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ow CTE电子布
icon
搜索文档
建材行业深度报告:传统玻纤盈利改善,特种布受益AI高景气
平安证券· 2025-11-17 19:15
好的,我将为您总结这份建材行业深度报告的关键要点。报告的核心是分析玻璃纤维行业,重点探讨了传统玻纤业务的复苏和受益于AI浪潮的特种电子布带来的新增长机遇。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强于大市(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传统玻纤行业在2025年迎来结构性复苏,企业盈利明显改善,预计未来在更为理性的竞争和有序的产能投放下,盈利有望保持平稳向好[3][9] - 人工智能(AI)产业的高景气度为特种电子纤维布(如低介电电子布、低热膨胀系数电子布)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其技术壁垒高、价格远高于传统产品,且持续升级带来巨大价值提升空间[3][42] - 特种电子布市场过去主要由日本和中国台湾企业主导,但随着中材科技等国内企业突破技术壁垒并快速扩产,未来有望显著提升全球市场份额[3][81] 按报告目录结构总结 传统玻纤:价格平稳修复,产能增长放缓 - **价格与盈利改善**:2024年行业开启三轮小幅复价,2025年景气度结构性复苏。统计的7家上市玻纤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归母净利润达47.9亿元,同比增长49%[9]。2025年九、十月粗纱再次复价,后续价格总体或维持相对稳定[3][24] - **需求端分析**: - 积极因素:2025年风电装机需求高增,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预计从2024年的117GW提升至2025年的138GW和2026年的140GW。2025年1-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0%,家电产量亦实现小幅增长[12][16] - 疲弱因素:建筑领域需求相对疲弱,2025年1-9月中国粗纱出口数量同比下降4.3%,但9月单月同比增长24%,显示压力有所减轻[16][17] - **供给端分析**:2025年前9月国内粗纱产能净增加46万吨/年。考虑到企业竞争更趋理性以及2023-2024年资本开支持续下滑(8家主要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等现金支出增速从2021年的高点回落),预计2026年产能增幅相对有限,同时更多老龄化产线将进入冷修阶段[22][24] 特种电子布:AI需求高景气,产品迭代升级 - **驱动因素**:AI算力需求强劲增长,TrendForce预计2022-2026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28.8%。Dell'Oro预测到2027年AI后端网络1600Gbps交换机端口将成为主流,催生高性能PCB/覆铜板需求[3][51][52] - **主要产品类型与迭代**: - **低介电电子布**:满足高速信号传输要求,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越低性能越优。产品正从一代升级为二代,例如国际复材的二代产品介电损耗较一代降低20%。主要用于AI服务器、数据中心交换机等[46][48][49] - **低热膨胀系数电子布**:热膨胀系数低,主要用于高端芯片封装,解决散热和稳定性问题。应用领域从AI服务器拓宽至智能手机(如iPhone 17的SoC芯片)以及潜在的CoWoP先进封装工艺[53][56][57][61] - **石英纤维布**:由石英纤维织成,介电性能和热膨胀性能显著优于低介电玻璃纤维布,更能满足新一代AI芯片(如英伟达规划的Rubin架构)的更高要求[62][65] - **价格与价值量**:特种纤维布价格远高于普通电子布。宏和科技2025年上半年高性能电子布销售均价为26元/米,毛利率可观(低介电产品毛利率55.63%,低热膨胀系数产品毛利率65.60%)。产品升级迭代带来巨大价值提升空间[75][77] 特种电子布:国内企业加速追赶,产能持续扩张 - **全球竞争格局**:特种电子布技术壁垒高,全球市场曾由日企等主导。2024年,日东纺在低介电电子布和低热膨胀系数电子布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超过50%和85%[81] - **国内主要企业进展**: - **中材科技**:国内特种纤维布龙头,产品覆盖低介电一代/二代布、低膨胀纤维布及超低损耗低介电纤维布,均完成国内外头部客户认证及批量供货。2025年拟扩产特种电子布年产能合计9400万米[91][94] - **宏和科技**:产品线齐全,已实现低介电、低热膨胀系数等产品技术突破并批量供应客户。2025年上半年高性能电子布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升至13.5%。拟募资新增高性能电子纱年产能1254吨,对应电子布3135万米[95][96][97] - **国际复材**:已推出低介电一代、二代产品,并同时掌握坩埚法和池窑法两种技术路线进行批量稳定生产[98][102] - **菲利华**:深耕石英玻璃领域,拥有从石英砂到石英电子布的垂直一体化能力。其超薄石英电子布产品正处于客户端小批量测试及终端客户认证阶段,2025年上半年实现石英电子布销售收入1312万元[103][105] - **中国巨石**:全球玻纤产业龙头,正积极进行特种纤维布产品研发[106][108] - **日企动向**:行业领先者日东纺2024年收入约1090亿日元,净利润128亿日元,并于2025年8月宣布投资约150亿日元大幅扩充低热膨胀玻纤产能,新厂产能预计达到目前约3倍规模[84][90]
当前时点如何看待AI电子布及玻纤反内卷?
