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7月利率展望:震荡格局下波段为主,关注大会增量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债券、进出口、房地产、金融等行业,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债券市场** - **收益率变化趋势**:今年以来先上后下最终收平,受中美关税博弈和央行稳增长政策影响,实债收益率围绕 1.65%波动,短端下行致曲线走陡[3] - **6 月债市表现**:整体震荡,实债收益率小幅下降至 1.65%左右,受央行操作、关税谈判、地缘冲突、季末考核等因素影响[1][5] - **短端利率表现**:央行逆回购净投放超 2000 亿,一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超 10 个基点至 1.35%,期限利差扩大至 38 个基点左右[1][6] - **7 月政府债供给**:将达下半年月度高峰但不超上半年最高值,净供给约 3 万亿,对市场冲击小[4][13][14] - **机构增持行为**:6 月公募成最大利率债增持方,环比多增约 5000 亿,开始拉久期布局长债和超长债;大行增持短债;理财季末考核后配置意愿或回升;保险支持超长端但久期缩短[4][17][18] - **通胀和社融数据** - **通胀**:预计 7 月 CPI 同比在 0 附近徘徊,猪肉价格下行、原油价格回升,核心 CPI 受假期影响温和回升但拉动作用弱[1][7] - **社融**:政府债为主要支撑,6 月净供给超 1.6 万亿同比翻倍,企业利润回落、居民地产修复不明,票据利率不支持社融大幅提升[1][8] - **进出口形势**:5 月出口正增长 4.8%,受抢出口和转出口支撑,若中美关税互免期外溢影响不显著,主要出口国仍有支撑,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转负[1][2][9] - **PMI 表现**:目前接近荣枯线,需求和价格指数上升,7 月中央落实换新资金、专项债加速发行等将支撑内需推动 PMI 回暖,但企业利润压力限制回升空间,7 月景气度或温和回暖[11] - **房地产市场**:已出现止跌迹象,但回升需观察销售和供给端改善情况,若两端共同改善可能有脉冲式调整但幅度有限[12] - **资金面和央行政策**:跨季资金利率回落,7 月流动性大概率宽松,关注政治局会议经济增量政策表态[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投资者应关注政府发债节奏与机构行为一致性,根据政策变化灵活调整投资策略[10] - 7 月关注政治局会议、资金面稳定、政府债供给、中美关税博弈,收益率接近前低时注意止盈止损[19]
外资交易台:⾹港Hibor 会涨多少?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香港金融市场、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高盛新兴市场策略团队(GS EM Marketstrats)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香港市场流动性与Hibor情况** - 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干预外汇市场维护联系汇率,总结余(AB)将降至1440亿港元,但仍高于5月前水平,流动性充裕,短端Hibor上涨受限[1][2] - 预计港币保持在7.85以下的前端香港利率(1个月HIBOR)均衡水平约为2.3%,3个月HIBOR约为2.5 - 2.6%,基于过去10年利差及当前市场环境和美联储降息预期[3][4][5] - 目前3 - 9个月期的3个月利率远期合约交易区间高于预估的3个月Hibor均衡水平,市场定价过高,未来美元兑港元可能触及7.85,金管局将抽走流动性,但AB在1000亿港元以上时,Hibor上升有限[6][7] - **投资建议** - 