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搜索文档
与行业“骨肉相连” 培育高质量航海人才
中国青年报· 2025-06-15 18:24
航海教育发展 -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拥有世界最大教学实习船之一"育德轮",吨位6 4万吨,甲板长199 9米,可满足143位师生在船学习实习[1] - 航海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920年陈嘉庚创办,累计培养3万多名航海专业人才[1] - 2013年航海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动"改革方向多维度、育人要素立体化"两项改革[1] 智能化人才培养 - 智能航海班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通信课程,毕业生可更快适应电子海图等智能设备应用[2] - 电子海图相比传统海图具有信息更新快、航线规划智能化的优势,学生提前掌握可缩短新船适应期[2] - 智能航海班2020年首次招生,选拔数理和英语能力突出学生,目标培养技术工程师和科研人才[2] 产教融合模式 - 卓越班2 0采用"3+1"模式,学生前三年完成理论课程,大四进入合作企业实习,职业晋升速度比普通班快1年多[3] - 学院与厦门海隆等企业建立定向培养协议,通过企业宣讲和实地考察提升就业匹配度[3] - 实行"双导师制",邀请谭维涛等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团队协作、国际公约等实务技能[4][5] 实践教学体系 - 自主研发航海模拟器构建虚拟船舶环境,支持学生开展真实航行综合训练[5] - 组织参与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等国家级赛事,水上操艇项目曾获全国一等奖[6] - 龙舟队等常态化训练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适应海上工作高强度需求[6] 教学改革成效 - 近五年70%毕业生上船工作,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 - "五共同"产教融合理念全校推广,涵盖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实践平台建设等环节[6] - 专业考试通过率和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验证多维度培养体系有效性[6]
以城市更新吸引并留住青年
中国青年报· 2025-06-15 17:14
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 - 城市更新是通过改造物理格局、功能系统和产业结构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活动 [1] - 核心目的是实现城市"新陈代谢",增强宜居宜业舒适度,提升人力资本累积效率 [2] - 以青年需求为导向的空间重构与功能再造形成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3] 青年人才流动趋势 - 青年定居选择更看重城市发展潜力和生活舒适性,中小型城市吸引力显著提升 [2] - 《57城生活舒适榜2024》显示长三角城市通过控制居住成本、改善交通条件形成人才优势 [2] - 2019-2023年长三角地级市本科毕业生接收比例逐年上升,呈现"逆中心化"流动趋势 [2] 新兴产业生态演变 - 物理空间改造催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业态(如艺术园区、智慧商业体) [4] - 新生态衍生运维工程师、旅拍定制师等平台化职业,要求青年提升跨界协作能力 [4] - 青年凭借数字原生优势从产业参与者转变为生态共建者,适配跨界行业需求 [4] 城市情感连接价值 - 历史建筑、文化空间等载体强化新老居民集体记忆,增强地方依恋感 [5][6] - 情感连接通过提升社区参与度、文化传承效率促进社会凝聚力 [5] - 未来城市更新需加强情感维度建设以提供青年归属感与身份认同 [6]
明规立矩加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
中国青年报· 2025-06-15 11:35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党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公司和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以下是文章的核心主题分类: 党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 - 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不断完善,将"四风"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嵌入党内法规[1] - 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专门制定规章制度,健全作风建设制度体系[1] - 制度执行需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到位[1] 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呈现隐蔽化、技术化新特征[2] - 检验标准包括: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2]、忠诚履职担当作为[3]、维护群众切身利益[3]、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4] - 2023年印发调查研究工作方案,2024年出台基层减负规定[4] 防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 严禁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相关管理规定划出"硬杠杠"[5] - 严查违规吃喝问题,出台公务接待管理规定[6] - 禁止巧立名目公款旅游,规范差旅活动[6] - 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出台办公用房管理办法[7] 制度执行与教育 - 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制度内化[7] - 要求全体党员学纪知纪守纪,实现标本兼治[7]
