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hone 16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iPhone 17大卖!苹果10月在华销量暴涨37%,市场份额创2022年以来新高
华尔街见闻· 2025-11-18 14:31
当前,市场竞争依然激烈,苹果仍面临来自本土品牌的挑战,尤其是即将发布新旗舰机型的华为。 Counterpoint的分析师Ivan Lam明确表示,"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备受期待的华为Mate 80系列将于11月 25日发布。" 不过,Lam也补充称,苹果iPhone目前的势头非常强劲,几乎看不到明显的放缓迹象,这预示着其短期 内不太可能出现"急剧下滑"。 此外,数据显示,Oppo在10月份的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19%,主要受其电池容量更大的Find X9机型 带动。总体来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10月整体销量实现了约8%的同比增长。 新一代iPhone的热销正帮助苹果公司在中国这一关键市场重拾强劲增长动能。 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在iPhone 17系列手机推动下,苹果公司10月份 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同比激增37%。这一强劲表现使其当月市场份额达到25%,意味着在中国每售出 四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是iPhone。 这是苹果自2022年以来首次触及这一市场份额水平。这一数据表明,苹果的年度产品升级策略成功引起 了消费者的共鸣,并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关于本季度中国市 ...
Counterpoint: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营收同比增长5% 创下九月季度历史新高
智通财经· 2025-11-06 15:25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营收同比增长5%,达到1120亿美元,创下第三季度历史最高水平[1] - 该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达到3.2亿部[1] - 全球智能手机平均销售价格达到351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的第三季度水平[1] 市场趋势与驱动因素 - 价值增长领先于销量增长,主要由持续的高端化趋势推动[1] - 成熟用户群体不断扩大并升级到更昂贵的设备是高端化的关键驱动力[1] - 以旧换新优惠、融资方案和捆绑销售降低了升级门槛,尤其是在新兴市场[1] - 折叠屏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扩大预计将进一步推动ASP和营收增长[6] 主要厂商市场表现 - 苹果公司引领全球智能手机营收份额,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2][5] - 苹果公司出货量同比增长9%,iPhone 17系列表现优于iPhone 16系列,新兴市场增长强劲[5] - 三星以19%的市场份额领跑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营收同比增长9%,ASP同比增长3%[2][5] - 三星高端产品占比增加,Galaxy S25系列及折叠屏产品线表现持续优于前代产品[5] - vivo实现了前五大品牌中最快的营收增长,同比增长12%,在印度、东南亚等地区出货量增长强劲[2][6] - OPPO实现了前五大厂商中最高的ASP涨幅,同比增长3.4%,同时营收增长1%[2][5] - 小米以14%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出货量第三,同比增长2%[5] 厂商产品策略与区域动态 - iPhone 16e进一步拓宽了苹果的产品组合,基础版本因极强的价值主张在各地区表现良好[5] - OPPO Reno14系列的强劲表现推动销量,高端产品组合的扩展推动了ASP增长[5] - 小米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中高端需求增长抵消了其他地区的损失[5]
中国成唯一下滑市场 苹果再失守 谁蚕食了份额
新浪科技· 2025-11-03 18:33
