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Ah电芯

搜索文档
中创新航(03931.HK):动储电池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格隆汇· 2025-09-12 03:20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164.19亿元 同比增长32% [1]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4.66亿元 同比增长87% [1] - 毛利率17.53% 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 净利率4.59% 同比提升1.24个百分点 [1] 动力电池业务 - 动力电池业务营收106.62亿元 同比增长10% [2] - 动力电池装车量21.8GWh 同比增长23% [2] - 全球动力电池出货排名第四 国内排名第三 [2] - 2025年7月国内乘用车市占率达8.25%创历史新高 [2] - 新能源商用车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超310% 单月排名进入前三 [2] - 与大众 现代 丰田 奥迪 小鹏 零跑 长安等头部企业深入合作 [2] 储能业务 - 储能系统及其他业务营收57.57亿元 同比增长110% [2] - 储能电芯出货量进入全球前四 [2] - 314Ah电芯实现大批量稳定交付 392Ah电芯已实现批量交付 [2] - 新一代600Ah+储能大电芯能量密度达440Wh/L以上 将于2025Q4量产 [2] - 与国家电投 中核汇能 中节能等国内客户深化战略合作 [2] 技术研发与全球化 - 泰国基地已建成投产 欧洲基地于2025Q1开工建设 [2] - 已完成高性能固态电解质等核心材料自研开发 [2] - 全固态硅基体系电池能量密度达430Wh/kg 已完成全固态电池产线建设 [2] - 与欧洲Volvo 奇瑞 吉利 徐工 三一等客户合作密切 [2]
中创新航(03931):电储电池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国信证券· 2025-09-10 17:08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评级 [1][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164.19亿元 同比+32% [1] - 2025H1归母净利润4.66亿元 同比+87% [1] - 毛利率17.53% 同比+1.91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4.59% 同比+1.24个百分点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76/21.18/30.28亿元 同比+133%/+54%/+43% [3]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8/1.20/1.71元 [3] 动力电池业务 - 2025H1动力电池营收106.62亿元 同比+10% [2] - 动力电池装车量21.8GWh 同比+23% [2] - 全球动力电池出货排名第四 国内排名第三 [2] - 2025年7月单月国内乘用车市占率达8.25% [2] - 新能源商用车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超310% [2] - 商用车单月排名进入前三 [2] - 实现新能源商用车新车公告230款以上 同比+33% [2] - 与大众、现代、丰田、奥迪、小鹏等头部企业深入合作 [2] 储能业务 - 2025H1储能业务营收57.57亿元 同比+110% [3] - 储能电芯出货量进入全球前四 [3] - 314Ah电芯实现大批量稳定交付 [3] - 392Ah电芯作为6.25MWh系统最优解决方案已批量交付 [3] - 新一代600Ah+储能大电芯能量密度达440Wh/L以上 [3] - 20尺集装箱带电量为6.8MWH+ 将于2025Q4量产 [3] - 与国家电投、中核汇能、中节能等国内客户深化合作 [3] 全球化与技术布局 - 泰国基地已建成投产 [3] - 欧洲基地于2025Q1开工建设 [3] - 已完成高性能固态电解质等核心材料自研开发 [3] - 全固态硅基体系电池能量密度达430Wh/kg [3] - 已完成全固态电池产线建设 [3] 财务预测指标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402.5亿元 同比+45% [4]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555亿元 同比+37.9% [4]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699亿元 同比+25.9% [4] - 2025-2027年动态PE为34.8/22.6/15.8倍 [4] - 2025-2027年EV/EBITDA为20.7/17.1/14.3倍 [4] - 2025-2027年ROE为3.8%/5.5%/7.3% [4]
中创新航(03931):动储电池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国信证券· 2025-09-10 16:14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评级(维持)[1][3][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归母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87%,营收164.19亿元,同比增长32%,毛利率17.53%,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净利率4.59%,同比提升1.24个百分点[1] - 