看好做多1年期港元利率互换(IRS)和短期外汇掉期,因香港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贷款需求低迷、资金流入多,香港利率可能长期维持低位,1年期港元IRS有收益,目标利率为2.3%,期限不足1年的港元外汇掉期收益率有吸引力[8][9] - 美元兑港元的套利交易有吸引力,超过9个月期限的美元兑港元即期汇率低于7.75,通过期权做多美元兑港元的套利交易可行,主要风险是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短端美国利率大幅下调,但目前不是基本预期[10][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期权交易亏损风险限于已支付权利金,其他交易亏损风险无限[29] - 材料由高盛销售和交易部门编制,该部门可能持有与材料观点不一致的产品头寸,材料非独立建议,仅为衍生品业务招揽[30][31]
创新药&创新药产业链更新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创新药、创新药产业链、CXO、实验猴、肿瘤免疫疗法(IO)、CAR - T 疗法 - **公司**:昭衍、泰格、百奥赛图、白普赛斯、药康必得、药明康德、合联、药明生物、信达生物、辉瑞、三生制药、泽璟制药、奥赛康、君实生物、远大医药、易方生物、康辰药业、中国生物制药、科济、云领新药、云顶新耀、科伦博泰、和黄医药、百济神州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创新药出海提速** - **观点**:今年下半年创新药出海会提速 [3] - **论据**:投行、律师、FA 在手项目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上半年显著提升,项目消化需两个季度;AACR 和 ASCO 大会上中国企业参会及临床数据读出数量两三倍增长,获海外认可;中国高级工程师红利提升创新药含金量 [3][4] 2. **创新药估值修复** - **观点**:创新药 PS 估值应调整至 5 倍,有至少 50%估值修复空间,看好下半年行情 [1][7] - **论据**:考虑净利润率、达峰时间等因素,目前港股用 3 倍,部分 A 股标的 3.5 - 4 倍,出海提高销售峰值并带来溢价 [7] 3. **CXO 行业景气度上升** - **观点**:CXO 行业景气度呈上升趋势,内需型 CXO 及上游标的值得关注 [1][9] - **论据**:产业链边际向上,如昭衍、泰格等公司可关注 [9] 4. **国内创新药研发投入恢复** - **观点**:国内创新药研发投入逐渐恢复 [11] - **论据**:BD 火热带来首付款,今年一二季度首付款与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相当,大分子领域 BD 项目活跃,缩短变现周期、降低研发风险 [11] 5. **内需条线复苏** - **观点**:内需条线触底并开始复苏 [12] - **论据**:BD 引爆早研热潮,大分子领域项目活跃,企业获资金后投入早研,复苏由多重维度共振推动 [12] 6. **实验猴供给收缩影响** - **观点**:实验猴供给收缩推动相关公司业绩增长 [15] - **论据**:供给每年下滑 10%左右,需求企稳或回升,拥有猴场企业可提升拿单份额、享受服务费溢价,自用猴产生利润和现金流,价格上涨可带来资产增值 [16] 7. **二代 IO 市场潜力大** - **观点**:二代肿瘤免疫疗法(IO)是创新药明确趋势,市场潜力巨大 [17] - **论据**:一代 IO 面临专利到期和疗效有限问题,二代 IO 从多方向迭代,预计销售峰值达 2000 亿美元 [17] 8. **部分公司发展前景良好** - **信达生物**:PD - 1/L2 产品优势明显,销售峰值预计 70 亿美元,对应估值 800 - 1000 亿人民币,总目标估值约 2000 亿人民币 [18] - **三生制药**:受辉瑞战略布局影响,在 IO 加 ADC 