苹果2025财年第四财季大中华区业绩表现 - 大中华区营收为144.93亿美元,同比下降3.6%,是全球唯一业绩下滑的市场 [1][2] - 公司总净营收为1024.66亿美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为274.66亿美元,同比增长86% [2] - 此次下滑中断了上一财季通过618大促实现的增长势头,此前大中华区营收曾连续7个季度下滑 [2] 公司管理层对业绩下滑的解释 - 首席执行官将下滑归因于供应限制,具体为iPhone 16系列产量预估略低于实际需求 [1][4] - 管理层指出iPhone 17系列需求非常强劲,导致第四财季积压大量订单 [4] - 首席执行官表示苹果门店流量同比增长显著,预计新一财季营收将恢复增长 [10] 专家分析业绩下滑的内部原因 - 内部原因包括产品创新速度放缓,主力机型升级幅度有限,难以激发换机欲望 [1][6] - iPhone Air因仅支持eSIM且国内运营商未适配,发售延迟至10月22日,直接冲击第四财季销量 [7] - 公司在生成式AI布局上滞后于中国厂商,智能化体验不足削弱产品吸引力 [7] 专家分析业绩下滑的外部原因 - 外部面临华为等本土品牌强势崛起,其在高端市场突破显著,直接冲击公司份额 [1][7][10] - 国产手机品牌在折叠屏、快充等差异化创新上进展迅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6] - 经济环境波动叠加国产品牌认可度提升,使得高价iPhone需求承压 [7] 市场竞争格局与国产厂商动态 - 国产厂商共识为从公司手中抢夺高端用户,新系统均强调兼容苹果生态 [13] - 小米17系列销量已超过100万台,比往代速度更快,总销量比上一代增长30% [11] - OPPO、vivo、华为等国产厂商纷纷推出新机型,加剧高端市场竞争 [11][13] iPhone Air的市场反馈与挑战 - iPhone Air需求低于预期,导致供应链开始缩减产能,预计多数供应商产能将缩减80%以上 [9] - 用户反馈两极分化,有用户称赞其手感,但批评其牺牲配置如单扬声器、电池小、后盖脆弱 [9] - 回溯公司过往推出的mini、Plus、Air等机型,均未能成功开拓出新的市场区隔 [9]
难卖的iPhone Air,加入“政府补贴”
观察者网· 2025-11-03 14:47
iPhone Air政府补贴详情 - iPhone Air于10月22日发售 256GB/512GB/1TB机型已加入政府补贴 [1] - 具体优惠为:256GB版原价7999元降至7599元(降价400元) 512GB版原价9999元降至9499元(降价500元) 1TB版原价11999元降至11399元(降价600元) [1] - 目前仅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京东自营店支持该补贴 且无地区限制 [1] - 其他平台中 拼多多对iPhone Air全系补贴500元 而淘宝并无优惠 [1] - 补贴通过指定支付渠道支付即可立减 无需领取国补券 下单界面显示优惠为“焕新补贴399.95元” [11] 政府补贴政策背景与争议 - 此前针对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的补贴 仅限售价6000元以下机型 补贴比例为15% 单台最高补贴不超过500元 [9] - 在iPhone最新产品中 仅有iPhone 17标准版的256GB版本符合条件 且需要报名并摇号(上海) [9] - 围绕苹果是否应享受国补存在争议 有观点认为补贴政策旨在刺激大众消费、推动国产中低端产品更新换代 不应补贴跨国巨头 [12] - 也有观点认为补贴是给消费者的福利 不应限制其购买品牌 [12] - 苹果CEO库克曾在财季会议中特别提到 中国提供的补贴帮助了苹果在大中华区的发展 [12] iPhone Air市场表现与产品分析 - iPhone Air国内首销周(10月22日至10月29日)激活量仅5万余台 成绩惨淡 [13] - 分析师指出iPhone Air需求低于预期 导致供应链已开始缩减出货量和产能 预计到2026年第一季度大多数供应商产能会缩减80%以上 [12] - 市场分析认为以中国市场消费标准来看 iPhone Air性价比较低 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配置丰富、功能全面的标准版iPhone 17 [14] - iPhone Air在配置上多处“缩水”:电池容量3000毫安时出头 仅配备单扬声器及一颗4800万像素后置主摄 充电峰值约20W(低于标准版及Pro的30W) [14] - 其核心eSIM功能在国内三大运营商仍处在商用试验阶段 仅支持线下自有营业厅受理 对消费者吸引力有限 [15] - 市场普遍认为 iPhone Air及三星S25 Edge等超薄旗舰遇冷 表明这一细分领域尚未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 [15]
