超过7美元,相较于4月份的2美元,价格在短短六个多月内飙升了265% [2] - 瑞银将第四季度DRAM固定交易价格增长率预测从5%(环比)上调至17%,并预测受AI服务器需求激增推动,存储器市场将在2026年迎来十年一遇的繁荣期 [3] - 内存价格上涨直接转化为半导体行业业绩提升,KB证券预测明年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合并营业利润将达到12.8万亿韩元,同比增长64% [3]
 CXL,停滞不前
 半导体芯闻· 2025-06-30 18:07
 CXL内存技术商业化停滞   - Compute Express Link (CXL)内存技术量产准备已完成 但需求不足导致商业化停滞[1]   - 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CXL和PIM技术商业化方面持续受阻 三星原预计2023年下半年CXL市场激增但客户质量认证未完成 SK海力士PIM技术因生态系统延迟未进入产品阶段[1]   - 行业专家强调需建立技术生态系统基础 预测AI内存需求结构将逐渐多元化[1]     HBM技术主导市场影响   - 高带宽存储器(HBM)需求强劲 主要受NVIDIA加速器产品推动 封装和键合设备订单集中于HBM发展[2]   - HBM的强势推迟了CXL和PIM技术的应用 后者本可在能效和可扩展性方面补充HBM[2]   - NVIDIA在AI数据中心GPU市场占据92%份额(2023年数据) 使AMD和博通等竞争对手短期内难以追赶[2]     技术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企业技术进步迅速 政府补贴可能推动其率先实现CXL和PIM技术商业化 改变全球竞争格局[2]   - 行业呼吁政府通过国家项目支持技术示范基地 确保技术持续发展避免因需求不足导致落后[2]     下一代内存技术前景   - CXL和PIM技术虽具备量产条件 但缺乏客户采用条件阻碍进程 需构建生态系统应对未来机遇[3]   - 行业处于等待状态 预期技术范式转变可能使CXL/PIM等下一代方案超越HBM现有方案[3]
 半导体巨头,重塑供应链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3 08:46
 东南亚半导体产业崛起 - 自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开始以来,关税不确定性抑制半导体企业资本投资,促使全球半导体企业计划在东南亚重组供应链以应对后特朗普时代[1] - 东南亚凭借低廉劳动力成本、地理位置和政府扶持政策优势,在全球供应链中角色日益重要,尤其在组装、测试和封装(ATP)领域影响力快速提升[1] - 半导体制造工厂通常需要3-4年才能全面投产,因此企业正提前布局东南亚供应链[1]   马来西亚半导体投资动态 - 马来西亚占据全球半导体后端工序13%,已成为亚洲全球供应链枢纽之一[1] - 英特尔、博通、美光等企业已进驻马来西亚,英特尔正在加大投资建设先进封装工厂[1][2] - 马来西亚政府目标在年底前吸引超过1000亿美元(约136万亿韩元)投资[1] - ARM选择马来西亚作为首个生产基地,马来西亚政府同意10年内支付2.5亿美元专利费并提供半导体设计IP[2] - 马来西亚计划将半导体产业中心从后端测试转移到前端流程[2]   新加坡半导体发展 - 新加坡半导体产业占GDP6%,承担全球20%半导体设备产量[2] - 美光正在升级新加坡工厂生产先进HBM,格芯扩建生产线[2] - 台积电子公司VIS和恩智浦半导体投资78亿美元(约10.7万亿韩元)在新加坡建设晶圆厂[2] - 新加坡政府计划投资136亿美元用于研发和人才培养[2]   越南半导体市场增长 - 越南半导体市场规模从2016年106.2亿美元增长41%至2023年150.1亿美元[3] - 越南正崛起成为半导体封装和测试领域新兴强国,Emcore运营工厂目标实现100亿美元半导体出口额[3] - 越南政府投资10亿美元项目培训约5万名半导体工程师[3]   行业趋势分析 - 半导体设施投资具有长期性,为应对特朗普关税迁移生产基地不现实[3] - 由于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监管持续,劳动力成本低且生态系统发达的东南亚国家成为最安全选择[3]
 半导体巨头,重塑供应链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3 08:40
