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搜索文档
盛美上海:多位股东已累计减持0.14%股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19:57
南财智讯11月21日电,盛美上海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部分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减持 计划已实施完毕。截至2025年11月21日,HUIWANG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99,794股,占 总股本的0.04%;王坚减持148,104股,占总股本的0.03%;LISAYILUFENG减持77,400股,占总股本的 0.02%;陈福平减持120,379股,占总股本的0.03%;罗明珠减持80,686股,占总股本的0.02%。本次减持 后,上述股东合计减持比例为0.14%。减持价格区间为155.50元至181.49元/股,减持所得资金主要用于 个人资金需求。 ...
中国黄金: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陈军辞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19:54
南财智讯11月21日电,中国黄金公告,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陈军先生提交的书 面辞职报告,陈军先生因工作调整原因申请辞去副总经理及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秘书职务。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陈军先生提交的辞职报告 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陈军先生辞去副总经理及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后,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截至公告披露日,陈军先生通过公司持股平台泉州君融信息咨询中心(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公司股票 603,360.62股,不存在应当履行而未履行的承诺事项。 ...
打破常规 比亚迪、宁德时代诞生汽车产业链企业首批院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19:49
院士增选事件与行业意义 -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廉玉波与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技术负责人首次当选,打破院士均来自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常规 [1] - 吴凯是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神行超充电池等技术奠基人,其研发定义了全球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与充电速度的技术上限 [1] - 廉玉波职业生涯横跨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上汽集团,在比亚迪全面主导整车技术与电动平台开发,是公司实现全面技术输出的关键人物 [1] 比亚迪技术路径与市场表现 - 廉玉波于2004年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研发部门,2008年带领团队推出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F3DM,纯电续航达100公里,远超当时通用、丰田约25公里的水平 [2] - 该技术确立了比亚迪“以电为主”的混动路线,使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核心技术上实现对国际巨头的超越 [2] - 廉玉波主导的DM技术持续迭代,推动比亚迪插混车型销量从2020年4.8万辆跃升至2023年143万辆,增长约30倍 [2] 行业趋势与竞争力 - 插电混动技术路线正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优势之一 [2] - 2025年1-9月,中国新能源车出口中,插混和普混车型已替代纯电车型成为新增长点,插混皮卡在商用车出口中表现突出 [2] - 两位企业院士的当选反映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在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到整车制造方面的全面技术突破 [3] - 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革命到整车混动技术全球引领,这些创新构筑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
“海边原石”全面开放,深圳文化地标再上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19:45
据官方解释,深圳湾文化广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历经时光雕琢的"海边原石"。毗邻活力城市商圈和繁华 总部基地,九块错落分布的"原石"映照着写字楼群的城市轮廓,宛如一组大地雕塑,构筑出一幅超现实 的城市图景。 "深圳湾文化广场应当是一个伴随城市发展生长的绿色城市客厅。"马岩松曾公开谈到,这块场地在都市 CBD与自然之间,首先考虑的是创造一个公共市民空间,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深圳珍贵的海湾资源,再 将建筑的展馆功能有机融入绿地景观中。 11月23日,深圳又一新地标——深圳湾文化广场将全面开放。 据悉,深圳湾文化广场是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的重要文化设施,由知名建筑师马岩松领衔的MAD建 筑事务所设计,由华润置地代建运营,涵盖设计艺术展览、未来设计学苑、多元文化空间、跨界社交聚 落四大功能场域,致力于打造一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计文化综合体。 深圳湾文化广场位于后海片区,周边有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深圳人才公园、深圳湾万象城、中国华 润大厦"春笋"等核心地标。场馆占地面积5.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其中展览空间约5万平 方米;分为北馆、南馆、主题馆,涵盖地上4层、地下3层,总投资达37.66亿元。 自11月1日 ...
本周上交所处置360起异常交易,重点监控*ST正平、*ST亚振、合富中国等异动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19:42
南方财经11月21日电,2025年11月17日至2025年11月21日,上交所对360起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证券 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对*ST正平、*ST亚振等异常波动退市风险警示股票,以及合富中 国等严重异常波动股票进行重点监控,对17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等进行专项核查,向证监会上报涉嫌违 法违规案件线索1起。(21世纪经济报道) ...
竞业达:拟使用不超2.70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19:29
南财智讯11月21日电,竞业达公告,公司于2025年11月22日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 过,拟使用不超过2.70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于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安全性 高的保本型产品,使用期限自2025年12月19日至2026年4月30日,资金在额度范围内可滚动使用。该事 项不会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度和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
南财快评|如何看待美股AI估值争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19:28
2000年美股的互联网泡沫,在客观上催生了廉价的光纤基础设施,为后来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奠定了物理 基础。同理,今天全球的算力堆积,或许正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必经之路。没有资本的大规 模押注,就不可能有大模型的参数量级飞跃。因此,在市场担忧估值是否过高的同时,也应看到这是技 术演进中的一种激进的融资机制。 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些科技巨头们处于这场游戏的哪个阶段?如果说过去两年是概念验证和狂欢的"上 半场",那么现在他们正步入最为艰难的"中场时刻"。这是一个由预期、资本与技术现实共同编织的复 杂局势,未来的关键,在于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能否追上预期的上升速度。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动态博 弈,也是时间与耐心的赛跑。 在这个阶段,对于美股AI公司来说,单纯的算力堆叠带来的边际效应开始递减,技术神话需要面对财 务报表的冷酷审视。投资者不再仅仅满足于"未来可期"的故事,他们开始索要营收数据和利润率。这正 是"动态博弈"最为激烈的时刻:一方面,技术必须继续加速,Scaling Law(缩放定律)是否失效的争论 需要用更强大的模型来终结;另一方面,商业化必须大步流星地赶上来,证明AI不仅仅是昂贵的玩 具,而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引 ...