动力电池业务营收106.62亿元,同比增长10%,装车量21.8GWh,同比增长23%,全球出货排名第四,国内排名第三,乘用车单月市占率达8.25%,商用车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超310%[2] - 储能业务营收57.57亿元,同比增长110%,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前四,314Ah电芯大批量交付,392Ah电芯批量交付,600Ah+电芯能量密度440Wh/L以上,2025Q4量产[3] - 泰国基地建成投产,欧洲基地2025Q1开工,全固态硅基体系电池能量密度达430Wh/kg,已完成产线建设[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76/21.18/30.28亿元,同比增长133%/54%/43%,EPS 0.78/1.20/1.71元,动态PE 34.8/22.6/15.8倍[3]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64.19亿元,同比+32%,归母净利润4.66亿元,同比+87%[1] - 2023-2027年预计营收270.06/277.52/402.50/555.00/699.00亿元,同比增长32.5%/2.8%/45.0%/37.9%/25.9%[4] - 2023-2027年预计归母净利润2.94/5.91/13.76/21.18/30.28亿元,同比增长-57.4%/100.8%/132.7%/53.9%/43.0%[4] - 毛利率从2023年13%提升至2027E 19%,EBIT Margin 2025E 7.1%,2027E 9.5%,ROE从2023年0.8%提升至2027E 7.3%[4] 业务进展 - 动力电池与大众、现代、丰田、奥迪、小鹏、零跑、长安等头部企业合作,商用车与Volvo、奇瑞、吉利、徐工、三一等客户合作密切[2] - 储能业务与国家电投、中核汇能、中节能等国内客户深化合作,积极拓展海外头部集成商、开发商及业主方[3] - 全球化布局推进,泰国基地投产,欧洲基地建设提升国际配套交付能力[3] 技术研发 - 新一代600Ah+储能大电芯能量密度440Wh/L以上,20尺集装箱带电量6.8MWH+[3] - 全固态硅基体系电池能量密度430Wh/kg,已完成产线建设[3]
国信证券:维持中创新航“优于大市”评级 动储电池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智通财经· 2025-09-10 15:50
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3.76亿元、21.18亿元、30.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54%、43% [1]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87% [1]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64.19亿元,同比增长32% [1]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含少数股东权益)为7.53亿元,同比增长81% [1]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7.53%,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 [1]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为4.59%,同比提升1.24个百分点 [1] 动力电池业务表现 公司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业务实现营收106.62亿元,同比增长10% [2] 公司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达21.8GWh,同比增长23% [2] 公司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出货排名第四,国内排名第三 [2] 公司2025年7月单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市占率达8.25% [2] 公司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超310% [2]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新能源商用车新车公告230款以上,同比增长33% [2] 公司与大众、现代、丰田、奥迪、小鹏、零跑、长安等国内外头部企业深入合作 [2] 公司与欧洲Volvo、奇瑞、吉利、徐工、三一等客户合作密切 [2] 储能业务发展 公司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营收57.57亿元,同比增长110% [3] 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进入全球前四 [3] 公司314Ah电芯产品实现大批量稳定交付 [3] 公司392Ah电芯已实现批量交付,作为6.25MWh系统最优解决方案 [3] 公司新一代600Ah+储能大电芯能量密度达440Wh/L以上 [3] 公司20尺集装箱带电量为6.8MWH+,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 [3] 公司与国家电投、中核汇能、中节能等国内客户深化战略合作 [3] 公司积极与海外头部集成商、开发商及业主方多维合作 [3] 全球化布局与技术研发 公司泰国基地已顺利建成投产 [3] 公司欧洲基地已于2025年第一季度开工建设 [3] 公司已完成高性能固态电解质等核心材料的自研开发 [3] 公司全固态硅基体系电池能量密度达430Wh/kg [3] 公司已完成全固态电池产线建设 [3]
国信证券:维持中创新航(03931)“优于大市”评级 动储电池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15:46
