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期权合约
搜索文档
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最大交易所债券市场、亚洲第二大ETF市场 “起承转合”看上交所“十四五”成绩单
证券时报· 2025-10-18 02:49
上交所"十四五"时期成绩单昨日出炉。"十四五"时期,上交所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主动融入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步推进世界一流交易所建设。目前,上交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最 大交易所债券市场、亚洲第二大ETF市场,期权交易量也稳居全球同类产品前列。 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沪市含"科"量不断提升,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科技创新企业;市场韧性进 一步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8个百分点;上市公司积极实施分红,沪 市年均股息率接近2.5%。 "起"势: 服务新质生产力聚点成面 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全面注册制等重大改革为牵引,"十四五"时期,上交所支持高科技企业发 行上市和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基本成形。五年来,沪市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升至41%,市值占 比从27%升至32%。 布以来,沪市披露资产重组996单、重大资产重组114单,同比分别增长20%、138%。申万宏源非银金 融首席分析师罗钻辉指出,并购重组加速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通过横向整合与产业链延伸,助力企 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十四五"时期,上交所还积极落实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相关安排,大力倡导 ...
上交所发布“十四五”改革发展情况回顾:五年来沪市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升至41%
证券日报· 2025-10-17 23:39
上交所“十四五”发展成就概述 - 上交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最大交易所债券市场、亚洲第二大ETF市场,期权交易量稳居全球同类产品前列 [1] 服务新质生产力 - 沪市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升至41%,市值占比从27%升至32%,期间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科技创新企业 [2] - 沪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新能源等产业公司数量较“十三五”同比接近翻番,具体为140家集成电路企业、224家生物医药企业、260家高端制造企业、61家新能源企业 [2] - 五年来沪市公司研发投入从0.64万亿元升至1.07万亿元,增幅66%,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近四成 [3]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专利12万项,研发强度中位数12.6%,新增上市公司376家,其中包含37家未盈利企业、6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4家红筹企业、13家适用第五套标准企业 [3] 市场功能发挥 - “十四五”时期沪市股票首发融资额较“十三五”增长16%,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31万亿元,增长42% [4] - REITs市场首发上市及扩募达51单和4单,募集资金1405亿元,市场占比近七成,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1.51万亿元,惠及超400家科创企业 [4] - 沪市披露资产重组996单、重大资产重组114单,同比分别增长20%、138%,科创板2024年以来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数量超过前五年的总和 [4] - ETF产品规模从0.9万亿元增至4万亿元,累计增长近3.5倍,科创债ETF规模近1600亿元 [5] - “十四五”时期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5] 上市公司质量与市场结构 - 近五年沪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3.8%、4.6%,累计宣告分红金额7.32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51.2% [6] - 回购增持金额上限超3662亿元,较“十三五”增长150.4%,2024年单独披露ESG相关报告的覆盖率达57.7%,较2020年提升22个百分点 [6] - 专业机构持有沪市A股流通市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7%,其中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市值增长55%,专业机构交易占比上升12个百分点 [6] 对外开放 - “十四五”时期沪港通累计成交99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275%,10家公司完成全球存托凭证发行,累计融资33.5亿美元 [7] - 沪市跨境指数产品规模超3200亿元 [7] 市场监管与投资者保护 - 作出纪律处分近800单,其中三成以上为公开谴责,打击财务造假或占用担保案件170余单,惩治违规减持行为50余单 [8] - 各类退市合计93家,其中强制退市70家、通过主动退市等多元化出清23家 [8] - “十四五”期间沪市年均股息率接近2.5% [8] - 持续开展“开门办”专项行动,业务咨询量超15万次,举办活动超300场,累计减费让利约40亿元,深入上市公司走访2000余家次 [9]
上交所“十四五”成绩单出炉
证券时报· 2025-10-17 20:13
市场整体表现与韧性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为15.9%,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8个百分点 [1] - 沪市年均股息率接近2.5%,市场预期和投资者信心明显改善 [1] - 上交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最大交易所债券市场、亚洲第二大ETF市场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沪市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提升至41%,市值占比从27%提升至32% [2] - “十四五”期间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科技创新企业 [2] - 沪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新能源产业公司数量较“十三五”同比接近翻番,分别达到140家、224家、260家和61家 [2] - 沪市公司研发投入从0.64万亿元升至1.07万亿元,增幅达66%,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近四成 [2]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专利12万项,研发强度中位数为12.6% [2] 制度创新与市场包容性 - “十四五”时期科创板新增上市公司376家,其中包括37家未盈利企业、6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4家红筹企业和13家适用第五套标准的企业 [3] - 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实现盈利,比例超过40% [3] - 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19家已有核心产品上市,16家营收超1亿元,其中4家营收超10亿元 [3] 融资功能与市场发展 - “十四五”时期沪市股票首发融资额较“十三五”增长16% [4] - 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31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42%,其中产业债、ABS产品发行规模超10万亿元 [4] - REITs市场首发上市及扩募达51单和4单,募集资金1405亿元,市场占比近七成 [4] - 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1.51万亿元,惠及超400家科创企业 [4] - 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发行规模超197亿元,为18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 [4] - “并购六条”发布后,沪市披露资产重组996单、重大资产重组114单,同比分别增长20%、138% [4] 投资生态与结构变化 - ETF产品规模从0.9万亿元增至4万亿元,累计增长近3.5倍 [5] - 新编指数约3500条,科创债ETF规模近1600亿元 [5] - 专业机构持有沪市A股流通市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7%,其中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市值增长55% [6] - 专业机构交易占比上升12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公司成交占比由34%提升至48% [6] - 沪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3.8%、4.6% [6] - 累计宣告分红金额7.32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51.2%,占全市场分红总额七成以上 [6]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 “十四五”时期沪港通累计成交99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275% [7] - 10家公司完成全球存托凭证发行,累计融资33.5亿美元 [7] - 沪市跨境指数产品规模超3200亿元 [7] 公司质量与监管 - “十四五”期间作出纪律处分近800单,其中三成以上为公开谴责等重型处分 [8] - “零容忍”打击财务造假或占用担保案件170余单,“强威慑”惩治违规减持行为50余单 [8] - 沪市各类退市合计93家,其中强制退市70家、通过主动退市等多元化出清23家 [8]
