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kid Glasses
搜索文档
中国成智能眼镜增长最快市场,谁能成为扛旗者?
36氪· 2025-10-29 17:59
Meta智能眼镜市场表现 - Meta三款智能眼镜产品已全部上市,其中Ray-Ban Meta AI眼镜和Meta Ray-Ban Display引发抢购潮,线下零售店已卖断货,11月前的试戴预约爆满[1] - Meta智能眼镜在第二季度销量约75万副,较一季度增长50%[1] - 今年上半年Meta智能眼镜累计销量达126万副,去年全年销量突破100万副,截至目前总销量已接近300万副[1]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处于早期阶段,尚无绝对头部品牌[2] - 雷鸟创新在618期间销量同比增长3.36倍,宣称市占率达52%,但未公布具体销量[2] - 小米AI眼镜首周设备激活数达3万台,创下国内AI眼镜品类销售速度新纪录,但后续日销量在抖音平台跌至25至50副区间,总销量为2.5万至5万[2] - Rokid宣称其眼镜销量达30万台,但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其在天猫、京东累计销量为9000+,小米为6万+,雷鸟V3为15000+[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第二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激增82.3%至148.7万台,其中中国市场出货量达66.4万台,同比增长145.5%[4] - 上半年中国市场累计出货量为115.8万台,不及Meta一家的销量[4] - 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至2.952亿部,相比之下智能眼镜仍属小众需求[4] 供应链挑战 - 行业面临供应链环节待加强的问题,单一厂商出货量难以让供应商开辟专门生产线配合研发[5][7] - 以Rokid供应商蓝思科技为例,其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业务上半年营收16.4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仅为4.9%[8] - Rokid产品出现推迟发货和涨价(从2499元涨至3299元)风波,推测与供应链问题有关,如良品率不达标或成本上升[9][10] - 智能眼镜存在性能、轻量、续航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解决需要厂商与供应链共创,但目前厂商销量不足以打动供应商[10] 产品定位与生态竞争 - 行业面临发展路径不清晰问题:是成为高性能智能硬件还是生态载体[11] - AI智能眼镜目前缺乏“杀手级应用”,其翻译、导航、拍照等功能手机均可完成,且单一功能表现不如成熟设备[11] - 在生态和场景上大厂更具优势,例如小米眼镜是其“人车家战略生态”一部分,而中小型厂商的生态优势可能被大厂入场削弱[11] - 随着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厂进入,行业可能经历洗牌,中小型厂商面临更大挑战[11]
AI+AR眼镜显示核心:微显和光学模组的技术和市场演进 | 钛资本研究院
钛媒体APP· 2025-10-27 15:44
张宇宁是偏振体全息(PVG)光波导AR显示技术的主要发明人和产业化引领者,国际著名显示技术专 家,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和欧盟框架计划国际引进人才项目等,曾任飞利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在显示画质视觉感知模型、低功耗无滤色片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与飞利浦、三星、华 为、京东方、华星光电、海信、VIVO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均有深入合作,现任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 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显示研究院院长。 主持人是钛资本人工智能组负责人吴亚力,同时关注AIoT、半导体。以下为分享实录: 文 | 钛资本研究院 随着AI 与光学技术的突破,AR 眼镜正加速从产品迭代走向消费市场,AI+AR眼镜以"无感交互+空间计 算"重新定义人机共生,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入口的核心载体,而微显示与光学模组作为显示功能的核 心,直接决定设备体验与产业落地速度。当前"显示 + AI + 生态"的融合趋势,对二者提出了轻量化、 高亮度、低功耗的严苛要求,其技术突破与协同演进成为破解行业瓶颈的关键。 XR产业发展全貌是怎样的?不同技术路线的微显示屏和光波导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产业化进展如何,未 来将会怎样演进、突破和颠覆?什么样的微显示屏和光 ...
