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兆驰股份接受财通证券等26家机构调研 光通信芯片进展等成关注焦点
新浪证券· 2025-09-17 22:21
公司调研活动概述 - 9月16日兆驰股份在南昌接待26家机构共33人次现场调研 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单华锦、兆驰半导体CTO胡加辉、兆驰瑞谷总经理黄建辉及副总经理殷瑞麟参与接待[1] - 活动内容包括介绍公司20年发展历程、产业优势及未来规划 光通信器件与模块业务进展 LED芯片及光通信激光芯片技术方案[1] 光通信技术布局 - 采用Micro LED"宽而慢"架构配合多芯成像光纤实现高密度信号传输 800Gbps链路仅需400个Micro LED光源及对应光纤通道[2] - 光通信芯片阶梯式自主供应计划:2.5G DFB激光器芯片已流片预计2025年量产 10G/25G DFB芯片外延生长启动 2026年规划50G DFB/CW DFB芯片 同步研发硅基光子学与PIC技术支撑800G/1.6T超高速互联[2] - 2.5G DFB激光器芯片首次流片测试在兆驰瑞谷完成 综合性能达国内领先水平[2] 业务发展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光器件光模块业务略有亏损但经营逐月改善 下半年有望扭亏 南昌自动化产线建设中 国际头部客户启动验厂流程[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略有下滑 主因智能终端业务受国际贸易关税政策影响出货量抑制[3] - LED全产业链、光通信产业链及互联网视频业务营收稳中有升 LED全产业链利润贡献占比超60%[3] 市场拓展策略 - 光器件光模块海外拓展依托客户资源协同 北美市场由亚马逊等内容互联网厂商驱动 需求与数据中心建设相关 现有合作方包括Roku、Vizio等[2] - 公司强化海外产能建设 越南生产基地年产能从200万台提升至1100万台[3] 新兴技术应用 - Micro LED光互连处于前期研发阶段 公司承担核心光源供给角色 向科研机构提供Micro LED光源并配合键合工作 目标应用于光波导产品[2] - Micro LED显示技术可为AI眼镜提供核心显示支撑 公司聚焦技术研发与下游厂商合作[2]
翰博高新越南液晶模组基地开业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17 18:09
公司业务拓展 - 翰博高新越南子公司翰维科技开业 核心业务聚焦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模组(LCM)的智能化生产[2][4] - 北宁工厂规划分阶段推进产能建设 2025年完成全自动化背光源及LCM产品认证并实现规模化量产 2026年建成材料配套本地化体系[4] - 基地规划笔记本/显示器背光源产能1400K/月 LCM产能500K/月[4] - 胡志明精密结构件基地计划2025年底启动运营 专注精密冲压、注塑及模内注塑全制程生产 服务笔记本、车载电子、工业条形屏及通信终端领域[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54亿元 同比增长50.84%[5] - 归母净利润亏损2644.94万元[5] 产品与技术应用 - 主要产品包括背光显示模组及导光板、精密结构件、光学材料等零部件 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桌面显示、车载显示、医疗显示器及工控显示器、VR等终端领域[5] - 重点开发车载背光显示模组市场 在车载TLCM、车载Mini及车载超大尺寸显示领域持续突破 开案奇瑞、东风岚图、开沃、吉利等汽车整机厂项目 并导入佛吉亚、宏景等多家Tier1供应商[5] 行业会议议程 - TrendForce集邦咨询主办显示技术会议 涵盖玻璃与硅基Micro LED商用化进程、MiP与COB技术、LED显示芯片、玻璃基Micro LED创新、LED电影屏等议题[7][8] - 参会企业包括雷曼光电、国星光电、京东方华灿、晶芯科技、时代华影、TCL华星、晶能光电、诺瓦星云、鸿石智能、爱思强、影目科技等[7][8][10]
三安光电:碳化硅光学衬底产品与AI/AR眼镜领域的国内外终端厂商、光学元件厂商紧密合作,已小批量交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6:55
公司业务进展 - Micro LED产品在AI/AR眼镜领域与国内外终端厂商配合方案优化 已从技术验证进入小批量验证阶段 [1] - 碳化硅光学衬底产品与AI/AR眼镜领域终端厂商及光学元件厂商紧密合作 已向多家客户实现小批量交付 [1] - 碳化硅产品光学参数持续优化 面型参数处于国际前列 [1] 技术发展定位 - 公司通过前瞻性布局成为业内少有的同时具备Micro LED与碳化硅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 [3] - 碳化硅光学镜片已通过国内外头部客户认证 [3] - AI/AR眼镜等领域的新应用将成为公司碳化硅业务新的增长极 [1] 行业角色规划 - 公司正与国内外终端厂商配合优化AI/AR眼镜方案 [1][3] - 未来可能提供从核心部件到解决方案的一站式服务 [3]
