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iC功率模块
icon
搜索文档
疯狂内卷的SiC:囚徒困境与破局之道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9 09:26
SiC市场现状与挑战 - 全球SiC市场规模约35亿美元(250亿元人民币),汽车应用占比72%,光伏储能等占21.5%,年复合增长率20%,预计2030年达103亿美元[3] - 国内厂商全球材料份额超30%,但整体产值仅4亿美元,远低于海外36亿美元,呈现"热闹但内卷"局面[3] - 价格战主因:产能过剩(国内重资产扩产但质量不足)、零和博弈(厂商囚徒困境)、资本短视(劣币驱逐良币)及高沉没成本[3][5][7][8] 价格战深层原因 - 产能过剩:SiC衬底生产周期长达3周/10厘米晶体,国内厂商以规模弥补技术短板导致低质产能堆积[3] - 零和博弈:厂商为生存被迫降价,陷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恶性循环,类似孤岛资源争夺[5] - 资本透支:互联网资本涌入催生虚报产能、低价倾销乱象,优质企业反被挤出市场[7] 破局五条路径 - **差异化竞争**:学习日本"不争第一只做唯一"策略,聚焦车载充电器、光伏定制器件等细分领域[13][14] - **产品升级**:从单一器件转向系统整合(如功率模块、芯片电路一体化设计),提升附加值[15][17] - **技术前瞻**:布局氧化镓(Ga2O3)等下一代材料,同时优化SiC晶体生长技术缩短周期[18] - **标准制定**:联合上下游制定衬底尺寸、缺陷率等规范,建立类似"米其林指南"的认证体系[19] - **政策引导**:通过关税控制低价进口、严惩倾销、退补等措施促进行业有序竞争[26] 行业终局展望 - 技术为王:意法半导体(ST)以27.5%份额(11亿美元产值)示范技术壁垒价值,国内需提升衬底质量与集成能力[22] - 运营造血:优化供应链降本,通过品牌与差异化产品提升议价能力,摆脱烧钱模式[23] - 淘汰投机:历史将淘汰低价倾销企业,具备技术硬实力与运营软实力的"长跑者"将主导103亿美元市场[24][35] 关键数据 - 头部厂商动态:英飞凌(Infineon)2024年营收增长25.1%至7.34亿美元,博世(Bosch)增长58.9%至1.91亿美元,而ST、安森美(onsemi)分别下滑3.5%、3%[31] - 新兴力量:中国厂商三安集成(Sanan IC)增长55%至1.23亿美元,UNT暴涨188%至1.4亿美元[31]
中国功率芯片崛起,四家厂商杀进Top 20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7 09:20
电力电子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尽管纯电动汽车需求放缓,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PHEV)、光伏、电池储能系统(BESS)、数据中心电源(尤其是人工智能服务)、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器以及铁路和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推动功率器件总体需求上升 [1] - 全球电力电子市场预计到2030年增长超过150亿美元,主要受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工业应用推动 [1] - 功率分立器件仍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汽车和移动出行领域是最大细分市场 [1] 技术发展趋势 - SiC功率模块、功率分立器件以及GaN基器件将引领增长,受更高效率和更高系统功率密度需求推动 [1] - 硅基IGBT和晶闸管需求受成熟器件和低成本需求推动 [1] - 器件制造商正在转向更大晶圆尺寸,电压要求从40V升至100V或650V升至1,200V,对2.X kV和高达10 kV的超高压应用兴趣增加 [9] - 新型器件如双向GaN器件、SiC超结MOSFET和SiC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解决方案日益受青睐 [10] - 分立器件创新包括顶部冷却技术、铜夹互连和更高Tg模塑料以提高可靠性和热性能 [11]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前20大功率器件供应商仍被英飞凌、安森美、意法半导体、三菱电机等欧盟、美国和日本公司占据,但华润微电子、士兰微电子、比亚迪和中车四家中国公司在2024年进入前20名 [3] - 英飞凌科技、意法半导体和安森美半导体是前三大厂商,在分立器件和模块市场均占较大份额 [4] - 硅基器件在产量上占主导地位,但SiC模块和分立器件以及GaN基解决方案增长率最快 [4] 行业战略调整 - 行业面临现实检验,战略重点转向成本竞争力、灵活商业模式、多方采购、接触中国客户和汽车以外多元化 [6] - 逐步淘汰业绩不佳企业、裁员和重组、投资重点转变、技术和供应链重新调整(硅、SiC和GaN) [6] - 转向更大直径晶圆制造和本地制造战略(如"中国+1") [6] - 快速扩张时代让位于严谨执行、精准产品定位和本地化供应策略 [9] 电源模块和转换器创新 - 电源模块集成先进冷却技术("冷却器上的模块"设计),具有更小物理尺寸、极低杂散电感(低于10 nH)、改进热管理和定制封装解决方案以降低成本 [11] - 电源转换器架构更模块化,实现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针对高电压(高达1,500V直流)和高电流需求优化,适用于光伏系统、电池储能系统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11]
超33亿元!19家SiC企业获得融资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22 13:58
氮化镓(GaN)产业白皮书参编企业 - 英诺赛科、能华半导体、致能科技、万年晶半导体、京东方华灿、镓奥科技、鸿成半导体及中科无线半导体等企业参与编制《2024-2025氮化镓产业调研白皮书》[1] SiC行业融资动态 - 2025年截至5月22日已有19家SiC企业完成融资 公开总金额超33亿元[2] - 臻驱科技完成6亿元银团贷款 资金将用于IGBT/SiC功率模块研发及产能爬坡[3] - 臻驱科技2月完成数亿元E轮股权融资 资金用于新一代功率模块量产及海外项目交付[5] - 衡封新材料完成数千万元Pre-B轮融资 资金用于半导体封装材料研发与产能扩张[6] - 衡封新材料研发的低粘度环氧灌封料已应用于SiC功率模块封装 解决高温失效问题并提升封装效率[7] - 衡封新材料专注于环氧塑封料(EMC)及底部填充胶(Underfill)等半导体封装关键材料[8] 半导体检测设备企业融资 - 昂坤视觉获国家大基金二期注资 注册资本增至1163万元 资金用于提升设备精度及开发AI检测系统[10] - 昂坤视觉光学测量设备可应用于SiC衬底缺陷检测 GaN外延片均匀性分析 其AI算法提升检测效率30%[12] - 国家大基金二期加速布局半导体检测设备产业链 通过资本赋能技术创新[12] SiC产业链企业融资概况 - 2025年19家获融资SiC企业覆盖设备(优睿谱、科瑞尔)、功率器件(派恩杰半导体、尊阳电子)、衬底/外延/模块(青禾晶元、百识电子、翠展微电子)等环节[13] - SiC行业融资总额超33亿元 资本注入助力企业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 推动国产化进程[14] - SiC作为高壁垒、长周期赛道 持续资本支持是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条件[15]
突发!美国碳化硅芯片巨头破产!
国芯网· 2025-05-21 16:46
Wolfspeed公司概况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和宽禁带半导体技术企业,成立于1987年,原为Cree旗下部门,2021年独立更名[2] - 专注于SiC和氮化镓(GaN)材料及器件的垂直整合制造,2017年起剥离LED业务转型第三代半导体[2] - 拥有30年研发经验,1991年推出全球首款商用SiC晶圆,2011年首发SiC MOSFET[3] 业务与市场表现 - 产品涵盖SiC功率模块、MOSFET、二极管等,应用于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工业电源等领域[3] - 2026年收入预测下调至8.5亿美元,较市场预期9.587亿美元低11.3%[3] - 因需求疲软,2023年11月裁员20%并关闭工厂,2025年初转移生产线至200mm晶圆厂[3] 破产危机核心原因 - 总债务达65亿美元,包括阿波罗全球管理的15亿美元优先担保贷款[4] - 债券重组谈判失败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美股盘前股价暴跌超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