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扩大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中经评论:“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别有深意
经济日报· 2025-11-07 08:31
文章核心观点 - “南北方协调发展”首次被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 旨在应对南北经济分化 构建新发展格局并推动高质量发展 [1] 南北经济发展差异现状 - 经济总量呈现“南升北降”格局 全国10个经济大省中南方占据8席 2024年全国27座“万亿GDP”城市中南方有19座 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2] - 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南快北慢” 南方地区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新兴领域表现突出 而北方省份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压力 [2] - 人口流动呈现“南增北减”趋势 2024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74万人 浙江省外净流入人口45.4万人 同期东北地区人口持续流失 [2] 促进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与方向 - 北方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资源保障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北方7个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3] - 首要任务是推动北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在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巩固优势 并鼓励沈阳、西安、郑州等中心城市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4] - 需通过深化改革优化北方地区营商环境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 - 扩大开放是北方重塑区位优势的重要路径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 [4] 协调发展路径 - 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并非追求速度均衡 而是遵循经济规律 立足各自比较优势 激发北方地区内生动力 [5][6] - 强调南北方在资源、产业、人才方面的互补性 例如北方的重工业基础与南方的数字技术结合 以及北方的冰雪经济对南方消费者的吸引力 [4]
“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别有深意
经济日报· 2025-11-07 06:07
文章核心观点 - “南北方协调发展”首次被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是应对南北经济分化的现实需要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 [1][3] 南北方经济分化现状 - 经济总量占比呈现“南升北降”态势,10个经济大省中南方省份占据8席,全国27座“万亿GDP”城市中南方有19座,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2] - 动能转换呈现“南快北慢”特点,南方地区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新兴领域表现突出,而北方省份面临传统产业转型阵痛 [2] - 人口流动呈现“南增北减”趋势,2024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74万人,浙江省外净流入人口45.4万人,而东北地区2020年总人口比2010年减少1101万人 [2] 北方地区战略重要性 - 北方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资源保障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 [3] - 北方7个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3] 促进协调发展的路径 - 推动北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在先进制造、现代农业、能源化工等领域巩固优势,并有选择地布局新兴产业 [4] - 鼓励沈阳、西安、郑州等中心城市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4] - 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4] -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提升北方地区国际竞争力 [4] 协调发展内涵 - 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不是追求速度均衡或“削峰填谷”,而是遵循经济规律,立足各自比较优势 [5] - 目标是通过改革、创新、开放激发北方地区内生动力,形成“南北呼应、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合力 [5]
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10项创新举措 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11-04 07:30
政策核心观点 - 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10项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 [1] - 10项措施分两批实施 其中6项自11月5日起实施 4项自11月20日起实施 [1] - 举措旨在深化移民管理服务改革创新 全力促进高水平开放 服务高质量发展 [2] 往来港澳便利措施 - 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实施范围 [1] - 为持探亲签注往来港澳地区的内地居民在港澳地区续办同类型探亲签注提供便利 [1] - 在部分与港澳台通航通行口岸推广应用智能通关 [1] 大陆与台湾往来便利措施 - 实施大陆居民申办往来台湾探亲签注"全国通办" [1] - 扩大可签发一次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口岸范围 [1] 过境免签与通关便利 - 扩大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查验手续口岸范围 新增天津滨海 昆明长水等10个国际机场 [1] - 增加广东省5个口岸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入境口岸 适用口岸总数由60个增加至65个 [1] 出入境证件办理数字化 - 扩大内地居民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试点城市范围 新增河北石家庄 广西南宁等30个城市 [1] - 试点城市总数增加至50个 [1] - 实施外国人入境卡网上填报 [1] 特定区域便利化 - 支持促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生产要素高效跨境流动 [1]
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 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10项创新举措
中国证券报· 2025-11-04 04:15