 东南亚半导体产业崛起 - 自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开始以来,围绕关税的不确定性抑制了半导体企业的资本投资,促使全球半导体企业计划在东南亚地区重组供应链以应对后特朗普时代[1] - 半导体制造工厂通常需要3至4年才能全面投入运营,因此企业正提前布局东南亚供应链[1] - 东南亚地区凭借低廉劳动力成本、地理位置优势和政府扶持政策,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1]   马来西亚半导体发展 - 马来西亚占据全球半导体后端工序的13%,已成为亚洲全球供应链枢纽之一[1] - 马来西亚政府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吸引超过1000亿美元(约136万亿韩元)投资[1] - 英特尔在马来西亚建立后端装配线并加大投资建设先进封装工厂[2] - 美光在槟城建立第二家封装和测试工厂[2] - 德州仪器在马来西亚投资31亿美元(约4万亿韩元)建设生产设施[2] - 英飞凌在槟城建立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制造和封装工厂[2] - ARM选择马来西亚作为首个生产基地,马来西亚政府同意10年内支付2.5亿美元专利费并提供半导体设计知识产权[2] - 马来西亚政府计划将半导体产业中心从后端流程转移到前端流程[2]   新加坡半导体发展 - 新加坡半导体产业约占其GDP的6%,承担全球20%半导体设备产量[2] - 美光正在升级新加坡工厂以生产先进高带宽存储器[2] - 格芯扩建其生产线[2] - 台积电子公司先锋半导体和恩智浦半导体宣布投资78亿美元(约10.7万亿韩元)在新加坡建设半导体晶圆厂[2] - 新加坡政府计划投资136亿美元用于研发和人才培养[2]   越南半导体发展 - 越南半导体市场规模从2016年106.2亿美元增长41%至2023年150.1亿美元[3] - 后端工艺领域领导者Emcore在越南运营工厂,目标实现100亿美元半导体出口额[3] - 越南政府投资10亿美元培训约5万名半导体工程师[3]   行业趋势分析 - 半导体设施投资具有长期性,迁移生产基地或建造新工厂应对特朗普关税不现实[4] - 由于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监管持续,劳动力成本低且生态系统发达的东南亚国家成为最安全选择[4]
 HBM 8,最新展望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3 08:40
 HBM技术路线图   - 到2029年HBM5商业化时,冷却技术将成为HBM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 [1]   - 目前封装是半导体市场霸权决定因素,HBM5将转向冷却技术竞争 [1]   - 2025-2040年技术路线图涵盖HBM4至HBM8,涉及架构、冷却方法、TSV密度等关键技术 [1]     HBM技术演进    冷却技术   - HBM4采用顶部散热器注入液体冷却剂 [2]   - HBM5采用浸入式冷却,基片和封装浸入冷却液 [2]   - HBM7需嵌入式冷却系统,冷却液注入DRAM芯片之间,新增流体TSV [2]     架构创新   - HBM4基础芯片承担GPU部分工作负载导致温度升高 [2]   - HBM7将结合高带宽闪存(HBF)等新架构,NAND以3D方式堆叠 [2]   - HBM8直接把HBM安装在GPU顶部 [2]     键合技术   - 从HBM6开始引入玻璃和硅的混合中介层 [2]   - HBM7采用无凸点铜-铜直接键合技术 [3]     HBM性能参数    数据传输   - HBM4数据速率8Gbps,HBM8提升至32Gbps [3]   - HBM4带宽2TB/s,HBM8达到64TB/s [3]     存储容量   - HBM4单芯片容量24Gb,HBM8提升至80Gb [3]   - HBM4堆叠芯片数12/16层,HBM8达20/24层 [3]   - HBM4总容量36/48GB,HBM8达200/240GB [3]     功耗   - HBM4功耗75W,HBM8增至180W [3]     技术特性   - HBM4采用微凸点(MR-MUF)堆叠 [3]   - HBM5引入I/O接口优化和HBM屏蔽技术 [3]   - HBM7采用混合均衡器和生成式AI设计 [3]   - HBM8实现双面冷却和边缘扩展堆叠 [3]
 中国扫货半导体设备
 半导体芯闻· 2025-05-28 18:17
