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X Oli

搜索文档
2025年上半年,最值得关注的6大人形机器人创新有哪些?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7 13:43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通过"应用验证—技术突破"双向循环模式加速发展,吸引多元化厂商入局,协同构建产业生态[1]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约2000台,预计2030年达6万台,复合增长率95.3%[1] - 创新驱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包括肢体运动控制、环境感知、具身智能、能源效率和硬件成本下降,推动其从实验室向家庭、工厂、服务场景的"通用型智能体"迈进[1] - 人形机器人将迎来"爆发奇点",资本、人才、供应链、应用场景快速汇聚融合,重塑生产生活方式,开启智能体经济新纪元[2] 公司创新成果 宇树 - 发布Unitree R1人形机器人,售价3.99万元起,关节总数26个,重量约25kg,集成多模态大模型,支持高动态动作,定位为"开发者平台"[3] - 推出四足机器人系列XDog、Laikago等,人形机器人H1、G1、R1,深化UniForm机器人模型应用,G1带动格斗娱乐赛事风潮[5] 浙江人形 - 展示国内首个全尺寸精准作业多地形自平衡拟人行走机器人,身高165cm,体重60kg,具备鲁棒运控能力[5] - 融合视觉、力觉和触觉信息,采用机理和学习相融合算法,实现高精度具身智能操作,作业精度0.1mm[7] - 创新性落地服装产线自动化,实现柔性布料精准分片、移位、抓取及对齐叠片,全流程操作偏差±2mm以内[9] 智元机器人 - 发布灵犀X2,身高1.3米,25~31个自由度,搭载情感计算引擎,价格十几万到三四十万[11] - 推出灵犀X2-N,双形态设计,轮式和足式自由切换,可手持12斤重物前行[11] - 发布开源机器人世界模型平台Genie Envisioner,实现端到端闭环,提升跨平台泛化能力与时序任务执行精度[13] 众擎 - SA01双足机器人凭借流畅步态和敏捷动作引发关注,全尺寸通用机型身高1.85米,重85公斤,搭载41个高自由度关节与固态电池[14] - 计划推出消费级人形机器人SA02,售价3.85万元起,定位"年轻人的第一台人形机器人"[16] 逐际动力 - 发布多形态双足机器人TRON 1感知拓展套件,集成激光雷达和深度相机[17] - 发布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LimX Oli,售价15.8万元起,身高165cm,31个自由度[17] - 发布LimX VGM,利用人类操作视频数据实现机器人操作,支持多平台泛化[19] 优必选 - 全球首创人形机器人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应用于Walker S2,具备7*24小时工作能力[20] - Walker S2实现2m/s高速行走,采用高功率高扭矩腰关节设计及动态平衡算法[20] - 提出人形机器人群脑网络(BrainNet)软件架构,设计人形智能网联中枢IoH,提升决策与泛化能力[22]
央视直播、WRC获奖,为啥说它是“最有气质”的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2 19:41
核心观点 - 逐际动力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了全链路技术突破 包括人形机器人动态运动控制 轮足机器人极限地形适应及自主恢复 遥操作数据采集系统 以及模块化可扩展设计 代表具身智能工程底座的实用化进展 [12][19][22][28][34][37] LimX Oli人形机器人技术特性 - 身高165cm 拥有31个主动自由度 单臂7个 单腿6个 腰部3个 颈部2个 实现精细动作控制 [12] - 全球少数在室外完成Live舞蹈演示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 能表演中国功夫和民族舞 动作丝滑且镜头感十足 [3][17] - 采用多种步态一套算法 实现轻快步 模特步 正步等自然切换 行走过程接近人类节奏感 [5][17][19] - 动态步态切换能力在全尺寸机器人中罕见 通过参数调整适应不同场景需求 [19] - 结合传统控制 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的全身运动控制算法 还原垫脚扭腰等细节动作 [19] TRON 1轮足机器人性能突破 - 征服30厘米楼梯连续行走和50厘米高台垂直跳落 应对非结构化地形动态调整 [10][20][22] - 强化学习算法策略支持剧烈重心变化 关节力矩输出与高动态响应能力强大 [22] - 自主检测摔倒状态并规划起身动作 