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京报
icon
搜索文档
在机器人搏击比赛上 奥运健儿击败了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
新京报· 2025-08-20 00:39
赛事概况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自由搏击项目决赛中,奥运健儿组成的奥林1队以82:49比分击败高校硕博生团队华电铁甲钢拳队夺冠 [1][7] - 自由搏击项目共8支队伍参赛,其中6支为高校机器人专业团队,2支为跨项目奥运选手组成的"奥林队" [3] - 赛事使用宇树G1机器人作为统一设备,其1.3米身高设计主要面向科研教育端 [16][17] 技术亮点 - 宇树G1机器人展示出世界领先的运动控制算法,包括抗跌倒能力、快速起身恢复及多关节动作传导技术 [10][11][13][16] - 机器人通过强化学习在虚拟环境训练格斗动作,5月底至8月期间完成从电脑端到实战的快速迭代 [13][15] - 核心零部件和算法均由宇树科技自主研发,实现软硬件深度结合,支持实时修改电机和算法 [15][16] 行业应用前景 - 赛事验证人形机器人在救援、工业巡检等场景替代人力的潜力,特别是平衡性和耐用性表现突出 [11][15] - 奥运选手建议机器人可作为体育陪练或教学工具,模仿真实对手动作辅助训练 [19] - 高校团队计划开发自动索敌算法,推动人形机器人对抗技术的进一步升级 [8][10] 参赛者反馈 - 高校团队认为赛事暴露技术短板,如方向感把握和攻防衔接不足,需改进算法设计 [10][17] - 奥运选手指出机器人操作存在动作延迟(非零帧响应),需提前计算位移补偿 [6][15] - 宇树科技表示1.6米以上身高是通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尺寸门槛 [17]
高端化转型期 迪卡侬中国“卖股”传闻再起
新京报· 2025-08-20 00:37
核心观点 - 迪卡侬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股权 初步估值10亿至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84亿元至126亿元)[1] - 公司回应称"不予置评" 但强调长期扎根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1] - 迪卡侬中国业务面临业绩增长放缓与盈利能力挑战 2023年营收156亿欧元(增长率仅1.15%) 2024年营收162亿欧元(增长3.8%) 净利润同比下滑15.5%至7.87亿欧元[1][2] 股权出售计划 - 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股权 估值区间10亿至15亿欧元(人民币84亿至126亿元)[1] - 公司对市场传言统一回应"不予置评" 类似回应曾出现在2024年4月的传闻中[1] 中国市场发展历程 - 1994年进入中国 初期以生产采购为主 2003年在上海开设首家线下零售店[1] - 2010年启动自营物流 2015年门店达166家 2017年扩张至约260家[1] - 当前门店数量收缩至200家以上 但仍保持规模化布局[1] 战略转型举措 - 2024年进军高端市场 通过涨价、更换LOGO和业务重组推出四大专业品牌(公路自行车、跑步、攀岩、狩猎)[2] - 中国是除法国外首个拥有全产业链的海外市场 2024年6月28日单日新增三家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门店[2] - 2024年计划新开及焕新门店20至30家 强化本土化布局[2]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收156亿欧元 同比增长仅1.15%[1] - 2024年营收162亿欧元 增速3.8%未恢复双位数增长 净利润同比下滑15.5%至7.87亿欧元[2] - 高端品牌转型尚未对业绩产生显著推动作用[2]
脉脉:AI岗位数暴涨29倍 实习生日薪4000元
新京报· 2025-08-20 00:32
(文章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程子姣)8月19日,根据脉脉发布的相关岗位数统计,2025年7月,脉脉上人工 智能新发岗位量相较2024年1月暴涨29倍,有超过1000家人工智能企业在脉脉上招聘人才,相关在招岗 位数量超过7.2万个,除了技术岗位之外,设计、销售、人事、财务、行政、运营、市场等多个非技术 岗位也在热招。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平均月薪普遍在4.7万至7.8万元之间,部分人工智能实习生的日薪 达4000元。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土默特右旗现场检查指导防汛救灾工作
新京报· 2025-08-19 23:17