2025-09-08 00:19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AI电子布行业 高性能互联板 玻纤行业[1][3][5] * 中材科技 中国巨石 日东纺 宏和科技 台玻 菲利华 泰山玻纤[9][10][12][13][14][16][17][18][24] 核心观点和论据 AI电子布需求与市场前景 * 高性能互联板需求激增 预计2026年为马九互联板元年 大规模应用趋势不可逆转 主要应用于英伟达B卡 亚马逊芯片及交换机等设备[1][3] * 正交背板领域预计2026年需求约200万米 2027年5万个机柜对应市场规模约80亿美元 其中石英布市场空间约2800万米[1][3] * 交换机领域预计2026年需求约300万米 2027年增至1000万米 二代布在Switch Tray等领域2026年需求1000万米 2027年5000万米[1][3] * 预计2027-2028年LDK电子布需求2-3亿米 对应市场空间200-300亿人民币 Low CTE电子布需求3000-4000万米 对应市场空间50亿人民币 两者合计行业总规模约300亿人民币[1][4] * 国内企业市占率若达70% 增厚收入可达200亿人民币[4] Low CTE电子布需求超预期 * Low CTE电子布实际需求超预期 受益于服务器订单增加 苹果M5芯片引入COS先进封装技术 华为等公司增加订单 台积电推动COS工艺至汽车支架芯片领域[6] * 全球手机市场LCT需求显著增长 2026年需求上调至2000万米 2027年预计超3000万米 受苹果 华为等厂商销量增加及LCT在主板应用推动[2][8] * 日东纺2025年投资300万日元扩产 占过去三年总投资额一半 当前月产能30万米 全年350万米 扩产后2027年第一季度投产 全年产能达1000万米[9] 供给端变化与竞争格局 * 二代布供给缺口扩大将推高价格 提升修复布应用优势[3][4] * 中材科技预计2026年单月供给量60-70万米 全年产量约700万米 行业整体供给缺口30%左右 提价空间较大[10][11] * 2025年和2026年行业供给缺口平均30% 新客户订单与产品升级推动均价提升 AI领域产品均价约每米100元 消费电子领域升级为低膨胀系数产品价格更高[12] * 中国巨石已大规模进入电子布行业 2025年一季度开始布局 处于送样阶段 通过外购石英纤维纱织布逐步进入产业链 若实现15%净利润率 对应收入四五十亿元 增厚公司市值200亿元左右[13] * 电子布行业内主要企业包括中材科技 菲利华等 经过4-5年耕耘 在性能 成本和良率上存在差异 下游客户优先选择性能最佳 供应稳定且成本最低的供应商 目前仍处于1~10发展阶段 担心供过于求为时过早[14][15] 中材科技产能与业绩预期 * 中材科技2025年底年产能约3000万米 2026年底增至6000万米 2026年新增3500万米产能 但由于部分老旧生产线关停 2026年底总产能6600万米 2025年上半年新生产线投产 总产能提升至1.2亿米[16][17] * 行业整体市场规模约3亿米 中材科技市场占有率将达40% 从产能布局 技术性能领先及未来两三年市场占有率看 行业地位难以被颠覆[17] * 中材科技特种电子部2026年业绩有望达15至20亿元 对应市值超过800亿元 预计2026年总产量4500万米 其中二代布约400万米贡献5亿元业绩 Lost T E需求约600万米贡献5亿元 Q部与下游大型CCR企业签保量协议贡献4至5亿元 原主业衣袋布贡献2至3亿元 整体业绩保守估计30亿元左右[18][19] * 中材科技已具备实际业绩和需求放量 2025年10月份三季报发布时为催化因素 特种玻纤布单月出货量三季度比二季度好 逐步兑现业绩 不同领域使用马九和Q布方案2025年底敲定 对需求产生积极影响[20] 玻纤行业反内卷与供需情况 * 玻纤行业反内卷倡议书发布 小企业联合提价函显示小企业采取联合行动提高价格 改善盈利能力 可能推动整个行业价格水平上升 缓解内卷现象 但提价能否持续需观察市场接受度及竞争对手反应[5][26][27] * 玻纤行业处于底部 2026年供给减少 龙头企业有放利润动力 保险价格稳中向上 