仅依靠下肢力量完成恢复 无需人工干预 [8][22][24] - 双足最简构型实现全身运动控制 装配机械臂后可稳定抓取塑料瓶和抹布等物品 [24] - 模块化设计可接入感知拓展套件和语音交互套件 适应科研和二次开发需求 [28] 遥操作与末端执行器系统 - VR遥操作系统实现操作员动作实时镜像 延迟极低 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29][31] - 第一人称视角数据采集能力构建人类感知模式数据 提升模仿学习效果 [32] - 自研末端执行器包括二指夹爪和三指灵巧手 分别适用于工业抓取和灵巧操作 [32][34] - 混搭风格配置工业臂与拟人臂 通过通用法兰接口适配市场协作机械臂 [34] 技术架构与商业化进展 - 具身智能工程底座涵盖本体硬件 控制算法和多元操作全链路技术 [12][37] - 控制策略组合传统控制 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 实现稳定性与灵活性平衡 [35] - 遥操作数据与异构执行器形成操作数据正循环 降低场景切换成本 [37] - 全尺寸平台起售价15.8万元 提供Lite/EDU/Super版本选择 覆盖高校和集成商需求 [37] - 获得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机器人公司TOP20奖项 体现务实技术路径获市场认可 [37]
世界机器人大会洞察:机器人智能化进阶,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贝壳财经· 2025-08-12 14:25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让机器人更智慧 让具身体更智能" 由中国电子学会和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共同主办 [1] 行业趋势与前景 - 人形机器人在生产制造 仓储物流 安全防护 家政服务 教育医疗等场景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持续发力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以拉动新消费 催生新产业 扩大新就业 [1] - 2025年机器人产业关键词为"量产"与"生态" 供应链能力 技术发展和客户付费意愿显著提升 [12]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平台级生态系统 其生态演进路径可能重演智能手机的生态发展 [12] 技术路线发展 - 具身智能破局存在两条技术路线:模仿人类智能深度泛化构建世界物理模型从消费渗透各领域 以及以智能定界方向从运营切入定义载体裁剪模型和数据推动PMF商业闭环迁移 预计2025-2026年下半场后者路线将占上风 [1] - 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是先岗位化再实现完全通用化 未来世界将是通用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混合的世界 [5] 商业化进展与融资动态 - 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赛道处于商业化早期 创业公司选择合适场景进行技术迭代至关重要 [4] - 众擎机器人2025年7月完成Pre-A++轮与A1轮融资 规模近10亿元 小鹏汽车作为基石投资人发起设立的星航资本参与Pre-A++轮投资 [4] - 清宝机器人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4倍 新增落地项目超过60个 [5] 产品与应用场景创新 - 企业重点展示具体应用场景 包括工厂搬箱子码垛 饮品吧制作咖啡冰淇淋 舞台敲架子鼓等 [4] - 商业化落地选择从半结构化场景切入 优先考虑商业逻辑更简单的场景而非to C服务场景 [4] - 未来机器人落地场景可能家用to C优先 因工业注重成本而to C包含50%情绪价值和交换价值 [5] - 多伦科技计划在车管所部署智能化系统 实现人形机器人在交管智能服务和机动车智能查验场景落地 [5] - 清宝机器人产品线包括咖啡机器人 文旅机器人 安保机器人 双足机器人 灵巧手 并展示高拟真表情头 未来将深耕养老服务和线上线下新零售领域 [5] 技术突破与产品展示 - 双足 四足 轮式等形态机器人各显神通 魔法原子展示全尺寸通用双足人形机器人"小麦" 高动态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 消费级四足机器人MagicDog 轮式四足机器人MagicDog-W 工业四足机器人MagicDog Y1 [6] - 逐际动力展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imX Oli的复杂舞蹈 多风格拟人行走 打功夫等高动态运动 