这种眼镜我建议外卖快递小哥人手一个
量子位· 2025-10-27 11:31
亚马逊智能眼镜产品“Amelia” - 零售业巨头亚马逊为自家快递员配备智能眼镜“Amelia”,其早期版本正由数百名送货员进行测试[5] - 该眼镜基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使物流人员无需掏出设备即可扫描包裹、获取步行路线导航及送货证明[6] - 产品镜片搭载显示屏,配有两个摄像头及手电筒,支持安装定制近视镜片,控制系统集成于专用马甲以减轻重量[8][10] - 配套马甲的左侧设备提供8-10小时续航,右侧圆形旋钮为控制器,用于选择工作模式和控制拍照[11][12] - 眼镜在送货员安全停车后自动激活,核心功能包括显示客户备注、提供精准路线指引、快速扫描条码及异常情况拍照记录[15][16] - 亚马逊计划于2026年中期大规模量产该物流眼镜,初始产量目标约为10万副[18] 亚马逊的战略布局与行业竞争 - 亚马逊官方表示,推出眼镜旨在利用AI技术打造端到端智能系统,提升从分拣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安全性与效率[19][20] - 公司此举亦被解读为与Meta在智能眼镜领域展开竞争,亚马逊还计划推出代号“Jayhawk”的面向大众消费级的眼镜,预计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推出[21][22][23] 智能眼镜行业动态 - 2024年Meta雷朋智能眼镜全年销量达142万台,预计2025年将突破400万台[24] - 苹果正研发不依赖外接计算单元的AR眼镜原型机,目标在2026年前后推出日常佩戴型产品;谷歌重启“Project Iris”项目并引入Gemini模型;三星与高通、谷歌合作打造MR平台[25] - 国内市场热度显著,小米、华为、百度等大厂及Rokid、影目科技等创业公司均将AI眼镜作为重点方向[25] - 国内公司Rokid已融资超10轮,估值达10亿美元,其产品Rokid Glasses在5天内售出4万台[26][27] - 行业共识认为AI眼镜正迎来“iPhone时刻”,产业即将爆发,影目科技CEO指出价格低于2000元是进入大众市场的关键,潜在爆款价格带可能在六七百元以下[28][30][31][32]
双十一智能眼镜选购指南:买光波导、拍摄还是音频?一文全说清
36氪· 2025-10-23 11:21
行业背景 - 双十一是购买数码产品的最佳时机之一,智能眼镜品类已从概念尝鲜期进入功能稳定、技术分化的成熟阶段 [1] 光波导AI眼镜 - 光波导方案智能眼镜未来感最强,Rokid和星纪魅族StarV等品牌在双十一期间提供较大幅度优惠 [3] - Rokid Glasses基于玻璃衍射光波导方案解决早期AR眼镜亮度不足问题,是首批在光波导智能眼镜中加入摄像头的产品,打造完整的输入-输出操作体验 [3][5] - 光波导技术存在视场角偏小、彩虹边、亮度不均、眼镜正面有明显绿光等问题,成本高导致售价动辄三四千元,且需搭配额外镜片适配处方度数 [7] 拍摄型智能眼镜 - 拍摄型智能眼镜主打记录生活概念,无需复杂光学显示模组,实现更轻巧佩戴体验,推荐产品包括雷鸟V3、BleeqUp Range和星纪魅族StarV Snap [9] - 雷鸟V3全镜重量控制在50克出头,外观与普通墨镜几乎无异,采用AR1平台和IMX681组合提供不错AI能力和视频拍摄能力,但续航时间短需一天两充或三充 [11] - BleeqUp Range瞄准运动场景,采用低功耗平台实现超长拍摄续航时间达8小时,具备最强视频防抖能力,尤其适合骑行等户外场景 [15] 音频智能眼镜 - AI音频智能眼镜集成蓝牙耳机功能,售价与一般开放式耳机差不多,在轻量化和续航时间方面有技术优势,推荐界环和米家音频眼镜 [16] - 界环智能眼镜主打轻量化、舒适佩戴和超长续航,采用模块化设计,眼镜腿是智能设备本体,镜框可自由拆卸搭配 [18]
百度、阿里即将入局,AI眼镜“大战”升级
36氪· 2025-10-21 15:16
行业动态与厂商布局 - 多家AI眼镜厂商将于近期发布新品,包括雷鸟眼镜(10月23日)、影目科技(10月16日)、阿里夸克、百度小度等[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眼镜厂商出货量突破100万台,同比增长64.2%,占据全球26.6%的市场份额[1] - 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全年出货量预计达到284.6万台,同比增长116.4%[9] - 以字节、阿里、百度、魅族为代表的厂商将陆续推出以AI功能为主打的产品,市场竞争加剧[1][2] 主要厂商产品进展 - 阿里夸克AI眼镜深度融合阿里及支付宝生态,具备通义千问大模型能力,支持高德导航、支付宝支付、淘宝比价等功能[3] - 夸克AI眼镜已进行营销预热,包括邀请何超莲作为产品内测官亮相巴黎时装周,并在NBA中国赛进行展示[8] - 百度小度AI眼镜计划于年内开售,具备第一视角拍摄、边走边问、卡路里识别、视听翻译等功能[1][8] - 字节跳动AI眼镜相关产品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目前暂无发布计划[8] - 影目科技发布新一代AI智能眼镜INMO GO3,并宣布与腾讯、蚂蚁集团、智谱AI等共建AI+AR原生内容生态[1] 市场驱动因素与成功案例 - Meta与雷朋联合推出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销量已突破200万台,计划到2026年底将年产能提升至一千万台[2] - Meta案例明确了智能眼镜商业化落地路径,即减少功能堆叠、聚焦用户痛点,并与传统眼镜品牌合作强调轻量化和时尚化[2] - AI技术赋能、供应链优化、光学方案发展以及巨头入局引领生态构建,共同驱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0] 供应链与产能挑战 - 多家新兴AI眼镜厂商面临交付困境,例如Rokid Glasses去年底发布,直到今年6月才开启首批交付,迄今已获超30万台全球预售订单[10] - 影目科技也在今年6月对发货延迟发布道歉声明[10] - AI眼镜核心元器件产能受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组件无法规模化量产导致产品侧供应不足[10] - 生产工艺要求高,在轻量化结构中实现精密组装使得良率难以保证,显著推高生产成本[10]
