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1世纪经济报道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首批供港澳赛区运动员食材从广州发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8:02
(原标题: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首批供港澳赛区运动员食材从广州发出) 南方财经记者谭砚文 广州报道 今年5月,香港、澳门赛区相继联系广州赛区执委会,希望通过广州区域总仓采购运动员食材。广州区 域总仓对接香港、澳门赛区,连同广州周边7个赛区的运动员食材需求,进行集约高效采购,实行"同批 次购进、同批次检测"。 为保障赛会顺利举办,应香港赛区统筹办和澳门赛区统筹办要求,经海关总署批准,海关总署广东分署 牵头广州海关、深圳海关和拱北海关,对供港澳赛区运动员六大类食材实施特别监管方案。 "海关在供港澳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备案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备案,申报前检验检疫监管和卫生证书 出具,以及口岸查检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优化,在保障相关食材安全的前提下,为供港澳赛区运动员食品 高效通关提供最大便利。"广州海关进出口食品安全处副处长赵婧介绍,为保障首批供应港澳赛区运动 员食品顺利通关,广州海关提前沟通企业需求、"一对一"指导企业进行出口申报,同时加强了属地巡 仓,严密储存、装卸等环节监管。 据了解,本届赛会供全体运动员的六大类食材,遴选自全国7个省份38家优质供应商,在种养殖环节以 及入仓环节,分别实施两道食品安全及兴奋剂的"批批检 ...
现金理财收益继续走低,部分产品新增份额万份收益跌宕起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8:02
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好) 摩妮 EVI童 理财公司公募现金类理财 近3月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榜 | li 특 | 产品名称 | 管理人 | 起购金额 (元) | 『BET 七日年化 收装率拉 | | --- | --- | --- | --- | --- | | | | | | 庫 | | | 启源现金4号N | 苏银理财 0.01 | | 2.887% | | | 高原货币3号G | 苏银理财 | 1 | 2.785% | | | 招赢目目会96号A | 招银理财 0.01 | | 2.162% | | 4 | 京华远见 | 北银理财 | 0.01 | 2.091% | | 5 | 恒仁新闻 今年 225号A | 恒丰理财 | 1 | 2.053% | | 6 | 徽安顿合管理类47号-C | 徽银理财 | 0.01 | 2.009% | | 7 | 阳光碧乐活195号I | 光大理财 | J | 1.994% | | 8 | 油惠来了 写唐 大添加班 = 68号 | 浦银理财 | 0.01 | 1.993% | | 9 | 大大成长3号44期B | 平安 详测 | 0.01 | 1.971% ...
鸿特科技:吴晓敏减持387.28万股完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8:00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吴晓敏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87.2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0% [1] - 减持完成后持股数量降至1812.72万股,持股比例从5%以上降至4.68%,不再属于持股5%以上股东 [1] - 所持股份来源于司法拍卖,减持计划实施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1] 公司治理影响 - 减持行为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1] - 减持不会对公司未来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
专访百事CSO:中国企业引领可持续发展,要将其视为增长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8:00
超强台风、洪水、干旱、森林大火……气候危机的警报已经刺耳,面对这一迫在眉睫的挑战,中国企业 正用实际行动引领可持续发展。 "亚太地区占全球人口近60%,在资源效率、粮食系统韧性和气候适应方面面临复杂挑战。令人鼓舞的 是,我们看到初创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正在开创符合中国'双碳'目标与全球愿景的创新技 术。"百事公司亚太区首席可持续发展官艾什利·布朗(Ashley Brown)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专访时表示。 在2025年百事集团亚太区"绿色加速器项目"的最终角逐中,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中科原动力")凭借在可持续农业方面的卓越表现获得冠军。十佳入围企业分别来自中国、澳大利 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韩国,其中有半数来自中国。 在艾什利·布朗看来,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可持续创新与增长的关键引擎,其生态体系日益成熟。国家 政策支持、技术快速进步以及消费需求升级,正共同推动可持续农业、循环经济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取得 突破性进展。中国的进步也直接影响着亚太地区,一系列解决方案在强化本土运营的同时,也为其他市 场创造了可复制的示范。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拥抱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多挑战。艾什利·布朗 ...
