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

搜索文档
广州服务业扩大开放持续升级 130项试点任务已实施128项
广州日报· 2025-06-28 10:26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效 - 广州服务业增加值连续两年超2.2万亿元 占GDP比重超70% [1] - 试点任务实施率达98.5% 涉外法律服务 绿色金融等13项举措入选全国试点案例 [1] - 累计新设服务业外商投资企业近1.5万家 服务贸易突破750亿美元 连续两年两位数增长 [1] 外贸与新业态发展 - 1~5月进出口5062.3亿元 同比增长17.7% 出口增速达29.2% [2] - 自动驾驶领域首创"平均脱离间隔里程"测试标准 开放测试道路1340条 高快速测试公路10条 [3] - 自动驾驶公交小巴服务近60万人次 小鹏汽车获大众7亿美元入股 小马智行获沙特1亿美元融资 [3] 消费与离境退税 - "广交汇·好采广州"消费品牌借势广交会28万境外采购商流量 带动餐饮消费近亿元 [3] - 离境退税商店总数突破500家 71户实现"商店内购物+退税"一站式服务 [4] 制度创新与产业突破 - 跨境电商带电货物运输时效提升55% 地面成本降低61% 日均出口量达8吨 [5] - 保税燃料加注量累计超300万吨 出口货值超160亿元 低硫 高硫生物燃料油填补国内空白 [6] - 广州港国际船舶保税燃料加注中心崛起 跻身全球少数具备最全保税燃料加注服务城市 [6] 营商环境与2.0版改革 - 实施"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 发布100项年度任务 "益企行"活动开展116名"政策体验官"上岗 [7] - 电信领域鼓励数据标注产业 健全数据交易市场 医疗领域支持外籍医生开设诊所 金融领域探索国际保理业务 [7]
广州服务业增加值连续两年超2.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70%
广州日报· 2025-06-26 12:33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效 - 广州服务业增加值连续两年超2.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70% [1] - 累计新设服务业外商投资企业近1.5万家,服务贸易突破750亿美元,连续两年两位数增长 [1] - 130项试点任务已推进实施128项,实施率达98.5%,13项举措入选全国试点案例 [1] 自动驾驶产业发展 - 开放测试道路1340条(单向里程2601公里)、高快速测试公路10条(263公里) [2] - 自动驾驶公交小巴服务近60万人次,小鹏汽车实现高阶城市场景智能驾驶量产 [2] - 小马智行获沙特1亿美元融资,文远知行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上市第一股 [2] 消费业态创新 - "广交汇"消费品牌带动餐饮消费近亿元,"同船渡"延伸"龙舟+"产业链 [3] - 离境退税商店总数突破500家,71户实现"商店内购物+退税"一站式服务 [3] - 离境退税起退点降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提至2万元 [3] 跨境电商与物流突破 - 白云机场带电货物运输时效提升55%,地面成本降低61%,日均出口量达8吨 [4] - 广州保税燃料加注量累计超300万吨,出口货值超160亿元 [5] - 2025年1-5月广州进出口5062.3亿元,同比增长17.7%,出口增速达29.2% [5]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 - "港澳药械通"引进82种药物和器械,审批时限压缩50% [7] - 穗港共建马产业经济圈,打造占地超150公顷的马匹训练中心 [7] - 南沙诺华数据首创粤港两地跨境身份核验服务 [7] 制度型开放创新 - 鹏瑞利医院规划提供超200张床位,预计年服务患者超50万人 [8] - 南沙离岸贸易收支规模累计突破100亿美元,认定8家重点企业 [8] - "离岸易"平台整合全球90%集装箱数据、超4.2万辆船舶动态 [8] 新一轮开放政策 - 支持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和"来数加工"新业态 [10] - 允许外籍医生开设诊所,支持境外医疗专业人员短期执业 [10] - 探索国际保理业务,支持融资租赁公司发行绿色债券 [10]
跨国公司何以选择从中国“链接世界”(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6-23 05:45
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 - 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向世界传递中国继续扩大开放、欢迎外资的积极信号,为跨国公司感知中国经济脉动、把握中国机遇搭建平台 [1] - 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联通世界的重要参与者 [1] - 峰会吸引135家世界500强企业、330家行业领军企业的570位嘉宾参会,反映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及经济前景的信心 [1] 外资企业在华表现 - 2019至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1.6万亿元人民币提升至1.8万亿元人民币,利润率持续领先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2] - 中国出台《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推出20项举措,包括155项服务业开放试点任务,依托国家级经开区、自贸区等平台推出外资促进措施 [2] - 跨国公司依托在华投资保持全球竞争优势,获得丰厚"中国红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成为共识 [2] 中国机遇的驱动因素 - "在中国、为全球"成为跨国公司在华布局核心策略,中国市场的稳定政策、超大规模消费升级及完备产供链体系构成关键优势 [3] - 数字经济、绿色科技等新赛道为跨国公司提供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机遇 [3] -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指出欧洲企业需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以维持全球竞争力 [3] 中国开放政策趋势 - 中国明确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为跨国公司创造更多机遇 [3] - 中国被跨国公司视为"确定性的绿洲",尤其在关税壁垒增多、全球信心赤字的背景下 [2][3]
前5个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0.4%
证券日报· 2025-06-21 01:11