青年以网为媒,汇聚澎湃正能量
中国青年报· 2025-06-14 18:24
传统文化数字化创新 - 安徽池州傩戏通过90后村干部许鑫磊的数字化剪辑形成可追溯的数字谱系,使14家傩戏会近10年的传承趋势得以分析[1] -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展示傩戏数字化成果,吸引30余万网友"云观傩",并引发国际关注[3][4][5] - 黄梅戏《六尺巷·宽》通过竖屏高清直播和AI形象创新表达,推动家风文化传播[10] 青年网络文化创新实践 -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学生张许熠创作100多条科技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000万次,涵盖社会热点和公益内容[7] - 00后创作者郭昊通过"文化转译"方式,如《非遗鱼灯》系列和《六安千里江山图》短视频,实现传统文化现代表达[7][8] - 四平警事团队和海南警方用情景喜剧形式普法,转化为数千万粉丝喜爱的警界脱口秀[12]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播 - 央视网推出AI主旋律短剧《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重现首位旗手胡其俊26年升旗场景[11] - 故宫文物摄影师朱凯为百万件文物拍摄数字证件照,并通过全景故宫项目实现文化共享[13] - 安徽省公安厅法医秦明13年创作16部小说和6部网剧,推动法医学知识普及[15] 网络文明建设成效 - 人民网"人民建议"平台促成540万件群众诉求得到回应[12] -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发布《青年网络文明倡议》,倡导青年引领网络风尚[3][10] - 中国外文局强调激发青年力量为网络文明国际交流注入活力[3]
张家港举行第五届校政企联盟合作大会
中国青年报· 2025-06-14 18:00
校政企合作 - 137所高校与近200家港城企业参与江苏省张家港校政企联盟合作大会暨百校千企万岗对接活动 [1] - 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强调校政企合作将支撑构建"4+4+N"产业体系,打造5个千亿级和若干百亿级产业集群 [3] - 张家港设立总规模15亿元的人才一号母基金,实施高校毕业生"强基"、人工智能"强链"、特色半导体"强芯"三大人才计划 [3] 人才引进成果 - 张家港与全国200多所高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吸引超10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4] - 目前张家港人才总量突破4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5万人、高技能人才13.28万人 [4] - 云南、湖北、河南三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与张家港市人社局签署人才高地建设跨区域合作协议 [5] 企业案例 - 江苏七洲绿色科技研究院与西北大学硕士合作研发新型绿色化肥 [3] - 永钢集团炼钢二厂车间通过东北大学毕业生严把质量关并实践轮岗技能 [3] - 沙钢集团炼铁厂车间主任助理韩旭从重庆大学硕士成长为技术骨干,获"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并晋升中层干部 [4]
《数智时代中国医生健康科普评价报告》发布 ,医生健康科普需提升内涵
中国青年报· 2025-06-14 17:45
医生健康科普现状 - 医生健康科普在数智时代面临多元诉求与流量冲击,亟需提升内涵、创新表达、规范传播、协同治理 [1] - 研究团队分析了2023至2024年社交媒体平台上15万多个科普短视频,探索现状、特点、价值及风险 [1] - 医生科普短视频呈现知识分享与传播展演的系统生态 [1] 内容生态特点 - 肺结节、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构成肺健康话题,成为算法时代的"流量中心" [1] - 疾病议题从"病名展示"演进为"病种分化与知识精细化"的传播结构 [1] - 术语明确化、结构图谱化、表达友好化是决定内容影响力与传播深度的关键 [1] 现存问题 - 医生短视频内容存在同质化与模板化倾向,选题雷同、画面重复、表达结构固化、账号调性混乱 [2] - AI赋能带来"恐怖谷效应""怀疑医生账号真实性""戏耍AI医生分身"等问题,破坏健康科普中的多方信任关系 [2] - 部分医生账号偏离专业轨道,出现以"擦边""低俗""猎奇"为手段的"科学色情"问题,模糊医学与娱乐边界 [2] 行业建议 - 医生群体有参与热情,但科普方式及技能有待提高,亟待引导与规范 [2] - 需构建动态互联的健康传播生态系统 [2]
非遗“老手艺”碰撞高校“新活力”
中国青年报· 2025-06-14 09:42
非遗传承与高校合作成果 - 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研培计划)实施10年,全国200余所高校参与,培训非遗传承人超20万人次,35岁以下青年传承人占比超40% [1] - 140余所参与院校在展览中展示传统工艺、表演艺术、乡村振兴等产学研创新成果 [1] - 截至2024年4月,全国25所高校开设非遗保护本科专业,50余所高校设立非遗保护研究方向 [9] 非遗技艺创新与现代应用 - 河南孟津剪纸传承人畅杨杨通过研培班学习,将剪纸从平面拓展至空间艺术,创作《剪纸空间装置》 [1][2] - 花丝镶嵌传承人马赛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婚礼结合,设计"莲华盛世大凤冠"等日常佩戴饰品 [2] - 山西漆艺传承人裴晓俊运用犀皮漆技法改良古琴漆面,果洛银饰传承人段松文融合数字艺术创作虚拟首饰 [3] 代际传承与人才培养 - 婺州民居营造技艺传承人吕雄心父子通过中央美院等研培项目,累计培训360余名传承人,并与13所院校合作 [4] -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帮扶华梅少年晋剧团提升表演水平,保护10余种传统戏剧非遗项目,培训学员500余人 [5][6] - 研培计划推动非遗工坊建设达1.1万余家,带动乡村手艺人就业增收 [7] 非遗产业化与乡村振兴 - 贵州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创办非遗工坊,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带动3000多名村民就业 [7] - 徐州香包传承人孙歌尧通过江南大学研培设计创新产品,与奶奶王秀英共同推动年产值达1000万元,带动600余名妇女就业 [8] - 江南大学帮扶延川县建设非遗工坊,共享延川布堆画知识产权 [8]