领域获竞争优势,峰值预期估值可观,至少达 1000 亿人民币以上 [21] - **泽璟制药**:PD - 1 抗体双抗产品对标阿斯利康,有重要潜力,若阿斯利康数据证明产品有 PK 掉 K 药潜力,泽璟制药产品也将有类似潜力和估值增量 [22] - **君实生物**:在二代 IO 领域布局前瞻,管线产品多,显示出较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4] - **远大医药**:基本面稳健,有治疗脓毒症大单品出海预期 [25] - **易方生物**:TikTok 靶点相关产品若数据验证良好,至少具备 50 亿美元以上市场价值,当前估值至少翻倍 [26] - **康辰药业和中国生物制药**:存量业务企稳,创新管线逐步兑现,有 BD 交易预期,显示出创新转型增长潜力 [27][28] - **港股公司**:云顶新耀、科伦博泰、和黄医药、百济神州存量业务企稳,积极推进创新转型,创新管线逐步兑现,提供增长预期 [3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今年 6 月创新药及其产业链调整是因资金面变化,TMT 资金涌入后需主题回归,但支撑行情的政策、产业和业绩逻辑未被证伪 [2] - 外向型业务如药明康德、合联表现良好,内需板块自 2025 年以来有周期见底迹象 [8] - 以出海为主的 CDMO 公司订单增长显著,新签订单及在手订单增速达 15% - 20%以上,药明康德对完成 430 亿收入目标有较高把握 [10] - 二级市场创新药板块估值重塑,一级市场退出渠道打通,未来国内整体投融资可能上行,但短期数据体现不明显 [13] - 内需标的选择可关注大分子领域及相关 CRDMO 背书公司,沿产业链条寻找机会,如百普赛斯国内收入增长 30% [14] - 辉瑞在全球 ADC 平台发展前景较好,自身布局技术并持续推进研究 [19] - CAR - T 疗法中通用型 CAR - T 技术平台解决痛点,自免相关市场潜力大,in vivo CAR - T 方向或在实体瘤突破 [29]
AI眼镜行业深度解读:万亿市场如何掘金?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 AI 眼镜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潜力巨大**:AI 眼镜是远期能达万亿市场空间的高潜力智能穿戴设备,作为 AI 大模型落地移动终端硬件的载体,具备稀缺性、成长性和确定性。全球权威 IT 咨询机构 Gartner 预测,未来两到五年内 AI 技术步入成熟期,会出现大量创新技术并实现主流采用[1][2] - **产品特点突出**:在传统眼镜上搭载耳机、摄像头、AR 增强现实显示技术和 AI 大模型,实现 AI 交互功能,稀缺性体现在可穿戴设备中占据黄金生态位,能实现便捷的声音语言和视觉信息输入输出[3][4] - **类型及替代功能明确**:分为传统眼镜加耳机(替代蓝牙耳机)、传统眼镜加摄像头(替代运动相机)、传统眼镜加 AR 增强现实功能(可能替代智能手机)三种类型[5] - **已有成功案例**:Meta 与雷朋联合推出的雷朋 Meta 是全球爆款,2024 年销量达 142 万台,外观与普通墨镜无异,增加 AI 交互功能,性价比突出,延迟可接受,续航较长[1][5] - **市场规模测算可观**:从真实功能入手,音频、运动相机和 AR 显示替代方面分别有 1700 亿、300 亿和 1.8 万亿元人民币潜力;从产品形态维度测算,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全球出货量达 14 亿台,总市场空间约 1.4 万亿元人民币[1][9] - **销量及渗透率增长迅速**:2024 年全球销量约 152 万副,渗透率 0.3%;2025 年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 82%,IDC 预计 2025 年销量达 1500 万台,渗透率达 3.1%[1][10] - **产业核心驱动因素多**:包括科技巨头入局带来资金涌入、技术迭代(如 