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青年报
icon
搜索文档
3天吸引全球40万人次看展 上海漫展为何人气爆棚
中国青年报· 2025-07-15 09:16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2024年Bilibili World漫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覆盖8个展馆,展出面积达24万平方米 [1] - 观众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3天共计40万人次,较2024年上涨15万人次,持护照购票用户占比达13%,为历届最高 [1] - 官方抢票数据显示,第一次35秒抢空,第二次6秒抢空,黄牛票价达600-800元一张 [1] 对文旅行业的影响 - BW漫展当周,上海文旅预订量增速环比上涨35%,各地来沪机票预订量同比上涨近50% [1] - 广州、深圳、成都为00后来沪参加BW漫展最热门出发城市 [1] - 漫展场地周边热门高星酒店"暑期提前订"增速高达475%,有00后用户提前两个半月预订 [1] 二次元文化与用户行为 - 展会成为二次元爱好者和Cosplay爱好者的狂欢派对,参与者可自由装扮成喜欢的动漫角色并合影 [1] - 参与者有自己的"行话",如"集邮"(与喜欢的角色合影)、"无料"(免费周边)、"痛包"(挂满徽章的包)等 [2] - 展会成为大型交友现场,年轻人通过"集邮"和互加微信建立联系,学习装扮技巧 [2] 用户画像与消费趋势 - 参与者多为年轻人,包括高三毕业生、高中生、大学生等,他们通过二次元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2][3] - 许多Coser由父母接送,家长支持孩子通过Cosplay交友,认为这是年轻人的一种爱好和释放渠道 [6] - 2024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群体数量达5.03亿人,上海迪美购物中心等商场因二次元引入焕发新生 [7] 二次元消费生态 - 上海形成完整的二次元潮流消费生态,包括"谷子店"、主题咖啡厅、游戏馆、文创产品店等 [7] - 美团数据显示,"二次元服装"搜索量周环比增长超983%,"二次元DIY手作坊"搜索量增长776%,"二次元理发店、妆造"搜索量增长超190% [7]
2025年中国外贸半年报:同比增长2.9% 民营企业攀“高”向“新”
中国青年报· 2025-07-15 09:16
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 [1] - 出口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同比下降2.7% [1] - 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5%,较一季度加快3.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保持增长 [2] 外贸市场结构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增长4.7%,占进出口总值51.8% [2] - 对东盟进出口3.67万亿元,增长9.6%,对欧盟、韩国、日本等市场均实现增长 [2] - 对新兴市场如东盟、中亚、非洲出口增速达两位数,出口生产设备和技术带动当地发展 [5][6] 出口产品结构 - 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60% [2] -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20%,"新三样"绿色低碳产品增长12.7% [2] -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 [6] 民营企业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12.48万亿元,增长7.3%,占外贸总值57.3% [3] - 民营企业出口8.52万亿元,增长8.3%,连续21个季度同比增长 [3][4]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0%,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2.5% [4] 进口与产业升级 - 二季度进口转为正增长,石化、纺织机械设备进口增速达两位数 [2] - 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进口较快增长,原油、金属矿砂等重要原材料进口量增加 [2] - 民营企业进口石化、电子等高端装备保持良好增速 [4] 外贸主体活力 - 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达62.8万家,历史首次突破60万家 [3] - 民营企业数量54.7万家,占外贸企业总数近90% [3] - 进出口规模前500大企业中民营企业占218席 [4]
减肥用减肥药靠谱吗 医学专家谈科学减重:不存在既安全又轻松的减肥捷径
中国青年报· 2025-07-15 09:16
每周三上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门诊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联合门诊,众多就诊者前来寻求医学减重治 疗。38岁的陈鑫(化名)身高1.8米,体重达198斤,体检显示BMI(身体质量指数)高达30.56,属于肥胖范 畴。面对代谢活力评估报告上标红的内脏脂肪数据,他坦言:"以前试过节食和网红减肥法,结果越减 越虚。听说这里能定制科学减重方案,赶紧来求助。"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及肥胖率持续攀升,隐性健康风险同样引人关注 ——约30%BMI正常人群存在体脂率超标、肌肉量不足等问题。 在李世云看来,药物干预具有一定局限性。他表示,在药物干预初期,其作用机制可能带来显著的体重 控制效果。然而,随着用药时间延长,机体会通过代偿性调节等机制逐渐适应药物刺激。这种生理性适 应将导致药物效能下降,出现"效果平台期"。 与此同时,长期使用药物减肥可能伴随一定副作用。金丽霞介绍,司美格鲁肽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不 良反应,部分患者在注射药物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现象。她提示,此药有增加急性胰 腺炎、急性胆囊炎等疾病发作的风险。"当求诊者有甲状腺髓样癌、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病史或家 族史时,作为医 ...
