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NUG01
icon
搜索文档
彭博:中国突破动物实验界限,赢得全球生物技术竞赛
彭博· 2025-10-30 09:5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2][3][4][5][6][7][8][9][10][12][13][14][15][16][17][18][19][21][23][24][25][26] 核心观点 - 中国通过挑战动物实验的界限 正在赢得全球生物技术竞赛 [2] - 中国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和国家资金支持 使其在利用大型转基因动物进行生物医学研究方面取得领先 [5][6][7][17][18][23] - 西方国家对动物实验的兴趣减退和严格的伦理审查 为中国提供了发展机遇 [6][16][17][18] - 中国在基因编辑动物模型领域的快速发展 可能使其在创新药物研发上减少对外国制药公司的依赖 [7] - 中国在克隆技术和基因编辑结合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克隆出患有相同疾病的猴子品系以加速药物研发 [19][21]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球生物医学研究中的转基因动物市场规模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50亿美元 近十年内增长了一倍多 [9][10][12] - 中国细胞和基因疗法的销售额预计从去年的3亿美元增至2033年的20亿美元 [7] - 2023年 中国政府向生物科技领域投入了约30亿美元 [7] 中国的研究能力与基础设施 - 中国拥有八个国家级中心 饲养数万只小鼠、兔子、鸟类、犬类和灵长类动物用于研究 [18] - 2019年 中国启动了两个国家资助的基因研究中心 用于开发猪和灵长类动物的医学模型 [18] - 中国的转基因动物繁殖能力被描述为"简直势不可挡" 特别是在猕猴供应方面具有规模优势 [18] - 中国是全球实验室动物的主要供应国 其用于研究的猴群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18] 主要市场参与者 - 开发和销售基因编辑动物的中国公司包括上海南方模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百奥赛图基因制药(北京)有限公司和广州华腾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10] - 报告提及的具体公司包括SineuGene(由清华大学教授共同创办)[5][23] 及其研发的ALS疗法SNUG01 [4][25] 技术进展与案例研究 - 清华大学教授通过基因编辑猪模型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其疗法SNUG01获美国FDA批准进行人体试验并被指定为"孤儿药" [3][4] - 该疗法旨在通过多种方式保护神经细胞 如果有效将惠及90%的ALS患者 [4] - 中国科学家培育出患有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和睡眠障碍的猴子 并首次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 [7][19][21] - 中国改造了患有代谢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狗 并克隆了一只患有凝血障碍的基因编辑比格犬 [7] 监管与环境 - 中国没有涵盖医学研究的动物福利法 监管薄弱且缺乏违规举报渠道 [18] - 法规侧重于动物的合法来源、疾病检疫和生物安全 而非动物的痛苦 [18] - 动物权利组织被斥为输入"西方价值观" [18]
