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金融管家

搜索文档
中国平安,官宣!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20:41
中国平安任命王晓航为首席技术官 - 公司聘任王晓航出任集团首席技术官兼平安科技总经理 王晓航此前担任蚂蚁集团副总裁、财富及保险事业群CTO 负责数字金融和AI创新领域[1][3] - 王晓航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拥有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曾任职谷歌、彭博、百度等企业 2016年加入蚂蚁集团后主导推出AI金融管家等生成式AI产品[3] 数字化战略升级 - 王晓航的加入将推动公司AI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平提升 加速自研大模型与大数据开源平台融合 建设数字化经营、运营、管理、营销、服务五大体系[3] - 公司持续强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战略 通过"953"科技底座(九大数据库、五大实验室、三大科技公司)构建AI护城河 赋能业务场景智能化[4][6] AI技术布局与成果 - 公司强调AI创造价值的两大方向: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和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 尤其在金融和医疗健康领域效用显著[6] - 截至2024年底 公司拥有超2.1万名科技开发人员和3000名科学家 截至2025年3月累计获得AI竞赛冠军45项 专利申请达55435项 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7] - "953"模式具体构成:9大金融/医疗/经营数据库提供数据基础 5大全球实验室(含硅谷)保持技术领先 3家科技公司推动场景深度应用[6][7]
官宣!王晓航出任中国平安CTO!
券商中国· 2025-07-29 17:46
高管任命 - 王晓航出任中国平安集团首席技术官兼平安科技总经理 [1][4] - 王晓航此前任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国际首席技术官 拥有近20年金融科技经验 曾领导蚂蚁数字金融和AI创新团队 [2][4][6] - 王晓航曾主导开发AI金融管家、AI金融业务助手等生成式AI产品 并在百度担任首席架构师推动金融业务 [4][5] 战略方向 - 公司持续推进"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战略 以科技为驱动 [3][7] - 新CTO将助力提升AI技术研发与应用 推动自研大模型与大数据平台融合 建设五大数字化体系 [6] - 公司构建"953"科技底座 包括九大数据库、五大实验室和三大科技公司 以强化AI护城河 [9] 科技资源 - 截至2024年底 公司拥有超2 1万名科技开发人员和3000名科学家 [3][8] - 累计获得AI竞赛冠军45项 专利申请数达55435项 [8] - 九大数据库涵盖3 2万亿专业语料 日均数据处理量超10亿条 个人金融库覆盖2 4亿客户 [11] 技术成果 - 截至2025年6月 平安大模型调用次数达8 18亿次 应用场景超650个 [12] - 三大科技公司(平安科技、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支撑技术开发与应用 [7][9] - 庞大客户基础提供底层数据来源 反哺模型训练与业务赋能 [10]
原蚂蚁集团副总裁,去向定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6:00
王晓航职业变动 - 王晓航从蚂蚁集团离职后加入中国平安 出任平安集团首席技术官兼平安科技总经理 [1] - 王晓航在蚂蚁集团历任副总裁 财富及保险事业群CTO等职务 负责数字金融和AI创新 [1] - 中国平安表示王晓航加入将提升公司AI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平 推动自研大模型与大数据平台融合 [1] 蚂蚁集团组织架构调整 - 2024年12月蚂蚁集团整合支付业务成立数字支付事业群 整合六大部门成立支付宝事业群 [2] - 王晓航在蚂蚁集团CTO体系调整中从财保事业群CTO调任国际事业群CTO [2] - 王晓航在职位调整两个月后离职 业内推测岗位变动是离职关键因素之一 [2] 王晓航专业背景 - 王晓航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硕士 曾任职谷歌 彭博集团等国际企业 [2] - 加盟蚂蚁集团前曾任百度首席架构师 推动百度钱包和金融业务发展 [2] - 在蚂蚁集团期间推出AI金融管家 AI金融业务助手等生成式AI产品 [1] 金融科技行业观点 - 王晓航曾提出大模型技术正深度改变金融业务 金融行业面临产业升级拐点 [3] - 认为AI在智能原生时代可降本增效 同时提升用户体验和生产力 [3] - 从蚂蚁到平安的职业转换与其金融科技经验与平安数字化战略高度契合 [2]
中国平安再现外脑空降!王晓航任CTO,曾系蚂蚁集团副总裁
南方都市报· 2025-07-29 14:57
