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租赁
搜索文档
官方紧急提示:这三类“黄金投资”全是骗局
中国经营报· 2025-11-25 13:08
案例三是黄金珠宝经销商D非法设立黄金交易App,公开宣传"1万定1公斤""低门槛、低投入、高回 报"等假象,诱导投资者进行黄金线上投资交易。投资者仅需缴纳1万元"保证金"即可锁定交易1000克黄 金(价值85万元),杠杆率可达80倍。如金价下跌1.2%将被强制平仓,投资者损失所有保证金。 《风险提示》指出,近期,随着黄金价格波动,一些不法分子和不良企业假借实物黄金交易之名,违规 开展"黄金委托""黄金租赁""黄金投资"等业务,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赌博、非法经营等违法行为,扰 乱经济金融秩序,严重危害社会公众财产安全。 案例一是黄金珠宝经销商A以"黄金委托"为噱头,诱导消费者签订黄金实物购销合同,消费者购买黄金 后不提取实物,随后与第三方B(与黄金珠宝经销商A业务或股权关联)签订黄金委托合同,委托第三 方B开展投资业务,承诺固定收益,到期后交还黄金或现金收益。 案例二是黄金珠宝经销商C以"黄金租赁"为噱头,诱导消费者签订黄金实物购销合同,消费者购买黄金 后不提取实物,随后与第三方D(与黄金珠宝经销商C业务或股权关联)签订黄金租赁合同,承诺固 定"租金"回报,到期后交还黄金或现金收益。 中经记者 郝亚娟 夏欣 上 ...
事关黄金,深圳发布风险提示
证券时报· 2025-11-25 11:5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警惕。 11月24日,记者从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网站获悉,深圳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责小组办公 室发布关于警惕黄金经营领域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提示(简称"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指出,随着黄金价格波动,一些不法分子和不良企业假借实物黄金交易之名,违规开展"黄金 委托""黄金租赁""黄金投资"等业务,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赌博、非法经营等违法行为,扰乱经济金 融秩序,严重危害社会公众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宋雅芳 风险提示指出,我国实行金融业务特许经营制度,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依法许可,不 得擅自从事金融业务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黄金资产管 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办发〔2018〕215号)等相关文件已明确规定:期货交易应当在依法设立 的期货交易所或者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批准组织开展期货交易的其他期货交易场所。禁止在期 货交易场所之外进行期货交易;未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者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审批设立,任 何组织和场所不得开展衍生品交易;黄金资产管理业务仅限于银行、信托、 ...
事关黄金,深圳发布风险提示
证券时报· 2025-11-25 11:49
风险提示强调,各类黄金珠宝经销商、门店均不是金融机构,也未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不具备从事 黄金资产管理业务、期货及衍生品交易的资质,更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或公开吸收公众存款的资质。请广大群 众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投资渠道,自觉抵制"保本保收益""黄金租赁享高息""内部消息、稳赚不赔""低门槛、 低投入、高回报"等话术,避免陷入黄金投资领域非法金融活动陷阱。若发现相关机构以"黄金委托""黄金租 赁""黄金投资"等名义从事非法金融活动行为,请及时向市、区处非牵头部门、公安部门、中央金融管理部门 驻深机构举报。 就在9月中旬,市场传言10余家深圳水贝地区黄金料商相继出现经营异常状况,其中部分黄金料商早已人去楼 空,引起广泛关注。当时,证券时报记者对此进行实探报道,发现一些黄金料商的"爆雷"并不是因为板料销 售,而是因为通过预定价模式玩对赌,该模式允许商家以少量资金控制大量黄金,客户只需支付一定的订金, 就能锁定大批黄金,并享受看高或看空带来的全部收益。此外,深圳水贝黄金市场存在多个面向散客的黄金预 定价交易平台,多数由黄金料商运营。 警惕。 11月24日,记者从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网站获悉,深圳市防范和打击 ...
深圳市委金融办:警惕黄金经营领域非法金融活动
北京商报· 2025-11-24 21:21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周义力)11月24日,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网站发布关于警惕黄金 经营领域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提示。近期,随着黄金价格波动,一些不法分子和不良企业假借实物黄金 交易之名,违规开展"黄金委托""黄金租赁""黄金投资"等业务,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赌博、非法经营 等违法行为,扰乱经济金融秩序,严重危害社会公众财产安全。 风险提示披露三则案例。案例一:黄金珠宝经销商A以"黄金委托"为噱头,诱导消费者签订黄金实物购 销合同,消费者购买黄金后不提取实物,随后与第三方B(与黄金珠宝经销商A业务或股权关联)签订 黄金委托合同,委托第三方B开展投资业务,承诺固定收益,到期后交还黄金或现金收益。 案例二:黄金珠宝经销商C以"黄金租赁"为噱头,诱导消费者签订黄金实物购销合同,消费者购买黄金 后不提取实物,随后与第三方D(与黄金珠宝经销商C业务或股权关联)签订黄金租赁合同,承诺固 定"租金"回报,到期后交还黄金或现金收益。 案例三:黄金珠宝经销商D非法设立黄金交易APP,公开宣传"1万定1公斤""低门槛、低投入、高回 报"等假象,诱导投资者进行黄金线上投资交易。投资者仅需缴纳1万元"保证金"即可锁定交易 ...