蔡磊带动中国渐冻症药物研发提速,但钱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8 21:21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内渐冻症药物研发在核酸疗法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行业主要由初创企业主导,面临融资困难和药物研发周期长、难度高的双重挑战 [1][4][6][8] 药物研发进展 - 渤健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托夫生注射液已进入中国,该药是全球首个且唯一针对SOD1基因突变ALS患者的对因治疗药物,于2023年4月获FDA批准,2024年9月在中国获批 [2] - 另一款反义寡核苷酸疗法Ulefnersen正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3] - 多款核酸药物处于早期临床阶段,包括中美瑞康的siRNA疗法RAG-17和RAG-21,其中RAG-17已进入Ⅰ期临床试验并展现出快速、深度、持久的生物标志物响应 [3] - 2025年以来国内渐冻症领域药物研发进展多达15条,神济昌华的SNUG01、喜鹊医药的硝酮嗪等药物已获得FDA临床试验许可 [4] 行业参与主体与研发模式 - 国产厂商已成为推动渐冻症创新药物研发的主力军 [4] -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是破解罕见病研发“双低困境”的关键模式,其依托医疗机构资源,成本低效率高,能为药企提供可靠的早期临床数据以支持后续融资和正式临床试验 [5] 行业融资环境 - 国内ALS领域公司多为初创企业,产品管线多处于早期阶段,融资是巨大挑战,鲜有大药企涉足或大额商务拓展诞生 [1][6] - 渐冻症领域融资仍然较冷,2024年仅士泽生物、神济昌华等少数企业完成亿元级融资,美元基金在该赛道的投资远低于肿瘤等成熟领域 [7] - 礼来与英国公司Alchemab达成总价值4.15亿美元的授权协议,共同开发神经退行性疾病候选药物 [6] 研发挑战与行业建议 - ALS药物研发难度巨大,病因未明、患者异质性强、发病机制复杂导致靶点锁定困难 [8][9] - 干细胞治疗等领域面临产业化经验、工艺质量标准、监管沟通和临床开发经验的全方位空白 [9] - 行业呼吁完善孤儿药认定与审评通道,推动附条件批准政策,并建议通过研发税费抵扣、政府补贴及风险共担模式降低企业前期压力 [9][10] - 建议设立神经退行性疾病专项子基金,以长周期、低股权稀释模式支持研发,并建议政企学共建患者登记库和生物样本库,打破数据孤岛 [10]
蔡磊带动中国渐冻症药物研发提速,但钱呢?蔡磊团队:今年融资依然很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8:23
行业研发进展 - 全球渐冻症药物研发取得突破,渤健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Tofersen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对因治疗”的药物已进入中国,填补了国内针对SOD1基因突变患者的治疗空白,该药于2023年4月获FDA加速批准,2024年9月在中国获批,中美获批时间差显著缩短[2] - 核酸药物领域多款疗法处于早期临床阶段,包括美国Ionis公司的Ulefnersen处于3期临床试验,中国药企中美瑞康的siRNA疗法RAG-17和RAG-21已获FDA孤儿药资格,其中RAG-17于2025年2月进入1期临床并在单次剂量递增研究中展现出快速、深度、持久的生物标志物响应[3][4][5] - 2025年以来国内渐冻症领域药物研发进展频繁,公开资料显示有15条研发进展,神济昌华的SNUG01、喜鹊医药的硝酮嗪、士泽生物的XS228、复宏汉霖的HLX99等多款药物获得美国FDA临床试验许可或孤儿药资格[6][7] 研发模式与挑战 -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成为破解罕见病研发“双低困境”的关键模式,该模式以临床研究者为核心发起,依托医疗机构资源,无需药企承担大规模启动成本,能快速获取初步安全性与有效性数据,为药企向监管机构和投资方证明药物潜力提供依据[8] - 渐冻症药物研发面临巨大科学挑战,包括病因尚未明确、患者异质性强、发病机制复杂、难以精准锁定核心靶点,在干细胞治疗等前沿方向全球缺乏成熟的产业化经验、工艺和质量标准,面临技术路径、监管沟通和临床开发的“空白”挑战[11] - 初创企业成为国内渐冻症创新药研发主力军,但产品管线多处于IIT或临床早期阶段,融资是巨大挑战,行业融资环境较冷,仅士泽生物、神济昌华等少数企业完成亿元级融资,美元基金在该赛道的投资金额和事件数量远低于肿瘤等成熟领域[9][10] 企业动态与合作 - 