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搜索文档
今世缘谋划全国化“前夜” 基酒之问被“旧事重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8:41
营销争议事件 - 今世缘经销商传播的海报内容直接质疑竞争对手年份酒价值,并影射洋河等品牌的"兄弟共饮"和家庭团聚营销策略 [2] - 海报虽被公司否认官方发布,但恰逢今世缘全国化战略推介会期间,转移了市场关注焦点 [2] - 公司董事长在公开场合强调行业应避免贬低竞争对手,试图平息争议 [3] 年份酒认证体系 - 洋河年份酒产品通过中国酒业协会认证,需满足基酒加权平均年限80%的标准,并有第三方机构全程审核 [4] - 洋河高线光瓶酒作为大众价位产品,每瓶均获中轻检验认证中心鉴定为100%三年陈酒 [4][5] - 浓香型白酒工艺决定只有少量优级酒可用于高端产品,基酒储备规模直接影响年份酒竞争力 [8] 产能与基酒储备对比 - 今世缘现有6万吨/年酿酒产能,半成品酒库存16.18万千升,在建4万吨新产能 [6][7][8] - 洋河实际产能超14万吨/年,半成品酒库存近70万吨,均为今世缘2-4倍 [8] - 公司2021-2024年产量从3.65万千升跃升至5.35万千升,但被投资者质疑存在外购基酒可能 [9] 区域市场竞争格局 - 今世缘2024年省外收入仅占8%(9.26亿元),洋河省外收入占比达55% [10][12] - 公司在江苏省内多个大区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期洋河省内收入下滑两位数 [10] - 全国化战略聚焦长三角及环江苏周边市场,包括上海、浙江、安徽等省份 [12] 产品价格带博弈 - 国缘淡雅实际售价下探至100-150元区间,直接与洋河海之蓝形成价格重叠 [14][16] - 今世缘百元以上产品占比超90%,但洋河新品集中发力大众价格带形成挤压 [13][14] - 洋河大众产品明确标注3年以上基酒勾调,今世缘同类产品未公开具体年份信息 [16] 行业发展趋势 - 白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今世缘2024年营收115亿元但增速回落至个位数 [10][11] - 浓香型酒企早期扩产决定当前竞争优势,基酒储存周期直接影响年份酒品质 [8][9] - 终端价格下行导致原中端产品被迫参与大众市场竞争,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 [14][17]
终端智能体成为安全新战场 “可不可信”迫在眉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8:33
AI眼镜与终端智能体发展现状 - AI眼镜被视为继手机之后的下一代智能终端,具备捕捉人脸、行为轨迹、环境影像等功能,但隐私泄露风险突出,尤其在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环节存在窃听、篡改风险 [1] - 2025年AI大模型加速下沉,智能体渗透至手机、眼镜、耳机、车机等终端设备,重新定义生活、工业、医疗、教育等行业的交互方式,例如Meta Quest 4 Pro实现毫米级手势识别,华为Vision Glass 2025支持眼动触发导航 [2] - 终端智能体从传统智能终端演进为"端侧"运行的新形态,技术变化带来体验边界突破,如荣耀Magic6 Pro的AI助手可基于用户行为自动推送登机牌、健康码等服务 [2] 终端智能体的安全挑战 - 终端智能体风险从数据泄露扩展至模型行为、身份伪造、环境感知误导、算法伦理等深层问题,例如智能眼镜易被用于无感知偷拍或数据中转攻击 [3][7] - 《白皮书》提出六大风险层级:设备层、数据层、模型层、端云协同层、接口层、业务层,细化至"用户身份""恶意prompt工程""权限滥用"等具体攻击路径 [7] - 模型层风险中,提示词诱导(Prompt Injection)攻击可通过构造输入诱导模型泄露内部逻辑或输出违法内容,智能座舱助手若误判疲劳状态可能引发真实空间安全风险 [7][8] 智能化演进的技术特征 - 智能化深度从移动APP简单赋能力演进至AI原生,交互从单模态升级为多模态及空间智能,服务模式从用户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 [5] - 场景复杂性从单场景服务扩展至全场景任务编排,连接宽度从单一APP完成任务发展为跨应用复杂协同,实现设备与物理世界、智能体之间的广泛连接 [5] - 跨设备多智能体协同带来信任、身份、安全问题新挑战,如链路不可信、授权不可信、身份流通困难,以及全面连接导致的数据传输风险敞口扩大 [6] 行业安全解决方案与生态建设 - 《白皮书》提出三大防护路径:单智能体安全(安全护栏、数据去毒)、多智能体可信互连(可信数据流转、身份认证)、AI终端安全(可信隐私沙箱、跨设备连接) [8] - 蚂蚁集团在Rokid Glasses、小米AI眼镜中应用可信交互服务技术,升级"蚁天鉴"大模型安全解决方案,新增智能体安全评测四大功能 [9] - IIFAA联盟推出智能体可信互连技术ASL,构建智能体间可信连接、运行时安全保护、业务安全防护三大核心能力,覆盖MCP、A2A等通信协议 [10]
东莞金融市场周报:上市莞企总市值4971亿、鼎泰布局具身智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8:27
金融要闻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东莞辖区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63家,数量在广东辖区(不含深圳)排名第2,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占广东辖区(不含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13.70% [1] - 东莞上市公司总市值为4971.61亿元,位居广东省(不含深圳)第4位,在广东省辖区上市公司总市值中占比8.67%(不含深圳),相比第一季度环比提升0.08个百分点 [1][2] - 分板块看,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市值分别为2073.11亿元、2004.65亿元、848.51亿元和45.34亿元 [2] - 2025年第二季度,东莞市新增1家A股上市企业,上市公司所属行业涵盖人形机器人、AI眼镜、工业母机等,市场布局包括主板(21家)、科创板(9家)、创业板(31家)及北交所(2家) [1] 上市公司动态 - 