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搜索文档
那些被马兰之行点亮的青春——南京大学师生奔赴新疆马兰开展社会实践
中国青年报· 2025-07-24 06:35
近日,南京大学新生学院开甲书院"马兰花开"社会实践团18名师生从南京出发,跨越3000多公里奔赴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马兰基地,开展追寻先辈足迹、传承马兰精神的红色之旅。 赴疆途中,18岁的实践团团长、开甲书院学生刘功泽心情激动又紧张。即将为马兰孩子们授课的他,反 复翻看满是批注的宣讲稿。望向舷窗外白雪皑皑的群山,他知道,马兰近了。 初心如磐:马兰精神的种子在心中扎根 对实践团师生而言,"马兰"意义非凡。在这个以"两弹一星"元勋、南大校友程开甲院士命名的书 院,"马兰"是大家共同的精神坐标,那里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之地,程老奋斗的热土。去年, 马兰部队教研室专家来访赠予马兰花种子后,这份精神已在师生心中生根。 奋进接力:以青春之力赓续马兰新篇 聆听朱光亚起草留美归国呼吁信、程开甲亲探核爆废墟、乔登江两度入伍、黄建琴9次参与核试验等南 大校友故事,马兰精神宣讲会令师生动容。实践团成员雷业成决心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将搜集的马兰 故事搬上网络。 马兰之行中,实践团的同学们用各自方式寻找属于自己的青春注脚:黄祺宸在永红中学带来了一堂寓教 于乐的"魔法物理学"科学启蒙课;冯爱丽和刘淇在展览馆的文物中,真切感受到第一代 ...
家长万元课时费险些打水漂 “预付式消费”新规亮剑校外培训乱象
中国青年报· 2025-07-23 09:13
今年5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 称《解释》)实施,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开发区法院")的一纸判决书为她讨回公 道:解除该机构与吴曼签订的《入学协议》,并按照实际优惠后的价格核算剩余课次,机构需向吴曼返 还共103节课次的预付款14634.6元,同时支付利息。 此前,与吴曼一样,因预付式消费"踩坑"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这些'坑'集中在教育培训、健身、美发、 餐饮等多个领域。涉事商家以'预付享优惠'为由,鼓励消费者预支课时费、办理储值卡等。消费者投入 重金,后期常常陷入维权难的被动局面。"办案法官孟涛说。 给孩子分两次预付费的音乐课,第一次40节的课程还剩23节,第二次80节课程还没开始,培训机构的教 室突然搬空了。 "当时老板说预付有优惠,我共交了17188元的课时费,结果他们突然说要搬走,起初老板承诺退费,转 头就百般推诿。"这是2024年9月,湖北省武汉市一名家长吴曼(化名)遇到的糟心事。 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按照与机构预先签订的《入学协议》,机构坚持按照原价核算剩余课次,只在扣 除会籍服务费和交易手续费后,退还剩余课时费的4 ...
能源绿色转型呼唤资金链创新
中国青年报· 2025-07-23 09:12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 就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开幕的前一天,美国能源石化企业埃 克森美孚迎来了其在能源投资领域的一个重要时刻——"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正式投产。这个项目 位于广东惠州,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其中有不少钱花在了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上。 7月16日下午,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辜子珊在第三届链博会清洁能源主题活 动上透露,未来5年,埃克森美孚还将在能源领域投资300亿美元用于低碳减排项目。"提供稳定能源供 应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是全球能源转型面临的一大挑战。" 无独有偶,在同一场合,来自法国的能源巨头企业道达尔能源副总裁徐忠华也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 在能源低碳领域的投资。据了解,这家公司计划到2030年在新能源领域投入600亿美元,并实现可再生 能源发电装机量100GW(吉瓦)的目标。"我们希望这些投资是健康、可持续的。"徐忠华说。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2024年,我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的 1/3;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10年居全球首位。如今,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 链,全球80%的光伏组件和70 ...
避暑也需要“适老化”
中国青年报· 2025-07-23 09:01
开着空调的商铺,正在成为老年人的"避暑胜地"。 盛夏时节,山东聊城一家肯德基最近挤满了老人。早饭过后,许多老人就去那儿打牌、聊天、打 盹,一坐就是一天。店员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 类似的避暑场景,近年来在各地城市不断上演。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挤进商场、地铁站、银行营业 厅、便利店。这些本该是临时歇脚的商业空间,却成了老人们对抗高温的地方。 在气候变暖与人口老龄化叠加之下,极端高温频现的夏天,正成为老年人的高风险时刻。 今年,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地最高气温突破40℃,各地中暑、热射病病例激增。 7月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该风险预警 会针对重点人群发布健康建议,其中老人排在重点人群的首位。这一预警机制的建立,标志着高温预警 真正从气象开始走向公共健康。 《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 总人口21.1%;65岁以上人口也超过2.17亿。有研究估计,到2035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 这也是个全球性问题。在体弱、行动受限、认知障碍、社交孤立等多重困境中,高温热浪成为压垮 一些老人的最后一 ...
