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麦克风
icon
搜索文档
维海德(301318) - 2025年7月7日-7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8 16:0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从事高清及超高清视频会议摄像机等音视频通讯设备的研产销及技术服务,是我国音视频通讯设备及解决方案主要供应商之一 [1] - 产品应用于商务视频会议、教育录播等多个领域 [1] 业绩增长原因 - 行业景气度回暖,终端市场需求走强,公司深化市场布局,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并取得成效 [2] 自有品牌推广 - 拓展全球本地代理商渠道,强化品牌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建设 [2] - 在欧美地区设立全资孙公司,实现品牌、人员本地化,品牌知名度在国内外逐步提升 [2] 业务关系 - 自有品牌业务和 ODM 业务在产品定位、销售渠道、应用场景等方面差异大,不易形成直接竞争 [2] 毛利率保持 - 通过产品创新及迭代、客户结构优化、开拓高价值市场等方式保持利润率水平 [2] 收并购需求 - 围绕“技术驱动 + 生态协同”战略主轴,深耕音视频、算法、AI 三大核心技术领域,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与生态横向延展 [2][3] - 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型标的,强化核心环节竞争优势,构建全链条价值 [3] - 筛选具备协同潜力的优质企业,加速技术融合与市场互补,释放战略协同势能,实现价值倍增效应 [3]
瑞声科技(2018.HK):携手初光 构建“感知-处理-输出”闭环生态
格隆汇· 2025-07-08 03:14
机构:中邮证券 其中,车载数字麦克风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55%;全球市场占有率26%以上。经过多年发展,初光汽车 已与多个国内主流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头部汽车厂以及主要新能源汽车厂建立了广泛合作。此次控股收 购标志着双方将深度融合技术优势与产业资源,共同推动汽车智能化产业升级,开启车载感知技术发展 的新篇章。 携手初光,构建"感知-处理-输出"闭环生态。车载声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扬声器硬件、功放及软 件算法外,麦克风作为声音感知的入口,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随着语音助手、车内降噪、车 外控制等创新功能的快速普及,麦克风的信噪比、频响范围与灵敏度等参数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用 户的行车安全以及人车交互舒适度,是物理AI 的体验基石。瑞声科技基于技术协同与生态共建理念, 完成对初光汽车的控股收购。借此收购,瑞声科技将显著强化声学系统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在消费 电子领域,整合初光电子元器件模组技术,提升精密制造与集成能力;在车载领域,打通从声音感知、 信号处理到声场播放的全技术链条,构建行业稀缺的"感知-处理-输出"完整闭环生态,为智能座舱提供 越级体验。此外,瑞声科技将依托其全球化资源网络,加速初光汽车的 ...
瑞声科技(02018):携手初光,构建“感知:处理:输出”闭环生态
中邮证券· 2025-07-07 19: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瑞声科技收购初光 53.74%股权,开启车载感知技术发展新篇章,双方将融合技术与产业资源,推动汽车智能化产业升级 [2] - 瑞声科技完成对初光汽车的控股收购,强化声学系统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构建“感知 - 处理 - 输出”完整闭环生态,为智能座舱提供越级体验,还将加速初光汽车技术商业化和全球市场开拓 [3]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分别实现收入 311.46 亿、349.50 亿、392.02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41 亿、29.43 亿、34.86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5 - 2027 年 PE 分别为 18 倍、15 倍、12 倍 [7]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 39.40 港币,总股本 11.99 亿股,流通股本 11.75 亿股,总市值 430 亿港币,流通市值 422 亿港币,52 周内最高/最低价为 54.80 / 24.40,资产负债率 50.50%,市盈率 24.69,第一大股东为 Sapphire Hill Holdings Limited [1] 收购情况 - 2025 年 3 月 28 日,瑞声投资签署协议以 2.88 亿元收购初光 53.74%股权,6 月 10 日举行签约仪式,交易完成后初光成为间接非全资子公司,创始人团队继续负责运营管理 [2] - 初光成立于 2016 年,从事前装汽车电子零部件业务,有完善管理体系和多项专利资质,主营车载模拟麦克风等产品,车载数字麦克风国内市场占有率 55%,全球市场占有率 26%以上,与多个汽车厂建立合作 [2]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盈利预测 | 