人事任命 - 公司聘任王晓航出任集团首席技术官兼平安科技总经理 [1] - 王晓航曾任职于谷歌、彭博、百度、蚂蚁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在百度期间推动打造百度钱包和金融业务,在蚂蚁集团负责数字金融和AI创新,推出AI金融管家等生成式AI产品 [1] 战略方向 - 公司表示王晓航的加入有助于全面提升AI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平,推动自研大模型与大数据开源平台深度融合发展 [2] - 公司将加快建设数字化经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五大体系 [2] - 公司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加速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 [2] 技术布局 - 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强调人工智能已在主业各个环节全面铺开,2024年AI坐席服务量约18.4亿次,覆盖80%客服总量 [3] - 公司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因素包括数据、算法、算力、场景,并拥有深圳和上海两个大机房支持算力需求 [3] - 公司2024年底拥有超2.1万名科技开发人员、超3,000名科学家,累计获得人工智能竞赛冠军45项,专利申请数达55,435项 [3] 财务投入 - 公司一年利润超千亿,可大量投入科技领域 [3]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金融迈向“零幻觉、具身化、多模态”时代
第一财经· 2025-07-28 14:27
AI金融应用的新突破 - 华东师范大学SAIF发布新一代Smith RM金融推理模型,30秒生成1.2万字信贷报告,幻觉率控制在0.3%以内,较上一代下降97%,已辅助审批科创贷款47亿元,单笔审批时效从5.7个工作日压缩至11分钟 [3][4] - 交通银行推出"小姣"具身智能机器人,高1.2米,搭载14自由度机械臂,提供引导、理财查询等服务,展示人机交互新方向 [5] - 蚂蚁集团升级AI金融管家,推出"蚂蚁保"和"蚂小财",并发布"看一看"智能眼镜支付方案,通过语音识别和摄像头扫描完成支付流程 [5][6] - 上海银行发布AI手机银行,支持沪语和普通话语音操作,秒级完成养老金查询、理财推荐等高频业务,内置适老化模式 [7] AI落地面临的挑战 - 浦发银行董事长指出技术壁垒已不大,关键在于将AI技术有效应用于具体场景,如快速生成研发和信贷报告,提升精准性和效率,需在战略层面调整管理流程 [9] - 摩根大通行长认为技术、组织架构和管理缺一不可,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相辅相成,区块链技术应用由金融科技公司需求推动 [9] -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强调产学研合作,传统AI与生成式AI在金融领域应用不可割裂,科技与行业应用相互促进 [10] - 联合国大学研究员指出AI芯片短缺加剧数字殖民主义风险,全球南方低工资劳动力标注数据,但AI工具开发和决策权掌握在北方 [10] AI重塑未来金融格局 - 斯坦福教授分析算力作为生产资料的重要性,应用场景和效率比算力本身更重要,AI在金融领域应用需更多人类智慧和判断 [13] -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算力全球第二,芯片技术瓶颈犹存,但制造业基础和市场规模稳固,AI应用场景拓展将带来新机遇 [13] - IEEE推动AI技术全球合作与共识,制定可解释性AI、环境影响评估等标准,确保技术发展符合伦理和社会价值 [14] - 数据主权对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倡议建立可持续资产新形式,通过激励机制促进AI技术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应用 [14]
AI这场仗,蚂蚁决定这么打
钛媒体APP· 2025-05-28 18:26
公司战略与领导层 - 新任CEO韩歆毅上任87天后首次公开亮相技术日活动 强调AI应用战略 [2][3] - 公司三大核心战略为支付宝双飞轮 AI First和加速全球化 [2] - 董事长井贤栋宣布未来20年将转型为科技驱动型公司 [2] - CEO首次系统阐述AI First战略框架 包含四大技术探索和两大行业方向 [18][20] AI技术布局 - 成立通用人工智能(AGI)部门 开源2900亿参数百灵大模型 [2] - 聚焦AI应用侧 同时坚持基础大模型研发 追求智能上限 [3][15] - 形成两条基础模型路线:MoE语言大模型Ling系列和全模态大模型Ming系列 [14] - 即将开源比肩DeepSeek-V3的Ling-max模型 [12] 大模型技术突破 - 开源两款MoE架构大模型:168亿参数的Ling-lite和2900亿参数的Ling-plus [5][6] - Ling-lite升级至1.5版本 仅用2.75B激活计算对标10B dense模型 [7] - 预训练阶段计算成本降低20% 每万亿token成本508万元 [6] - 强化学习团队开源AReaL-boba 可在1-2天内完成SOTA推理模型训练 [6] 多模态模型进展 - 即将开源百亿参数多模态模型Ming-lite-omni 支持全模态交互 [9] - 实现理解与生成模型统一 突破模态冲突难题 [9][10] - 支持音视频图文任意组合输入输出 提供原生全模态体验 [9][10] - 行业趋势显示多模态模型正向MoE架构"全模态"方向发展 [11] AI应用落地 - 推出金融 医疗 生活服务三大AI管家应用 [20] - AI健康管家上线半年服务超4000万用户 即将推出新版本 [14] - 完成收购好大夫 构建"一体三端"医疗大模型布局 [14] - 探索具身智能领域 成立灵波科技 计划与哈啰合作自动驾驶 [18][19] 行业竞争态势 - 国内AI大模型竞争加剧 一季度发布55个新模型 [16][17] - 公司差异化定位为聚焦AI应用而非基础模型领先 [18] - 拥有流量 资源和人才优势 将参与AI"下半场"核心竞争 [17] - 与全球顶级AI团队竞争 在部分方向已取得单点领先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