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搜索文档
基本养老金上调2%,还有这些信息需要关注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9:06
养老金调整政策 - 从2025年1月1日起,2024年底前已退休并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将获得养老金上调,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 [1] - 2%的调整比例与2023年全国城市居民CPI增幅及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增幅相适配,旨在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4] 调整机制设计 - 采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方式,而非单一比例调整,个人最终调整幅度由三部分加总决定 [4] - 挂钩调整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机制,与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同时向高龄退休人员及艰苦边远地区群体倾斜 [4] - 调整方式强调地区执行效率,要求各地尽快将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位 [4] 政策影响与意义 - 在经济回升基础仍需巩固的背景下,此次调整体现政府对民生保障的重视,释放养老保险制度稳健运行的信号 [5] - 上调有助于抵御通货膨胀对养老金实际购买力的侵蚀,保持代际公平,促进退休人员共享发展成果 [5] - 连续多年调整养老金待遇反映养老保险制度动态优化趋势,未来体系将更强化社会稳定器功能,引导社保缴纳积极性 [5]
风光股份净利连降4年 2021上市即巅峰中信建投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8:3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18.39% [1]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6.88万元,同比减亏13.95% [1][2]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7.15万元,同比增长108.33% [1][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33.31% [3] - 2024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28.04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3][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49.30万元,同比下降32.27% [3][4] 历史财务趋势 - 2020-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06亿元、7.54亿元、8.35亿元、7.53亿元 [3] - 2020-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44亿元、1.18亿元、0.95亿元、0.15亿元 [3] - 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81%,净利润同比下降84.25% [4] - 2023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95.61% [4] 上市情况 - 2021年12月17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27.81元/股 [5] - 上市首日最高价66.13元,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5]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2.99亿元,比原计划多3.99亿元 [5] - 募集资金用于烯烃抗氧化剂催化剂项目 [5]
新特电气去年转亏业绩已降2年 2022上市超募2.4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8:30
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16.67万元,同比增长19.9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3.82万元,同比增长112.8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0.07万元,同比增长46.61%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68.82万元,同比增长36.16% [1] 2024年全年业绩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同比下降15.88%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51.16万元,上年同期为6936.21万元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031.39万元,上年同期为5760.85万元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86.09万元,同比增长0.68% [3] 历史业绩对比 - 2022年营业收入4.52亿元,2023年4.48亿元,2024年3.77亿元 [3]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54.20万元,2023年6936.21万元,2024年-4851.16万元 [3]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542.92万元,2023年5760.85万元,2024年-6031.39万元 [3]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41.63万元,2023年4753.54万元,2024年4786.09万元 [3] 公司上市及融资情况 - 公司于2022年4月19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开发行股票6192.00万股,发行价格13.73元/股 [4] - 募集资金总额85016.16万元,净额75468.97万元,比原计划多23833.62万元 [5] - 原计划募集资金51635.35万元,用于特种变压器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5] - 上市发行费用总额9547.19万元,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7601.62万元 [5] 分红情况 - 2023年5月23日公告每10股转增5股并派息(税前)0.8元,除权除息日为2023年5月30日 [5]