但短期内价格不会大幅上涨 仅可能因旺季到来和企业提价出现一次性提价[21] * 2025年风电对应玻纤需求约100万吨 出口对应200万吨 出口下滑明显 风电高景气基本被抵消 若2026年出口持平且风电稳定 行业维持在5%至6%增长率 至少会出现一次提价 因为供给减少[22] * 2025年库存小幅积累 2026年至少会出现一次提价 因为供给减少 玻纤行业处于正常周期演绎 旺季供应稍微紧张具备降库和提价空间[22] * 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显著领先后续企业 2025年二季度中国巨石吨净利1000元 泰山玻纤1000元 泰山玻纤通过产品结构创新在AI电子布领域取得进展 吨净利接近1000元其中200元来自AI电子布 中国巨石在传统粗砂领域保持领先 吨净利比第二名高出两三百元 与第四 第五名相比高出约1000元[24] * 供给侧改革导致传统行业企业进入玻纤行业 如内蒙古天浩和东方希望 增加市场供给 但由于价格下跌 新进入者面临亏损 内蒙古天浩2025年上半年投产后亏损严重 2025年部分省份将玻纤列入两高名录 对新项目审批更加严格 限制新增供给[25] * 2025年9月5日波仙协会发布反内卷倡议书 多家老牌企业计划提价5%~10%即200~400元 应对价格下跌 如果需求不振或库存继续增加 小企业可能需要减产维持价格稳定[26][27] * 2026年新增供给减少 主要新增产能来自中国巨石每年30万吨 泰山玻纤和山东玻纤 以及建涛7万吨电子布 如果需求相对稳定 即使略低于2025年 问题也不大 供需情况较为乐观 有望带来价格上涨[28] * 小企业面临减产压力应对价格下跌带来的亏损 减产减少市场供应有助于维持价格稳定 但会导致销量减少和单位成本上升 决策需谨慎 龙头企业从容等待市场改善 只要小企业愿意通过减产提高价格 龙头也会跟随[29] 其他重要内容 * 日东纺 泰成不香和鸿合科技为全球规模量产LCTE的主要供应商 海博虽通过认证但尚未量产[6] * 宏和科技和台玻的产能投放规模相对较小[12]
国联民生证券:重视水泥价值修复 关注高端电子布及企业转型机遇
智通财经· 2025-07-03 10:46
水泥行业 - 短期水泥错峰协同强度有望维持较高水平,支撑价格持续改善,2025年4-5月全国单吨水泥均价为390元,yoy+24元/+6%,较2025Q1 -17元/-4% [1] - 中长期碳交易和产能置换新规双轮驱动,有利于推动落后产能出清,竞争格局有望持续优化 [1] - 部分水泥企业发布中长期股东分红回报规划,高分红属性延续,凸显水泥企业中长期投资价值 [1] 传统建材行业 - 装修建材和浮法玻璃下游需求延续承压,市场竞争或进一步加剧,行业景气持续筑底 [2] - 光伏玻璃抢装带动行业景气阶段修复,但整体仍处于历史底部水平,近期行业景气度整体回落 [2] - 粗纱受益于风电和热塑需求较好,2025Q1结构性提价落地情况较好,4-5月需求偏弱,景气度有所回落 [2] 高端电子布行业 - AI算力需求高景气驱动高多层CPB需求持续高增,高频高速覆铜板以及Low Dk电子布或将延续较高景气度 [3] - Low Dk电子纱/布生产技术壁垒较高,国内企业逐步打破境外垄断局面,量产一代产品并实现销售 [3] - Low CTE电子布需求持续高景气,全球供应商主要为日本旭化成和宏和科技,中材科技已试制出多款低膨胀布并通过部分客户验证 [3] 并购重组 - 2025年5月16日证监会发布重组新规,新设简易审核程序/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反向挂钩机制 [4] - 传统建材领域部分企业积极通过资产整合等方式推动企业转型突围,如北京利尔/科顺股份/凯伦股份/中旗新材等 [4] - 重组新规中的优化机制逐步落地,有望进一步激发市场化并购活力,产业整合或将提速 [4] 投资建议 - 建议重视区域水泥龙头,关注装修建材龙头 [5] - 建议重点关注具有先发优势且扩产势头强劲的高端电子布龙头企业 [5] - 建议重点关注传统建材资产整合驱动的转型前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