深圳:警惕黄金经营领域非法金融活动
证券时报网· 2025-11-24 18:37
人民财讯11月24日电,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警惕黄金经营领域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 提示,近期,随着黄金价格波动,一些不法分子和不良企业假借实物黄金交易之名,违规开展"黄金委 托""黄金租赁""黄金投资"等业务,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赌博、非法经营等违法行为,扰乱经济金融 秩序,严重危害社会公众财产安全。 若发现相关机构以"黄金委托""黄金租赁""黄金投资"等名义从事非法金融活动行为,请及时向市、区处 非牵头部门、公安部门、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驻深机构举报。 我国实行金融业务特许经营制度,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依法许可,不得擅自从事金融 业务活动。各类黄金珠宝经销商、门店均不是金融机构,也未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不具备从 事黄金资产管理业务、期货及衍生品交易的资质,更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或公开吸收公众存款的资质。 请广大群众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投资渠道,自觉抵制"保本保收益""黄金租赁享高息""内部消息、稳赚 不赔""低门槛、低投入、高回报"等话术,避免陷入黄金投资领域非法金融活动陷阱。 ...
黄金落三亚!上金所+工行联手,自贸港金融再添硬核布局
搜狐财经· 2025-11-20 16:25
11月17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公告显示,中国工商银行三亚分行指定仓库正式设立并开展黄金仓储业务。这一看似常规的基础设施布局,在当前黄金市场结 构性增配热潮与银行贵金属业务竞争升级的背景下,成为行业格局重塑的重要信号——既标志着银行贵金属业务竞争从零售端转向产业链核心环节,也折 射出黄金需求南移与自贸港政策叠加下的市场新趋势,更将深刻影响投资者与产业客户的服务体验及成本结构。 图片源于上海黄金交易所 黄金指定仓库并非普通业务载体,而是上海黄金交易所体系内的核心基础设施,承担着实物黄金储存、清算、交割等关键职能,是黄金流通链条的"安全 底座",其高安全等级、严风控标准与复杂运营要求,决定了仅头部金融机构具备承接资质。 作为国内贵金属业务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银行之一,工行早已是黄金做市、租赁及对公业务的核心参与者。此次三亚指定仓库落地,意味着工行完成 了从"产品端优势"到"基建端领先"的跨越,进一步强化产业链话语权:一方面,掌握交割核心环节后,工行在黄金租赁、质押融资、加工流通等业务中可 实现更灵活的定价策略;另一方面,能有效辐射华南地区矿企、珠宝加工企业及机构客户,扩大服务半径的同时锁定稳定客群。 在银行业利差收 ...
多地预警黄金投资骗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21:35
黄金市场行情与风险背景 - 国际金价延续涨势,伦敦现货黄金价格突破4350美元/盎司,年初至今涨幅超过66% [1] - 金价上涨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及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推升避险需求等因素支撑 [1] - 金价持续攀升背景下,借黄金投资名义进行的诈骗案件同步攀升 [2] 典型黄金投资骗局模式 - 黄金托管骗局:以“存金生息”、“保本炒金”为噱头,诱导消费者购买黄金后不提取实物,由金店提供托管服务并承诺高额利息或赠品,但金店往往不具备托管资质,本质是借新还旧的骗局 [6] - 租赁返利骗局:诱导消费者购买黄金后不提取实物,转而与关联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合同,承诺定期支付固定租金回报,实际上并无真实黄金交易,属于“庞氏骗局” [6] - 虚拟投资骗局:通过设立虚假黄金交易平台、伪造黄金投资产品,利用“高回报、稳赚不赔”话术吸引投资者,后台操控数据制造盈利假象,骗取资金后卷款跑路 [7] 重大案例判决结果 - 山东青岛金某金行贵金属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某香及其女儿李某,在无金融业务资质情况下,以经营“黄金延期交付”为名,承诺每月0.5%至1%的高额利息,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累计超过4亿元 [10] - 所募资金大部分用于支付前期投资者本息以维持骗局,集资参与人实际损失逾2亿元 [10] - 刘某香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30万元 [10] 合法投资渠道与资质核实 - 核实机构资质需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查询金融业务许可,警惕金店自行宣传的“托管服务” [12] - 国内合法黄金投资渠道仅限四类:在正规金店或银行购买实物黄金、在银行购买黄金积存产品、在证券账户或银行购买黄金ETF、通过期货公司等正规渠道购买黄金期货合约 [12] - 黄金资产管理业务仅限银行、证券、期货等持牌金融机构开展,且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7]