2025财年苹果大中华区营收下滑 管理层预计下一季度恢复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11:58
财务业绩概览 - 2025财年第四季度公司营收1024.66亿美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274.66亿美元,同比增长86.4%,毛利率47.18% [1] - 2025财年全年公司营收4161.61亿美元,同比增长6.4%,净利润1120.1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年毛利率46.9% [1] - 公司股价报271.4美元/股,市值达4.03万亿美元,成为继英伟达和微软后第三家迈入“4万亿美元”俱乐部的公司 [3] 分区域业绩表现 - 第四季度美洲、欧洲、日本、其他亚太市场收入分别为441.92亿美元、287.03亿美元、66.36亿美元和84.4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5.2%、12%、14.3% [1] - 第四季度大中华区收入144.93亿美元,同比下降3.6%,管理层指出iPhone Air在华上市推迟是主要原因 [1] - 2025财年大中华区收入643.77亿美元,同比下降3.8%,而美洲、欧洲、日本、其他亚太市场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8%、9.6%、14.6%和9.9% [2] 分业务线业绩 - 第四季度iPhone收入490.25亿美元同比增长6%,Mac收入87.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iPad收入69.52亿美元同比增长0.03%,可穿戴设备、家居及配件收入90.13亿美元同比下降0.3% [3] - 2025财年iPhone收入2095.8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2%,Mac收入337.08亿美元同比增长12.4%,iPad收入280.23亿美元同比增长5%,可穿戴设备、家居及配件收入356.86亿美元同比下降3.6% [3] - 第四季度服务业务收入287.5亿美元同比增长15%,2025财年服务收入109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5% [3] 管理层评论与展望 - 公司CEO表示对中国市场依然充满热情,预计2026财年第一季度大中华区营收将恢复增长 [2] - 第四季度iPhone收入增长主要由iPhone 16系列驱动 [2] - 管理层预计下一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0%—12%,iPhone收入同比两位数增长,服务业务收入也将同比增长,毛利率预计在47%—48%之间 [4] - 公司正大幅增加对AI的投资,预计下一季度的运营支出将在181亿—185亿美元之间 [4] 行业竞争环境 - 行业分析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本土品牌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在中低端市场持续发力,挤压公司市场份额 [2] - 在人工智能功能领域,公司相比部分中国竞争对手尚未形成明显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产品在华的市场竞争力 [2]
商业航天系列二:大时代的序章,卫星互联网新机遇-国泰海通
搜狐财经· 2025-10-30 12:45
全球卫星互联网竞争格局 - 截至2025年9月,全球在轨卫星数量为15,621颗,其中美国拥有10,490颗,占比67.15%,而中国仅有951颗,数量差距超过十倍[1][11] - 美国SpaceX公司的星链计划已部署超过10,000颗在轨卫星,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00万活跃用户,商业模式实现闭环[1][6] - 中国正加速追赶,GW星座和千帆星座规划卫星发射总量超过25,000颗,2024年卫星发射量达到188颗,进入密集组网期[1][12] 低轨通信卫星技术趋势 - 低轨卫星已成为行业主流,占全球在轨卫星总量的89%,其中通信类卫星占比73%,其优势在于低时延、高带宽和可控成本[1][17] - 