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lackwell系列AI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晚报 | 7月15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07-14 22:45
合成生物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首次通过构建体外生物转化系统实现甲醇合成蔗糖[1]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已成功将二氧化碳通过化学方法固定合成甲醇[1] - 二氧化碳制糖技术突破传统制糖依赖土地种植的局限,无需与人争粮,可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糖分[1] - 合成糖凭借高效性、可持续性和多元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未来食品、化工和能源领域的颠覆性技术[1] - 随着酶工程和生物反应器技术的成熟,合成糖将逐步替代部分传统糖源,在生物基材料、航空航天食品等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1] 卫星互联网 - 中科星图与中科曙光签署《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协议》,围绕太空算网建设等课题展开合作[2] - 合作内容包括专用核心部件研发、全链路技术创新、智能计算架构构建以及接入国家级算力平台等多个关键环节[2] - 双方将共建开放普惠的"太空算网",打通从用户终端、星上边缘节点、天基云平台到地基云中心的完整链路[2] - 太空算网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星座稳定组网和算力分布式调度,构建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系统[3] - 太空算网将精准对接千亿级太空边缘计算市场与万亿级地面人工智能市场的需求[3] 乳制品 - 奶酪市场迎来复苏迹象,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降幅收窄,品类渗透率提升[3] - 针对全年龄段的零食化产品和针对企业端的专业化产品成为奶酪行业创新的两大方向[3] - 国内原奶价格及生产成本降低,越来越多的奶酪企业瞄准原制干酪市场,以期打破原料进口依赖的局面[3] - 干酪副产物奶油、黄油的国产替代率逐年提升[3] 人形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热度持续上行,上纬新材上涨达20%,恒工精密和长盛轴承涨超10%[4] -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总标包金额1.24亿元[4] - 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累计需求量有望达约200万台[5] - 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明确,进入从0到1的重要突破阶段,商业化落地可期[5] 电力 - 电网设备股持续走高,欣灵电气、科陆电子、国电南自、思源电气涨停[5] - 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5] - 1至5月国内电网投资保持高景气,特高压核准节奏虽慢于预期但有望在三季度快速追赶[6] 数据中心 - 英伟达CEO黄仁勋计划于7月16日访华,推动专为中国设计的AI芯片落地[6] - 英伟达计划9月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Blackwell系列AI芯片,已有中国客户测试样品并计划采购[6] - 预计2025-2027年全球HVDC空间达27.9亿元、74.8亿元、144.4亿元,HVDC渗透率有望加速向上[7] 宏观、行业新闻 - 央行将开展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9]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突出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主线[9] - 三部门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9] - 湖北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多子女家庭购买商品房给予适当金额或面积的购房补贴[9]
GPU封装基板需求猛增 英伟达Blackwell迈向野蛮扩张之路
智通财经网· 2025-07-04 20:52