防汛救灾工作部署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深入土默特右旗现场检查指导防汛救灾工作并看望一线抢险救灾人员 [1] - 排涝是当前最紧急任务需持续加大排水力度尽快降低水位并打通道路 [1] - 要求备足救灾物资全面加固重点部位堤坝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1] 灾害应对与风险防范 - 针对巴彦淖尔市和鄂尔多斯市等地因山洪和城市内涝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强化防范 [2] - 需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做好极端灾害应对准备强化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 [2] - 重点排查泥石流滑坡体河道及城市内涝等安全隐患确保及时有效处置险情 [2] 公共卫生与群众防护 - 全力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防范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 加强避险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 及时发布临灾预警和安全警示引导群众主动避险 [2]
年底前北京天然河湖通航里程力争超100公里
新京报· 2025-08-19 22:49
滨水空间建设进展 - 北京市天然河湖游船通航里程已达80公里以上 年底前力争超100公里 [1][7] - 坝河口蓄滞洪区建设工程预计年底完工 兼具防洪与休闲功能 [1][4] - 大运河 潮白河 昆玉河 亮马河等河段已实现游船通航 [1][7] 坝河口蓄滞洪区规划 - 工程横跨朝阳区东坝乡 金盏乡和通州区 河道长度6.7公里 [2] - 新建13.4公里连续堤防及2处蓄滞洪区 雨洪调蓄能力达338万立方米 [4] - 保留成片林与生态岸线 设置4.4公里环湖路及亲水栈道 观鸟设施 [3] 坝河通航与旅游开发 - 年底开通北京市首条旅游游艇航线 西起颐堤港码头 东至城市副中心 [5] - 通航河段建设4个船闸 游客可乘船畅游15公里 [5] - 金盏花岛设计为水上秀场与码头 造型呈现五瓣荇菜花形态 [3] 全市滨水空间布局 -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凉水河 清河 北小河等滨水空间 [6] - 西部以永定河为轴联动首钢园 园博园 东部打造北运河时尚街区 [6][7] - 新城地区建设顺义龙道河 延庆妫水河等山水相映的生态空间 [7] 滨水活动与设施 - 利用滨水空间举办龙舟赛 马拉松 骑行等文体活动 [7] - 水情观测塔高31米 兼具汛期水位观测与非汛期观光功能 [2] - 颐堤港湾码头设80米钢结构栈道及300平方米观景平台 [5]
“生动实践在京华”理论微宣讲市级示范团走进房山
新京报· 2025-08-19 22:49
宣讲活动概况 - 北京市"生动实践在京华"理论微宣讲市级示范团于8月19日在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宣讲活动 [1] - 宣讲活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国潮文化等主题展开 [1] - 宣讲团从服务人民、基层治理、文化自信、商业航天、人民城市理念等不同视角进行宣讲 [1] - 24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1] 宣讲内容 - 房山区委党校科研室科员张宇吉结合房山区在教育提质、医疗优化、养老服务升级、就业保障强化等方面的实践讲述民生答卷 [1] - 昌平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副教授曹琪通过昌盛园社区由"乱"到"治"的案例展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 [1]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歌曲纪念馆负责人表示将借鉴宣讲经验推动红色文化传播 [1] 宣讲团组成与计划 - 市级示范团由15名宣讲员组成包括首都高校青年教师、区委党校青年教学骨干和市社科院青年科研人员 [2] - 宣讲内容聚焦"三个务必"、乡村振兴、"两山"理论、文化科技融合、北京中轴线等主题 [2] - 8月19日至21日宣讲团将在16区和经开区开展17场全市巡讲 [2]
易鑫集团上半年营收55亿 金融科技对融资总额贡献首破四成
新京报· 2025-08-19 22:22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业总收入55亿元 同比增长22% [2] - 经调整净利润6.48亿元 同比增长28% [2] - 金融科技业务收入19亿元 同比增长124.5% [3] 业务发展亮点 - 汽车融资交易量36.4万笔 同比增长11% [2] - 融资交易总额327亿元 同比增长4% [2] - 金融科技平台促成融资额153亿元 同比增长58.2% [3] - 金融科技业务对融资总额贡献比例达46.7% [3] 细分业务表现 - 二手车融资交易量22.2万笔 同比增长45% [2] - 二手车融资金额182亿元 同比增长31% [2] - 二手车业务占汽车融资交易总量比例达61% [2] - 电池GAP产品交易量3.1万笔 同比增长44.5% [2] 行业背景 - 上半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同比增长8.2% [2]
“白武士”输血拯救未果 华南城“清盘”背后的困局
新京报· 2025-08-19 22:21