如此消费名校元素是崇尚学习吗
中国青年报· 2025-06-14 06:26
高考刚结束,一流高校成为万千学子心驰神往的殿堂,但某些现象却令人忧心。比如,部分商家销售标 有"北大未名湖湖水""清华校河河水"的瓶装水商品,宣称"可提振精神,激发智慧,EQ飙升"。再比如, 北大青年教师韦东奕走红网络后,有人打着"韦东奕严选""韦神"等旗号带货,甚至假借关心其健康之名 兜售保健品。 6月13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校内河湖水是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宝贵资源,不 应成为用以非法牟利的商品,坚决反对这样的行为。不久前,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国际数学研 究中心也表态,希望和网友共同保护好学者专心治学的宁静环境,让韦东奕老师能心无旁骛地投入教学 科研工作中。 韦东奕和未名湖湖水成为备受追捧的符号,折射的是社会对智慧的推崇。人们对高水平人才的好奇与名 校情结,本身无可厚非。但这份推崇和好奇一旦演变为无底线的八卦、捧杀式的"神化",就变了味道。 如此消费名校元素,不仅会给当事人带来困扰,更可能损害实事求是的学术风气。 二是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意愿,明确行为边界。有人认为,韦东奕应该适当接触社会,不妨通过网络平台 科普数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学习学术的热情;相反,也有人认为,韦东奕不应该上网发声 ...
盐水鸭和小龙虾之战?苏超比赛“升级”美食比拼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23:46
赛事带动餐饮消费 - 江苏13城的美食比拼因苏超赛事进入白热化阶段 [1] - 端午假期后江苏省堂食线上订单量稳居全国第二 南京居全省第一 连云港、徐州、淮安堂食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 [3] - 苏超主题餐饮套餐订单量周环比增长4倍以上 看球餐厅搜索量增长近3倍 [4] 特色菜品销量激增 - 南京胜无锡后 美团盐水鸭搜索量次日暴增74% 团购订单涨58% [3] - 最近一周盐水鸭团购订单同比翻番 扬州炒饭团购订单激增7倍以上 [3] - 扬州淮扬菜餐厅推出88元限定优惠套餐 包含扬州炒饭和淮扬大煮干丝 [3] 商家营销活动创新 - 江阴餐厅将无锡酱排骨、常州大麻糕与本地美食打包成套餐吸引球迷 [3] - 赛场附近3公里内自助餐商户在美团直播 限时发放球迷专属折扣 [3] - 多地烧烤、啤酒屋推出看球喝酒套餐 门店举办比赛门票抽奖活动 [4] 餐饮预订热度提升 - 扬州平山宴瘦西湖店比赛日包间提前订满 较以往预订速度明显加快 [4]
体育产业人才缺口催生就业新蓝海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19:49
体育装备研发与校企合作 - 安踏与北体大联合研发的举重鞋助力中国举重队在巴黎奥运会斩获五金,采用碳板位置、后跟高度等参数微调技术,最优方案需进行上百种排列组合测试[1] - 北体-安踏运动科技研发中心成立3年,每年百余位学生参与研究,十余名毕业生入职安踏,其中博士进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攻关大众跑鞋技术[3] - 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负责动作技术分析和参数验证,企业聚焦工艺实现和市场洞察,直接对接奥运备战或市场需求[2] 体育人才培养与就业趋势 - 北体大推动"以体为本"教育改革,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从高校/科研院所流向安踏、荣耀、小米等企业,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2] - 康复物理治疗专业首届毕业生47名,实习采用"9个月连续实习"模式,学生参与全周期康复流程,部分进入医院或深造[5] - 体育产业新增就业方向包括运动装备研发、体育大数据分析、电竞等,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比例提升[6] 体育科研产业化应用 - 北体大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通过生物力学测试设备推动健康场景创新,如"运动与睡眠研究"支撑床垫设计,"防摔倒研究"服务老年人[3] - 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培养体医融合人才,目标填补老年康复和院内急性期康复领域缺口,加强与国际接轨[4] - 运动康复领域面临职业认证不完善挑战,"运动康复师"未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影响就业岗位释放[6] 政策与市场需求驱动 - "健康中国"战略和体育产业发展双引擎下,运动康复人才缺口显著,医院主动招聘人才加强慢病康复、产后康复等领域[6] - 体育装备市场爆发式增长,企业对既懂运动科学又具产品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2] - 体育产业细分催生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康养社区、体育自媒体等新业态,就业场景多元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