以及全地形移动平台TRON 1和移动操作配件 [6] - 星尘智能发布全身移动操作模型DuoCore-WB 实现弯腰 转身 蹲起 移动等动态全身动作与双臂精细操作协同 可自主生成跨区域跨空间的灵活全身策略 [7] - 星海图展示机器人铺床场景 基于VLA模型使机器人能根据自然语言指令完成长程任务 [7] - 数字华夏攻克"眼球追踪"和"口型一致"等前沿技术 机器人能展示7大类22种表情并模仿人类表情 还装备电子皮肤感知触觉和温度 [10] - 优必选Walker S2展示热插拔自主换电技术 采用双电池动力平衡技术 标准化电池仓快换技术和高精度双臂协同换电技术解决电池续航问题 [10] 核心技术与研发方向 - 灵巧手与夹爪技术路线对比:夹爪在固定场景具成本效率优势 灵巧手核心价值在于泛化操作能力但需软件协同优化 [6] - 灵巧手实际作业可能不需要五指 三个手指就能完成99%以上的任务 [6]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核心在于合成数据突破 银河通用研发万亿级合成数据管线通过物理仿真引擎构建多模态交互环境 生成轨迹数据并强化学习验证 结合synthetic-to-real迁移技术解决闭环视觉端到端模型训练需求 [7] 行业挑战与客户需求 - 人形机器人操作潜力大但在稳定性 耐候性 可靠性上仍不成熟 [11] - 市场需求呈现两大变化:客户从"试水科研"转向"实战落地"更关注解决产业一线具体痛点 场景复杂度提升对全地形适应 极端环境作业 快速定制化等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11] - 客户最集中诉求包括产品化成熟度(稳定运行少故障) 品质可靠性(防护等级抗摔抗造能力) 交付效率(适配场景速度与成本) [11]
订单与产能齐涨!厂商集体跟进,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聚焦2025WRC
华夏时报· 2025-08-11 13:41
行业动态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多家人形机器人厂商产品,包括优必选、加速进化、傅利叶、宇树、众擎、魔法原子等,涵盖搬运、分拣、踢球、复健、格斗、跳舞、工业流水线等场景 [1] - 人形机器人在本体、大脑和小脑等领域取得突破,推动各行业客户下单 [1] - 国内人形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导览、展示、科研、工业、康养等 [1] 订单与产能 - 智元机器人获富临精工数千万元订单,近百台远征A2-W将落地工厂,为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案例 [2] -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拿下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超1.2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 [2] - 优必选预计2025年工业人形机器人交付量约500台,2026年上千台,2027年目标上万台 [4] - 加速进化已出货数百台,每月出货量超100台,7月销量超100台 [4] - 傅利叶2025年一季度机器人整体销量超1万台,双足机器人2025年交付目标300台 [4] - 松延动力上半年获超2000台商业化订单,合同总额预计突破一亿元,2026年目标交付量达万台 [4] 价格趋势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价格明显下降:宇树H1售价65万元→优必选天工行者29.9万元起→越疆Dobot Atom 19.9万元起→逐际动力LimX Oli 15.8万元起 [5] - 非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价格降至3.85万元起(众擎产品) [5] - 降价原因包括吸引更多用户、构建生态、制造话题性等 [5] 成本控制 - 随着技术迭代、产量提升,人形机器人成本显著下降,优必选预计未来全尺寸机型成本可控制在十几万元范围内 [6] - 产业链国产化率提升(除芯片外其他环节国产化率较高)助力成本控制 [6] - 优必选已实现关节模组、核心元器件、传感器、整机结构、灵巧手等关键部件自主研制 [6] 商业化场景 - 优必选订单覆盖工业(东风柳汽部署20台Walker S1)、商用服务(居然智家拟采购500台)、科研(天工行者在手订单百台)等场景 [7] - 优必选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8] - 加速进化订单50%来自国际市场,客户主要为高校和科技公司 [8] - 傅利叶GR-3针对科研教育、导览咨询、效率赋能及医疗康养四大场景 [8] - 行业认为人形机器人将率先落地低速、高频、刚需的商业场景(药房搬运、零售导引、园区巡检等) [8]