蔡磊团队在过去20个月对外科研资助超过5000万元,支持了上百个科研项目合作,并积极为有成果的药企呼吁和联系融资[1] - 国际大药企通过合作方式介入该领域,例如礼来与英国公司Alchemab达成总价值4.15亿美元的授权协议共同开发神经退行性疾病候选药物ATLX-1282,Tofersen也是Biogen与Ionis合作开发的产物[9] - 士泽生物分享了在当前融资环境下获得B+轮融资的经验,关键是通过硬核技术(全球首个拥有孤儿药资格的iPS衍生细胞药物)、实质临床进展、顶尖团队和医院背书的组合,向资本市场证明其解决重大疾病的能力与商业化路径[10] 政策与行业支持建议 - 企业呼吁在监管政策层面完善孤儿药认定与审评通道,推动突破性疗法认定、灵活临床试验设计及基于替代终点的附条件批准,并建议延长获批药物市场独占期以保障研发回报[12] - 在资金支持上建议通过研发税费抵扣、政府补贴及风险共担模式降低压力,并设立神经退行性疾病专项子基金,以长周期、低股权稀释模式支持研发,避免“融资断档”[12] - 在科研协作领域建议政企学共建全国罕见病患者登记库和生物样本库,整合国际资源建立统一疾病数据库,推动研究成果共享[12]
大医生|樊东升:与万名“渐冻人”并肩寻药
经济观察报· 2025-09-05 17:06
樊东升的专业背景与临床实践 - 樊东升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国最早开始渐冻症研究的专家之一,接诊渐冻症患者逾万人[1][2] - 建立的渐冻症患者数据库有超过5000名患者,是全世界拥有最多渐冻症患者的医生[1][2] - 每周出两次门诊,一次普通门诊,一次多学科会诊,致力于精准诊断不同亚型并探寻治疗方法[26] 渐冻症疾病特征与治疗现状 - 渐冻症被称为"最残忍的罕见病",患者会因肌肉萎缩逐渐丧失运动能力,大多数生存期只有3-5年[3] - 现有疗法仅能有限延缓疾病进展,无法治愈渐冻症,人类与之斗争已超过150年[3] - 过去数十年全球只有"两个半"药物获批,分别是利鲁唑、依达拉奉和只对2%病人有效的托夫生注射液[10] 新药研发进展与突破 - 目前有近10项渐冻症新药临床试验在北医三院开展,包括跨国药企的全球多中心研究和中国药企自主研发药物[9] - 樊东升与清华大学教授贾怡昌共同研发的SNUG01于今年8月14日被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8] - 同情给药案例显示,一名病情严重患者用药后生存期超过两年,而按原疾病发展可能仅存活两三个月[9] 中国在渐冻症研究领域的优势 - 中国约有20多万名渐冻症患者,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临床试验提供了独特优势[11] - 欧美因患者少导致临床试验受试者不足,葛兰素史克曾有两项渐冻症新药临床因受试者不足被迫终止[11] - 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对罕见病药物评审审批和支付有利的政策,吸引资本和企业投入这一高难度领域[11] 精准医疗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 樊东升根据药物作用机制精准筛选患者入组,如针对炎症机制的药选年轻患者,针对大脑的药选脑损害较重患者[12] - 这种精准入组可能提高临床试验的阳性率,从而增加研发成功率[12] - 与欧美"平台试验"共享对照组相比,精准入组能更准确评估不同机制新药的效果[12] 患者数据平台的建设与价值 - 蔡磊与樊东升合作建立的患者数据平台在一两年内收集到上万个真实数据,是樊东升过去20年收集数据的两倍[21] - 该平台使患者可自主上传病情信息,实时更新用药效果和病程进展,大幅加快了临床试验入组速度[21] - 已有超过10位"渐冻人"完成遗体捐献,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科研资源[20] 行业未来展望 - 樊东升认为未来5到10年可能找到对部分渐冻症有效的药物,让患者病情在3年、5年甚至10年里变化不大[28] - 未来渐冻症会被细分成很多不同亚型,患者可以根据亚型选择最适合的药物[28] - 神经退行疾病研究正迎来突破期,渐冻症比老年痴呆症进展更快,在临床试验中更易观察到用药差别[11]
行业投资策略周报:司美MASH适应症获批-20250819
财通证券· 2025-08-19 19:11