东莞控股拟公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东莞市松山湖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20%股权,转让底价为4812万元,公司已累计收到分红1860万元 [3] - 锦龙股份拟购买深圳本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9.3151%的股份,深圳本贸2024年末总资产为197,806.39万元,净资产为48,548.74万元,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86,949.40万元,净利润为5,362.47万元 [4] - 绿通产业基金完成对深圳恒驱电机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投资金额为1500万元,股份占比为2.1866%,恒驱电机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 - 鼎泰高科全资子公司与中科硅纪(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广东鼎泰中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元,鼎泰机器人认缴出资350万元,持股70% [6] - 鼎泰高科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19亿元、13.20亿元和15.8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亿元、2.19亿元和2.27亿元 [7] - 乔锋智能以自有资金50万欧元在德国设立全资子公司,子公司注册资本为25,000.00欧元,经营范围包括生产和自动化设备、组件、零部件及装置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等 [8] - 乔锋智能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48亿元、14.54亿元和17.6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亿元、1.69亿元和2.05亿元 [8] - 赛微微电第二大股东武岳峰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不超过1,550.53万股公司股份,约占总股本比例18% [9] - 奥普特拟将"华东研发及技术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结项并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同时终止"华东机器产业园建设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继续存放募集资金专户管理 [10]
小马智行彭军:自动驾驶覆盖十五运出行,三四年内将实现盈亏平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8:24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已进入量产阶段,并在深圳开启道路测试 [2] - 第七代系统成本较前代大幅下降70%,突破规模化量产经济性拐点 [7][12] - 公司已累积超4500万公里全球自动驾驶路测里程,其中全无人驾驶路测里程超800万公里 [4] 商业化运营数据 - 北上广深Robotaxi累计实现50万小时全天候运行,单车日均最高达15单 [2][8] - 公司目标2025年底组建超千辆规模车队,预计2028-2029年实现盈亏平衡 [3][10] - 自动驾驶安全性比人类驾驶高出10倍,已实现50万小时全场景、全天候、全无人运营 [4] 十五运会合作 - 公司将在赛事核心区域部署自动驾驶服务网络,覆盖媒体接驳、嘉宾出行等场景 [4][5] - 通过赛事开辟高频刚需场景,为商业化运营沉淀高价值数据 [6] - 助力打造"科技全运"名片,展示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成熟度 [6] 产业链协同 - 深度融入大湾区产业生态,与广汽集团、速腾聚创等建立战略合作 [7] - 第七代系统为全球首个100%车规级硬件方案,平台化设计适配多款主力车型 [7] - 激光雷达已进入千元级别,未来有望降到千元以内 [12] 国际化布局 - 与Uber的中东合作项目稳步推进,下半年Robotaxi将通过Uber平台登陆中东市场 [10] - 在北京亦庄、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上海嘉定等多个区域开展运营 [10] 技术优势 - 基于世界模型和虚拟司机技术,实现L4级全自动驾驶车辆常态运营 [4] - 仅用原有1/3算力即可实现同等功能,技术优化显著降低成本 [12] - 对窄路临停、特种车让行、鬼探头等复杂场景展现出更优行驶能力 [4]
院外购买创新药也能走商保 多险企推外购药保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8:21
医保支付改革与商业健康险发展 - 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速落地叠加药品集采常态化导致公立医院原研药供给趋紧患者院外用药需求激增[1] - 基本医保定位"保基本"商业健康险对减轻医保基金压力支持创新药械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创新药支付巨大市场在于商业健康险[1] - DRG/DIP改革通过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病种分值付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给医院带来控费压力改变患者用药渠道和费用承担模式[2] 外购药责任成为产品升级焦点 - 外购药责任指被保险人因医院缺药需院外购药时保险公司按合同报销该费用的保障责任近期众安太平洋新华等险企密集推出相关创新产品[2] - 太平洋健康险指出当前健康保障三大矛盾:老龄化商保需求增长自费医疗负担重带病人群产品供给不足[2] - DRG/DIP模式下医院更关注治疗效率和成本控制对高值原研药使用趋谨慎部分高价药难以进入医院采购范围导致患者转向院外购药[3] 险企产品创新动态 - 