凯赛生物跌1% 2020年上市即巅峰2度募资合计115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6:5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今日收盘报46 31元 跌幅1 00% 总市值334 03亿元 处于破发状态 [1] - 公司上市首日盘中最高价198元 为历史最高价 [2] 上市及融资情况 - 公司于2020年8月12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4166 8198万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10% 发行价133 45元/股 [1]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55 61亿元 净额52 80亿元 超募5 81亿元 [2] - 2025年定向增发1 379亿股 发行价42 97元/股 募集资金59 26亿元 净额59 15亿元 [3] - 两次融资合计114 87亿元 [4] 资金用途 - 首次IPO募集资金拟用于:4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项目(金乡) 生物基聚酰胺研究中心 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乌苏) 补充流动资金 [2] - 2025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 [3] 公司治理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XIUCAI LIU(刘修才)家族 系美籍华人 [2] - 2025年定向增发对象为控股股东上海曜修 系实际控制人家庭控制企业 [3] 分红送转 - 2022年实施每10股派息4 5元(税前)并转增4股 [2]
纳芯微跌4.81% 2022年上市超募48亿光大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6:51
股价表现与发行情况 - 公司当前股价为159.90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4.81%,总市值为227.90亿元,处于破发状态[1] - 公司于2022年4月22日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为230.00元/股,发行数量为2526.60万股,保荐机构为光大证券[1] - 公司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55.81亿元,远超原计划的7.50亿元募资目标,超募48.31亿元[1] 募集资金用途 - 原计划募资7.50亿元用于信号链芯片开发及系统应用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1] - 发行费用总额为2.30亿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为2.03亿元[1] 战略配售与限售安排 - 保荐机构子公司光大富尊投资有限公司参与战略配售,跟投比例为2.00%,获配50.5320万股,金额为1.16亿元[1] - 战略配售股份限售期为24个月,自上市之日起计算[1] 2022年度权益分派 - 公司实施2022年度权益分派,以总股本101,064,000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8元(含税),共计派发80,851,200元[2] - 以资本公积金每股转增0.4股,共计转增40,425,600股,分配后总股本增至141,489,600股[2]
显盈科技实控人方拟减持 净利连降2年去年净利0.08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6:03
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股东肖杰及南京启盈计划在2025年7月31日至2025年10月30日期间减持股份 其中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972360股(占总股本1%) 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944720股(占总股本2%) 单个股东合计减持不超过2917080股(占总股本3%) [1] - 减持期间若公司发生股本变动事项 减持比例不变 减持数量将根据总股本变动相应调整 [1] 股东持股情况 - 截至公告日 肖杰持有公司13231800股(占总股本13.61%) 南京启盈持有10800000股(占总股本11.11%) [2] - 南京启盈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涓控制的企业 系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 截至2025年3月31日 肖杰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87亿元 6.82亿元 8.73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289.70万元 2069.28万元 805.73万元 [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209.74万元 较2022年6572.14万元大幅下降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67亿元(同比下降3.4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6.60万元(同比增长689.47%) 扣非净利润50.05万元(上年同期为-238.44万元) [2] 上市情况 - 公司于2021年9月22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发行数量1351万股 发行价47.58元/股 保荐机构为华林证券 [3] - 上市首日盘中最高价89.00元 为历史最高价 [4]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6.43亿元 净额5.83亿元 比原计划多募集2.32亿元 [4] - 发行费用合计6017.62万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4242.52万元 [4] - 原计划募集资金3.50亿元用于Type-C信号转换器产品扩产 高速高清多功能拓展坞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 [4]