政策核心观点 - 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10项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 [1] - 10项措施旨在深化移民管理服务改革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2] 政策措施与实施时间 - 6项措施自11月5日起实施 [1] - 4项措施自11月20日起实施 [1] 具体措施内容:11月5日实施 - 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实施范围 [1] - 实施大陆居民申办往来台湾探亲签注"全国通办" [1] - 在部分与港澳台通航通行口岸推广应用智能通关 [1] - 支持促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生产要素高效跨境流动 [1] - 扩大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查验手续口岸范围,新增天津滨海、昆明长水等10个国际机场 [1] - 增加广东省5个口岸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入境口岸,适用口岸总数由60个增加至65个 [1] 具体措施内容:11月20日实施 - 扩大内地居民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试点城市范围,新增河北石家庄、广西南宁等30个城市,试点城市总数增加至50个 [1] - 扩大可签发一次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口岸范围 [1] - 为持探亲签注往来港澳地区的内地居民在港澳地区续办同类型探亲签注提供便利 [1] - 实施外国人入境卡网上填报 [1]
出入境便利多多 十项创新举措力挺扩大开放
证券时报· 2025-11-04 01:44
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 - 自11月5日起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实施范围 [1] - 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为内地人才签发3年多次有效人才签注,申请时免予提交人才证明 [3] - 允许新兴、初创企业首年度免纳税额办理往来港澳商务备案 [3] 大陆居民往来台湾便利措施 - 实施大陆居民申办往来台湾探亲签注"全国通办"措施 [1][2] - 扩大可签发一次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口岸范围 [2] 智能通关与口岸便利化 - 在部分与港澳台通航通行口岸推广应用智能通关 [1][2] - 在皇岗、福田口岸设置合作区专用通道,提供边检快捷通关便利 [3] - 扩大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查验手续口岸范围 [2] - 增加广东省5个口岸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入境口岸 [2] 内地居民出入境证件办理便利化 - 自11月20日起扩大内地居民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试点城市范围 [1][2] - 为持探亲签注往来港澳地区的内地居民在港澳地区续办同类型探亲签注提供便利 [1][2] 支持特定区域发展 - 支持促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生产要素高效跨境流动 [2] - 为运输科研物资进出合作区车辆开设绿色通道,优化通关查验方式 [3] - 为因重大项目、重要活动等需紧急进出合作区人员提供预约通关服务 [3] 外国人入境便利措施 - 实施外国人入境卡网上填报 [2]
权威数读|10项创新举措来了!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 2025-11-03 20:24
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 - 自2025年11月5日起在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全域及全国所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3][5] - 符合条件人才可申请办理有效期1至5年不等的多次签注,每次停留不超过30天[5] 实施大陆居民申办往来台湾探亲签注“全国通办” - 自2025年11月5日起大陆居民可向全国任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交探亲签注申请[7][8] - 申办手续与户籍地一致[8] 推广应用智能通关 - 自2025年11月5日起在上海虹桥机场、厦门高崎机场等12个口岸推广应用“刷脸”智能通关[11][13] - 符合条件的内地居民、港澳居民及台湾居民可选择使用智能快捷通道通行[13] 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 - 自2025年11月5日起合作区内符合条件的内地人才可申办3年多次有效往来港澳人才签注,申请时免予提交人才证明[16][18] - 允许新兴、初创企业首年度免纳税额办理往来港澳商务备案,对重点企业机构备案人数名额予以倾斜[18] - 在皇岗、福田口岸设置合作区专用通道,并为运输科研物资车辆开设绿色通道[18] 扩大过境免办查验手续口岸范围 - 自2025年11月5日起新增天津滨海、昆明长水等10个国际机场为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查验手续口岸[21][23] - 持24小时内国际联程机票且不出机场转机的旅客可免办出入境边防检查查验手续[23] 增加过境免签政策入境口岸 - 自2025年11月5日起新增广东省5个口岸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入境口岸[25][27] - 适用240小时过境免签的入境口岸总数由60个增加至65个[27] 扩大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试点 - 自2025年11月20日起新增河北石家庄、广西南宁等30个城市为试点城市[31][33] - 内地居民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试点城市总数增加至50个[33] 便利港澳地区探亲签注续办 - 自2025年11月20日起持探亲签注往来港澳的内地居民可在逗留期届满前通过指定旅行社提交续办申请[35][37] 扩大台胞来往大陆通行证签发口岸 - 自2025年11月20日起增加天津港等42个口岸为未持有效证件的台胞办理一次有效通行证[39][41] - 可签发一次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口岸增至100个[41]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创新举措
新华社· 2025-11-03 10:26
扩大开放与便利人员流动 - 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10项创新举措 [2] - 6项措施自2025年11月5日起实施 4项措施自2025年11月20日起实施 [3] 港澳地区便利化措施 - 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实施范围 [3] - 为持探亲签注往来港澳地区的内地居民在港澳地区续办同类型探亲签注提供便利 [3] - 在部分与港澳台通航通行口岸推广应用智能通关 [3] 台湾地区便利化措施 - 实施大陆居民申办往来台湾探亲签注"全国通办" [3] - 扩大可签发一次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口岸范围 [3] 过境与通关效率提升 - 扩大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查验手续口岸范围 [3] - 增加广东省5个口岸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入境口岸 [3] - 支持促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生产要素高效跨境流动 [3] 数字化与线上服务 - 扩大内地居民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试点城市范围 [3] - 实施外国人入境卡网上填报 [3]
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创新举措