公司清盘事件 - 香港高等法院下令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清盘 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周伟成及潘路洋被委派为共同及个别清盘人[2] - 清盘程序正式启动 公司更改注册办事处地址和授权代表[2] - 清盘呈请由花旗国际提出 涉及2024年4月到期的2.89亿美元9.0%优先票据违约 欠款金额约3.06亿美元[3] 财务与债务状况 - 截至2024年底总计息债务达302.204亿港元 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仅7.177亿港元 其中受限制现金为6.766亿港元[4] - 存在157.42亿港元有息负债违约 触发3.75亿港元有息负债于要求时偿还[4] - 2024年融资成本增加140.3%至15.225亿港元[8] - 安永对2024年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基础包括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28.48亿港元[5] 市值与股价表现 - 停牌前股价0.107港元 市值仅剩12.24亿港元 较2014年峰值300亿港元缩水超90%[2] 国资救助努力 - 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5月以19.1亿港元认购33.5亿股成为第一大股东[6] - 特区建发后续通过股权收购持续输血:12.57亿元接盘深圳第一亚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50%股权 50亿元认购西安华南城约69.35%股权[6] - 2023年3月在中国银行等机构助力下签署60亿元流动资金银团贷款 贷款期3年 年利率4.7%[7] - 特区建发签订"维好协议"协助获得美元债展期[6] 救助失败后果 - 特区建发因"维好协议"被花旗国际提起诉讼 索赔不少于14.07亿美元[9] - 特区建发对华南城股权投资确认10.92亿元损失 计提37.80亿元减值准备 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降至48.92亿元[9] - 特区建发2023年净利润为-43.67亿元[9] 业务背景 - 公司主要开发及运营大型综合物流及贸易中心 2009年港交所上市后在全国八座城市扩张[3]
融创启动95.5亿美元债务重组 发行可转债、推股权稳定计划等
新京报· 2025-08-19 22:08
债务重组进展 - 截至6月24日持有现有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75%的同意债权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 [1] - 境外债务重组范围涵盖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估计债务求偿额约95.52亿美元(含本金及应计未付利息) [1] 重组交易安排 - 拟发行强制可转换债券并向主要股东发行债券 [1] - 每100美元本金的强制可转换债券中有23美元将发行予董事长孙宏斌或其指定人士 [2] - 主要股东融创国际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3.31%并由孙宏斌家族信托控制 [2] 股权结构管理 - 通过分配受限股票使孙宏斌股权比例维持在一定水平 [1] - 建议增加法定股本从15亿港元(150亿股)至30亿港元(300亿股) [3] - 新增150亿股未发行股份且所有股份享有同等地位 [3] 团队稳定计划 - 拟通过配发新股份向选定雇员授予股份作为薪酬长期补充来源 [2] - 该计划旨在激励员工持续贡献并促进长期业务恢复与发展 [2]
高端化转型期,迪卡侬中国“卖股”传闻再起
新京报· 2025-08-19 21:56
公司股权出售计划 - 迪卡侬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股权 业务初步估值10亿至15亿欧元 折合人民币84亿元至126亿元 [1] - 公司对市场传言不予置评 强调始终扎根中国长期发展 [1] - 早在今年4月已有类似出售传闻 当时官方同样不予置评 [1] 中国市场发展历程 - 迪卡侬1994年进入中国 最初从事生产采购业务 2003年在上海开设首家线下零售店 [1] - 2010年开始自营物流 2015年中国商场数量达166家 2017年底增至约260家 [1] - 近年门店数量有所收缩 但仍保持200家以上规模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3年营收156亿欧元 增长率仅1.15% [1] - 2024年营收162亿欧元 增长3.8% 未恢复双位数增长 [2] -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5.5%至7.87亿欧元 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2] 品牌战略转型 - 2024年开始进军高端市场 宣布涨价并发布全新LOGO [2] - 重组业务线 推出公路自行车 跑步 攀岩 狩猎四大专业品牌 [2] - 意图打造专业运动品牌形象 但转型尚未带来显著业绩成效 [2] 中国市场布局 - 中国是迪卡侬全球前五重要市场 除法国外首个拥有全产业链的海外市场 [2] - 2024年6月28日一天连开三家新店 均位于城市黄金地段 [2] - 计划2024年新开店及老店焕新总数达20至30家 进一步夯实本土化布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