百度、阿里即将入局,AI眼镜“大战”升级
财联社· 2025-10-21 10:49
行业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眼镜厂商出货量突破100万台,同比增长64.2%,占据全球26.6%的市场份额 [6] - 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全年出货量预计达到284.6万台,同比增长116.4% [16] - 行业在AI技术驱动与行业需求双重加持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竞争格局将迎来重大变化 [6][16] 主要厂商动态 - 雷鸟眼镜将于10月23日发布全球首款支持HDR的智能观影眼镜 [4] - 影目科技于10月16日发布新一代AI智能眼镜INMO GO3,并与腾讯、蚂蚁集团、智谱AI等共建AI+AR原生内容生态 [4] - 阿里夸克AI眼镜计划在年内发布,深度融合阿里及支付宝生态,支持通义千问大模型、高德导航、支付宝支付、淘宝比价等功能 [8][14] - 百度旗下小度AI眼镜计划于今年年内开售,具备第一视角拍摄、边走边问、卡路里识别等功能 [5][14] - 字节跳动在探索AI眼镜研发,但相关产品尚处早期探索阶段,暂无发布计划 [15] 国际案例与行业趋势 - Meta和雷朋联合推出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截至今年2月销量已突破200万台,计划到2026年底将年产能提升至1000万台 [7] - 行业趋势聚焦轻量化、时尚化和功能实用化,通过与传统眼镜品牌合作推动产品向日常穿戴品转型 [7] 供应链与产能挑战 - 多家新兴AI眼镜厂商面临交付困境,如Rokid Glasses在发布后延迟交付,迄今已获超30万台全球预售订单但面临产能瓶颈 [17] - 核心元器件产能受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组件无法规模化量产导致产品侧供应不足 [17] - 生产工艺要求高,在轻量化结构中实现精密组装使得良率难以保证,显著推高生产成本 [17]
“加减乘除”中的发展密码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04:55
经济总量与增长 - 中国经济总量在“十四五”期间逼近14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5.5%,五年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并超过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1][2] - 2024年经济总量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约18.9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左右,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稳固 [2] - 五年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2] 产业发展与基础 - 制造业增加值五年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总体规模连续15年领跑全球 [2]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 [1][5] - 2024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4万亿斤,较2020年增产740亿斤 [2] - “三新”经济占比持续提高,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 [2][5] 科技创新投入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1][5] - 2024年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32万亿元,较2021年度增长25.5%,享受户数达61.5万户,增长16.7% [3]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跃升至第10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8] 减税降费与市场活力 - “十四五”时期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10.5万亿元,其中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占比达36.7%,民营经济受益超七成 [1][2]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2020年版的123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全面清零 [3] - 多地推行审批改革,如江西赣州审批环节、材料、时限均压减36%以上,河北定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由31天压减至1天 [4] 内需市场与消费 - 过去四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86.4%,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6.2%,比“十三五”时期提高8.6个百分点 [6] - 超大规模市场效应显现,如京东平台“618”期间AI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 [6] 绿色发展与能效 - “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1.6% [1][6]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至60%左右 [6] 市场联通与循环 - 全国累计集中清理4000余件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与做法,2025年前4月全国省际贸易销售额占比为40.4%,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7] - 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软联通”结合,如湖北阳逻国际港5G智能调度系统让集装箱铁水联运效率提升超20%,光谷货站货物全流程转运时间压缩至20分钟 [7] - 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累计开通45条国际货运航线,2025年以来拉动湖北省外贸增长6.1个百分点 [7]
“加减乘除”中的发展密码——从“四则运算”解析“十四五”中国经济
上海证券报· 2025-10-14 02:20
"加减乘除"中的发展密码 ——从"四则运算"解析"十四五"中国经济 ◎中国证券报记者 张勤峰 倪铭娅 欧阳剑环 连润 五年中流击水、扬帆奋楫,五载春华秋实、硕果盈枝。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接连跨越三大台阶,逼近140万亿元,年均5.5%的增速托举起超35万亿元 的巨大增量,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 比"十三五"末增长42%,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1.6%,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达10.5万亿元……一串串沉 甸甸的数据,勾勒出大国经济巨轮在风浪中稳健前行的厚重底色。 这背后是一套蕴含辩证法的"四则运算":以政策"减法"换发展"加法",以制度"除法"创增长"乘法", 在"舍"与"得"、"破"与"立"的实践中,实现总量之增、基础之实、格局之新、循环之畅。 "加"速度,"强"根基 2024年我国经济总量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约18.9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左右,全球第二大经济 体地位稳固。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是世界经济发展 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 新近通车的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凌空跨越天险,将两岸车程从2 ...
灵伴科技副总裁宓群:带屏显的AI眼镜已步入消费级时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21:35
行业市场概况 -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第二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54.9% [1] - AI眼镜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三大交互范式:以Rokid为代表的"光波导显示派"、以META为代表的"无屏语音派"和以苹果为代表的"空间计算派" [1] - AR+AI形态已成为智能眼镜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 公司产品策略与市场定位 - 产品采用通过配备不同规格鼻托及较宽镜腿阻尼设计实现全球用户适配的策略 [2] - 产品消费人群包含大量女性和老年人,并非仅限于极客或科技爱好者 [5] - 线上、线下渠道订单合计已达30万台,但实际交付数量远未达到此规模 [5] - 产品的终极定位是替代普通视光产品,而非短暂使用的科技玩具 [6] - 公司相信初期会有大量用户尝试选择AI眼镜,目标是将产品形态做到与普通眼镜无限接近 [6] 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 