莱绅通灵: 莱绅通灵第五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18:22
董事会决议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于2025年8月20日召开 全体9名董事出席 审议通过多项议案 [1] - 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该报告已获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1] - 会议全票通过所有议案 包括银行授信、黄金租赁、委托理财及制度修订事项 [1][2][3] 财务运营安排 - 公司拟向江苏银行南京分行申请6000万元授信 宁波银行南京分行5000万元授信 兴业银行南京分行5000万元授信 [1] - 综合授信总额度包含黄金租赁、银行承兑汇票及流动资金借款 授权期限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1] - 黄金租赁业务最高金额为2亿元 折合黄金不超过250公斤 单笔业务期限不超过12个月 [2] - 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开展委托理财业务 具体方案另行公告 [2] 治理制度更新 - 公司修订七项基本管理制度 包括董事持股变动、独立董事工作、对外担保、对外投资、关联交易、内幕信息登记及年报差错追究制度 [3] - 《独立董事工作制度》与《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已通过董事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议 [3] - 制度修订旨在规范内部管理、完善决策机制、加强风险控制及提升治理水平 [3]
梦金园(02585.HK)预计中期收益增加4.2%至5.2%
格隆汇· 2025-08-14 18:27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达人民币10,400百万元至10,500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9,979.7百万元同比增长4.2%至5.2% [1] - 海外收益预计达人民币140百万元至150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37.5百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73.3%至300.0%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预计为人民币65百万元至72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溢利人民币47.4百万元同比转亏,降幅达237.1%至251.9% [1] 亏损原因分析 - 亏损主要源于Au(T+D)合约及黄金租赁亏损增加,预计2025年上半年合计亏损人民币680百万元至700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人民币345.7百万元显著扩大 [2] - 亏损由金价持续上涨导致,Au(T+D)合约亏损实时反映于综合损益表,而黄金涨价收益需待产品售出后方可确认 [2] - 公司强调Au(T+D)合约仅为对冲金价波动风险,非投机性活动 [2] 经营策略调整 - 公司将加速变现高价黄金产品以获取经济收益,抵消对冲工具亏损对净利的影响 [3] - 持续监测金价上涨的市场接受度,动态调整销售策略并加强Au(T+D)业务及黄金租赁的内部控制 [3]
53亿血本无归!浙江“华侨系”暴雷,富二代跑路背后的金融黑洞
搜狐财经· 2025-06-28 07:00
核心观点 - 浙江"华侨系"金融骗局涉及53亿元资金跑路,导致大量投资者血本无归 [1] - 骗局以"黄金租赁"理财产品为幌子,承诺年化7%-8%高收益,实际为"纸黄金"空壳游戏 [4][6][19] - 操盘者余增云利用家族背景和私募牌照快速构建金融帝国,通过杠杆和虚假宣传吸纳资金 [11][13] 骗局模式 - 产品设计:宣称用户购买黄金后可出租获取收益,实际无实物黄金支撑 [6][7][20] - 资金规模:仅黄金租赁产品就涉及40亿元无法兑付,相当于5吨黄金 [28][30] - 虚假背书:伪造"中国黄金"合作文件及高管签名骗取信任 [22][24] 事件爆发 - 导火索:2023年9月5日5000万订单违约引发挤兑恐慌 [15] - 后续影响:高管集体失联,投资者发现全部黄金资产为虚拟数字 [17][19] - 资金去向:余增云与两名高管携款潜逃,未兑付资金超40亿元 [30] 参与者损失 - 投资者:包括普通家庭和内部员工,部分人抵押房产投入资金 [9][26] - 员工:将工资奖金甚至房产抵押资金投入公司产品 [26][28] - 行业影响:中国黄金紧急撇清关系,暴露合作审核漏洞 [24][34] 操盘者背景 - 余增云出身浙江房地产家族,2013年获私募牌照 [11][13] - 通过基金、私募、资管等快速扩张,擅长资本杠杆操作 [13] - 2019年推出黄金租赁产品作为核心吸金工具 [13] 行业反思 - 暴雷暴露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和监管缺失问题 [36] - 高收益承诺(7%-8%)远超银行利率,吸引非专业投资者 [4][9] - 央企背书被滥用现象值得警惕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