Ibiden业务与盈利预期 - Ibiden电子元件业务营业利润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可达35% [1] - 公司大幅上调截至2028财年的EPS预期,主因AI芯片封装基板(ABF)需求爆炸式增长 [1] - 2024-26年产能将史无前例新增60–70%,以匹配AI ASIC(如谷歌、微软、Meta)的放量需求 [1][13] - 英伟达AI GPU占Ibiden ABF基板80%+份额,但AI ASIC份额2030年有望接近20% [9][16] ABF封装基板技术优势 - ABF基板需满足超细线路(5/5µm线宽/线距)、低介电(Dk≈3.5)、耐高热(Tg>200°C)等苛刻指标 [6][7] - Blackwell-B200需14层ABF基板支撑145% I/O增长,传统BT基板仅达15/15µm精度 [6] - ABF树脂可支撑>1kW散热,HBM堆叠模组依赖其保证数据传输效率与可靠性 [7] AI芯片市场需求驱动 - 英伟达Blackwell系列GPU下半年将启动"超级增长周期",带动ABF量价齐升 [2][5] - Blackwell Ultra量产将推动AI服务器机架出货进入"野蛮增长"阶段 [5] - 全球ABF产能现"抢位"现象,因Blackwell出货提前及谷歌TPU等ASIC需求意外猛增 [8] - 2024年AI芯片市场1260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4000亿,2030年超6500亿 [16] 产业链扩产与客户锁定 - Ibiden在日本岐阜、尾野新建工厂扩产60-70% ABF产能,覆盖GPU/ASIC需求 [13] - 英伟达、博通等已锁定Ibiden及中国台湾厂商的先进封装产线 [9] - Blackwell系列发货加速迫使基板厂商提前扩充高阶ABF产能 [10] 技术趋势与竞争格局 - AI ASIC(如谷歌TPU、亚马逊Trainium)2026年起将与GPU同级消耗ABF基板 [13] - Anthropic预测2027年AI大模型将自动化多数白领工作,推理算力需求呈"星辰大海" [8] - 英伟达CEO预测Blackwell系列创销售纪录,AI算力基础设施将指数级增长 [8]
英伟达高歌猛进重登全球市值榜首,微美全息(WIMI.US)AI催生算力需求爆发
搜狐网· 2025-06-17 14:37
英伟达市值登顶与AI芯片市场 - 英伟达市值达3.46万亿美元,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1] - Blackwell系列AI芯片销售预期远超市场预期,缓解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份额下滑的担忧 [1] - Blackwell系列预计创下史上最强劲AI芯片销售纪录,推动AI算力基础设施市场指数级增长 [1] Blackwell系列AI芯片表现 - Blackwell系列包含Blackwell与Blackwell Ultra架构芯片,取代Hopper架构成为业绩最大贡献力量 [3] - 公司加大Blackwell架构AI GPU产量,Blackwell Ultra架构产能将在第二季度快速扩张 [3] - 公司将AI芯片作为整套AI计算机系统提供,加速部署更复杂且性能更强大的AI技术 [5] AI算力基础设施影响 - 英伟达主导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芯片组件对开发和运行AI大模型至关重要 [6] - 公司硬件和软件产品阵容组合让客户能够购买更大规模产品 [6] - AI算力基础设施预计将改变全球经济 [5] AI算力产业链发展 - AI大模型发展初期算力板块率先受益,满足训练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 [6] - 国内外资本市场对AI算力产业链关注度持续升温,产业突破性进展或不远 [6] - AI训练成本大幅下降,推理端Token成本骤减,推动生成式AI应用发展 [10] 微美全息AI布局 - 微美全息在AI驱动算法领域布局已久,打造通用、标准、高性能AI计算芯片 [8] - 公司研发全息云平台,具备高精度、高算力、高兼容性等优势 [8] - 平台整合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和云服务,构建垂直细分领域生态 [8] AI行业前景 - 英伟达并行架构适用于AI和高性能计算,保持高速增长并重回市值第一 [11] - AI与云计算或迎来更强产业催化剂驱动,有望再创新高 [11] - AI应用呈现爆发趋势,进一步推升推理算力需求 [8]
论股市最强“阿尔法” AI算力当之无愧! 黄仁勋预言Blackwell需求创纪录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5-29 12:01