核心观点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Wegovy)获FDA批准用于治疗中晚期肝纤维化(F2/F3期)的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炎(MASH),基于ESSENCE试验显示治疗组62.9%患者达到脂肪性肝炎缓解且肝纤维化未恶化(vs 安慰剂组34.3%,EDP 28.7%),36.8%患者肝纤维化改善且脂肪性肝炎未恶化(vs 安慰剂组22.4%,EDP 14.4%)[10][11] - 司美格鲁肽的MASH适应症获批将推动肝纤维化诊断设备需求增长,福瑞股份的FibroScan系列作为全球首个经FDA/NMPA认证的无创检测设备,已与顶尖药企战略合作,有望受益于行业渗透率提升[15] - 医药生物板块当前TTM-PE为51.31倍,相对沪深300溢价率281%,高于十年平均溢价率41个百分点[16] 行业动态 - 医疗保健子行业表现:医疗服务(6.60%)、化学制剂(4.27%)、医疗器械(2.22%)领涨,仅医药商业(-0.95%)下跌[24][26] - 个股表现:广生堂(40.66%)、济民健康(30.45%)、海辰药业(22.76%)涨幅居前,利德曼(-9.24%)、诚意药业(-8.25%)跌幅较大[28][31] - 创新药进展:恒瑞医药海曲泊帕乙醇胺片申报儿童ITP适应症,复宏汉霖贝伐珠单抗眼内注射液申报上市,礼来塞普替尼申报RET融合实体瘤儿童适应症[29][30][32] 投资机会 - 建议关注MASH治疗产业链相关公司:福瑞股份(诊断设备)、昂利康、舒泰神等创新药企,以及科伦药业、泽璟制药等合作企业[7] - 其他突破性疗法:勃林格殷格翰IN10018(FAK抑制剂)拟纳入突破性疗法,乐普生物MRG004A(TF-ADC)拟用于晚期胰腺癌[36][37] - 交易与合作:复星医药授权Expedition开发DPP-1抑制剂XH-S004,首付款及里程碑总额达6.45亿美元[44]
全球首款!神济昌华渐冻症基因疗法SNUG01获FDA孤儿药认定
核心观点 - 神济昌华自主研发的基因疗法SNUG01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适应症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1] - SNUG01是全球首款靶向TRIM72的基因治疗产品 具有First-in-Class潜力 [4] - 获得孤儿药认定后 SNUG01将享受税收减免 BLA费用免除 7年市场独占权等优惠政策 [3] - SNUG01有望覆盖90%的散发型ALS患者 提供潜在解决方案 [4] 药物研发进展 - SNUG01已完成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 初步验证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4] - 临床前研究表明TRIM72通过多重机制保护神经元 延缓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病变 [4] - 公司计划开展I/IIa期国际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 评估安全性 耐受性及初步疗效 [3] - SNUG01于2025年3月21日获得美国FDA临床试验许可 [7] 技术平台 - 公司基于AAV技术平台研发SNUG01 使用rAAV9为载体 通过鞘内注射递送 [4] - 建立了新型基因敲入动物疾病模型平台 包括果蝇 小鼠 巴马猪等 [7] - 开发了中枢神经系统AAV筛选平台 寻找靶向性强 递送效率高的新型AAV血清型 [7] - 建立了小核酸药物研发平台 涵盖靶点筛选 序列设计优化 化学修饰等技术 [7] 市场潜力 - ALS中位生存期仅3-5年 目前全球尚无治愈手段 [5] - SNUG01针对占患者总数90%的散发型ALS 市场空间广阔 [4] - 孤儿药认定将加速SNUG01上市进程 惠及全球ALS患者 [3] - 药物获批后将享有7年市场独占权 [3] 公司背景 - 神济昌华成立于2021年底 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 [7] - 首个管线源于清华大学贾怡昌教授实验室十余年基础科研成果 [7] - 布局多个神经系统疾病研发管线 包括ALS 帕金森病 阿尔兹海默症等 [7] - SNUG01已在北大三院启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