数字技术为青年创新创业开启“机遇之门”
中国青年报· 2025-07-23 07:47
数字技术对创新创业的影响 - 数字技术被视为引领未来创新创业领域发展的变革型力量,将开启前所未有的机遇之门 [1] - 2025年中非青年创新创业论坛成为全球发展青年先锋交流营的焦点,90多位各国青年才俊探讨数字技术对创新创业的影响 [1] - 纳米比亚图耶资产投资公司创始人表示数字技术帮助其获得创业指导并将项目推广到其他国家,预计将带来更可持续的创业新浪潮 [1] 数字技术在商业合作中的应用 - 数字技术通过帮助企业进行背景调查的方式促进各国企业间建立信任与合作 [2] - 加纳非洲儿童在线组织通过"非洲数字领袖计划"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下一代非洲领袖,缩小数字素养差距 [2] - 肯尼亚赛恩威瑟有限公司开发人工智能辅助平台,通过电子虚拟人物实现手语翻译,致力于弥合听力障碍人士与健全人群之间的鸿沟 [2] 数字技术在教育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 - 南非洛西恩移动图书馆利用数字平台建立实时监测系统追踪学生出勤情况,并通过社交媒体保持高效沟通 [3] - 数字技术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提供解决方案,支持课后辅导、图书配送等项目 [3] - 中国水电八局马来西亚项目代表指出数字技术这片"蓝海"将为众多行业开启越来越多的机遇之门 [3]
他们在苏州讲述青年方案
中国青年报· 2025-07-23 07:47
全球青年发展论坛 - 2025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于7月14日至17日在苏州举办,主题为"拓展青年潜能 助力全球发展",首次增设全球青年发展项目周 [1] - 项目周提供项目展示、能力提升和合作拓展平台,吸引各国可持续发展领域骨干参与 [1] - 训练营活动中青年代表展示图文并茂的项目成果,涵盖商业维度、团队协作和发展前景等专业领域 [1][2] 青年项目案例 - 哥伦比亚希奥玛拉团队推出"和平与气候行动低碳学校"项目,将气候行动融入教育体系 [2] - 广州龚旺的"以伴云陪伴计划"通过一对一陪伴体系服务超10万名青少年,提升教育包容性 [2] - 尼日利亚裘德的"国王爱国者非洲导师项目"已为5国300+青年提供创业培训,聚焦西非就业 [3] - 新加坡周毅恩的"全球数字可持续发展项目"推动网络绿色转型,在苏州接触10个潜在合作方 [3] 跨领域合作 - 南京大学王龙洋团队的光刻技术项目与数字技术应用组产生协同,寻求行业趋势与合作伙伴 [5] -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选手参与观摩,该赛事已举办18届,促进科技创新交流 [4]
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储存器”与青少年双向奔赴
中国青年报· 2025-07-23 06:57
博物馆教育项目发展 - "少年博物说"项目自6月启动以来已通过导览画报、课程体验等形式累计服务上万名青少年[1] - 项目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设立数字频道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普及博物知识[8] - 项目包含"一馆一课"馆长课、公共教育开放日、青少年"数字博物馆"和"流动博物馆"等多项内容[12] 博物馆教育活动内容 - 山东省齐文化博物院青少年通过体验传统技艺探索齐国强盛历史[1] - 滕州市汉画像石馆推出《黑白绘万物》课程展示汉代宇宙观与艺术样式[2] - 孔子博物馆推出"长夜之光"课程并成立子曰剧团演绎历史典故[5] - 临沂市博物馆推出"牙璋之源"主题课程展示中华文明一体化进程[6] - 临朐县博物馆设计《指纹的旅行》体验活动让青少年感受文物制作技艺[8] 博物馆教育资源与挑战 - 孔子博物馆年均开展社教活动近500场次服务线上线下观众近百万人次[5] - 当前博物馆社会教育面临接纳量不足、讲解资源供不应求等困难[5] - 博物馆教育人才不足、课程研发力度不够是普遍存在的矛盾[7] - 临朐县博物馆受区位和交通影响"流量"不理想通过延时开放、夜场活动等方式引流[7] 博物馆教育创新与成效 - 潍坊市博物馆以文物方式呈现知识比课本更直观深刻[3] - 中央美院团队带领中小学生围绕猛犸象化石开展跨学科美育课程教学[3] - 淄博市博物馆公共教育课程名额迅速"秒光"显示活动受欢迎程度[10] - 项目带动山东地区部分博物馆提升公共教育互动热度与内容质量[11] 博物馆教育社会影响 - 博物馆教育让青少年理解中国文化是活生生的生命经验而非书本符号[3] - 项目为各地博物馆提供交流平台形成社会教育合力[13] - 考古学家安家瑶期望青少年通过遗址体验与祖先进行穿越时空对话[13]
这个教授在客厅搓麦子
中国青年报· 2025-07-23 06:49
