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DOS
icon
搜索文档
云迹最大机构投资方沸点资本:云端AI能力和用户思维是云迹的核心价值所在
IPO早知道· 2025-10-20 10:51
沸点资本自2020年起连续投资云迹科技三轮。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早知道消息, 北京 云迹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 云迹科技 ")于2025年10月16日 正式以"2670"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 成立于 2014年的 云迹科技 作为一家 机器人服务 AI赋能技术企业,在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 中位列领先地位 。 通过 "润"、"格格"、"UP"三代产品的清晰迭代,云迹科技实现了从单一功能到 场景定制,再到复合智能协调,形成了以"具身智能+AI"为核心的坚实护城河。 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涂鸿川表示 : "作为有幸陪伴云迹成长的投资人, 我们始终坚信,在智能体机 器人产业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核心技术创新与研发是企业立足的根基,更是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 攻克产业薄弱环节的关键所在 ——这与我们对'大机器人时代'的判断高度契合:唯有推动机器人结 合AI深度演进,依托云端大脑实现规模化部署,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与人机协同,让机器拥有自主'思 考'的'大脑',才能在产业变革中站稳脚跟、领跑 ...
云迹(2670.HK)登陆港交所开盘市值超98亿港元,商业化闭环打开持续
新浪财经· 2025-10-16 14:04
上市概况 - 公司于10月16日在港交所挂牌交易,成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并是2025年首家依据18C章规则上市的特专科技企业[1] - 全球发售690万股H股,每股招股价95.6港元,集资最多6.6亿港元,公开发售部分录得5657.2倍超额认购,涉资约1891亿港元,获26.3万名散户认购[1][3] - 开盘后股价上涨49.37%至142.8港元/股,总市值达98.13亿港元[1]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5个月总收入为8832.9万元,同比增长18.9%[3][8]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4.4%、27.0%、43.5%[8] - 经调整净亏损从2022年的2.34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0.28亿元,2025年前5个月为0.27亿元,接近盈亏平衡[8] 业务运营与商业化 - 截至2025年5月31日,机器人覆盖酒店数量累计超过3.4万家,医院数量累计超过150家[3][10] - 2025年前5个月机器人出货量达4287台,同比增幅68%[10] - 除酒店场景收入占比93.2%外,医疗和工厂场景商业化拓展显著,同比增幅分别为86%和87%[3][10] 收入结构与增长曲线 - 营收主要来源于机器人及功能套件与AI数字化系统两大业务,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1.89亿元和0.56亿元[11] - 智能体应用(HDOS)业务在2025年前5个月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94%,标志着高毛利率的第二收入曲线开始发力[3][11] - 公司通过硬件销售带动服务需求,结合订阅模式形成自我强化的商业循环[12] 市场地位与行业前景 - 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主要运营商,市场份额为6.3%,在酒店场景市场份额高达13.9%[9][10] - 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9.8%,预计到2029年将达135亿元,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加速至29.3%[5] - 无实体机器人形态的智能体市场(如HDOS)预计从2024年的126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12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8.7%[12] 技术研发与战略规划 - 募资将主要用于提升AI研发能力,包括多模态大模型发展、机器人算法改进,以及硬件技术如全方位移动能力、3D全息映射模块等[6] - 公司定义其核心产品为智能体,深度融合AI技术,具备感知、认知、决策、执行、反馈五大核心技术层面[5] - 国家政策《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与公司拓展的工厂、医疗等场景高度吻合,为行业发展提供战略机遇[13]
云迹(2670.HK)登陆港交所开盘市值超98亿港元,商业化闭环打开持续增长空间
中国经营报· 2025-10-16 12:01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10月16日在港交所挂牌交易 成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及2025年首家依据18C章规则上市的特专科技企业 [1] - 全球发售690万股H股 每股招股价95.6港元 集资最多6.6亿港元 [1][4] - 公开发售部分录得5657.2倍超额认购 涉资约1891亿港元 获26.3万名散户认购 [1] - 开盘后股价上涨49.37%至142.8港元/股 总市值达98.13亿港元 [1] 财务业绩与增长 - 2025年前5个月总收入为8832.9万元 同比增长18.9% [3]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61亿元 1.45亿元 2.45亿元 毛利率从24.4%提升至43.5% [7] - 经调整净亏损从2022年的2.34亿元大幅收窄至2024年的0.28亿元 2025年前5个月为0.27亿元 接近盈亏平衡 [7] - 2025年前5个月机器人出货量达4287台 同比增幅为68% [9] 业务构成与收入曲线 - 收入主要划分为机器人及功能套件与AI数字化系统两大业务 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1.89亿元和0.56亿元 [10] - 智能体应用(HDOS)业务作为第二收入曲线 在2025年前5个月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94% [3][10] - 酒店场景是核心收入来源 2025年前5个月贡献收入占比93.2% [9] 市场地位与行业前景 - 以2024年收入计 公司是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主要运营商 市场份额为6.3% [8] - 在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市场份额高达13.9% [8] - 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19.8% 预计到2029年将达135亿元 2024至2029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9.3% [5] - 公司所属的无实体机器人形态的智能体市场(如HDOS)预计从2024年的126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1269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8.7% [11] 商业化拓展与战略布局 - 业务场景从酒店拓展至医疗 工厂等领域 2025年前5月医疗和工厂场景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86%和87% [3] - 截至2025年5月31日 机器人累计覆盖超过3.4万家酒店及超过150家医院 [3][9] - 公司战略通过硬件销售带动服务需求 结合订阅升级形成自我强化的商业循环 旨在构建硬件 软件及支持的互联生态系统 [11] - 本次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提升AI研发能力及硬件技术能力 并计划研发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5]