青年早新闻 | 2025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今日开幕!直播即将开始→
中国青年报· 2025-07-15 08:44
世界青年发展论坛 - 2025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将于7月15日在苏州开幕 邀请国际组织负责人 各国青年事务部长 青年组织负责人 各界青年领袖等外方代表与中国青年代表共同参会 [5][6] - 论坛首次增设全球青年发展项目周 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平台为各国项目骨干提供深度培训和资源对接 助力项目可持续发展 [6] - 青年代表在预备会期间体验中华非遗文化 参观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等文化地标 [8]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 - 天舟九号于北京时间2025年7月15日5时34分成功发射 1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将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 [9] - 飞船搭载2套新型飞天舱外服 在轨寿命从"3年15次"提升至"4年20次" 同时运送新型肌肉锻炼装置及190余种航天食品 [10] - 航天医学实验包含3项细胞学研究 涉及空间环境促衰老机制 微重力对骨髓干细胞分化影响 以及心衰病人内皮细胞研究 [11] - 航天食品新增近30种菜肴 总数达190余种 食谱周期从7天延长至10天 提升口感满足航天员需求 [10][11] 大同环卫事件 - 大同市两名环卫工人耗时4小时翻找8吨垃圾 帮助游客找回儿童手表 引发公众对公共服务边界的讨论 [12] - 当地城管局回应称"接诉即办"是服务原则 将设立"助人为乐"基金常态化奖励此类行为 涉事环卫工人未收取游客红包 [12][13] 特朗普对俄关税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若俄乌50天内未达成协议 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 并对购买俄石油国家征收次级关税 [14] 肥胖诊疗门诊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设立肥胖与代谢多学科联合门诊 针对疑难肥胖患者开展多学科诊疗 约5%专科门诊患者需此类服务 [15] - 国家卫健委要求2025年6月底前实现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全覆盖 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 [15]
更要关心“人” 在减重门诊这些医生“组团”为患者诊疗
中国青年报· 2025-07-15 06:48
肥胖诊疗行业现状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设立肥胖与代谢多学科联合门诊,专门接诊疑难杂症肥胖患者,约每20个专科门诊患者中有1个需要此类诊疗[1] - 国家卫健委要求2025年6月底前基本实现健康体重管理门诊设置全覆盖,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1] - 多学科诊疗团队由内分泌代谢科、胃肠外科、心理卫生中心和临床营养科医生组成,针对复杂肥胖病例进行综合评估[2][3][6] 肥胖患者特征与诊疗方式 - 患者BMI普遍在35以上,极端案例BMI达70(正常值3倍多),伴随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5] - 诊疗方案包括:内分泌检查(如脑垂体瘤排查)、代谢减重手术(针对BMI≥40患者)、药物调整(如抗抑郁药替换)、饮食运动干预等[3][4][6] - 典型病例:30岁女性患者BMI41,注射司美格鲁肽减重20斤后进入平台期,需排查库欣病[2][3] 多学科诊疗模式创新 - 采用"患者不动医生动"模式,4个科室专家联合坐诊,单次会诊时间最长可达1小时,半天仅接诊8位患者[6] - 全程化疾病管理包括术后1个月以上随访,个案管理师监测并发症(如抑郁症复发风险)[8] - 差异化治疗方案示例:建议45岁母亲手术(合并代谢疾病),而BMI更高的25岁儿子首选饮食运动干预[7] 肥胖相关医疗需求 - 减重手术可改善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适用于生活方式调整无效的成年患者[4] - 精神类疾病(如抑郁症)及其治疗药物是青年肥胖的重要诱因,形成体重管理恶性循环[10] - 门诊接诊年龄跨度大(15-73岁),以青年群体为主,多伴有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5][10] 社会文化因素影响 - 部分求诊者存在容貌焦虑,非病理性肥胖人群追求极致身材导致过度减肥行为[9][10] - 不正规减肥产品(如成分不明减肥咖啡)导致黄体破裂等严重副作用,停药后体重反弹[9] - 医生在诊疗中注重心理疏导,为青少年患者创造安全倾诉环境,强调身心和谐的健康理念[10][11]
全国统筹的“网上电力超市”来了