新华社· 2025-11-03 10:17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决定实施10项支持扩大开放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旨在提升跨境人员流动和通关便利化水平 [1] 政策措施与实施时间 - 有6项措施计划自2025年11月5日起实施 [1] - 另有4项措施计划自2025年11月20日起实施 [1] 2025年11月5日实施措施 - 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实施范围 [1] - 实施大陆居民申办往来台湾探亲签注"全国通办" [1] - 在部分与港澳台通航通行口岸推广应用智能通关 [1] - 支持促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生产要素高效跨境流动 [1] - 扩大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查验手续口岸范围 [1] - 增加广东省5个口岸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入境口岸 [1] 2025年11月20日实施措施 - 扩大内地居民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试点城市范围 [1] - 为持探亲签注往来港澳地区的内地居民在港澳地区续办同类型探亲签注提供便利 [1] - 扩大可签发一次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口岸范围 [1] - 实施外国人入境卡网上填报 [1]
经济观察|“十五五”规划建议清晰勾勒“确定的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10-30 08:29
经济增长的确定性 - 预计2025年底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4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2]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 - 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2] 发展提质的确定性 -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 [3] - 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进展,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3] - 扩大内需、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宏观目标最终落在增强民众幸福感、获得感上 [4] 扩大开放的确定性 - 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5] - 中国超大的商品、服务等市场持续向世界开放,促进跨境经贸合作 [5] -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5] 深化改革的确定性 - 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7] - 部署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7] - 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持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7]
广发证券:未来五年有哪些新重点:十五五和十四五规划建议稿的比较研读
选股宝· 2025-10-29 08:05
产业发展 -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3][18]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兴产业新增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包括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 [3][18] -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彰显对传统经济部门的重视 [3][18] 科技创新 -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卡脖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4][19][21] - 部署政策红利,包括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利好研发密度高或G端需求集中的行业 [4][19] - 加强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战略性布局,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 [21] 扩大内需 - 思路转变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双向关系显示对需求动能的重视 [5][22][23] - 大力提振消费,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促进消费制度机制、清理汽车住房等不合理限制、落实带薪错峰休假、加大直达消费者普惠政策 [5][22] - 扩大有效投资,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探索编制全口径政府投资计划,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 [5][22] 体制改革 - 国有企业改革重点转向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部分强调强化产权执法司法保护 [6][24] - 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增编制宏观资产负债表、盘活低效用地、闲置房产、存量基础设施等内容,利于优化地方政府资产负债结构 [6][24] - 金融部分明确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融资功能,稳步发展数字人民币 [6][24] 扩大开放 - 重要思路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包括积极扩大自主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7][26] -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更为积极,表述从“稳慎推进”变为“推进”,并强调提升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 [7][26] 绿色发展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系统化环节包括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型储能、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等 [9][31][33] - 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9][31][33] 民生保障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置于首要位置,强调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10][34] - 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10][34] - 房地产调整至民生部分,新增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凸显居住属性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