Deepseek 模型和 Micro LED 显示)、成本降低以及爆品效应,国产化路线通过零部件替代进一步降低成本[1][11] - **部分公司具有领先优势**:康耐特光学、明月镜片、英派斯和博士眼镜在 AI 眼镜领域领先,康耐特光学作为镜片龙头,有望率先受益于量产,并与科技龙头共同研发超薄 XR 贴合式镜片[3][19] - **运动场景潜力大**:运动场景是 AI 眼镜渗透率提升的突破口,Meta 已发布运动 AI 眼镜,进一步验证该领域潜力[3][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显示技术突破**:目前主流是 Micro LED 微显示搭载光波导技术输入人眼,但光波导技术处于早期,存在无法大规模量产和彩虹纹、漏光等问题,2025 年 5 月底雷鸟推出全球首款全彩显示 AR 眼镜,实现从单色向全彩突破,但清晰度和颜色饱和度仍有提升空间[12][13] - **爆品市场影响**:国外 Meta 雷鹏 Meta 系列销量逐级提升,与欧克利联合推出运动 AI 眼镜目标销售 500 万台;国内小米新品引起破圈效应,不到一周售出 5 万台,相比去年全年国内不到 5 万台增长迅速,但距内部预期 30 万台有差距[15] - **渠道端重要性**:线下渠道绕不开近视人群验光验配环节,现成庞大渠道网络可补足新进品牌如百度等线下体验和营销需求,传统终端渠道参与价值分配占比约 5 - 10%[16] - **上游零部件价值分配**:上游核心零部件占比约 45 - 50%,芯片占比最高可达 50%左右,AR 眼镜对零部件精度和折射度要求高,未来会演变成一体化贴合[17] - **各公司业绩预期和估值**:康耐特光学 2025 年主业增长预计 5.3 亿元,对应 31 倍左右估值;明月镜片 2025 年主业业绩约 2.1 亿元,对应 47 倍左右估值;英派斯 2025 年预计主业业绩 1.1 亿元,估值 30 倍左右;博士眼镜 2025 年预计主业业绩 1.3 亿元,对应接近 60 倍高估值[20] - **投资风险**:投资者需注意技术发展、成本下降不及预期以及其他产品路线替代的风险[3][23]
保利发展20250703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公司 保利发展[1][2][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经营情况**:2025 年 1 - 5 月累计销售额 1160 亿元,同比降 12%,行业内表现稳健;38 个城市销售占比超 90%,广州近 200 亿,上海 160 亿,北京和三亚近 100 亿;增量项目占比从去年 60%提至 65%,今年拓展总额 420 亿元,权益比 85%,一线城市占比 44%,二线城市占比 52%;存量项目产成品销售占比提至 10% - 15%,今年新增成果约 50 - 60 万方[2][3] - **市场情况**:第三季度市场难预测,受寒暑期和政策影响,二季度市场走弱,今年市场每月表现不及预期,整体处于下滑状态;上海和广州市场热度较高,保利天誉项目首开去化率达 96%,但整体市场热度下滑[4][5] - **政策影响**:广州收紧得房率政策为稳定地价和房价,对次新房有负面影响,杭州维持得房率稳定确保地价可预期性;地方政府对市场下降持谨慎态度,未明确刺激或托底政策节点,市场企稳回升依赖宏观经济恢复和信心修复[6][7] - **现房销售**:现房销售政策应逐步推进,公司在三亚全面实施成功,年销售额达百亿级别,市场排名第一,将竣备时间缩至 14 - 16 个月,已在约 10 个城市试点[8] - **存货和土地储备**:总土地储备约 6200 万平方米,增量项目 1000 万平方米,存量项目 5200 万平方米;2024 年存量项目销售约 1200 万平方米,2025 年新增未开工面积约 50 - 60 万平方米,1500 万平方米正推进退换地条规[9][10] - **退换地协商**:退地和换地基本按原价,退地因开发受阻或政府拆迁不及时,换地基于增量投资附加利益,通过招牌挂拿新地,新拿土地投资收益与增量项目相当[11] - **项目毛利率**:新结算项目税前成本利润率 15%,毛利率超 20%,消禁率 9 - 10%,2024 年以来新项目前景好;老存货项目因折扣大,总体毛利率仅能打平[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通过提高产成品销售占比和多元化盘活存量项目优化资产结构[2] - 已开工未售部分无统一区划周期,各项目差异大[10]