上交所“十四五”成绩单出炉
证券时报· 2025-10-17 20:11
市场表现与韧性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为15.9%,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8个百分点 [1] - 沪市年均股息率接近2.5%,市场预期和投资者信心明显改善 [1] - 上交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最大交易所债券市场、亚洲第二大ETF市场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沪市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科技创新企业 [3][5] - 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提升至41%,市值占比从27%提升至32% [5] -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新能源产业公司数量较“十三五”同比接近翻番,分别达到140家、224家、260家和61家 [5] - 沪市公司研发投入从0.64万亿元升至1.07万亿元,增幅达66%,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近四成 [6]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专利12万项,研发强度中位数为12.6% [6] 融资功能与市场发展 - “十四五”时期沪市股票首发融资额较“十三五”增长16% [7][8] - 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31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42%,其中产业债、ABS产品发行规模超10万亿元 [8] - REITs市场首发上市及扩募达51单和4单,募集资金1405亿元,市场占比近七成 [8] - 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1.51万亿元,惠及超400家科创企业 [8] - 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发行规模超197亿元,为18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 [8] 投资生态与结构变化 - ETF产品规模从0.9万亿元增至4万亿元,累计增长近3.5倍 [9] - 科创债ETF规模近1600亿元,新编指数约3500条 [9] - 专业机构持有沪市A股流通市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7%,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市值增长55% [10][13] - 专业机构交易占比上升12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公司成交占比由34%提升至48% [13] 公司质量与股东回报 - 沪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3.8%、4.6% [12] - 累计宣告分红金额7.32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51.2%,占全市场分红总额七成以上 [12] - 回购增持金额上限超3662亿元,较“十三五”增长150.4% [12] 制度创新与开放水平 - 科创板新增上市公司376家,其中37家未盈利企业、6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4家红筹企业、13家适用第五套标准 [6] - 22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比例超4成 [6] - 沪港通累计成交99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275% [13] - 10家公司完成全球存托凭证发行,累计融资33.5亿美元,沪市跨境指数产品规模超3200亿元 [13] 监管与市场秩序 - 作出纪律处分近800单,其中三成以上为公开谴责等重型处分 [15] - “零容忍”打击财务造假或占用担保案件170余单,“强威慑”惩治违规减持行为50余单 [15] - 沪市各类退市合计93家,其中强制退市70家、通过主动退市等多元化出清23家 [16]
上交所“十四五”改革发展情况回顾:含“科”量不断提升 制度包容性显著增强
智通财经网· 2025-10-17 19:12
上交所市场地位与规模 - 上交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最大交易所债券市场、亚洲第二大ETF市场,期权交易量稳居全球同类产品前列 [1][2] - 沪市公司近五年研发投入从0.64万亿元升至1.07万亿元,增幅达66%,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近四成 [3] - ETF产品规模从0.9万亿元增至4万亿元,累计增长近3.5倍 [5] 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 沪市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升至41%,市值占比从27%升至32%,期间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科技创新企业 [1][3] -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新能源等产业公司数量较“十三五”同比接近翻番,具体为140家集成电路企业、224家生物医药企业、260家高端制造企业、61家新能源企业 [1][3] - 科创板新增上市公司376家,其中37家未盈利企业、6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4家红筹企业、13家适用第五套标准,已有22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比例超四成 [3] 市场融资与功能发挥 - “十四五”时期,沪市股票首发融资额较“十三五”增长16%,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31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42% [4] - 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1.51万亿元,惠及超400家科创企业,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发行规模超197亿元,为18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 [4] - REITs市场首发上市及扩募分别达51单和4单,募集资金1405亿元,市场占比近七成 [4] 市场结构与投资者生态 - 专业机构持有沪市A股流通市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7%,其中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市值增长55%,专业机构交易占比上升12个百分点 [6] - 科技创新公司成交占比由34%提升至48%,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5][6] - 沪港通累计成交99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275%,10家公司完成全球存托凭证发行,累计融资33.5亿美元 [6] 上市公司质量与回报 - 近五年沪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3.8%、4.6%,累计宣告分红金额7.32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51.2%,占全市场分红总额七成以上 [6] - 回购增持金额上限超3662亿元,较“十三五”增长150.4%,沪市公司2024年单独披露ESG相关报告的覆盖率达57.7%,较2020年提升22个百分点 [6] - 337家公司被纳入MSCI ESG评级,其中104家在最新评级中等级提升,评级全球领先公司数量同比增长6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