众安尊享e生2025版实现外购药械全场景覆盖不限疾病类型药品清单和就诊场景太平洋蓝医保新华医药无忧等产品均将外购药纳入责任范围[4] - 太平洋健康险多款产品涵盖上百种肿瘤创新药和3种CAR-T药品新华保险外购药械不限清单并纳入海南粤港澳等地临床急需进口药[5][6] - 外购药责任普遍设置"三要素"限制:与住院相关需正规处方药品使用必须合理明确免除实验性药品等责任[6] 创新药支付生态构建 - 国家政策明确到2030年建成基本医保为主体商业健康险等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体系医保局2025年药品目录调整方案探索创新药商保准入机制[7] - "三除外"政策使创新药不计入医院自费比例指标不纳入集采替代监测不影响DRG/DIP结算机制为商保承担高值药支出提供制度通道[8] - 保险公司构建支付生态需数据精算资源整合客户服务能力新华保险提出通过"大数法则"聚焦高值创新药械构建"药企-支付-患者"闭环[9] 行业转型趋势 - 保险公司从单纯赔付者向整合者转型太平洋健康险强调整合医疗医药资源形成闭环管理众安保险提出从财务工具进化为连接各方的生态枢纽[9] - DRG/DIP改革催生院外用药刚性需求险企产品创新反映行业从单一赔付向多层次保障生态转型商业健康险将在多元化健康需求中扮演关键角色[10]
恒瑞医药海外授权交易120亿美元,创新药加速变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7:39
恒瑞医药与GSK合作 - 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达成协议共同开发至多12款创新药物涵盖呼吸自免和炎症肿瘤治疗领域 [1] - GSK将支付5亿美元首付款并获得HRS-9821及最多11个项目的全球独家权利(除中国大陆港澳台) [1] - 若所有项目均实现里程碑恒瑞医药潜在总收益约120亿美元(约860亿元人民币)并可收取销售提成 [1] - HRS-9821为PDE3/4抑制剂用于治疗慢阻肺病已获NMPA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1] - 合作模式为恒瑞主导研发至I期临床GSK拥有后续开发和商业化选择权 [6] 慢阻肺病治疗领域动态 - 全球慢阻肺病患者超3.9亿中国患者约1亿4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13.7%年死亡约100万人 [4] - 默沙东以100亿美元收购Verona Pharma获得全球首个PDE3/4双重抑制剂Ohtuvayre [4] - Ohtuvayre为近20年首个慢阻肺病突破性疗法5分钟起效无需生物标志物检测 [5] - 生物制剂如Dupixent和Nucala在特定患者亚群中取得突破但再生元itepekimab三期临床失败 [5] - 慢阻肺病治疗从传统红海转向蓝海特质 [3] 创新药行业趋势 - 肿瘤领域同质化严重2025年上半年全球肿瘤研发管线相似靶点药物占比超60%PD-1/L1抑制剂临床试验超5000项 [2] - 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2023-2028年风险敞口达3540亿美元占2022年全球医药市场32% [9] - 中国创新药BD交易2025年上半年超50项总金额480亿美元其中18项超10亿美元 [10] - 恒瑞与GSK合作标志国际化战略飞跃建立多管线平台式合作模式 [7] - 跨国药企加速对外合作中国创新药企议价能力提升 [10] 跨国药企战略调整 - GSK将呼吸系统疾病作为战略重点2023年收购Bellus Health获候选药物camlipixant [8] - 默沙东PD-1疗法可瑞达2024年销售额294.82亿美元但2028年专利到期 [8] - 专利到期后仿制药竞争导致原研药销售额第一年下降37%第二年下降60%以上 [9] - 跨国药企通过License-out及NewCo模式快速补充管线 [10]
沉浸式游玩项目预订量飙升300% 暑期入境游持续火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7:24
入境游市场增长 - 上半年外国人入出境数量达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 [1] - 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的71.2%,同比上升53.9% [1] - 重点城市外国游客酒店订单均涨超130% [1] - 7月1日至10日北京口岸外国游客17.1万人次,同比增长22.1% [1] - 上海浦东、虹桥两大空港口岸上半年入境外籍旅客256万人次,同比增长44.7% [1] - 成都空港口岸7月1日至9日入境外国人1.3万余人次,同比增长61.4% [2] - 西安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100万人次,同比增长64% [2] 热门城市与客源 - 上海、北京、成都、西安成为入境游热门城市 [1] - 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成为西安入境游外国旅客中占比最多的国家 [2] - 东南亚客源恢复较快,中东、中亚国家客源基数小但提升速度快 [1] 免签政策影响 - 中国已对47个国家实施单边免签政策,对55个国家过境免签延长至240小时 [3] - 2024年外籍人员来华3253.9万人次,其中免签入境2011.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0.7%、112.3% [3] - 张家界景区韩国旅客络绎不绝,新增多国背包客 [4] 旅游产品与服务 - 北京故宫推出"探秘故宫"外文专场,大唐不夜城推出唐装体验,南京秦淮河推出画舫夜游 [5] - 美国运通卡、日本吉事美卡在北京可直接拍卡坐地铁 [5] - 广西超9000家商户支持外卡受理,"一键游广西"提供多语种服务 [5] - 浙江上线"嗨游"平台,实现全链条服务整合 [5] 入境游消费 - 境外旅客购物热情高涨,偏爱耐克、阿迪等运动服饰品牌 [7] - 2024年境外旅客入境消费占GDP比重约0.5%,低于世界主要国家的1%至3% [7] - 优化离境退税政策实施首月,办理离境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16% [7] - 外国游客足迹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县域城市 [7] 文化体验与消费趋势 - 非遗工坊、民俗演艺、市井生活探秘等沉浸式游玩项目预订量同比飙升300% [8] - 川剧变脸、京剧演艺在携程海外平台预订量比去年增长近10倍 [8] 市场潜力与企业发展 - 中国入境游市场仍有万亿级增长空间 [9] - 旅游企业需打造差异化、多元化旅游服务,满足多样化入境游需求 [9] - 中小旅游企业可专注于提供更有深度、更精准、更高端或更小众化的服务 [9]