 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支出   - 2023年中国大陆晶圆厂设备支出达495.5亿美元,同比增长35%,位居全球首位 [1][2]   - 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合计占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的74% [3]   - 产能扩张政策推动中国大陆巩固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地位 [3]     全球各地区晶圆厂设备支出对比   - 韩国支出205亿美元(+3%),受HBM需求驱动 [2][3]   - 中国台湾支出166亿美元(-16%),新设备需求放缓 [2][3]   - 北美支出137亿美元(+14%),主因先进节点投资 [2][3]   - 日本支出78.3亿美元(-1%),欧洲支出48.5亿美元(-25%) [2]     日本半导体设备市场表现   - 2025年4月日本芯片设备销售额达4,470.38亿日元(+14.9%),创历史新高 [4][5]   - 2025年1-4月累计销售额1.71万亿日元(+23%),同期历史最高 [5]   - 日本芯片设备全球市占率约30%,仅次于美国 [5]   - DISCO预计4-6月出货额1,020亿日元(+1%),反映AI需求强劲 [5]     日本半导体设备行业展望   - 2025年度销售额预计增长5%至4.66万亿日元,2026年度突破5万亿日元 [6]   - AI半导体需求及先进技术投资为增长主要驱动力 [6]
 关于半导体,最新预测
 半导体芯闻· 2025-05-21 18:29
 全球半导体制造业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电子设备销量环比下降16%,同比持平 [1] - 2025年第一季度IC销售额环比下降2%,同比增长23% [1] - 半导体设备投资环比下降7%,同比增长27%,主要由尖端逻辑、HBM和先进封装投资推动 [1] - 存储器相关设备资本投资同比大幅增加57%,非存储器资本投资增加15% [1]   晶圆厂设备投资趋势 - 晶圆厂设备(WFE)投资同比增长19%,预计第二季度增长12% [2] - 测试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56%,预计第二季度再增长53% [2] - 组装和包装设备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全球300毫米晶圆产量预计超过4250万片/季度,环比增长2%,同比增长7% [2]   区域投资动态 - 日本正在投资提高功率半导体产量 [2] - 台湾继续投资提高尖端代工厂产量 [2]   行业展望 - 2025年可能偏离正常季节性模式,主要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2] - 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需求前景光明,但其他领域投资可能推迟或需求变化 [2]
 下一代DRAM,关注什么?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12 09:18
 HBM市场增长趋势   - 高带宽存储器(HBM)市场正经历指数级增长,主要受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和高性能计算应用激增推动[1]   - 2023年HBM比特出货量同比增长187%,2024年飙升193%[1]   - 全球HBM收入预计从2024年17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98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3%[1]   - HBM在DRAM市场收益份额将从2024年18%扩大至2030年50%[1]   - 2025年HBM生产能力已满负荷运行,凸显供应限制和产能扩张必要性[1]     HBM行业竞争格局   - SK海力士目前市场领先,2024年末量产12Hi HBM3E,2025年初启动12Hi HBM4客户样品供应[5]   - 三星加速市场地位巩固,开发HBM产品组合并研发4纳米逻辑芯片,计划2025年供应HBM4样品[8]   - 美光2024年直接凭借HBM3E进入市场,为英伟达H200 GPU供货,目标2025年底达6万片/分钟产能[8]   - 中国企业启动大规模投资打造国产替代产品,虽存在技术差距但受益于政府支持和行业网络[8]     DRAM技术发展路径   - 平面DRAM预计将在2033-2034年0c/0d节点继续演进,利用架构和工艺创新结合[10]   - 6F² DRAM单元结构将在2025年占据商用产品主导地位[10]   - 未来需向基于垂直晶体管的4F²单元过渡,并集成CMOS键合阵列架构[13]   - 0c/0d节点后向3D DRAM架构过渡将不可避免,主要DRAM制造商正探索多种架构路径[13]   - 混合键合被视为未来HBM关键推动因素,预计2029年与HBM5一起进入市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