年度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增长率(%)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增长率(%) | EPS(元/股) | 市盈率(P/E) | | --- | --- | --- | --- | --- | --- | --- | | 2024A | 27328 | 34 | 1797 | 143 | 1.53 | 22.55 | | 2025E | 31146 | 14 | 2441 | 36 | 2.04 | 17.80 | | 2026E | 34950 | 12 | 2943 | 21 | 2.46 | 14.76 | | 2027E | 39202 | 12 | 3486 | 18 | 2.91 | 12.46 | [9] 主要财务比率 | 主要财务比率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33.84% | 13.97% | 12.21% | 12.17%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 | 142.75% | 35.81% | 20.56% | 18.45% | | 毛利率 | 22.11% | 23.48% | 23.74% | 24.01% | | 销售净利率 | 6.58% | 7.84% | 8.42% | 8.89% | | ROE | 7.90% | 9.68% | 10.44% | 11.00% | | ROIC | 6.57% | 7.35% | 8.24% | 8.84% | | 资产负债率 | 50.50% | 47.02% | 45.77% | 44.41% | | 净负债比率 | 7.76% | 9.20% | -0.02% | -8.92% | | 流动比率 | 1.45 | 1.58 | 1.69 | 1.80 | | 速动比率 | 1.18 | 1.24 | 1.35 | 1.46 | | 总资产周转率 | 0.64 | 0.66 | 0.69 | 0.71 |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4.17 | 3.90 | 3.96 | 3.91 | | 应付账款周转率 | 3.85 | 3.52 | 3.74 | 3.65 | | P/E | 22.55 | 17.80 | 14.76 | 12.46 | | P/B | 1.82 | 1.72 | 1.54 | 1.37 | | EV/EBITDA | 7.98 | 10.18 | 8.44 | 7.10 | [12]
维海德(301318) - 2025年7月2日-7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3 16:24
| 答:行业景气度呈现回暖态势,终端市场需求持续走强。公司 | | --- | | 持续深化市场布局,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目前已取得一定成 | | 效。 | | Q2:公司所属行业是否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 | 答:视频会议行业中的音视频通讯设备制造涉及到音视频编解 | | 码算法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嵌入式软件 | | 开发技术等多个门类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是多种学科的综合应 | | 用。一般企业较难全面掌握本行业所涉及的技术,若依靠自身 | | 研究开发则需要较长时间的研发投入和积累。面对技术不断更 | | 新换代,任何进入该行业的企业都要面临研发力量不足需要不 | | 断增加研发费用投入的问题,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 | 的扩大,对技术和研发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行业技 | | 术与产品不断创新,用户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和稳定 | | 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功能上智能化、数字化、定制化的 | | 需求日益提升。因此,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技术和研发壁垒, | | 随着技术替代的加速,本行业的技术门槛将越来越高。 | | Q3:未来毛利率展望。 | | 答:毛利率方面,公 ...
多元化产业布局,思必驰致力推动全球智能产业变革
和讯网· 2025-07-02 14:34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布局 - 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最早一批投身AI领域的企业,长期专注于AI语音技术,并构建起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及AI硬件产品的业务体系 [1] - AIoT物联网与汽车领域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柱,已形成完整的业务布局 [1] - 在智能汽车领域与全球60多家知名汽车品牌合作,推出200多款量产车型,累计装车量超1500万辆 [1] - 智能IoT领域与近200家客户合作,业务覆盖家电及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 [1] - 自研AI芯片连续两年年均出货量超2000万颗,2024年新增IoT类设备达1.6亿台 [1] 商业化成果与市场地位 - 