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搜索文档
非遗民宿,用文化基因撬动商业价值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17:29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浪潮下,非遗主题民宿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创新表达,成为重构旅游体验的重要 载体。"非遗+民宿"的跨界融合正在重新定义"诗与远方"的内涵,为文旅高质量发展开辟一条文化赋 能、体验升级的创新路径。 "非遗+民宿"的创新路径 非遗与民宿的融合可以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浙江宁波的龙观禅那艺术民宿,民宿客人及周边村民不仅能观看戏剧名角的演出,还能参加与中国传 统戏曲有关的艺术沙龙。曾是甬剧演员的民宿创始人戴如希丹,将宁波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甬剧融入了民宿,将民宿空间与戏剧演出舞台融合,打造出"非遗+演绎+民宿"的样板。 广西桂林阳朔的"格格树"民宿,住店客人大多是外国游客。民宿创始人陈荣华是陈氏太极拳传承人,他 将太极与民宿有机融合,在"格格树"建立了"阳朔陈中华太极馆",推出太极拳课程,以民宿为载体传播 太极文化,不仅让很多外国友人因为喜欢太极而爱上了这间民宿,还让民宿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窗 口。 新疆的"猫窝客栈",既是一个以民宿为核心的"吃、住、游、研学加非遗体验"民宿综合体,更为非遗传 承人铺设了一条非遗"活化"与"转化"之路。 在"猫窝客栈"民宿的非遗体验空间,住店客人可以在 ...
李在明来了,他会是“韩国特朗普”吗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16:30
韩国总统李在明的政治定位与策略 - 李在明被称为"韩国特朗普"但政治光谱位于左侧 被部分人称为"韩国桑德斯"或"李努科维奇" [3] - 通过"公荐大屠杀"排除党内异己 30多名共同民主党议员曾投票支持剥夺其司法豁免权 [5][6] - 2024年总选前打压亲文派 导致李洛渊等核心成员退党 共同民主党被批评为"一人政党" [7] 李在明的经济政策转向 - 2024年参拜保守派前总统墓地 与三星电子李在镕会面 承诺建设"世界第一半导体国家" [10] - 削减检察院、警察及总统府预算合计4.1万亿韩元(约216.48亿元人民币) [8] - 修改对日措辞 提出"不与特定国家绑定" 向保守派和财阀示好 [11] 党派内部权力斗争历史 - 保守派曾发生"公荐大屠杀":2008年李明博排挤亲朴派 2012年朴槿惠报复亲李派 [5] - 进步派复制类似模式:李在明2022年击败文在寅系李洛渊后开始党内清洗 [5][6] - 2024年总选前"密室公荐"争议导致97世代议员朴用镇出局 [7] 外交与司法领域行动 - 发起30次弹劾(占韩国历史总数51次的59%) 涉及24名官员包括3名调查其案件的检察官 [8] - 附和保守派"朴槿惠弹劾无效论" 主张共同民主党向右转型为"温和保守派" [9][10] - 当选后文在寅司法风险降低 但需面对振兴经济与党内派系平衡压力 [12]
安徽农业大学:产教融合实践打通学生就业“立交桥”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16:23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眼下,正逢夏收时节,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2025届应届毕业生杨森林已经奔波在农忙的道路上。在合肥 市肥东县一处试验田,眼前一片金黄的麦田收割完毕,杨森林忙碌起来,别人眼中普通的麦粒对他来说 却是一个个"宝贝","这些都是不同的种质资源,我们从中分析鉴定出优异基因,进行遗传改良,就可 能成为一个优质品种的原材料。" 今年一开年,杨森林就和安徽荃银高科种业公司签约就业协议。一边忙着毕业事宜,一边忙着农业业务 上的事。对杨森林来说,见证和助力麦田丰收,就是最好的毕业论文和求职简历。几个月下来,他褪去 了大学生的青涩,俨然成了公司的"老员工"。 安徽农业 大学农学院学生在麦田里实践。安徽农业大学供图 和杨森林一样,当时和这家公司签约的还有农学院十几名毕业生。之所以一次性签约多名毕业生,用公 司负责人的话来说:"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一个词:放心。" 近三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共有本硕毕业生26103人,其中68.6%的毕业生扎根基层一线就业,74.37%毕 业生留在安徽就业,475名毕业生扎根西部,202名毕业生应征入伍。 从学生到员工"无缝对接" 这种"在校如在企、入企即上岗" ...