操作系统被视为掌握用户体验和功耗的关键,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翻译器 [3]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自研的操作系统能够与核心器件做到精准调度,以较低功耗完成复杂应用 [3] - 公司选用衍射光波导显示技术,该技术像印刷机,从0到1跑通后,从1到100会变得容易 [8] - 公司致力于将产品重量从今年的49克进一步迭代,持续向物理极限突破 [6] 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 - 针对中国用户,实时翻译功能是刚需;针对欧美用户,更看重拍摄和分享功能 [2] - 公司在同样硬件基础上迭代出更长的拍摄时间以满足海外用户分享长视频内容的需求 [2] - 若AI眼镜要成为超级终端,显示功能是必备的 [4] - AI眼镜的未来形态将是一个智能体,兼具智能交互能力与接近普通眼镜的形态重量 [6] 生产制造与供应链合作 - 全球此前尚无任何代工厂商对搭载显示功能的智能眼镜实现过量产 [9] - AI眼镜的加工精度远超手机,需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新的仪器设备、工艺标准、模具及生产流程 [9] - 公司与蓝思科技等战略伙伴合作,在量产过程中共同攻坚克难 [9][10] - 公司注重合作伙伴的长期陪跑能力,并会在产能上给予足够回报 [10] 成本控制与生态建设 - 在"不可能三角"中,若追求轻薄需进行定制化设计并采用极限材料 [7] - 中国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使其更具备挑战成本控制难点的能力 [7] - 公司将AI眼镜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以快速扩大用户规模,催生生态系统繁荣 [7] - 生态平台的建设是除了产品和操作系统研发以外最重要、最核心的资产 [10] - 公司在生态上做了很多兼容努力,以吸引开发者持续在平台上创新 [10]
专访灵伴科技副总裁宓群:乐见技术路线之争 带屏显的AI眼镜已步入消费级时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1 19:57
行业市场概况 -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第二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54.9%,呈现爆发式增长 [1] - AI眼镜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三大交互范式:以Rokid为代表的“光波导显示派”、以META为代表的“无屏语音派”和以苹果为代表的“空间计算派” [1] - AR+AI形态已成为智能眼镜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META新品搭载屏显功能,Rokid Glasses在Kickstarter上获得5157名支持者,众筹金额达362.60万美元 [1] 产品战略与用户定位 - 公司产品Rokid Glasses消费人群包括大量女性和老年人,并非仅限于极客或科技爱好者 [5] - 公司线上、线下渠道订单合计已达30万台,但实际交付数量远未达到此规模 [5] - 公司对产品的终极定位是替代普通视光产品,而非短暂的科技玩具,目标是将产品形态做到与普通眼镜无限接近 [6]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智能眼镜需在有限载体内集成芯片、电池、计算、存储、拍摄等模块,消费者普遍能接受的重量在30克至50克之间 [3] - 公司将操作系统视为核心竞争力,认为其是掌握用户体验和功耗的关键,能实现硬件能力的极致发挥 [3] - 公司采用配备不同规格鼻托及较宽镜腿阻尼设计来适配全球用户面部结构差异 [2] - 针对高功耗组件(如摄像头)的能耗问题,公司致力于实现每毫安时的精准利用 [2] 量产与供应链合作 - 公司在产业链薄弱环节集中资源进行突破,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以降低产品价格 [9] - 全球此前尚无代工厂商对搭载显示功能的智能眼镜实现过量产,AI眼镜加工精度远超手机,需联合开发新设备、工艺和流程 [9] - 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蓝思科技共同攻坚克难,注重合作伙伴的长期陪跑能力和前端研发协作能力 [9][10] 技术路线与生态建设 - 公司选择衍射光波导显示技术,认为其一旦从0到1跑通,从1到100的量产将变得容易 [8] - 公司乐见技术路线之争,认为这有助于教育市场和打开市场认知度 [8] - 生态平台建设被视为除产品和操作系统研发外最重要、最核心的资产,公司做了很多兼容努力以吸引开发者 [10] 成本控制与市场扩张 - 在“不可能三角”(舒适、实用、时尚)中,追求轻薄需进行定制化设计并采用极限材料,中国企业对挑战此难点更具能力 [7] - 若能将AI眼镜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便可快速扩大用户规模,催生基于庞大用户基数的生态系统繁荣 [7] 未来愿景与发展方向 - 未来的AI眼镜将呈现高度拟人化特征,更接近家人或秘书的角色,提供伴随式服务,功能将转向情感化与个性化 [11] - 当AI眼镜核心功能被市场广泛认可时,市场渗透率将自然加速,可能孕育出“超级App”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