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TOP100中实现"车型覆盖"与"终端销量"双第一 [4] - 牵头制定全球首个汽车语音交互ITU国际标准,参编国内首个"汽车大模型标准" [4] - 智能IoT领域合作打造450多个标杆案例,联合制定中国智能家居大模型标准 [4] - AI办公本月销量持续攀升,荣登京东新品增速Top1并获2025红点奖 [3] 产品技术创新 - 高端吸顶麦克风MC10集成128单元全向麦克风阵列,支持16个可配置拾音区划分,采用Dante数字音频技术 [2] - 教育版产品具备大范围覆盖、AI降噪与去混响技术,满足智慧教室专业化需求 [2] - AI办公本采用新一代柔彩护眼类纸屏,过滤91.36%有害蓝光,搭载8核处理器与4500mAh电池 [3] - 跨模态会议大模型2.0实现9种外语+17种方言实时互译,支持8大行业专属词库 [3] 未来发展战略 - 重点发力汽车、IoT等智能终端以及会议办公等行业场景 [2] - 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人机交互自然化,助力全球智能产业变革 [4]
赛微电子子公司产能爬坡年亏2.42亿 拟3.24亿增持股权至81%加强控制力
长江商报· 2025-07-02 11:45
股权收购与公司控制力 - 赛微电子全资子公司赛莱克斯国际拟以不高于3.24亿元收购赛莱克斯北京9.5%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合计持有赛莱克斯北京81%股权 [1] - 此次收购旨在提升对核心子公司赛莱克斯北京的控制力,增强管理效率并发挥MEMS业务协同效应 [1][4] - 赛莱克斯北京原为全资子公司,经过2016年增资扩股后大基金持股30%,2023年员工持股平台极芯传感取得5%股权,公司持股比例降至66.5% [3] - 2024年公司曾计划收购大基金持有的28.5%股权实现全控,但最新方案调整为仅收购9.5%股权 [4] 赛莱克斯北京经营状况 - 赛莱克斯北京是公司在境内MEMS代工领域的核心企业,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尚未盈利 [1][6]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2亿元,亏损2.42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568.21万元,亏损7024.4万元 [1][8] - 截至2025年3月末,赛莱克斯北京资产总额32.06亿元,净资产12.81亿元,本次交易评估值为30.35亿元,较账面净资产增值112.19% [8] - 已实现硅麦克风、BAW滤波器等产品量产,正在推进气体、生物芯片等产品的试产和验证 [7] 公司整体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2.05亿元,同比下降7.31%,净利润亏损1.7亿元,由盈转亏 [2][8] - 亏损主要源于赛莱克斯北京产线亏损扩大及研发投入增加,抵消了瑞典产线的盈利增长 [8] - MEMS主业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16.63%,综合毛利率35.49%基本持平 [8] - 2024年研发费用4.85亿元,同比增长27.53%,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7.75% [9]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64亿元,同比下降2.24%,净利润264.21万元实现同比增长122.66% [9] 战略布局与发展规划 - 公司2016年收购瑞典Silex进入半导体领域,已将MEMS工艺开发及晶圆制造作为核心业务 [7] - 出售瑞典Silex控制权后,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北京MEMS晶圆工厂,赛莱克斯北京是提升本土自主可控生产能力的重要载体 [7] - 由赛莱克斯国际统筹公司MEMS业务资源,推动业务融合 [7]
警惕!直播时让人心动的开蚌30秒,可能是主播设计的表演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2 17:58
珍珠直播销售模式 - 诸暨是中国淡水养殖珍珠的最大产地,其淡水珍珠销售占全国80%和全球70% [5] - 近两年流行兼具盲盒趣味性与神秘感的珍珠直播模式,部分直播间单次开蚌场次在线人数达几千人,高峰时段可达上万人 [5] - 直播间通过低价竞拍珍珠蚌(如288元拍下市场价千元以上的11.8毫米粉金色珍珠)吸引消费者参与 [10][12] 直播间营销手法 - 直播间使用助播和多个手机参与竞拍,将价格从初始起拍价哄抬至10倍(如从66元抬至660元) [12][16] - 采用"猜点位捡漏"游戏刺激消费,如199元拍下别人高价竞拍的同类型珍珠蚌 [18][21] - 主播利用镜头盲区将预先准备的成品珍珠塞入蚌肉,制造"现场取珠"假象 [25] 行业监管与规范 - 2019年以来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查处70余家涉嫌虚假宣传的直播店铺 [32] - 监管部门要求直播必须完整展示开蚌全流程及周边环境,禁止特写掩盖关键环节 [34] - 发放"珍珠行业常见违法违规行为提醒告诫书",规范虚假宣传珍珠尺寸、国外证书、直播话术等问题 [34] 消费者鉴别方法 - 真珍珠在形状、光泽和颜色上存在天然差异,仿制品通常圆度、光泽和颜色完全一致 [36][38] - 转动珍珠项链时可观察到:①形状不完全圆 ②光泽有差异 ③颜色存在偏粉或偏青的变化 [38] - 警惕整串项链圆度、直径、光泽和颜色完全一致的产品 [38] 电商平台虚假交易 - 某店铺通过拆分0.21元配件链接进行刷单,使主商品销量从不足1000件虚增至10万+件 [40][42][44] - 利用平台规则漏洞,通过11次操作虚增104000多件销量 [44] - 正常销量与评论比例约为10:1,异常数据差距可帮助识别虚假交易 [40] 直播营销法律责任 - 主播"假一赔十"等承诺构成买卖合同内容,商家需履行高于法定标准的赔偿承诺 [58][60] - 法院判决商家按主播承诺赔偿消费者十倍价款(1000元手串赔偿10000元) [58][60] - 主播与商家存在雇佣关系时,其宣传承诺视为商家行为 [60]