核心财务表现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6亿元、21.18亿元、30.28亿元,同比增长133%、54%、43% [1]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8元、1.20元、1.71元 [1] - 2025H1实现营收164.19亿元,同比增长32% [1] - 2025H1归母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87% [1] - 2025H1净利润(含少数股东权益)7.53亿元,同比增长81% [1] - 2025H1毛利率17.53%,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 [1] - 2025H1净利率4.59%,同比提升1.24个百分点 [1] 动力电池业务 - 2025H1动力电池业务营收106.62亿元,同比增长10% [2] - 2025H1动力电池装车量21.8GWh,同比增长23% [2] -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出货排名第四,国内排名第三 [2] - 2025年7月国内乘用车单月市占率达8.25% [2] - 与大众、现代、丰田、奥迪、小鹏、零跑、长安等国内外头部企业深入合作 [2] - 2025H1国内新能源商用车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超310% [2] - 2025H1实现新能源商用车新车公告230款以上,同比增长33% [2] - 与欧洲Volvo、奇瑞、吉利、徐工、三一等客户合作密切 [2] 储能业务 - 2025H1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业务营收57.57亿元,同比增长110% [3] - 储能电芯出货量进入全球前四 [3] - 314Ah电芯实现大批量稳定交付 [3] - 392Ah电芯作为6.25MWh系统最优解决方案已实现批量交付 [3] - 新一代600Ah+储能大电芯能量密度达440Wh/L以上,助力20尺集装箱带电量为6.8MWh+,将于2025Q4量产 [3] - 与国家电投、中核汇能、中节能等国内客户深化战略合作 [3] - 积极与海外头部集成商、开发商及业主方多维合作 [3] 全球化与技术布局 - 泰国基地已顺利建成投产 [3] - 欧洲基地已于2025Q1开工建设 [3] - 已完成高性能固态电解质等核心材料的自研开发 [3] - 全固态硅基体系电池能量密度达430Wh/kg [3] - 已完成全固态电池产线建设 [3]
深度分析 | 储能电芯大容量化最新趋势,这篇文章说透了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04 17:43
核心观点 -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推动储能系统降本增效需求,电芯大容量化成为行业竞争关键,迭代周期从3年缩短至2年 [2] - 大电芯通过减少电池数量、零部件及占地面积降低综合投资成本,如宁德时代587Ah电芯减少20%零件、提升30%空间利用率 [3][4] - 大电芯面临技术挑战:极化电压升高加速老化、热失控风险、制造工艺复杂度提升及系统集成热管理难度加大 [6] - 行业短期内将形成314Ah、392Ah与500Ah+互补格局,长期分化取决于应用效果与工艺进步 [10][11] 大电芯布局情况 - 近20家电芯企业推出500Ah+产品或规划,迭代速度从280Ah→300+Ah(3年)缩短至500+Ah(2年) [3] - 宁德时代以587Ah电芯主导大型储能电站,阳光电源通过684Ah协同设计构建差异化,中创新航/瑞浦兰钧主推392Ah快速切入市场 [3] 大电芯技术挑战 - **电化学层面**:500Ah+电芯极片厚度增加导致Li⁺扩散受阻,极化电压升高加速老化及热失控风险 [6] - **制造工艺**:涂布均匀性要求提升,极耳焊接虚焊概率上升,化成工序电流分布不均影响一致性 [6] - **系统集成**:单电芯失效影响扩大(684Ah系统单电芯失效影响0 6%簇容量),散热路径边长需高流量液冷泵 [6] 制造工艺路线 - **叠片工艺**:能量密度高、内阻小、安全性佳,但毛刺控制难度大且设备成本高 [8] - **卷绕工艺**:生产效率高、投资成本低,但倍率性能差、极片易褶皱影响寿命 [8][9] 规格分化趋势 - 短期:314Ah/392Ah主导2h/4h储能,500Ah+聚焦长时储能,企业策略分化(头部单一规格 vs 二线多规格) [10] - 长期:600Ah以下市场以卷绕工艺为主,600Ah+市场倾向叠片工艺,尺寸多样性强化 [11] 趋势展望 - 大电芯需平衡技术创新与投资商接受度,聚焦LCOS成本降低,500Ah+产品规模化装机尚未完成,主流技术路径仍待验证 [12]
587Ah vs 684Ah电芯决战SNEC!储能行业价值重构的生死考题
鑫椤储能· 2025-06-23 14:37
展会概况 - 作为全球新能源行业最大展会,SNEC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但今年人流不如前两年、企业展台规模缩减、行业新品屈指可数 [1] - 阳光电源展出的PowerTitan3.0 Plus版(12.5MWh)真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观众,成为展会聚集人数最多的展台 [1] 储能电芯发展趋势 - 314Ah电芯价格已跌破0.24元/Wh,循环次数、安全性和价格达到均衡,未来几年仍是主流 [4] - 392Ah电芯可与314Ah共产线,通过技改实现快速量产;587Ah电芯需新建产线但系统成本降低更明显 [5][6] - 587Ah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434Wh/L(较上一代提高10%),系统能量密度实现25%跃升 [5] - 392Ah电芯能量密度415Wh/L,循环寿命12000次,能量效率大于95% [5] - 6.25MWh集装箱可能替代5MWh成为主流,587Ah电芯是其最优解 [6] - 非一线电芯厂商需谨慎选择技术路线,考虑现金流支撑能力而非盲目扩张 [7] 储能系统厂商动态 - 6.25MWh集装箱受587Ah电芯量产进度限制未成主流,6.9MWh集装箱可能成为其竞品 [8] - 6.9MWh集装箱可降低系统成本并提高盈利水平,但面临运输超载问题 [8][9] - 阳光电源PowerTitan3.0 Flex(3.45MWh)通过堆叠组装成6.9MWh的方案可能解决运输问题 [9] 行业合作与战略 - 头部系统厂商通过强强联合整合产业链资源,如阳光电源x创维光伏、中车株洲所x宁德时代等 [10] - 海博思创在展会签约10余场,与华为数字能源、宁德时代等合作,推动"储能+X"多场景生态布局 [11][13] - 行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创造演化,"协同破局"和"价值重构"成为关键战略 [13]