外资交易台:成品油追踪--夏季汽油价格上涨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 成品油行业,具体涉及汽油、石脑油、馏分油、柴油、航煤、燃料油、丙烷等精炼产品 [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供需与市场承受能力 清洁产品供需平衡紧张,生产激励措施利于中质馏分油(原油供应限制放松时),市场对供应中断或需求意外承受能力不足 [2] RBOB裂解价差 过去10个7月中,RBOB裂解价差有7个上涨,平均上涨2美元/桶,最大涨幅8.1美元/桶,最大跌幅3.2美元/桶,风险回报状况良好 [3] 产量转换影响 RBOB热能混乱,处于过去10年区间底部,因原油供应限制,OPEC+重质酸性原油出口未回升用于中东国内燃料燃烧,依赖重质原油的馏分油产量受限,若中质和重质酸性原油进入美国,炼油厂转向最大化馏分油产量,将减少汽油产量,收紧RBOB供应并支持裂解价差 [3] 飓风季节风险 处于飓风风险焦点时期,美国约50%炼油产能位于墨西哥湾沿岸,袭击该地区的大多数飓风将暂时导致50 - 250万桶/天炼油产能中断,受影响最严重地区炼油产能中断超100万桶/天且持续超一个月 [3] 季节性表现 从历史数据看,所有产品7月裂解价格表现正增长,轻质裂解产品明显,中质馏分油和燃料油处于10年范围(不包括2022年和2020年)的100个百分位数 [6] 不同产品市场表现 - 石脑油市场正收益次数多,日本石脑油市场过去10年7月均无负收益,平均涨幅1.9美元/桶,欧洲石脑油市场过去10年9年正收益 [7] - 欧洲汽油平均回报率最高,为2.8美元/桶,最大涨幅9.1美元/桶,最大亏损2.4美元/桶 [7] 差异与利差表现 差异上灯光表现优异,东部落后西部;利差平均收益为正,命中率参差不齐,所有产品平均回报率均为正 [8] 精炼产品表现差异 汽油和石脑油差异化表现持续优于馏分油,EBOB和石脑油平均回报率为正,东部产品表现逊于西部产品,欧洲汽油过去10年8年正收益,平均收益率8.3美元/吨,风险回报有吸引力,新加坡和美国汽油价差正向,唯一正收益略有下行偏差的价差产品是取暖油,但仍保持正平均收益 [13] 价格比较 - 与五年季节性价格区间(不包括2020年和2022年)相比,RBOB/热油价差、EBOB/柴油价差等价格看起来更便宜 [12] - 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柴油和航煤价差、全球馏分油裂解价差等价格看起来更贵 [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材料可能仅包含指示性条款,不保证交易能按条款或价格达成,拟议条款仅供讨论,最终条款待进一步协商 [36] - 可通过特定链接查看作者过去12个月投资建议列表及评级占比,无法访问可联系高盛代表获取信息 [36]
蔚蓝锂芯20250703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蔚蓝锂芯、新能安、亿纬、三星、松下、施耐德、英伟达、惠普、戴尔等 [1][26] - 行业:锂电池行业、服务器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旧动能增长 - 核心观点:2025 年公司在高倍率细分应用场景工具国产化替代方面表现突出,旧动能增速得到支撑 [3] - 论据:国产化替代加剧使公司获更多市场份额,产品系列拓展,低倍率容量型产品出货量显著增加,2025 年出货量较 2024 年翻几倍 [3] 新动能发展 - 核心观点:公司在新动能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重要抓手 [4] - 