三安光电:用于智能眼镜的碳化硅光学衬底已小批量交付
巨潮资讯· 2025-09-17 16:51
公司业务进展 - Micro LED产品在AI/AR眼镜领域与国内外终端厂商配合方案优化 已进入小批量验证阶段 [1] - 碳化硅光学衬底产品与AI/AR眼镜终端厂商及光学元件厂商合作 实现向多家客户小批量交付 [1] - 碳化硅光学衬底业务有望随AI/AR眼镜等新兴应用放量成为新增长点 [2] 技术优势与应用 - 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备高热导率 高击穿电场强度和高稳定性特性 [2] - 碳化硅光学衬底可提升光学透过率和器件稳定性 支持更轻薄 更高亮度的光学模组实现 [2] - Micro LED技术具有高亮度 低功耗和长寿命优势 在AR/VR设备中受重点关注 [2] 行业发展趋势 - Micro LED与碳化硅光学衬底结合将推动AR/VR设备加速商业化落地 [2] - 技术成熟和良率提升将为上游材料与器件企业创造新市场空间 [2]
三安光电称用于智能眼镜的碳化硅光学衬底已小批量交付
新浪财经· 2025-09-17 15:16
公司技术进展 - Micro LED产品与国内外终端厂商配合进行方案优化 已从技术验证进入小批量验证阶段 [1] - 碳化硅光学衬底产品与AI/AR眼镜领域的终端厂商及光学元件厂商紧密合作 已向多家客户实现小批量交付 [1] - 正在优化碳化硅光学衬底的光学参数 [1] 业务增长前景 - AI/AR眼镜等领域的新应用将成为公司碳化硅业务新的增长点 [1]
每周观察 | 2Q25前五大企业级SSD品牌厂营收;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生产总数达3亿支;Micro LED芯片市场;牵引逆变器…
TrendForce集邦· 2025-09-13 10:04
企业级SSD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前五大企业级SSD品牌厂营收合计51.08亿美元 季增12.7% [2][3] - 需求增长主要受NVIDIA Blackwell平台规模化出货及北美CSP业者扩大通用型服务器布局驱动 [2] - DDR4短缺和主控IC载板交期延长导致企业级SSD供不应求 影响厂商市占率 [2] - 三星以18.99亿美元营收居首 但市占率从39.6%降至34.6% [3] - SK集团(含SK海力士和Solidigm)营收14.62亿美元 季增47.1% 市占率从20.8%升至26.7% [3] - 美光营收7.85亿美元 季减7.9% 市占率从17.9%降至14.3% [3] - 铠侠营收7.50亿美元 季增32.5% 市占率从11.9%升至13.7% [3] - 闪迪营收2.13亿美元 季减8.2% 市占率从4.9%降至3.9% [3] 智能手机生产动态 - 2025年第二季全球智能手机生产总数达3亿支 季增4% 年增4.8% [4] - 增长动力包括季节性需求及OPPO、传音等品牌库存调整后恢复生产 [4] - 三星以5800万支产量居首 但季减5% 市占率19% [5] - 苹果产量4600万支 季减9% 市占率15% [5] - 小米产量4200万支 季增1% 市占率14% [5] - OPPO产量3700万支 季增35% 市占率12% [5] - 传音产量2700万支 季增33% 市占率9% [5] - Vivo产量2600万支 季增8% 市占率9% [5] Micro LED技术发展 - Micro LED在消费电子产品渗透率加速提升 覆盖电视、智能手表、车用显示等领域 [7] - Garmin Fenix 8 Pro智能手表将于2025年导入Micro LED技术 [7] - Sony Honda Afeela 30吋车用显示预计2025年底问世 [7] - 预估2029年Micro LED芯片市场规模将达4.61亿美元 [7] 电动车逆变器市场 - 2025年第二季全球电动车牵引逆变器装机量达766万台 年增19% [10] - 纯电动车(BEV)装机比例达52% 超越混合动力车合计占比 [10] - 增程式电动车(REEV)推动碳化硅(SiC)机种普及 [10] 其他行业动态 - 2025年第二季DRAM营收季增17.1% SK海力士市占率扩大 [17] - 光伏全产业链价格上涨 下游积极备货 [15]
先进制造系列研究(二):显示行业深度:微显示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与应用前景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12 20:1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3][5] 核心观点 - 微显示技术是未来增长的新方向 形成增量市场 2023年市场规模24.1亿美元 2024-2032年CAGR预计超过20% [1][3][8] - 近眼设备(NTE)细分市场占行业收入45%以上 是核心驱动因素 平视显示器(HUD)为第二大细分市场 [3][8][9] - LCD/Micro OLED/Micro LED是VR和AR市场的主流技术路线 但不同技术路线在应用场景中存在竞争重叠 [3][13][42] 微显示技术市场概况 - 2023年微显示市场规模24.1亿美元 2024-2032年CAGR预计超过20% [3][8] - 近眼设备(包括AR/VR头戴设备、智能眼镜等)占收入45%以上 