王林生又开始搓麦子。 麦收时节,家里到处都是小麦。他赤膊坐在小板凳上,在客厅有节奏地晃动簸箕,让气流和重力将麦粒 与碎秸秆、麦壳、泥土分离,他的脚边是大大小小盛满麦粒的尼龙袋。 他60岁了,是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已经和小麦育种打了41年交道。 在他妻子张雅莉拍摄的视频里,人们惊讶于麦子在这个家中的分量。 阳台的花盆种麦,电视柜上堆满麦穗,光洁的瓷砖散落着簸箕分离麦穗的杂质。脱粒机、牛皮纸袋、手 套,家里的很多东西都直接和麦子相关。小麦是家中汽车后座的常客,家里的碗能舀麦、漏勺能筛麦、 打蒜器能脱麦。 有网友说,他用簸箕的动作和自家干了半辈子农活的母亲一模一样。还有人说,他把好端端的楼房搞得 像农家院。 学校实验室里进行着更加精细的实验,为了避免弄脏实验室的器材,王林生把珍贵的麦子带回家里,手 工搓、手工打。一位学生曾去过他家,一进门就惊讶地发现,目之所及全是小麦,房内灰蒙蒙的,像是 漂浮着粉尘。那是一栋没有电梯的住宅楼,这意味着,每年王林生都需要把麦子从4楼扛上扛下。 王林生的生活围绕麦子展开。 这种农作物至少在中国种了5000年。最初,由于外壳坚硬,难以脱粒,烹食口感干涩,不太讨喜,直到 汉代石磨出现才 ...
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迈入新阶段
中国青年报· 2025-07-22 19:44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7月19日,山东大学举办2025年卓越工程师培养高端论 坛暨校企导师交流会。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吴臻,中国中铁人力资源部副部 长周翔现场致辞。 山东大学 主题报告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理工学院院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空天技术学院常务副 院长曹庆华,中国兵器人才研究院、兵器研究生院副院长马小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研究 生工作部副部长史全岐作报告。 2025年卓越工程师培养高端论坛暨校企导师交流会现场。(山东大学供图) 会议举行了山东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分院揭牌仪式。威海、青岛、苏州、深圳4家分院分别依托两 个地方研究院和两个校区建立。分院的设立,标志着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迈入了体系化、专业化发 展的新阶段。 据介绍,山东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组建安全与智能建造、元宇宙、表面防护、交叉创新、智能制 造、半导体材料、工业母机等7家工程师技术中心。中心具有实践课程教学、真实课题攻关、真实场景 的工程实践和高效的协同创新四个功能,将成为链接校企,开展高水平科研训练和联合攻关的重要平 台。 山东大学第一批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 ...
高原作战“探路先锋”
中国青年报· 2025-07-22 12:40
开栏的话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2名"最美新时代革命 军人"。他们是全军部队坚决听党指挥、强化使命担当、埋头苦干实干、狠抓工作落实,奋力推进新时 代强军事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即日起,本报开设"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栏目,讲述他们铁心向党、奋斗强军,忠实履行党和人民 赋予的使命任务的故事,集中反映人民军队铸牢政治忠诚、打好攻坚之战,在革命性锻造中奋力实现建 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昂扬风貌。敬请关注! 夏日高原上,海拔近3000米的演兵场内硝烟弥漫。担负穿插任务的陆军某合成旅某步兵分队突遇"敌"装 甲分队。营长张灿灿沉着应对,指挥数架无人机从山后飞出,投掷烟雾弹掩护,同时实施电磁干扰,引 导迫击炮火力打击。 很快,步兵分队便成功打开通道。多型无人装备与步兵分队密切配合,完成了一场"战味儿"十足的战术 演练。 23年从军生涯中,张灿灿始终扎根在西部高原,已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风雪"探路者"。他皮肤黝黑,身 形精瘦,在高原一线凭借一股闯劲儿,从未停下冲锋的步伐。 23年前,当从小怀揣"从军梦"的张灿灿来到赫赫有名的红军连队"夜老虎连"时,班长就告诉他,作为红 军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