论据:成为全球第五家 PBO 供应商;第二代 BBO 电芯推广应用;全捷尔产线能力接近多吉尔,良率和功率表现优异,2170 系列 4.0 和 5.0 产品已量产,设计六款用于 BBU 的全捷尔产品;7 月将量产能量密度 350Wh/kg 的半固态电池,具备 3C 放电倍率和 800 次以上循环寿命,定价 20 元以上,应用于多领域并计划与人形机器人客户合作 [4][29][32][33] BBU 市场情况 - 核心观点:下游客户广泛采用 BBU,市场需求增加 [2][6] - 论据:GV300 和鲁冰架构中,PSU 功率上升,BBU 瓦数与 PSU 对应,推动 BBU 和 PSU 功率整体上升;英伟达欧姆龙机架约需 3500 颗 1860 电芯,Rubin 架构或设计边舱方案堆积更多算力及 PSUs 和 BBUs [2][8] 电芯定价与供应链 - 核心观点:电芯定价略有回调,供应链各环节均需重视 [2] - 论据:工具市场售价约为三倍;CSP 掌握最终决策权,电芯厂、pack 厂、电源厂、服务器厂商等共同组成方案建议权 [2][10] 产品布局与市场份额 - 核心观点:公司计划抓住新一代 BBU 转换契机扩大市场份额 [11] - 论据:已推出三到四款 BBU 电芯产品并进行验证,有两款产品覆盖 5.5 千瓦领域,两款覆盖 8.8 千瓦以上领域 [2][11][12][13] 业绩收入预期 - 核心观点:2026 年肯定会产生收入,但规模难预估 [19] - 论据:两个跟随 NVDIA 方向的项目预计 2025 年底进入下一阶段 [19] 技术发展趋势 - 核心观点:材料体系有向磷酸铁锂圆柱发展趋势,三元材料向高镍发展、负极材料向硅发展,可能结合全极耳技术 [27] - 论据:固态和半固态技术未解决高功率问题,暂时不被看好;为提高功率密度和安全性,需进行材料体系调整 [27] 同行企业情况 - 核心观点:新能安和亿纬在验证方面进展不同 [28] - 论据:新能安早期介入验证但圆柱电池市场信任度有问题;亿纬除马来工厂外采取其他措施赢取 CSD 最终认可 [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配置 DBU 时通常考虑 10% - 20%冗余,不同领域冗余方式不同 [20] - 备电时间需求因客户而异且变化影响 Pack 设计,算力和功率提升使 BBU 需求增加但配电容量未必增加 [22][23] - CSP 厂商提出粗略方案,最终结构化方案需多方沟通合作 [24][25] - 英伟达有强制配置 BBU 要求,其他服务器提供商根据项目选择 [26] - 公司未来不进行大规模扩张,通过提升现有生产效率增加产能,生产线效率可从 200PPM 提升至 300 - 350PPM 甚至更高 [39]
关税逐步落地,果链创新开启
2025-07-03 23:28
关税逐步落地,果链创新开启 20250703 摘要 美国对越南出口商品实施差异化关税政策,对未改变税号的转运货物征 收 40%关税,而越南本土生产并改变税号的商品仅需缴纳 20%关税, 为企业提供了规避中美贸易摩擦的途径。 美国 232 审查针对半导体和电子产品,虽不受现行对等关税框定,但将 受到单独规定,这表明中美及第三方国家可能正在商定更大的贸易框架, 利于企业进行产能转移和调配。 美国取消中国 EDA 出口管制释放积极信号,有助于跨国企业减少不确定 性和风险,尤其利好涉及多地区生产、组装、交货的制造业,如苹果和 英伟达产业链。 苹果在 AI 领域相对落后,正考虑接入 OpenAI 或 Cloud 等外部模型以 提升 AI 能力,但需谨慎处理数据权限和安全隐私问题,与第三方合作是 解决其 AI 模型能力不足的有效途径。 苹果计划在 2026 年实现全系产品搭载 2 纳米芯片,并推出折叠屏手机 和升级版耳机,其中折叠屏在折痕处理方面具有优势,耳机将加入摄像 头以增强用户交互体验。 Q&A 苹果产业链当前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苹果产业链当前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关税、AI 技术以及产品创新。关税方面, 从 4 月 ...