核心观点 - AI算力投资主题被华尔街机构视为股票市场的"最强阿尔法",英伟达Blackwell系列AI芯片预计将创下史上最强劲销售纪录,推动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市场指数级增长[3][7][14] - 尽管面临美国对华贸易限制和全球关税政策波动,AI算力需求前景和长期投资回报潜力仍然"完好无损",英伟达、台积电等龙头企业业绩持续超预期[4][7][17] - 英伟达占据AI芯片市场80%-90%份额,数据中心业务营收391亿美元已超过所有竞争对手总和,Blackwell架构成为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7][12][14] 行业趋势 - 全球AI算力需求呈现井喷式扩张,亚马逊、微软、阿里巴巴和谷歌主导的需求激增不受贸易政策影响[3][16] - AI推理端需求被形容为"星辰大海",光刻机巨头阿斯麦预计2025-2026年高端制程AI芯片需求将持续增长[16] - GPU加速计算正在占据主导地位,CPU在芯片领域的重要性已远不及擅长并行计算的GPU[13] 英伟达业绩表现 - 第一财季营收同比增长69%至441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的433亿美元,数据中心业务贡献391亿美元[8] - 预计第二财季营收约450亿美元,中国市场损失80亿美元但整体仍符合预期,盘后股价上涨4%[6][7] - 两年内年营收从270亿美元跃升至近2000亿美元,华尔街给予12个月平均目标价164美元(潜在涨幅21%)[4][14] Blackwell芯片进展 - Blackwell系列已取代Hopper架构成为业绩最大贡献力量,Blackwell Ultra架构GPU将在第二财季开始出货[7][15] - 三家ODM厂商4月达到1500个机架月产量,非机架形式Blackwell芯片需求被市场低估[15] - 摩根士丹利认为Blackwell芯片供应改善将推动下半年业绩加速,可能覆盖中国市场份额缩减[14] 贸易政策影响 - 美国出口限制导致英伟达计提45亿美元减值准备(优于预期的55亿),但Blackwell强劲销售前景缓解市场担忧[9] - 台积电未观察到客户行为因关税变化,维持2025年25%增长预期,AI相关营收预计翻番[17] - 特朗普政府新关税政策未对AI芯片需求造成实质性阻碍,英伟达CEO呼吁允许向中国推出新产品[10] 竞争格局 - 英伟达通过NVLink Fusion技术打破硬件生态壁垒,允许GPU与第三方CPU混合使用[18] - 中国公司可能凭借自身半导体实力在AI领域取得成功,若无法进入中国500亿美元市场将对英伟达产生不利影响[10] - 华尔街将英伟达、博通、迈威尔科技列为"AI芯片三巨头",视为半导体板块最安全增长方向[19]
美国“造芯”时代,来临?
虎嗅APP· 2025-04-20 16:41
台积电美国厂进展 - 台积电2020年宣布投资12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建厂,2022年追加至400亿美元,2024年获66亿美元政府补贴,计划总投资达650亿美元[3] - 2025年3月宣布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使美国总投资达1650亿美元,包括三座制造厂、两座封装设施和研发中心,成为美国史上最大外资项目[3] - 首座晶圆厂2024年Q4量产N4工艺,良率与台湾厂相当;第二座采用N3工艺预计2028年投产;第三座计划采用2nm工艺,2030年前量产[4] - 美国厂工艺比台湾厂滞后约5年,但已成为高性能计算芯片生产重镇[4][5] 主要客户布局 - 苹果、AMD、英伟达三大美国芯片设计巨头将尖端产品导入台积电美国厂[7] - 苹果2025年初完成美国产芯片验证,计划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扩展制造网络[7] - AMD第五代EPYC服务器CPU将在美国厂生产,2026年推出;英伟达Blackwell AI芯片系列也将落地美国厂[8] - 英伟达联合富士康等在德州投入超100万平方英尺制造空间,计划四年内建造5000亿美元AI基础设施[8] 英特尔代工战略 - 英特尔IFS业务聚焦高韧性供应链,18A工艺2025年下半年量产,被视为打破台积电垄断的关键[11][12] - 英特尔与台积电酝酿成立合资公司管理美国晶圆厂资产,台积电或持股20%,高通、英伟达、苹果可能参与[12][13] 美国制造挑战 - 亚利桑那厂晶圆成本比台湾高不到10%,主要差距来自初期建设成本[16] - 美国组装iPhone人工成本达200美元(中国的5倍),考虑关税后整机成本可能上涨25%-192%[17] - 美国缺乏完整半导体生态,关键设备/材料/封装依赖亚洲,台积电带动安靠科技等配套企业入驻[19] - 美国工程文化强调工作生活平衡,与台积电高强度管理模式存在冲突[20][21] 行业格局展望 - 美国半导体本土化是地缘政治驱动,短期内AI/军用芯片可能形成竞争力,但商业芯片制造仍依赖台湾[23] - 真正实现美国半导体自主需要长期产业积累和政策稳定性[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