物料社交:免费“周边”何以成年轻人“硬通货”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09:11
可能毫无绘画基础,却能设计出一个个Q版形象,将喜欢的人物形象和瞬间定格在卡片、挂件、盲 盒上,或是雨伞、纸扇、钥匙扣等小物品,"社恐"也能凭借不同颜色的手串和陌生人迅速对上暗号。有 一群活跃在漫展、演唱会、戏剧、体育赛事等现场的观众,带着自制"物料",用一句"可以交换一下 吗?",拉近与"同担"(指喜欢同一个偶像的群体——记者注)的距离。 在当代年轻人的线下观演中,"物料社交"正悄然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交方式。"物料"的概念来自二次 元文化,国内最初是在漫展等场合由摊主或商家使用,专指由动漫、游戏、小说、漫画等IP衍生的官方 周边商品,如角色徽章、立牌、手办、玩偶、海报等。 随着同好间互赠文化的兴起,物料逐渐演变为泛指粉丝间免费交换的自制周边。广义上,物料泛指 各类线上数字内容和线下实体物品,既包括可以直接发放的实物,也包括仅用于展示或互动的虚拟载 体。在现场与他人交换的物料,似乎还保留了当时的气味和声音,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偶然掉落的卡 片重温着见面的精彩。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尹一伊长期关注流行文化和粉丝研究,她指出,"物料"原本主 要指官方制作的宣传物品或内容载体,但由于与"无料"同音,在传播过 ...
一场青年消费变革与文旅产业转型的双向奔赴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09:11
旅游市场趋势 - 2024年我国出游人次突破20亿,人均日花费降至269元,几乎回到新冠疫情前水平[2] - 84.62%的"穷游"受访者年龄在28岁以下,78.21%为学生群体,63.08%的单次花费集中在500-3000元区间[4] - 青年旅行者将住宿预算压缩1/3,但在音乐展演、非遗手作等体验项目投入45%消费额[5][6] 消费行为特征 - 82.3%的"穷游者"刻意选择非商业化体验,68%将其视为"自我实现的仪式"[7][8] - 社交媒体成为主要攻略渠道,超90%受访者通过抖音、小红书获取旅游信息[5] - 河南·戏剧幻城清明假期单日接待量突破9万人次,沉浸式剧场复购率达41%[9] 行业创新实践 - 黄山风景区客单价跃升至890元,悬崖咖啡馆、云海剧本杀等特色项目拉动消费[9] - 青岛文旅部门推出模块化行程设计,满足73.6%"穷游"者的定制需求[12] - 莫干山"安全共治"智慧平台将消费纠纷处理周期从22天压缩至5天[12] 产业升级挑战 - 71%受访者遭遇"照骗"景区,线上宣传与实地体验存在严重落差[11] - 景区管理存在"数据孤岛"问题,部分区域出现无证"野导游"等监管盲区[11] - 65.4%年轻人批评景区商业化严重,但愿意为优质文化体验支付溢价[10] 技术应用突破 - AR/VR技术重构沉浸式场景,山东安徽试点"数字孪生"推动IP跨界转化[12] - 苏州"君到苏州"平台整合全域数据,2023年游客满意度指数达80.04[11] - 成都玉林路社区认证15家民间美术馆,年接待量达20万人次[7]
重磅文件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改革尖兵在新时代的又一次“探路”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08:54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版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与战略定位 - 中央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定位为2020年实施方案的升级版,聚焦"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深化改革[1][2] - 重点部署四大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精细化治理模式[2] - 累计已有3批48条创新举措获国家发改委推广,示范效应显现[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3年深圳研发投入达2200亿元(占GDP 6.46%),企业研发占比超9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3] - 科技部支持深圳建设国家实验室等平台,实施"预算+负面清单"科研经费管理,试行科技成果转化长周期考核[3] - 广东省将建立省市共担的国家实验室保障机制,支持企业参与芯片设计制造等攻关任务[4] 金融与跨境业务创新 - 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已覆盖55家跨国公司,业务规模达3400亿美元,实现资金自由划转与混用[2] - 前海国际船舶登记中心筹备机构成立,河套合作区已落地5家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如全球计算联盟)[6] 对外开放与贸易发展 - 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4.5万亿元(同比+16.4%),出口规模实现"32连冠"[5] - 将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5] 行政权限与实施机制 - 广东省已下放117项省级行政职权至深圳,近期拟新增20项[7] - 国家发改委建立"落地方案+操作规范+应用场景+评估体系"全链条落实机制,依法赋予深圳管理权限[6]
多元布局奏效 中国外贸继续增长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08:54
中国外贸增长态势 - 中国5月对东盟、欧盟、非洲和中亚五国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6.9%、13.7%、35.3%和8.8%,整体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3% [1] - 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34.5%,降幅超过4月的21% [3] - 中国外贸展现较强韧性,世界银行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2.7%下调至2.3% [2] 外贸市场结构优化 - 中国对东盟、非洲、中亚五国出口增速高于整体,这些地区多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全球南方"国家 [4] - 中国连续9年成为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9] - 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速显著高于整体 [6] 区域经济合作 - 中国-东盟贸易展现活力,成为亚太经济增长稳定器 [4] - 