逐际动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imX Oli亮相WRC:向人类运动能力的边界不断迈进
IPO早知道· 2025-08-11 09:53
逐际动力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公司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WRC)展示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imX Oli和双轮足机器人TRON 1等核心产品 [3] - LimX Oli实现了复杂舞蹈、多风格拟人行走、中国功夫等高动态运动演示 [3][5] - 该机器人成为全球首个在室外完成Live舞蹈演示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 [5] - 展示的双足全向移动能力支持前进、后退、横移和转身等自然动作 [7] 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 - LimX Oli展示了轻快步、模特步和正步等多种拟人行走风格 [7] - 步态切换流畅连贯 体现高度拟人化运动能力 [7] - 技术突破涵盖从本体硬件、控制算法到数据驱动操作的全链路 [3] 双轮足机器人TRON 1性能 - 成功挑战30厘米高楼梯连续行走和50厘米高平台垂直跳落 [9] - 接入机械臂后可完成捡垃圾等移动操作任务 [9] - 具备摔倒后自动爬起并恢复任务的能力 [9] 行业技术发展里程碑 - 公司通过WRC演示标志着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7] - 模仿学习与数据驱动算法的成熟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向实用化发展 [7] - 技术突破为通用型机器人落地应用奠定基础 [7]
阿里巴巴、京东先后领投,这家创企发布“性价比最高”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8-06 08:03
公司动态 - 逐际动力发布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LimX Oli,售价15.8万元起,为高校、科研机构和开发者提供全开放平台[2] - LimX Oli是业内首款20万元以下的全尺寸、全自由度科研级人形机器人[2] - 公司此前推出全球首款"三合一"双足机器人TRON 1[2] - 公司成立于2022年,由张巍教授在深圳创立,专注于具身智能技术开发[18] - 已完成5轮融资,最新一轮由京东战略领投,早期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招商局创投等[19] 产品技术 - LimX Oli核心参数:身高165cm、重量<55kg、31个机身自由度、单臂最大负载3kg、行走速度5km/h[8] - 采用模块化设计,兼容多种末端执行器和外部设备[13] - SDK接口全开放,支持底层关节控制与高层任务调度[15] - 支持云端API调用与OTA更新,兼容大模型本地部署[16][17] - 开发LimX VGM系统,利用人类操作视频数据实现机器人操作技术创新[19] 行业现状 - 科研级人形机器人市场增量巨大[5] - 优必选推出的"天工行者"售价29.9万起,已获百台订单[4] - 行业面临商业化路径不清晰的挑战[24] - 技术路线存在"大脑优先"与"运动优先"之争[25] - 具身智能领域尚未形成真正的技术护城河[26] 商业模式 - 采用IDS生态战略,为合作伙伴提供软硬件支持[23] - 优先布局ToG(科研院校)场景,逐步向ToB、ToC扩展[24] - 定位类似"硬件卖铲人",通过本体销售实现现金流[24] - 商业化面临批量化生产和场景有效应用的挑战[27] 行业趋势 - 大模型能力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核心壁垒[25] - 下半年计划在VLA(Vision-Language-Action)领域推出重要进展[22] - 行业面临算力、算法、数据、硬件等多方面的商业化卡点[28] - 多家科技大厂正在进军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领域[30]
人形机器人产业周报:宇树联动巨星传奇、涛涛车业,合肥零次方完成融资-20250804