外商投资总体情况 - 2025年1月至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18家 同比增长10 4% [1] - 同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581 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3 2% [1] - 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反映外国投资者对华长期投资信心增强 [1] 外商投资行业分布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915 2亿元人民币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596 4亿元人民币 [1]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 4亿元人民币 [1] - 电子商务服务业外资增长146%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74 9% 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9 2%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20% [1] 服务业开放政策 - 国务院新增大连 宁波等9个城市纳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2] - 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推广服务业开放试点经验的通知 [2] - 服务业扩大开放将吸引更多境外中小企业来华投资 [2] 外资来源地变化 - 东盟地区对华投资增长20 5% [2] - 日本对华投资增长70 2% 英国增长60 9% 韩国增长10 3% 德国增长7 1% [2] - RCEP政策红利推动东盟和日本对华投资稳定增长 [2] 外资发展建议 - 需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扩大开放领域 [3] - 加强政务服务和法治保障 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3]
关注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 成都大力实施“蓉品出海”行动 1至4月“蓉产”“蓉造”出口同比增长23.4%
搜狐财经· 2025-06-16 20:37
服务业扩大开放与企业发展 - 成都聚焦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助力企业发展,增强政策供给、服务供给和场景供给,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1] - 在数字创意、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探索高效集成创新模式,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设置高标准测试制度 [1] - 针对外资企业痛点,在外籍人才引进、特殊物品出入境、数据和资金跨境流动等环节开展制度性创新 [1] 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提升 - 加密优化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增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集结中心功能 [1] - 支持企业布局海外销售网络、建设海外仓和展销中心,推动"成都造"产品国际化 [1] 国际消费服务水平提升 - 打造春熙路、交子公园等核心商圈及宽窄巷子步行街区,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 [2] - 培育文化娱乐旅游、国际医疗美容等新消费热点,加快建设市内免税店,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 [2] - 完善线上预订支付便利化措施,提升文旅、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 [2] 对外贸易创新支持 - 实施"蓉品出海"行动,梳理4张清单(重点品类及市场、企业及产品、境内外展会、经贸活动),构建多维度支持体系 [3] - 1-4月成都自主品牌"蓉产""蓉造"出口同比增长23.4%,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带+海外仓"新模式 [3] - 深化网络游戏属地管理试点,允许外资企业在自贸区开展电影后期制作、网络音乐业务 [3] 投资贸易便利化推进 - 推进"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深化QFLP、外债便利化等金融创新试点 [4] - 支持跨国企业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引进国际仲裁机构 [4] - 鼓励医疗机构开通国际医疗保险直付服务,支持引进国际体育组织、顶级赛事及文博艺术展览 [4]
商务部:在云计算、生物技术、独资医院等领域加快开放试点,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6-13 15:29
文/刘诗萌 6月18日至20日,由商务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将在青岛举行。峰会将举 办1场开幕式暨跨国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3场主题活动和涵盖4大板块的多场平行活动。 13日,国新办就2025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山东省副省长宋军继介绍,截 至目前,确认参会跨国公司嘉宾471人,包括境外嘉宾342人、境内嘉宾129人。从人员看,首次参会的"新面孔"达 102人、占总数的22%。从国别看,已报名参会企业来自全球六大洲的4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新兴市场企业占比超 过50%。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指出,实践证明,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 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李詠箑表示,商务部将继续支持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首先,进一步扩大开 放,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商务部将与有关部门一起落实好《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在云计算、生物技术、独 资医院等领域加快开放试点,有序扩大其他服务领域的自主开放。将修订并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研 究 ...