中欧在经贸领域取得多项进展,包括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等议题讨论 [6] - 中英双方表达加强经济合作意愿,英国愿为中美经贸磋商提供平台 [7] 产业升级与转型 - 中国制造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产品质优价美 [2] - 建议外贸企业布局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 [10] - 支持外贸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提升产业附加值 [11] 政策支持与机遇 - RCEP框架下原产地累积规则可降低合规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10] - 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互联互通项目优化物流路径 [10] - 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需更多政策支持 [10]
“神助攻”还是“大忽悠”?高考志愿填报用AI靠谱吗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08:37
AI辅助高考志愿填报行业分析 行业现状 - 互联网大厂推出基于大模型的AI辅助报考服务,功能包括政策解读、招生计划查询、录取概率预测等,能节省考生80%以上信息搜集时间 [1] - 主流AI服务采用复杂算法实现个性化推荐,支持选科/分数/兴趣等12项核心参数输入,可生成"冲刺-稳妥-保底"三级志愿策略 [1] - 行业呈现免费基础功能+付费增值服务模式,部分平台高级分析功能收费达500-2000元/次 [3] 技术应用 - AI系统整合三大数据维度:历年录取分数(覆盖全国2895所高校)、同分段考生报考轨迹(超1000万样本)、院校专业详情(含就业率/薪资等20+指标) [1] - 采用概率模型实现录取预测,不同平台算法差异导致概率计算结果波动超50% [2] - 存在技术局限性:数据更新延迟(部分院校信息滞后1-2年)、过拟合现象(错误率约3-5%)、数学逻辑错误等"AI幻觉"问题 [2] 商业模式 - 行业形成三级收费体系:免费版(基础推荐)、专业版(198-598元/年)、VIP定制服务(2000+元) [3] - 头部平台用户转化率达15-20%,付费用户ARPU值约350元,主要来自志愿填报高峰期(6-7月贡献全年70%营收) [3] - 数据变现潜力:单个考生数据包含5-8类敏感信息(成绩/地域/家庭背景等),商业价值评估超200元/人 [2] 用户行为 - 典型用户使用路径:同时使用2-3个平台交叉验证(占比62%),结合官网/实地考察等3种以上信息渠道 [4] - 辅助工具使用深度:75%用户仅用基础功能,18%购买付费服务,7%会结合职业测评工具(如霍兰德测试) [5] - 决策影响因素:AI建议采纳率约40-60%,但最终83%考生会综合师长意见修改方案 [4] 发展建议 - 信息验证机制:建议建立教育部门数据接口(如"阳光高考平台"API),将官方数据更新延迟控制在7天内 [4] - 服务优化方向:开发生涯规划模块(现有仅12%平台具备),增加职业发展路径模拟等增值功能 [5] - 安全合规要求:需通过ISO27001认证,敏感数据加密存储比例应提升至100%,目前行业平均仅65% [2]
阿东在安徽出席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并调研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08:23
共青团中央网络文明建设与青年工作调研 -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引导青年汇聚网络正能量[1] - 共青团要准确把握青年生活深度嵌入网络等新特点,加强青年网络思想政治引领,守牢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1] - 共青团要努力服务青年网上精神文化需求,增强青年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 新兴领域团建与青年工作 - 调研组在合肥安达创展公司了解新兴领域团的建设情况,强调要提高"两个覆盖"质效[2] - 要加强青年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引导青年有序参与社会治理[2] - 团的干部要坚持从严治团,保持清澈纯粹,为青年实在做事,让青年实际受益[2] 红色教育与乡村振兴青年工作 - 调研组在六安市金寨县实施青春赓续红色血脉工程,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3] - 要深化"三下乡""青年实干家""西部计划"等项目,引导青年感受脱贫攻坚伟大成就[3] - 共青团发布《青年网络文明倡议》和"非遗青年传薪者计划",推动青年网络文明建设[3]
谈海玉:离不开的那曲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06:45
医疗行业发展 - 那曲市人民医院从2003年的基础医疗条件发展到2018年成为全国海拔最高的三甲医院,实现了传染科从无到有、感控科从0到1的突破 [3][18] - 医院在"十三五"期间投入3.5亿元进行医疗区升级改造,医疗设备和基础条件已与内地持平,可治疗426种疾病不出那曲市 [19] - 医院成立世界海拔最高地区的第一所高原医学研究院,并成为西藏少数能实施远程医疗服务的医院,2024年挂牌"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 [19][20] 传染病防治进展 - 传染科通过引进胸腹腔闭式引流技术,优化了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原体检测流程,减少患者穿刺痛苦 [16] - 2018年起建立完整的艾滋病防治流程,实现患者发现、治疗全流程覆盖,药品全部免费,上报率、服药依从性等指标显著提升 [17][18] - 西藏自治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多种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 [12] 医疗技术提升 - 通过"组团式"援藏和"西部之光"计划,传染科引入先进诊疗手段,如从上海带回的传染病防治经验和药品,建立规范治疗体系 [13][16] - 科室严格规范抗生素使用,按时间依赖型药物特性精确给药(如青霉素每6小时一次),减少耐药性形成 [17] - 推广"手卫生""三区两通道"等基础感控措施,使医院感染率持续下降,有效应对新冠疫情防控 [18] 基层医疗建设 -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下乡指导基层传染病科室建设,克服交通不便(沙土路、数小时车程)等困难 [21] - 开展艾滋病、肝炎等疾病防控宣传日活动,通过义诊和宣教提升牧民卫生意识 [18] - 牧民就医观念转变明显,从抵触抽血、开刀到主动就医,基层体检实现疾病早筛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