是最大细分市场 [3][8] - 平视显示器(HUD)为第二大细分市场 汽车厂商在中高端车型中集成OLED微显示HUD [3][9] 技术路线分析 LCD技术 - Fast LCD叠加Mini LED背光显著提升显示效果 成本可控 VR头显中Fast LCD与Micro OLED成本比约为1:4.5 [3][15] - LCD制造工艺成熟 成本较低 在VR市场仍占主导地位 2030年采用LCD技术的VR/MR设备出货量预计达2360万台 [3][15][43] Micro OLED技术 - 结合CMOS技术 减小屏幕体积和重量 提升像素密度 但WOLED+彩色滤光片方案存在亮度缺陷 [3][23][24] - 处于快速发展前期 技术路径存在不确定性 京东方曾终止12英寸硅基OLED项目投资 [3][26] - 在高端VR市场占据地位 2030年采用Micro OLED技术的VR/MR设备出货量预计达870万台 [3][43] Micro LED技术 - 解决Micro OLED的耐用性、亮度和对比度短板 但巨量转移技术是商业化最大瓶颈 当前转移良率约99.99% [3][27][29] - 在AR设备中潜力较大 2030年采用Micro LED技术的AR设备出货量预计达1122万台 [3][45] LCoS技术 - 技术成熟度高 已实现量产落地 应用于AR/VR、HUD等领域 如问界M9的2K车规级LCoS AR-HUD [3][31] - 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低功耗优势 [3][31] DLP技术 - 核心为数字微镜器件(DMD) 德州仪器在此领域占据垄断地位 主要应用于投影仪市场 [3][35] LBS技术 - 使用RGB激光器搭配MEMS扫描成像 体积小、效率高、高色域和高对比度 适用于AR/VR眼镜和车载AR-HUD [3][38] 主要企业分析 国际企业 - 三星:以2.18亿美元收购eMagin 加速Micro OLED布局 同时向Micro LED及AR显示赛道切入 [49] - 索尼:硅基OLED行业龙头 是苹果Vision Pro的核心供应商 同时具备LCoS技术优势 [55][56] - 德州仪器:在DLP领域占据垄断地位 [35][68] 国内企业 - 京东方:布局LCD、Micro OLED、Micro LED 拥有8英寸和12英寸Micro OLED生产线 [72][73] - TCL华星光电:聚焦Micro LED技术 合资成立芯颖显示推进巨量转移技术研发 [77] - 视涯科技:全球硅基OLED出货量排名第二 占比35.2% 是苹果Vision Pro一级供应商 [82] - 思坦科技:提供Micro LED一站式解决方案 2024年投产6百万片微显示芯片产能 [92] VR/AR市场技术趋势 - VR市场:LCD性价比高占主导 Micro OLED占据高端 2030年LCD和Micro OLED设备出货量预计分别为2360万台和870万台 [3][43] - AR市场:主流为自由曲面或Birdbath搭配硅基OLED 未来趋势可能是光波导搭配Micro LED 2030年Micro OLED和Micro LED设备出货量预计分别为638万台和1122万台 [3][45]
手握Micro LED+SiC双技术,三安光电抢占AR眼镜新蓝海
上海证券报· 2025-09-12 12:41
行业趋势 - AR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AR眼镜加速向大众消费电子市场渗透 [1] - 预计2025年全球AR眼镜销量突破85万台 同比增幅高达70% [4] - AI/AR眼镜行业三年内有望突破千亿规模 [4] 技术优势 - Micro LED负责极致图像显示 SiC承担高效能源管理与光波导镜片功能 二者协同推动AR眼镜向更轻量更高清更沉浸进阶 [2] - Micro LED芯片实现小型化与高效率化 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响应速度等关键指标达行业先进水平 [2] - SiC光学晶片在400-700nm可见光波段无吸收峰 光吸收系数达光学级玻璃水平 表面粗糙度小于0.3nm 晶片总厚度变化小于1微米 [2] - SiC光学晶片关键参数完全满足AR眼镜光波导制造要求 面型参数处国际前列 [3] 业务进展 - Micro LED在AR场景应用与国内外终端厂商开展方案优化 完成技术验证进入小批量验证阶段 [2] - SiC光学晶片通过国内外头部客户认证 具备商业化应用条件 [3] - 碳化硅光学衬底产品向多家客户小批量交付 持续优化光学参数 [5] - 拥有6英寸碳化硅配套产能1.6万片/月 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能1000片/月 外延产能2000片/月 8英寸碳化硅芯片产线已通线 [4] 战略定位 - 依托Micro LED与SiC两大核心部件研发制造能力 成为AR眼镜赛道重要参与者 [1] - 行业内少有同时具备Micro LED与SiC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 形成核心部件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优势 [4] - 垂直整合能力保障部件供应稳定性 通过全流程管控优化成本提升交付效率 [4] - 为AR眼镜厂商提供从核心部件到解决方案的系统性支持 助力行业规模化落地 [4] - AI/AR眼镜等领域新应用将成为碳化硅业务新增长极 [5]