40只中证A500基金再度全线收跌,总规模跌破2000亿元|A500ETF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19:25
中证A500指数整体表现 - 指数在报告期内收盘于5325.99点,本周下跌4.27% [2][6] - 本周总成交额为30239.84亿元,日均成交额为6047.97亿元,成交额环比下降13.94% [2][6] - 跟踪该指数的40只基金全部下跌,跌幅均超过3% [6] 成分股表现 - 成分股中涨幅最大的是航天发展,周涨幅达31.77% [4] - 涨幅前十的个股包括蓝色光标(20.18%)、彤程新材(14.75%)、晶晨股份(9.66%)等 [4] - 跌幅最大的是德方纳米,周跌幅为-19.27% [4] - 跌幅前十的个股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如新宙邦(-17.98%)、固德威(-17.59%)、锦浪科技(-17.42%)等 [4] 相关ETF基金表现 - 华安基金旗下的中证A500增强ETF本周跌幅最大,为4.67% [6] - A500增强ETF易方达跌幅最小,为3.23% [6] - 所有相关基金总规模已跌破2000亿元,期末为1920.64亿元 [6] - 规模最大的三只基金分别为华泰柏瑞A500ETF(256.97亿元)、易方达A500ETF(226.45亿元)和国泰基金中证A500ETF(212.14亿元) [6] 市场观点分析 - 短期A股陷入4000点拉锯战,外部美元指数回升压制科技估值 [7] - 内部科技获利盘累积、部分科技财报不及预期且科技持仓集中度过高,导致市场震荡分化和风格再平衡 [7] - 多项指标触发短期休整信号,但见顶信号尚未显现,A股牛市行情仍处中段 [7]
年内最牛新股诞生,中一签最高赚1.5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19:25
新股首日表现 - 2024年11月21日北交所上市 股价最高触及159元 较发行价9元涨幅超过1600% 创年内新股首日最高涨幅纪录 盘中两次触发临时停牌 [1] - 收盘报118元/股 涨幅达1211.11% 日内换手率超98% 以发行价计算 中一签(100股)最高可赚1.5万元 [1] - 最新市值75.6亿元 流通市值16.7亿元 市盈率TTM为137.13 成交额5.9亿元 [3]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为工业精密清洗领域专用智能装备生产商 产品主要应用于车辆动力总成、新能源三电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清洗 在清洁度、生产节拍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 公司瞄准大尺寸工业零部件检测痛点 布局机器视觉检测产品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1] - 公司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工厂"等多项资质认证 [1] 客户与市场 - 客户资源包括比亚迪、长安、吉利、长城等主流车企 以及潍柴动力、一汽集团等大型零部件企业 并已建立稳定合作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7亿元、2.60亿元和2.65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4089万元、4869万元、4349万元 [2] - 2025年半年报显示 上半年营收1.29亿元 同比增长8.34% 但净利润同比下降20.92%至1636.94万元 [2] 上市历程 - 公司曾在2020年12月冲刺创业板 但于2021年8月撤回申请 [2] - 转战北交所后 因连续两家审计机构被证监会处罚而被迫中止审核 先后更换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和天职国际 最终与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完成上市 [2]
网红酸奶Blueglass,成被执行人|消费舆警指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19:25
编者按:消费者的信任与喜爱,是面向大众的消费企业最宝贵的市场资源。近年来,随着消费品牌与公 司经营全流程环节的绑定程度不断加深,每一次消费产品舆情的出现、演变和定调,既考验其品牌长期 建设和应急策略的有效性,也反映了其整体企业文化与运作机制中的特征。 南方财经全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消费新闻部长期关注消费类企业的舆情动态,在跟进新闻动态、传递 有效信息和反映消费者诉求的基础上,希望以每一次典型舆情案例的出现和应对为切口,观察企业在面 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和舆论环境变化时的处理过程,从而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企业在品牌、市场运营管理 中的得失,从而为行业做出预警和警示。 为此,南财·21消费新闻部综合企业在舆情预警与回应中涉及的公开操作维度,形成量化评分机制—— 具体而言,包含舆情管理及响应、舆情回应、事件处理、品牌影响四个一级指标和预防机制、回应直接 度、信息透明度、处理长效性等14个二级指标,按照百分制根据重要性对不同指标赋值并打分,并以 《消费舆警指数》对企业的应对速度、态度与有效度进行分析评价,为企业品牌管理与消费者的品牌认 知提供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朱艺艺 舆情事件:网红酸奶Blueglass成被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