2025SNEC展会总结:587Ah vs 684Ah电芯决战SNEC!储能行业价值重构的生死考题
鑫椤锂电· 2025-06-20 16:22
行业展会观察 - 今年SNEC展会人流减少、企业展台规模缩减、新品数量有限,行业趋势更加清晰 [4] - 阳光电源展出的PowerTitan3.0 Plus版(12.5MWh)真机吸引最多观众 [4] 储能电芯技术发展 - 主流电芯型号包括314Ah、392Ah、587Ah、684Ah,分别对应不同规格集装箱(5MWh、6.25MWh、6.9MWh) [7] - 314Ah电芯价格已跌至0.24元/Wh,循环次数、安全性和价格达到均衡,未来几年仍是主流 [7] - 392Ah电芯可与314Ah共产线,技改后快速量产;587Ah电芯需新建产线但系统成本更低 [8][9] - 587Ah电芯能量密度提升10%至434Wh/L,系统能量密度跃升25% [8] - 392Ah电芯能量密度415Wh/L,循环寿命12000次,能量效率>95% [8] - 600+Ah大容量电芯(如688Ah)由系统厂商与电芯厂联合研发,推动行业生态发展 [10] 非头部电芯厂商策略 - 面临选择:跟随宁德研发587Ah、技改产线生产392Ah或配合系统厂商定义新电芯 [11] - 需评估现金流支撑能力,避免盲目扩张产能和研发 [11] 储能系统厂商竞争 - 6.25MWh集装箱受587Ah电芯量产进度限制,尚未成为主流 [12] - 6.9MWh集装箱可能成为6.25MWh的竞品,可降低系统成本并提高PCS供应商选择灵活性 [13] - 大容量集装箱面临运输超载问题,需通过拆解或堆叠方案解决 [13] 行业合作与生态布局 - 头部系统厂商整合产业链资源,如阳光电源x创维光伏、中车株洲所x宁德时代等 [14] - 海博思创展会签约10余场,覆盖光储融合、数据中心、矿山等多场景 [14][16] - 合作聚焦零碳能源、智能制造、项目共建等领域,推动储能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 [16][18]
2025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举行 达成投资3022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6-20 04:35
招商会成果 - 招商会共达成投资项目661个,投资总额3022亿元,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低空经济等领域 [1] - 21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投资金额409亿元 [1] - 广州市、深圳市作对口招商分享,粤东西北12个市和惠州、江门、肇庆市作揭榜招商推介 [1] 企业投资案例 - 中创新航在江门一期项目从签约到动工仅用40天,50万平方米厂房一年内竣工投产 [1] - 中创新航决定将全球首个5C充电速度的增程电池放在江门二期量产 [1] - 中创新航全球量产首发的314Ah超长循环储能电芯已在江门实现量产 [1] - 下一代392Ah电芯将在江门全球首发,600Ah级大电芯也将在江门落地 [1] - 宁波高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组织的企业中有最大投资项目超过700亿元正在对接 [2] - 永道控股集团计划投资20亿元建造广东环保制造基地 [2] 政府服务与支持 - 江门政府提供高效服务,将企业视为城市合伙人 [1] - 江门政府打造新能源动力电池千亿产业园,建设"园区技校"培育产业工人 [1] - 江门政府解决员工子女教育问题,构建"10分钟产业生活圈" [1] - 广东政策支持力度大,被评价为"全球最好的之一" [2] 区域优势 -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具有土地与用工资源优势 [2] - 广东农业资源丰富,汕尾、韶关和河源等地有先进的农业发展技术和经验 [2]
2025年Q1中标总量高达99.25GWh,国内系统中标排名顺位交替变化
鑫椤储能· 2025-04-28 11:40
行业中标规模 - 2025年一季度国内储能中国中标总规模达到99.25GWh,同比增长339.25% [1] - 集采型项目是一季度中标规模较高的主要原因,占比超过60% [1] - 中石油、中广核、华能、华电、中电建、中能建等业主均完成了今年的部分框采工作 [1] 交流测系统中标情况 - 2025年Q1国内交流测系统中标总量为10.76GWh [3] - 排名前10的企业分别是新源智储、中车株洲所、许继电气、天诚同创、中能建储、运达能源、许继电科、海博思创、亿纬动力、采日能源 [3] - 该排名仅统计国内交流测中标项目,非公开招标中标项目不列入其中 [5] 系统价格情况 - 2h储能系统的价格波动下行,一季度中标均价全面低于0.6元/Wh [6] - 截至2025年3月底,2h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为0.578元/Wh,较去年12月底下降14.7% [6] 电芯技术发展 - 392Ah电芯以及587Ah电芯的量产节点是影响系统成本和报价的最主要变量 [8] - 392阵营主要以中航(已量产)、瑞浦、力神等厂商为代表 [8] - 587阵营主要以宁德、海辰等厂商为代表 [8] - 587电芯需要新建产线,周期更长,但对系统成本的降幅更大 [9] - 392Ah电芯与314Ah电芯尺寸相当,仅通过产线技改便可实现,也可实现一定程度的系统降本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