低轨高通量卫星采用多点波束和频率复用技术,系统容量较传统卫星提升数十倍,平均传输速率已接近4G水平[1][52] -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加速落地,苹果、华为等厂商已在高端机型部署相关功能,工信部规划到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规模超过千万[1][48]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层面将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央与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激励措施,构建"中央+地方"协同政策体系[2][25] - 民营资本持续涌入,2023年新增注册企业超过22,000家,占行业企业总量的82.4%,成为产业发展核心动能[2][29] - 产业格局呈现"央企+民企"协同态势,中国卫星等传统力量与银河航天、长光卫星等新兴企业共同推进星座建设[2][30] 卫星制造降本与核心零部件机遇 - 星链单颗卫星制造成本已低于50万美元,中国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流程优化,卫星平台成本具备显著下降空间[2][9] - 核心零部件环节潜力巨大,相控阵天线及T/R组件保障通信质量,星间激光互联提升组网效率,霍尔电推进技术优化姿控性能[2][9] - 国内卫星工厂产能持续提升,海南卫星超级工厂设计年产能达1,000颗,多家工厂已建成投产[73][74] 频谱资源竞争与技术发展 - 低轨频谱资源遵循"先登先占"原则,SpaceX已通过申报获得34个频段使用权,计划部署42,622颗卫星,最晚需在2033年前完成部署[44][45] - 目前竞争主要集中在Ku和Ka频段,Q/V频段虽带宽更大但开发难度高,雨衰现象严重,部署周期较长[38][40] - 卫星互联网在偏远地区通信和航空机载领域优势显著,预计到2030年中国民航互联网业务客户规模将达到0.9亿人次[49][51]
苹果 首次升破4万亿美元!与OpenAI签2500亿美元大单 微软市值重新站上4万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8 22:46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小幅高开,道琼斯指数涨0.65%,标普500指数涨0.3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0.54%,均刷新历史新高 [2] - 截至发稿,道琼斯指数涨0.46%,标普500指数涨0.0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0.27% [2] 微软公司动态 - 微软美股涨超3%,总市值重新站上4万亿美元 [3] - OpenAI签约购买额外2500亿美元的微软Azure服务 [3] - 微软昨收531.520美元,总市值4.08万亿美元,市盈率40.02 [4] - 微软盘前报价549.480美元,上涨17.960美元,涨幅3.38% [4] - 微软最新价548.260美元,上涨16.740美元,涨幅3.15%,成交量830.0万股,成交金额45.5亿美元 [4] 苹果公司动态 - 苹果股价微涨0.2%,总市值一度首次升破4万亿美元,使美股4万亿美元市值上市公司达3家,但截至发稿苹果跌0.06% [4] - 苹果昨收268.810美元,总市值3.99万亿美元,市盈率40.16 [5] - 苹果最新价268.645美元,下跌0.165美元,跌幅0.06%,成交量778.9万股,成交金额20.96亿美元 [5] - iPhone 17系列在中国和美国市场早期销售强劲,表现优于iPhone 16系列,上市后10天内销量比iPhone 16系列高出14% [5][6] - iPhone 17标准版在中国销量与iPhone 16相比几乎翻了一番,两个市场的销量平均增长31% [6] - iPhone 17标准版拥有更好的芯片、改进的显示屏、更高的基本存储空间及升级后的自拍相机,但价格与iPhone 16相同 [9] - iPhone 17开启了苹果自新冠疫情以来的最强劲销售势头,新款iPhone等待时间比去年拉长13%,显示市场需求旺盛 [9]
Counterpoint Research:iPhone 17开售头10天在中国和美国的销量比iPhone 16系列高出14%
智通财经网· 2025-10-23 18:43