策略对话医药:生命科学服务 - 医药领域上游“卡脖子”环节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生命科学服务、医药 - **公司**:聚光科技、普育科技、奥普迈、纳微科技、赛分科技、赛默飞、丹纳赫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生命科学服务板块需实现自主可控**:生命科学服务位于医药产业链上游,为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药企及 CXO 板块提供仪器、试剂和耗材,是生物科学领域最底层工具,若被卡脖子会严重影响行业发展;目前国产替代率不到 30%,高端科研仪器领域为 0%,美国赛默飞 2024 年收入达 430 亿美元,丹纳赫接近 240 亿美元,国内同类企业年收入超 5 亿美元的屈指可数[1][3] - **实现国产替代的条件**:科学仪器领域技术壁垒高,中国产业成熟度低、自主掌控核心技术少,需加大基础科学教育提高高端人才培养,且中央政府已将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纳入规划;国产企业要与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正反馈,通过低终端市场反馈加速产品升级突破高端市场;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促使跨国企业加快本地化供应链布局带动国内产业发展[4][5] - **生产端耗材国产替代情况**:生产端耗材在部分细分领域已取得进展,但因其是创新药商业化生产必需且不易更换的原材料,替代需从早期阶段逐步推进,培育周期长;新冠疫情期间进口原材料供应链短缺加速了国产工业生产端耗材替代,药企在早期研发阶段倾向用国产耗材,并在临床三期和商业化阶段进行变更[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值得关注的具体标的**:科学仪器板块关注聚光科技,其子公司普育科技在质谱仪领域取得突破;生产端耗材方面,培养基赛道关注奥普迈,其切入管线项目数量快速增长,填料赛道关注纳微科技和赛分科技,质地优良[2][7]
安踏体育20250703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公司 安踏体育及其旗下品牌,包括安踏主品牌、FILA、迪桑特、狼爪、Mia、Arena、始祖鸟、Solomon、Jeff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体尚可,618期间FILA排名居前,迪桑特等户外品牌成绩较好,但安踏主品牌略低于预期,原因是主动控货、国际品牌折扣大及兴趣电商侧重不足[4][5]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收入达标或超预期,FILA略超预期,迪桑特等户外品牌增长超30%,费用管控严谨,新店型盈利能力待提升[7] - FILA上半年经营利润率下调,因去年基数高,但实际下滑幅度小于市场预期,新任CEO推动架构营运保持流水增长[8] 2. **下半年业绩预期及措施** - 预计明显改善,招募电商负责人打通渠道、优化产品匹配,强化兴趣电商布局,投资新店型如Arena、超级安踏等,虽费用高但盈利能力将逐步提高[6] 3. **财务情况** - 今年利率下调,利息收入比去年减少;2024年财务受一次性利得影响,2025年a码预计有盈利贡献,上半年表现符合预期[9] 4. **品牌整合与发展** - 狼爪6月完成交割并入报表,目前亏损,正进行人员重组和战略规划,长期发展潜力可期[2][10] - 安踏计划三年内超越耐克,策略包括提升高端城市门店占比和电销、丰富高端产品线、推出黑标产品及超级安踏冠军店等新业态[2][14] 5. **营销策略与产品策略调整** - 新任CEO江燕上任后,优化品牌架构,拉近与女性消费者距离,微调供应链,聚焦核心品类,提升品牌形象,加强细分类型[19] 6. **销售费用投放** - 今年集中在潮牌、儿童系列及FILA Classic系列,还计划增加代言人费用、户外广告露出及开设顶级门店[22] 7. **户外品牌布局** - 采取差异化定位策略,各品牌在价格、场景和运动领域细分,通过内部竞争促进发展[23][24][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电商占比与利润率**:安踏传统电商占比约70%-80%,兴趣电商占比约20%,电商利润率低于线下销售,折扣率多10个百分点以上[16] 2. **回购计划**:2025年因收购活动暂停回购,预计2026年2月重新评估[17] 3. **收购方向**:未来收购不一定局限于户外品牌,还可能关注运动时尚领域[18] 4. **FILA运营利润率**:今年上半年为28.6%,符合全年25%预期,下半年计划增加广告投放和活动举办,可能影响净利率[20][21] 5. **自有供应链情况**:安踏自有供应链尚未成熟,需在供应链、物流等方面优化[26] 6. **冠军店情况**:安踏冠军店效约五六十万元,比大货高一倍,今年目标开百家门店,未来扩展谨慎[27] 7. **品牌覆盖人群及客单价**:超级安踏价格19 - 899元,门店分布广;冠军安踏平均价格高,主要覆盖一二线城市精英人群[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