国家卫健委答21: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畅通双向转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7:21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北京市设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分五批次集中规范调整8800余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1] - 常态化动态调整近400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新增134项价格项目 [1] - 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比改革前提升12 8个百分点 [1]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 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社区康复 骨质疏松 儿科 中医痹病4个特色科室 [2] - 诊疗病种达389种 覆盖全科 康复 中医 儿科 心理等领域 [2] - 2018年以来门诊诊疗人次增长28% 床位使用率持续增长 [2]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 通过基层卫生预约转诊服务平台实现家庭医生向二三级医院转诊 [2] - 2024年上转患者同比增长159% 接收下转患者同比增长116% [2] - 开设"接续病房"承接上级医院下转康复期病人 [2]
帮信罪低龄化问题突出 最高法:对未成年人、在校生可依法从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7:09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王俊 实习记者 蔡欣佁 北京报道 近年来,以电信网络信诈骗、网络赌博为代表的信息网络犯罪频发,帮信罪作为黑灰产业链的重要犯罪 之一,案件数量也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帮信罪低龄化突出,25岁以下被告人占比三分之一,有不少未成年人、学生涉案,引起社会 广泛关注。 针对"帮信罪"的新态势以及社会争议问题,7月2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 合发布《《关于办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帮信 罪的主观明知认定规则,并坚持宽严相济,突出打击重点,对于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依法从宽处理。 清迷雾:"情节严重"标准统一 自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增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下称"帮信罪")以来,帮信罪正式迈入第十 个年头。近年来,帮信罪"花样翻新快,法律适用争议较大,而现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相对滞后", 最高法刑三庭庭长汪斌点出实践难题。近年来出台的《帮信解释》、《电诈意见二》和相关会议纪要均 涉及帮信罪的认定规则,但由于效力层级不一,条款内容分散,司法实践中存在规则适用不当、裁判尺 度不一、政策把握不准等现象。 《意见》调整和整合了《帮信 ...
21专访|民生银行温彬:下半年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有很大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6:4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金萍报道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6.0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实现平稳运行,为全 年实现5%左右的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上半年我国经济表现好于外界预期,主要原因在于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消费增长以及外贸在复杂环境下展 现的活力和韧性。但也需要看到,二季度投资出现增速放缓。 下半年宏观政策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力提效?大宗消费品如何发展?如何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培育可持续的消费动能 近日,围绕上述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在他看来, 下半年应着力增强经济内生动能,提振消费需求,特别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服务消费的潜力和空 间巨大;提高投资效益,围绕国家重大项目、新质生产力、居民消费升级方面,扩大投资,推动中国经 济高质量发展。下半年财政、货币等宏观调控政策还有很大的空间,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态势提供有力 支撑。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21世纪》:上半年GDP同比增长 5.3%,高于全年5%的增长目标,你如何看待? (图: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受访者供图) 温彬:这一增速的"含金量"很高。一方面,我国经济韧性得到充分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