iPhone 17系列市场表现 - 标准版iPhone 17表现良好,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其突出的性价比反应热烈 [1] - 标准版iPhone 17提供更强的芯片、更出色的显示屏、更大的基础存储空间、升级的前置自拍摄像头,而价格与去年的iPhone 16相同 [1] - 考虑渠道折扣和优惠券后,标准版iPhone 17提供了极高的性价比,中国消费者以实际购买行动反馈给苹果公司 [1] 美国市场战略 - 在美国市场,随着三大运营商将最高补贴提升10%(即100美元),iPhone 17 Pro Max的市场需求涨势最为强劲 [1] - 美国市场正战略性向超高端客群倾斜 [1] - 运营商通过24或36个月的分期合约,将高额设备补贴转化为多年更高的月度服务收入,以最大化客户生命周期价值 [1] - 对Pro Max的重点优惠使这款超高端苹果机型更易触达消费者,强化了高端化趋势并巩固高价值用户与苹果生态的黏性 [1] iPhone Air市场定位 - 仅支持eSIM的iPhone Air表现略优于iPhone 16 Plus [1] - 随着官方宣布10月17日在中国开启预售,关于其在华上市可得性的疑问已消除 [1] - 由于预售期更短、定价更高,而标准版iPhone 17在规格与功能上更为均衡、性价比更突出,预计iPhone Air在早期仍会保持相对小众的定位 [1] - iPhone Air的推出是苹果的重要里程碑,对更广泛的eSIM生态同样意义重大 [1]
iPhone新机销售优于预期!东山精密上涨2.17%,消费电子ETF(159732)探底回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11:34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于10月22日临近午盘集体下跌,上证指数盘中下跌0.07% [1] - 发电设备、软饮料、办公用品等板块涨幅靠前,贵金属、燃气板块跌幅居前 [1] 消费电子板块表现 - 消费电子板块探底回升,消费电子ETF(159732)下跌0.72% [1] - 成分股电连技术上涨4.01%,环旭电子上涨2.40%,东山精密上涨2.17%,蓝思科技上涨2.00% [1] - 成分股科博达下跌10.00%,三环集团下跌4.07% [1] iPhone 17系列销售表现 - iPhone 17系列在中国和美国市场的早期销量较iPhone 16系列增长14% [3] - 在京东平台预售阶段,iPhone 17系列成交量1分钟即超过去年全天销售量,刷新销售记录 [3] 行业前景与创新 - 招商证券指出iPhone新机销售趋势优于市场预期,行业开启3年创新加速周期 [3] - 端侧AI软件和生态的创新在明年值得重视 [3]
高盛:“我们正处于iPhone超级周期吗?”
华尔街见闻· 2025-10-22 00:02
公司股价表现 - 苹果公司股价周一上涨4%至262.24美元的历史高位[1] - 苹果亚洲主要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股价受乐观报告提振[1] - 自iPhone 17发布以来,立讯精密、LG显示和LG伊诺特等核心供应商股价涨幅均突破20%[5] iPhone 17系列需求分析 - iPhone 17系列在美国和中国市场上市前10天的销量较iPhone 16系列同期增长14%[3] - 高盛分析师认为iPhone 17系列需求可能超过iPhone 16系列[3] - iPhone 17基本款对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性价比很高[3] - 全球范围内,iPhone 17系列在开放订购后33天内的平均交付周期为24天,高于iPhone 16系列的20天[3] 需求强劲的证据 - iPhone 17系列的交付周期较16系列明显延长[3] - 苹果提高了iPhone 17系列的生产计划总量[3] - 近期运营商渠道反馈积极[3] - 美国、英国、印度、日本和中国香港市场的iPhone 17交付周期均已超过同期iPhone 16系列[4]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大陆市场,除iPhone Air机型存在交付延迟外,其余iPhone 17系列机型的交付周期仍稳固超过去年同期水平[4] - 中国大陆地区数据可能存在失真,部分原本可能选择Air机型的消费者转而购买其他iPhone 17型号[4] 财务预测与供应链影响 - 高盛预计苹果2025财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和每股收益将超出预期,受iPhone销量同比增长10%和Mac销量同比增长12%推动[4] - 预计毛利率为46.5%,反映了约11亿美元的关税成本[4] - 鉴于iPhone需求持续强劲,高盛将2025财年至2027财年的每股收益预期平均上调了约3%[5] - 苹果的复苏正在提振中国台湾股市,台积电与鸿海两大巨头占台股加权指数权重高达47%[5] 产品交付周期详情 - iPhone 17基础款交付周期明显长于iPhone 15和16的基础款[4] - iPhone 17 Pro与Pro Max款交付周期略长于iPhone 16同款机型[4] - iPhone 17 Air款交付周期初期短于iPhone 16 Plus,但目前已完成反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