帝奥微: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股票自9月29日起停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7:57
公司重大事项 - 公司股票自2025年9月29日起停牌 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事项 [1] -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将及时披露进展情况 [1] - 交易确定后将申请复牌 [1]
澳柯玛:副总经理郑培伟辞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7:57
公司人事变动 - 副总经理郑培伟因个人原因辞职 辞职于2025年9月28日提出 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1] - 郑培伟辞职后继续担任公司相关控股子公司的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1] - 郑培伟持有公司38.25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将继续按相关规定管理该部分股份[1]
天目药业:公司取得换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7:57
公司生产经营许可更新 - 公司取得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为浙20000010 [1] - 生产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南街道上杨路18号 [1] - 生产范围涵盖片剂(青霉素类)和眼用制剂(滴眼剂) [1] 许可证有效期与经营影响 - 新许可证有效期至2030年9月4日 确保公司未来7年生产经营的连续性 [1] - 本次换证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仅维持正常生产运营 [1]
新华锦:独立董事楚旭日辞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7:54
公司治理变动 - 独立董事楚旭日因个人原因辞去所有职务 辞职将在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新独立董事后生效 [1] - 公司提名邢聪明为新的独立董事候选人 其资格已通过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查 [1] - 新任独立董事候选人邢聪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审核无异议 [1]
全线飘红!牛市旗手大爆发,千亿巨头广发证券涨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7:42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9月29日集体上涨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13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2] - 券商概念股集体爆发 广发证券 华泰证券 国盛金控涨停 湘财股份 东方证券 东吴证券等走强[2] 政策支持 - 央行会议明确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2] - 央行提出用好证券 基金 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2] 行业基本面 - 三季度证券行业交易活跃度和两融规模提升明显 叠加低基数效应 券商三季报业绩同比增速有望进一步扩大[2] - 投行 衍生品和公募业务等业务有望接续改善[2] - 头部券商海外业务崛起和内生增长导向有望驱动ROE扩张[2] 投资机会 - 券商板块估值仍在低位 机构仍有配置空间[2] - 继续看好券商板块战略性配置机会 关注三季报和政策事件催化[2]
百元就能买重疾险!多家险企上线一年期创新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7:40
行业趋势 - 互联网保险平台推出短期重疾险产品 包括众安保险联合蚂蚁保的"健康福·百万重疾(保1年)"、元保联合泰康在线的"元保·百万重疾险"以及阳光财险联合蚂蚁保的同类产品 这些产品保障期限为1年 保费控制在百元价位[3] - 传统重疾险自2018年以来连续五年负增长 2023年收入腰斩至200亿元 医疗险市场占比首次接近重疾险[6] - 2024年全国医疗险规模首次超过重疾险 以约44%的占比成为健康险第一大险种[6] 产品特征 - 短期重疾险具有低门槛和高杠杆特征 30岁男性获得20万元保额的年保费约200元 百万保额的年保费低于1000元 而传统长期重疾险同等保额保费超过2000元[4] - 产品设计特点包括保费低至百元级 投保灵活提供多种方案选择 年龄覆盖最高70岁 并通过分段赔付等创新模式实现高杠杆保障[5] - 分段赔付设计为首次确诊重疾赔付100%基本保额 之后1年内按月赔付10%基本保额 最多赔付10个月[10] 市场需求 - 消费者对灵活、可负担、高性价比的健康保障需求增强 特别是年轻人群和首次购买保险的客户[3] - 短期重疾险满足工薪阶层和年轻人对低成本、高杠杆保障的迫切需求 同时帮助保险公司开拓新客户市场[5] - 中国人均重疾险保额偏低 件均赔付不足10万元 重疾险年新单保费不到历史最高峰的20%[8] 市场挑战 - 传统重疾险面临预定利率下调压力 2023年和2024年两次下调后 2024年8月31日普通型产品利率从2.5%降至2.0% 导致产品价格进一步上调[6] - 传统重疾险销售难度加大 高保费和长期缴费模式对中青年客户吸引力有限 客户对长期承诺的意愿下降[7] - 产品复杂度高 保障条款繁多且可选责任复杂 客户理解成本高影响购买决策和销售效率[7] 产品创新 - 保险公司和平台持续创新重疾险产品 推出更适配用户需求的产品[8] - 短期重疾险运营灵活 客户可每年调整产品方案 或免健告升级至新版产品[5] - 分段式赔付使患者在不同治疗和康复阶段获得持续赔款 提高保障杠杆并降低投保门槛[11] 保障策略 - 近40%百万重疾险用户同时持有百万医疗险保单 通过医疗险报销治疗费用和重疾险补充康复收入损失的双重保障模式 系统性应对重疾带来的医疗支出和经济损失[11] - 专家建议以长期重疾险为健康保障基石 短期重疾险作为入门保障或补充[11] - 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中位数为42.12% 行业平均值约45% 多数消费者因高免赔额难以获赔[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