预见2025:《2025年中国演唱会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6-19 11:10
行业概况 - 演唱会是指在观众前的现场音乐表演,通常时长在两小时及以上,具有可观的门票收入 [1] - 产业链分工明确:上游包括内容制作(歌手、经纪公司)和软硬件支持(灯光、音响设备),中游涵盖票务平台、场馆运营和品牌赞助,下游涉及城市衍生经济(旅游、住宿)和周边售卖 [1] 行业现状 - 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收入296.36亿元,同比增长66.53%,观众人数达3651.82万人次 [7] - 国内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同比增长78.1%,观众超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0% [8] - 单场票房3000万以上的演唱会占比11.8%,同比提升3.4%,头部艺人吸金能力显著增强 [9] - 2024年超450名艺人举办大型演唱会,同比增加29.5%,其中79.7%为巡演项目 [14] 竞争格局 - 华人文化演艺为国内演唱会主办龙头,拥有丰富艺人资源和举办经验 [17] - 设备供应商包括洲明科技(LED显示)、浩洋股份(舞台灯光)等 [2] - 票务平台以大麦、猫眼娱乐、摩天轮为主,场馆运营商涵盖华润集团(深圳大运中心)、阿里体育(杭州奥体中心) [17] - 全国演唱会产业链相关企业48.45万家,广东省企业数量超5万家居首,浙江、山东、湖北、河北分列2-5位,前五省合计占比38.3% [20] 发展趋势 - 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线上线下协同加速,新兴细分市场涌现 [22] - 市场向二三线城市拓展,跨城观演常态化,内容品质要求提升 [22] - 行业整合与规范化发展将成为未来主要趋势 [22]
“已抢10.5万+件”?假的!618小心踩中这个坑
搜狐财经· 2025-06-13 09:58
"已抢10.5万+件",在某电商平台商品展示页面,一款领夹麦克风正在"疯抢中",然而,商品评价只有404条,数据异常悬殊,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猫腻? 近日,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披露了一起网络经营者虚构交易量的违法案件,通过跨地区协作,有力筑牢网络消费安全防线,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获取真实交易数据,执法人员与电商平台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函协查,发现涉案商品实际交易量不足千件,且实际营收也与所谓"10.5万+"并不相 符。随着调查的深入,商家的刷单伎俩渐渐浮出水面。原来,该商家利用平台销量合并计算的漏洞,制造出了"爆款"假象。 那么商家的"特殊操作"是如何完成的?首先,将某品牌"领夹麦克风"主商品拆分出"配件"链接,再将"配件"设置为单价0.21元,起购量为9524件的商品, 使其单笔总价达到2000.04元。随后,将此"配件"链接分享至微信群,并设置2000元优惠,群成员以实际0.04元/单的超低价完成购买。最终,通过11次闭 环式刷单,累计虚增了104,764笔交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 导消费者 ...
瑞声科技收购初光汽车,手机圈玩家扎堆汽车圈
经济观察网· 2025-06-12 09:39
瑞声科技战略布局汽车声学领域 - 瑞声科技与初光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并完成控股收购 双方计划联合研发下一代车载声学系统级解决方案 [2] - 初光汽车是车载麦克风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其车载数字麦克风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55% 全球市场占有率26% 客户包括吉利 奇瑞 理想 小鹏等新能源车企 [2] - 此次交易是瑞声科技继收购比利时车载扬声器公司PSS 80%股权后 在汽车产业链的又一次重要布局 [3] 消费电子产业链转型汽车赛道趋势 - 消费电子市场增长放缓促使瑞声科技等企业寻找新增长点 2018年后开始向汽车领域拓展 [3] - 除瑞声科技外 立讯精密 佳禾智能 舜宇光学等手机零部件供应商近年也纷纷转向汽车赛道 [3] - 瑞声科技表示此次控股将完善其声学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并助力初光汽车开拓海外市场 [3] 智能座舱驱动车载声学市场发展 - 智能座舱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主战场 宝马 极氪 现代等品牌在CES 2025展示创新座舱技术 [4] - 车载声学系统作为核心要素市场潜力巨大 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900亿元 [4] - 技术迭代加速表现为单车扬声器数量激增(如瑞声科技展示51枚扬声器方案) 声学器件小型化高性能化 软件算法重要性提升 [4] - 供应链企业角色重构 从零部件供应商转变为共同定义产品体验的技术伙伴(如瑞声科技与理想汽车深度合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