中国青年报· 2025-07-15 06:36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正式落地,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2] - 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从2016年1.1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6.2万亿千瓦时,占比从17%提升至63%,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达1.4万亿千瓦时,较2016年增长10余倍[3] - 电力交易突破以省为主体的独立市场运营模式,仅需衔接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临门一脚"[3] 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机制创新 - 机制解决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因规则差异、系统特性不同形成的天然壁垒,将政府协议调度转为市场化操作[4] - 通过"闽粤联网""江城直流"等"电力高速公路"实现电网"硬联通",新机制实现市场"软联通",促进电力资源全国高效配置[5] -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与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联合组织交易,不收取交易费,电价随行就市[5] "一地注册、全国共享"模式 - 市场主体在一个地方注册后可在两网经营区内灵活开展交易,破除跨区交易制度性和技术性障碍[6][8] - 蒙西电网用户可通过该机制与南方电网经营区交易,打破信息孤岛和壁垒[8] - 相当于搭建覆盖全国的"网上电力超市",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统一大市场自由流动[8] 绿电跨网交易进展 - 2024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达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绿证绿电交易电量44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4%[9] - 跨电网绿电交易可解决东西部时差带来的消纳潜力,如新疆光伏与广东晚高峰的互补[9] - 2024年3月完成全国首笔跨经营区绿电交易,广西、云南绿电连续22天送上海,7-9月计划互济超20亿度电[10]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依托新机制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年底前统一规则实现常态化开市[10] - 未来将缩短交易周期、提高频次,逐步实现工作日连续开市,现货交易日前日内连续开展[11] - 远期推动两网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时序,实现经营区内与跨区间交易融合开市[11]
科研创业者孟凡博:在航天领域“打印未来”
中国青年报· 2025-07-14 23:55
科研突破 - 团队研发的"非可展曲面多层电路打印技术"突破传统电路板制造限制,可在球面等"非可展曲面"上直接打印多层电路,实现垂直互联 [1][3] - 该技术将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解决复杂曲面电路板集成难题,目前已攻克喷头精密控制、材料烧结固化等关键技术 [4] - 技术采用五轴联动带动阵列喷头实现曲面打印,相比传统平面或圆柱面制造具有显著创新性 [3] 研发历程 - 科研灵感源于负责人儿时的航模兴趣,大学时期通过"简易搜救无人机"项目获得首个科研资助 [3] - 2022年团队曾面临经费短缺困境,单台电机设备投入达数万元,后通过创业赛事获得资金支持 [3] - 研发过程强调精密控制,"一点点小的偏差就会导致很离谱的结果",体现高技术门槛 [4] 科研理念 - 团队遵循钱学森精神,追求从完成任务到自主创新的四个科研境界 [4] - 强调"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科研品格,注重迎难而上的勇气和长期坚持 [4][5] - 坚持"做真东西"的务实态度,认为小突破经过3年积累也能形成显著成果 [5] 应用前景 - 技术主要面向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领域,为电子装备机电集成制造提供新方案 [1] - 负责人保持航模爱好,将科研创新比作"亲手组装想法",体现技术转化落地的实践导向 [5]
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在京开幕 各国人士共议化学工程范式变革
中国青年报· 2025-07-14 20:01