手握Micro LED+SiC双技术 三安光电抢占AR眼镜新蓝海
上海证券报· 2025-09-12 12:41
行业趋势 - AR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AR眼镜加速向大众消费电子市场渗透带动产业链企业加码布局[2] - 预计2025年全球AR眼镜销量突破85万台同比增幅70% AI/AR眼镜行业三年内有望突破千亿规模[7] 技术优势 - Micro LED负责图像显示 SiC承担能源管理与光波导镜片功能 二者协同推动AR眼镜向更轻量更高清更沉浸进阶[4] - 公司Micro LED产品在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响应速度等关键指标达行业先进水平 与终端厂商开展方案优化进入小批量验证阶段[4] - SiC光学晶片在400-700nm可见光波段无吸收峰 光吸收系数达光学级玻璃水平 表面粗糙度小于0.3nm 晶片总厚度变化小于1微米[4] - SiC光学晶片关键参数满足AR眼镜光波导制造要求 面型参数处国际前列 已通过头部客户认证具备商业化应用条件[5] 产能布局 - 子公司湖南三安拥有6英寸碳化硅配套产能1.6万片/月 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能1000片/月 外延产能2000片/月[8] - 8英寸碳化硅芯片产线已通线 碳化硅光学衬底产品向多家客户小批量交付持续优化光学参数[8] 战略定位 - 公司依托Micro LED与SiC两大核心部件研发制造能力成为AR眼镜赛道重要参与者[2] - 行业内少数同时具备Micro LED与SiC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 形成核心部件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优势[7] - 垂直整合能力保障部件供应稳定性 通过全流程管控优化成本提升交付效率 为厂商提供从核心部件到解决方案的系统性支持[7][8] - 与AI/AR眼镜领域国内外终端厂商光学元件厂商紧密合作 碳化硅业务将成新增长极[8]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9-11)
远峰电子· 2025-09-10 19:22
行情表现 - 主板领涨公司包括二六三涨10.08%、新华都涨10.05%、三维通信涨10.04%、日海智能涨10.01%、东山精密涨10.01% [1] - 创业板领涨公司包括元道通信涨20.01%、思泉新材涨20.00%、幸福蓝海涨13.83% [1] - 科创板领涨公司包括鼎通科技涨8.36%、当虹科技涨7.29%、慧辰股份涨6.81% [1] - 活跃子行业包括SW印制电路板涨6.96%、SW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涨4.68% [1] 国内半导体进展 - 东旭集团成功完成首批半导体封装基板玻璃研制及TGV产品开发,覆盖6寸/8寸/12寸晶圆级规格及510×515mm板级产品,多项指标达国际一流水平 [1] - 奥松半导体8英寸MEMS特色芯片IDM产业基地正式通线投产,涵盖8英寸MEMS传感器芯片量产线、晶圆快速研发线及车规级检测中心 [1] - 立昂微6英寸碳化硅基氮化镓产品通过客户验证,下半年有望出货,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大型通讯基站、高铁机车及防卫市场 [1] - JBD推出"蜂鸟Ⅱ"彩色光引擎,体积0.2立方厘米,为AR眼镜提供全彩显示并释放AI+AR交互潜力 [1] 公司资本动作 - 中熔电气以98,060,88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0元(含税) [3] - 三维通信股东解除质押13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24.33%,占总股本1.60% [3] - 聚灿光电因注销32,831,660股回购股份,总股本由971,746,804股减至938,915,144股,股东孙永杰持股比例被动由11.93%增至12.34% [3] - 生益科技高管减持后,曾红慧持股0.0729%、唐芙云持股0.0288%、曾耀德持股0.0864% [3] 海外动态与市场趋势 - 苹果发布iPhone 17系列包括iPhone Air,采用超瓷晶面板2且抗刮划能力提升3倍,搭载A19 Pro、N1和C1X芯片 [3] - 闪迪宣布所有渠道和消费者产品价格上调10%以上,9月5日后新订单执行新价格 [3] - Micro LED渗透率加速提升,Garmin Fenix 8 Pro智能手表及Sony Honda Afeela 30吋车用显示将采用,预计2029年芯片市场产值达4.61亿美元 [3] - 日本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第二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11%,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