同宇新材上市募8.4亿首日涨128% 近2年1期净利连降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5:57
公司上市表现 - 同宇新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开盘价180元,收盘价191.56元,涨幅128.05%,成交额16.24亿元,振幅73.92%,换手率83.97%,总市值76.62亿元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应用于覆铜板生产 [1] 股权结构与实际控制人 - 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驰直接持股39.99%,并通过四会兆宇间接控制5.26%表决权,合计控制45.25%表决权,为控股股东 [1] - 张驰与董事兼副总经理苏世国签署《一致行动协议》,二人合计控制71.38%表决权,被认定为共同实际控制人 [2] 财务数据与经营业绩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93亿元、8.86亿元、9.5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8亿元、1.64亿元、1.43亿元 [8]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76亿元(同比+25.6%),归母净利润3314.9万元(同比-4.43%) [10][11]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2年1.25%提升至2024年2.27% [9] 上市审核关注问题 - 研发费用真实性受质疑:2022年研发人员薪酬同比增加341.54万元,需说明增长合理性及创新能力 [3] - 财务不规范问题:存在现金发放奖金、个人卡收支、转贷等情形,涉及资金850.11万元(运输费210.15万元+员工薪酬639.96万元) [3][4] - 2023年一季度业绩下滑:营收同比降17.51%,扣非净利润降14.12%,需说明经营环境变化 [4] 募资情况 - 公开发行1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发行价84元/股,募资总额8.4亿元,净额7.6亿元,较原计划少5.4亿元 [6] - 募投项目:江西年产20万吨电子树脂项目(一期)拟投入1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1亿元 [7] - 发行费用7962.17万元,其中保荐承销费5860万元 [7][8]
药店岂能“一药两价”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5:47
医保药品价格差异现象 - 消费者使用医保卡在药店购药价格显著高于线上平台[1] - 差价归因于医保支付结算周期长导致药店资金压力[1] - 部分药店通过"一药两价"模式可能变相套取医保基金[1] 行业监管与制度改进 - 国家医保局2024年1月推进医保与医药机构即时结算以改善现金流[1] - 建议采用技术手段识别药价虚高数据并加强违规处罚[1] - 医保部门需强化对定点零售药店的日常管理审核[1] 市场竞争与消费者行为 - 网络售药和同行竞争导致消费者因价格因素转向线上渠道[2] - 线下药店若持续价差策略将面临市场淘汰风险[2] - 医保消费场景局限性被部分药店利用形成价格垄断[1][2]
超算互联网:商业航天发展新引擎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5:43
超算互联网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应用 - 超算互联网依托大显存、全精度覆盖等算力优势,为飞行器设计制造、低空经济类大模型等商业航天场景提供普惠稳定、跨地域、高性能的综合算力服务支持 [1] - 传统风洞实验数据成本高、数量少,难以满足AI大模型训练需求,超算互联网通过"算力+应用"一体化交付,支持空气动力学CFD软件即开即用,生成高精度数据并与风洞实验数据融合验证 [3] - 在商业航天材料学领域,超算互联网支持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量子力学计算,加速特殊性能航空材料的研发 [3] 超算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 平台用户数量突破40万,聚集超500家优质服务商,发布7000多款算力商品与大模型 [3] - 服务覆盖商业航天、工业仿真等100多细分行业和1000多应用场景 [3] 行业合作与未来展望 - 超算互联网计划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领域企业合作,探索超算与太空产业融合,为太空计算等新型场景提供算力保障 [3]
余承东自黑,为享界“打Call”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5:05
品牌营销与用户反馈 - 公司高管反思营销能力不足,承认在车辆防晒等产品优势传播上存在短板 [1] - 享界品牌发布会采用"自黑式"营销策略,通过高管坦诚发言成功提升活动热度 [3] - 品牌营销话术从"遥遥领先"转向"不擅长营销",但持续为合作伙伴造势的核心理念未变 [5] 品牌标识与用户互动 - 享界发布全新六边形Logo,设计融合星芒元素与三千圈细密纹理,体现"寰宇之星"概念 [3] - 用户曾发起"换标总动员",新Logo获车主认可,被认为具有文化特色和辨识度 [6][8] - 车标设计受政策限制,原计划统一使用"界"系列标识,最终形成5个独立车标体系 [6] 产品表现与市场数据 - 享界S9增程版上市后销量显著提升,6月交付4154辆成为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冠,较1-4月三位数交付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8] - 产品技术获用户实证:激光雷达与CAS 3.0系统成功规避暴雨夜交通事故,途灵平台与健康座舱改善驾乘体验 [8] - 高管提出销量目标:期望S9月销突破1.5万辆,并透露第二款旅行车将于秋季上市,主打长续航与大空间 [10] 技术合作与战略规划 - 华为与北汽深度合作,通过技术生态赋能享界品牌,北汽承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坚持高端制造标准 [8] - 公司已为L3级自动驾驶做好技术准备,呼吁相关法规尽快落地 [13] - 产品力对标豪华品牌,享界S9车内空气质量达到沃尔沃S90同级水平 [10] 热点事件回应 - 高管澄清"开车睡觉"事件实为使用智驾时低头看手机,并因此受交通处罚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