行业动态 - 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50年来首次在中国联袂召开,吸引了来自66个国家的近5000位顶尖科学家、行业领袖和企业精英参与[1] - 大会主题聚焦化学工程的范式变革,为期5天的会议将探讨化工领域的技术革命性突破和产业深度转型[1] - 中国化工产业规模居全球首位,门类最为齐全,本届大会汇集了诸多前沿创新成果,标志着中国在化工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提高[3] 行业趋势 - 化学工业是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石,需要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开放的国际合作促进知识共享和协同攻关[3]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化工行业发展进入新的"蝶变"期,需要着力突破技术瓶颈[3] - 中欧、中德化工合作将迎来更紧密发展,在可持续生产与氢能技术领域孕育重大新机遇[5] 企业展示 - 央企展区重点展示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等能源化工骨干企业在基础化工、石油炼化、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核心技术与创新突破[4] - 地方产业集群联合亮相,展现各地特色产业在化工领域的卓越成就[4] - 华为、昆仑大模型等创新企业带来前沿技术突破,凸显传统产业的智慧未来[4] 展会活动 - 2025国际化工创新展览会同期举行,特设"传承""变革""共生"主题化工展区,呈现世界及中国化工的文明脉络与未来图景[4] - "传承"板块介绍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背后的艰难申办历程,"变革"板块通过"化工长廊"展现中外化工变迁,"共生"板块展示中国化工园区发展成果[4] - 国际力量深度参与,多国权威机构及知名企业纷纷亮相,共谱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化工新篇[4][5]
“短剧热”后,年轻人为何又迷上“团播”
中国青年报· 2025-07-14 11:09
行业趋势 - "团播"成为继短剧之后年轻人追捧的新兴直播形式,由4-8名主播共同参与才艺表演并配有控场主持人[1] - 2022年兴起时场景设置简单,现已发展为灯光、舞美、布景、运镜等全方位精致的表演形式[1] - 行业呈现风格多元化趋势,涵盖国风、奇幻、酷炫等多种风格,满足不同观众审美需求[3] 商业模式 - 观众通过刷弹幕、送礼等方式可"指挥"主播表演,打赏金额直接影响主播表现机会和收入分配[1] - 采用"去中心化"造星模式,主播成名路径依赖观众直接支持而非传统经纪公司资源垄断[3] - 提供轻量化追星体验,大部分观众打赏数额较小,心理负担较轻[3] 用户行为 - 观众获得强烈权力感,可通过打赏即时影响表演内容和主播去留,形成双向互动关系[2] - 相比选秀节目,参与门槛更低,观众能实时看到自己的投入对主播成长的影响[2][3] - 主播人设标签广泛覆盖各类审美偏好,容易吸引不同喜好观众"入股"[3] 运营特点 - 日均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主播面临昼夜颠倒、身体损耗等职业压力[4] - 分成机制存在不公现象,职业周期短暂,主播易陷入情感依赖与职业迷茫[4] - 行业依赖持续创新,需不断更新舞台创意和主播吸引力以维持用户粘性[5] 市场定位 - 主打提供即时情绪价值,满足年轻人在虚拟空间获得掌控感的需求[2] - 相比短剧需要更长时间获取"爽感","团播"能提供随时可得的即时满足[2] - 定位为压力较小的娱乐方式,强调参与感和贡献可见性[3]
超七成受访大学生希望提升研发技术减少“AI幻觉”
中国青年报· 2025-07-14 10:29
当AI释放"信息烟雾弹"—— 超七成受访大学生希望提升研发技术减少"AI幻觉" "AI在文献检索上的效率确实无可替代,能快速聚合相关研究,但当AI撰写新闻稿时,偶尔会对信 息进行错误拼接,甚至虚构信息来填补报道空白。"作为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学生,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 的瞿锐捷对AI的使用始终保持警惕,这种警惕源于对新闻真实原则的坚守:"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而 AI生成的内容往往游走在'看似合理'与'事实错误'的灰色地带,稍不注意就会触碰新闻失实的红线。" 所谓"AI幻觉",指的是AI会生成看似合理实际却错误的信息,常见的表现是编造一些不存在的事实 或细节。近期,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针对"AI幻觉"话题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 有效问卷1461份。调查显示,97.%受访大学遇到过AI提供错误或虚假信息的情况。 AI给出的就是"完美答案"? 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历史学专业的戴瑞对AI并不陌生。戴瑞第一次领教AI幻觉,是在写论文找文献 时。"把主题'喂'给AI,它会编出不存在的学者、论文,还像模像样的,但去知网一搜,根本查不到相 关信息。"如果不加核查,那些虚构的作者和论文都能被老师一眼识破。 除了编造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