商务部:将进一步扩大开放,放宽外资市场准入,修订并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快讯· 2025-06-13 11:48
商务部:将进一步扩大开放,放宽外资市场准入,修订并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金十数据6月13日讯,6月13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李詠箑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 步扩大开放,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商务部将与有关部门一起落实好《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在云计 算、生物技术、独资医院等领域加快开放试点,有序扩大其他服务领域的自主开放。我们要用好现有的 开放平台,比如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等,稳步 扩大制度型开放。我们还将修订并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研究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政策,为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提供更多的机遇。 (中国网) ...
重磅文件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改革尖兵在新时代的又一次“探路”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08:54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版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与战略定位 - 中央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定位为2020年实施方案的升级版,聚焦"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深化改革[1][2] - 重点部署四大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精细化治理模式[2] - 累计已有3批48条创新举措获国家发改委推广,示范效应显现[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3年深圳研发投入达2200亿元(占GDP 6.46%),企业研发占比超9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3] - 科技部支持深圳建设国家实验室等平台,实施"预算+负面清单"科研经费管理,试行科技成果转化长周期考核[3] - 广东省将建立省市共担的国家实验室保障机制,支持企业参与芯片设计制造等攻关任务[4] 金融与跨境业务创新 - 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已覆盖55家跨国公司,业务规模达3400亿美元,实现资金自由划转与混用[2] - 前海国际船舶登记中心筹备机构成立,河套合作区已落地5家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如全球计算联盟)[6] 对外开放与贸易发展 - 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4.5万亿元(同比+16.4%),出口规模实现"32连冠"[5] - 将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5] 行政权限与实施机制 - 广东省已下放117项省级行政职权至深圳,近期拟新增20项[7] - 国家发改委建立"落地方案+操作规范+应用场景+评估体系"全链条落实机制,依法赋予深圳管理权限[6]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成绩单:累计落地70余项全国突破性政策
新京报· 2025-06-13 06:47
一批首创首试蔚然成势、一批新兴产业拔节生长、一批中外企业纷至沓来……在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 之际,6月12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两区"建设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卢慧玲介绍,五年来,北京累计落地70余项全国突破性政策,形成80 余项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120余项创新实践在全市推广,开放型经济发展呈现强劲活力。 累计认定221家外资研发中心 "两区"指的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制度创新是北京"两区"建设的主线。五年来,北京聚焦制度型开放,在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在科 技创新方面,率先推出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等首创政策,设立全国首 个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在京设立和发展,累计认定阿斯利康等221家 外资研发中心,其中超九成分布在高精尖产业。 金融开放步伐持续加快,累计落地全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券商渣打证券、首家新设外商独资期货公司摩 根士丹利期货等约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出台全国首个不动产及股权信托财产登记专项文件,率先打 通信托财产登记路径并成功落地多项案例 ...
中国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6月1日正式生效 拉美多国人士点赞中国免签政策
人民日报· 2025-06-10 06:05
政策内容 - 中国宣布自2025年6月1日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停留不超过30天可免签入境 [1][2] - 这是中国单方面免签政策首次拓展至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 [1] 行业影响 旅游业 - 巴西旅行社数据显示去年办理赴华手续的巴西民众近千人,预计免签政策将使今年业务量增长15% [2] - 智利旅游业界认为免签政策为推广主题旅游产品和搭建文化桥梁提供新机遇 [3] - 巴西旅游网站预测免签将显著增加赴华游客数量,因节省签证办理时间和费用 [2] 商贸领域 - 秘鲁《商报》预计赴华商务旅行数量将翻番,中国是巴西、智利、秘鲁等国最重要贸易伙伴 [4] - 巴西中巴旅行社指出免签将促使更多巴西商人赴华考察市场,深化经贸合作 [4] - 智利车厘子出口企业表示免签大幅简化商务行程安排,此前签证需1个月办理时间 [4] 投资与合作 - 阿根廷中国商会认为免签将便利贸易代表团往来,带来更多投资机会,例如广交会等展会参与度提升 [2] - 秘鲁媒体强调中国在拉美基础设施投资的合作项目将通过实地考察更高效落地 [4] - 智利专家指出政策对能源、电力等战略领域长期合作具有重要价值 [5] 政策意义 - 政策体现中国深化与拉美及全球南方国家关系的努力,促进学术机构在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交流 [5] - 乌拉圭汉学家指出政策推动中乌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印证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决心 [8] - 巴西学者以中国城市英文标识、国际化支付工具等细节佐证中国开放姿态的延续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