国元证券· 2025-08-04 17:12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7]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周度下跌0.97%,但跑赢沪深300指数0.78pct,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6.07%,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39.93pct [2][13] - 政策端: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设立300万元开放基金,工信部提出完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 [3][21] - 产品技术迭代:逐际动力发布15.8万元起售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imX Oli,松延动力7月交付量环比增长176%至105台 [3][23][24] - 投融资活跃:零次方机器人半年内完成三轮亿元级融资,天链机器人启动科创板IPO辅导 [3][26][27] 行情与市场表现 - 周度个股表现:瑞可达涨幅最高达29.13%,丰茂股份跌幅最大为-12.63% [2][19] - 长期趋势:人形机器人指数年内涨幅显著,较机械设备行业和沪深300指数呈现明显超额收益 [16] 重点公司动态 - 长盈精密已与多家人形机器人头部品牌合作并进入量产阶段 [4][27] - 裕太微以太网产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应用并产生营收 [4][27] - 宇树科技同日与巨星传奇、涛涛车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速商业化布局 [4][28] - 道氏技术联合能斯达电子、芯培森技术开发人形机器人关键材料 [4][28] 行业热点事件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吸引30.5万人次线下参观,100余款创新产品首发,多家企业发布具身智能相关技术 [5] - Skild AI推出通用AI模型"Skild Brain",智元机器人发布开源操作系统"智元灵渠 OS" [3][23][24]
从一套房降到一辆车!人形机器人价格“膝斩”背后,国产自主核心技术多面突围
华夏时报· 2025-08-01 12:56
人形机器人价格趋势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价格从几年前的598.8万元降至15.8万元起,降幅超90% [1][2] - 非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价格低至3.99万元起,创行业新低 [1][3] - 2025年预计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价格或进一步下探至手机价位 [4] 国产化与成本优化 - 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提升(如谐波减速器、伺服系统、激光雷达),部分公司实现100%国产化 [5][6] - 自研技术(如电机、传感器)显著降低制造成本,宇树科技为例 [5]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效应降低电池等组件成本 [5] 市场竞争与量产计划 - 厂商通过低价策略(如3.99万元)争夺市场话题性 [6][7] - 2025年多家公司计划交付数百至千台人形机器人,优必选目标2027年达万台级 [7] - 当前成本控制依赖设计优化而非规模化,逐际动力通过算法和硬件自研降本 [8] 技术标准化与商业化前景 - 硬件标准化将推动成本持续下降,双足人形机器人商业价值更高 [4][6] - 现阶段毛利为正,但利润率有限,商业化进展优先于高利润 [8]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801
腾讯研究院· 2025-08-01 00:01
GPT-5泄露与功能曝光 - 大量用户在ChatGPT、MacOS应用、Cursor、微软Copilot及OpenAI API平台发现GPT-5痕迹,预计最快下周发布 [1] - GPT-5将整合GPT系列和o系列,实现多模态和推理能力大一统,包括主模型(代号"nectarine"或"o3-alpha")、mini版(代号"lobster")和nano版(代号"starfish") [1] - GPT-5将支持100万tokens上下文窗口、MCP协议与并行工具调用,其中mini版本Lobster特别强化编程能力 [1] DeepSeek R2核心技术突破 - DeepSeek与北京大学联合完成的《Native Sparse Attention》论文获ACL最佳论文奖,实现模型处理长文本速度提升11倍 [2] - 首创"原生稀疏注意力"机制,将模型从"割裂拼接"推向"有机融合",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大幅提升效率 [2] - NSA技术已完成27B、MoE架构上的完整预训练验证,通过三种阅读策略(压缩块、选择性精读、滑动窗口)和门控机制 [2] 谷歌AlphaEarth基础模型 - Google DeepMind推出AlphaEarth Foundations,将多源地球观测数据整合为统一数字表征,实现10米级精度地球观测 [3] - 系统整合卫星图像、雷达扫描、3D激光测绘等多种数据,以10×10米网格分析全球陆地及近海,所需存储空间仅为同类AI系统的1/16 [3] - 多项技术创新包括自适应解码架构、空间密集型时序瓶颈和地理文本精准对齐 [3] Moonvalley视频生成技术 - AI视频生成公司Moonvalley宣布旗舰模型Marey正式支持Sketch-to-Video功能,用户可通过手绘草图一键生成电影级视频 [4] - 该功能支持人物动作或摄像机运动路径定义,自动生成连贯视频 [5] - 目前支持1080p@24fps输出,订阅价格14.99美元/月起 [5] Ollama可视化界面升级 - Ollama 0.10.1版本正式上线可视化图形界面,同步支持Mac和Windows [6] - 新版本提供全新对话界面,支持下载模型、与PDF和文档对话、多模态交互和文档编写功能 [6] - 内置新的多模态引擎,支持发送图片给大语言模型 [6] 1688 AI版转型 - 1688推出全新AI版App,上线免费企业查询工具"88查"和全新商家数字人Agent [7] - 1688 AI版聚焦创业与拿货场景,集成AI搜索、选品、创款、图搜、查企等功能 [7] - 商家数字人已有40万商家使用,带动平台GMV和询盘增长18% [7] 逐际动力人形机器人 - 逐际动力推出LimX Oli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身高165cm、拥有31个主动自由度 [8] - 该机器人软硬件设计贯彻"模块化"与"全开放"理念,提供完整SDK系统 [8] - 推出Lite、EDU及Super三个版本,起售价15.8万元 [8] Meta超级智能愿景 - Meta CEO扎克伯格发布公开信,表示已开始看到AI系统自我改进迹象 [9] - Meta正改变AI模型发布策略,暗示Llama系列不再全部开源 [9] - Meta在第二季度财报中宣布将于2025年斥资高达72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 [9] a16z AI投资新标准 - a16z合伙人Martin Casado认为AI投资不再看模型性能,而是平台是否能持续交付业务结果 [10] - 平台竞争分化的三要素为组织模式、资源配置与产品策略 [10] - AI估值逻辑回归具体场景,基于悲观、中性、乐观三种场景进行拆解模拟 [10]
15.8万就拥有一台1米65的人形,还免费送个机器人,这事儿靠谱吗?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31 22:32
产品发布与定价 - 逐际动力正式发布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LimX Oli,起售价15.8万元,开放预订[1] - 该产品在同等价位下性价比最高,配置165cm身高、31个自由度,价格较同类产品降低70%(原需50万以上)[3] 目标用户与核心痛点 - 核心用户为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企业/创业团队工程师、解决方案提供商[4] - 硬件稳定性问题:现有产品存在关节过热、续航不足,维修成本高达整机价格30%以上[4] - 软硬件封闭性问题:部分产品参数与实际不符,API开放不足,限制创新空间[6] - 技术支持缺失:技术问题响应不及时,研发效率低下[6][7] 产品设计与技术优势 - 硬件配置:165cm身高、31个自由度(单臂7个、单腿6个、腰部3个、颈部2个),重量<55kg,单臂负载3kg,行走速度5km/h[8][9] - 稳定性优化:自研本体结构与热管理系统支持数小时至数天连续运行[9] - 全开放设计:硬件支持模块化拆装与传感器接入,软件开放SDK接口及底层控制权限[9][10][11] - 持续技术支持:提供OTA升级、云端API调用,兼容大模型本地部署[13] 市场策略与生态建设 - 促销活动:前50名购买EDU版用户可免费获赠双足机器人TRON 1 EDU版[13] - 生态战略:推动创新者、开发者、系统集成商(IDS生态)的良性互动[17] 技术演进与行业影响 - 技术积累: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逐步突破动态控制、跑步能力、大负载操作等关键技术[14] - 行业定位:平衡性能、稳定性、开放性与价格,降低人形机器人研发门槛[15][17] - 潜在影响:产品可能推动人形机器人从"玩具"向"工具"转变,激发行业创新[18] 行业活动与展示 - LimX Oli将于8月8日在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首次公开亮相[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