云迹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冲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经济观察网· 2025-10-05 13:41
上市进程 - 公司于10月3日通过港交所聆讯,从9月22日更新招股书到通过聆讯仅耗时10天 [2] - 公司通过18C规则申请上市,该规则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2] - 若上市成功,公司将成为港交所“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2] 公司业务与技术定位 - 公司专注于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研发与商业化,主打酒店场景,产品覆盖送物、迎宾、外卖配送等,并向医院、楼宇等场景延伸 [6] - 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AI Agent系统与机器人本体技术的团队,具备“大脑(AI智能体系统)+四肢(机器人及功能套件)”全栈能力 [3] - 公司的智能体应用包含HDOS(离身服务智能虚拟助手)和YJ-Platform(集成平台)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4] 技术能力与产品演进 - 公司已实现AI系统从“辅助工具”向“自主协同”的关键跨越,其技术核心是“具身智能+AI” [3][4] - 公司的服务能力闭环包括感知、认知、决策、执行、反馈五个层面,形成“越用越聪明”的进化闭环 [3][5] - 公司专攻酒店配送机器人赛道,共推出“润”系列、“格格”系列和UP系列三代产品 [6]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以2023年酒店场景收入计,公司以9%的全球市场份额和12.2%的国内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7] - 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整体市场占有率为6.3%,酒店场景细分市场份额约为13.9% [7]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6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45亿元,年复合增速23.2% [6] - 2025年前5个月营收为8833万元,同比增长18.9% [6] - 经调整净亏损由2022年的3.65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1.85亿元 [6] 运营数据与行业前景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机器人进入全球超3.4万家酒店,单日在线峰值达3.6万台,累计服务超5亿次 [6] - 预计到2029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将增长至135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9.3% [7] - 具身智能有望达成从“局部普及”到“广泛应用”的跨越,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 [6] 融资历史与股东背景 - 公司自成立以来共进行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12.02亿元 [7] - 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联想创投、腾讯、启明创投、携程等 [7]
云迹科技申请港股上市 2024年机器人服务超过5亿次
中证网· 2025-05-15 15:29
公司概况 - 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3月21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建银国际 [1] - 公司成立于2014年 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服务智能体生态系统 使命为"机器人 让人类更幸福" [1] - 公司通过机器人及智能体服务重新定义消费者体验 提供适应性强 可扩展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及服务 [1] 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及服务消费者数量排名全球第一 单日高峰在线机器人数量超过36000台 [1] - 2023年公司在酒店场景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为9.0% 在中国酒店场景智能体市场占有率为12.2% 均为全球第一 [1] - 公司机器人已应用于商业楼宇 医疗机构 工厂及社区等多个场景 体现跨场景适应性和稳定性 [1] 技术优势 - 公司是全球首批推出服务智能体全自主闭环学习系统的企业之一 系统已形成感知 认知 决策 行动和反馈闭环 [2] - UP系列机器人通过可换仓的YJ-万物工具仓模块实现单个设备多功能化 [2] - HDOS系统基于"AI+具身智能"技术 实现线下服务场景与线上数字能力的深度融合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1亿元 1.45亿元和2.4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23.2% [3] - AI数字化系统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45.5% [3] - 同期毛利分别为3927万元 3916万元和1.06亿元 总毛利率从24.3%提升至43.5% 年复合增长率64.6% [3] - 净亏损从3.65亿元缩减至1.85亿元 年复合减少28.9% [3] 研发与专利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780万元 6940万元和5740万元 占收入比例从42.0%降至23.4% [3] - 截至2024年底 公司拥有389项发明专利 335项实用新型专利及255项外观设计专利 [3] 客户覆盖 - 累计服务超过34000家企业客户 包括30000家酒店和100家医院 [3] - 业务覆盖中东 美洲 韩国 日本 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3] - 2024年机器人智能体完成超过5亿次服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