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搜索文档
“萤火虫计划”:点亮云南临沧边陲乡村校园
中国青年报· 2025-06-04 12:08
科普教育活动 - 北京一片星空天文科普促进中心发起"萤火虫计划——乡村科普百校行"活动,走进云南省临沧市3所小学,为乡村儿童提供天文科普教育[1] - 活动内容包括科学家大课堂、火箭模型制作、VR火星体验、科幻画绘制和天文望远镜培训等多种形式[1] - 中国航天科普大使刘勇参与活动,用生动语言向儿童讲解天文知识[1] - VR体验环节让儿童沉浸式感受"天问一号"登陆火星的场景[1] 项目目标与成果 - 项目旨在通过寓教于乐方式激发儿童科学兴趣,为乡村儿童打开科学世界窗口[2] - 项目已在全国多个乡村地区开展,累计惠及超过20万人[2] - 未来计划持续扩大覆盖范围,为更多乡村儿童提供科普教育[2] 项目实施细节 - 火箭模型制作环节指导儿童完成从零件到完整模型的组装过程[1] - 科幻画创作环节展示儿童对太空探索和未来科技的想象[1] - 为学校教师提供天文望远镜理论知识和教学应用培训[1]
中国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 彰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决心
中国青年报· 2025-06-04 11:18
中国免签政策扩容 - 中国单方面免签政策首次拓展至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 新增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5国 适用单方面免签政策的国家总数达43个 [1] - 面向东盟10国及观察员东帝汶推出"东盟签证" 为商务人员及其配偶子女提供5年多次往返签证 单次停留最长180日 [1] - 已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实现全面互免签证 并向湄公河国家签发"澜湄签证" [1] 政策实施效果 - 2024年一季度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超900万人次 同比增长逾40% [1] - 前4个月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万余家 同比增长12.1% [1] 政策导向 - 免签名单持续扩容体现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 [1] - 便利人员往来措施优化反映中国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行动 [1] - 未来将持续扩大免签国家范围 优化入境政策 [1]
“天堑变通途”背后的青春故事
中国青年报· 2025-06-04 06:43
铁路青年奋斗精神 - 青年铁路人在西北艰苦环境中扎根奉献,包括乌鞘岭、塔克拉玛干沙漠、阿尔金山、唐古拉山等极端地区 [1] - 5437青年包车组在1960-1965年间安全正点运行4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圈 [3][4] - 包车组提出"千站不晚一分钟"目标,司机秦福荣曾用肥皂替代润滑油保障列车正点运行 [3] 铁路技术发展与传承 -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复兴号动车组,车型迭代但"人听党的话,车听人的话"精神传承不变 [5] - 乌鞘岭隧道从第一代(967.8米)升级至第二代(20.5公里双线隧道),第三代兰张高铁新隧道于2022年贯通 [6][7][8] - 第一代乌鞘岭隧道被改造为"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延续历史价值 [8] 典型人物与精神符号 - 尼红从信号工成长为行业标杆,记录12本技术笔记,其命名的"尼红奖章"成为青年奋斗目标 [9][10][11] - 90后徐尚军在高原极端环境下创新电缆剥切技术,2023年获尼红奖章 [10][11] - 藏族动车司机次仁在零下20℃雪夜处理故障,后成为拉林铁路最年轻复兴号司机 [12] 青年培养体系 - 铁路系统通过乌鞘岭隧道、固沙林场等现场教学点开展沉浸式教育 [13] - 开发"入团第一课"课程,以先进典型激励青年扎根一线 [13]
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秀肌肉,上汽奥迪展现双品牌驱动力
中国青年报· 2025-06-03 18:55
产品发布 - 上汽奥迪携全新车型A5L Sportback、E5 Sportback、A7L及Q6亮相第二十九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汽车展 [2] - A5L Sportback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配备32个高精度传感器,提供高阶辅助驾驶体验 [2][3] - E5 Sportback为AUDI新品牌首款量产车,融合奥迪品牌基因与中国智电技术 [3] 战略布局 - 公司实施双品牌战略,通过差异化定位覆盖豪华市场各细分领域 [2] - 燃油车领域将基于PPC平台推出多款搭载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 [4] - 新能源领域将加速构建覆盖各级别细分市场的产品矩阵 [4] 技术亮点 - A5L Sportback由PPC豪华燃油车平台生产,可接入华为乾崑智能解决方案 [3] - 该车型在设计美学、智能科技、性能操控三大维度实现突破性创新 [3]
吉林梨树:“小法庭”司法创新解难题
中国青年报· 2025-06-03 07:11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些年,法官邹昌政得到最好的肯定莫过于村民满脸笑容向他竖起大拇 指。 邹昌政是吉林省梨树县人民法院孤家子人民法庭法官、负责人。孤家子人民法庭仅有7名工作人员,管 辖3个乡镇,辖区人口近15万人,年均受理案件近700件。法庭不大,但案件不少,其中最不缺的就是创 新的工作方法。 "一垄地"在外人看来是小事,在农民眼里却是"保饭碗"的大事。 去年春耕期间,孤家子镇孤家子村有两家村民因为一垄地的边界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经过实地查看,邹 昌政发现,争议地块属于不规则地块,中心地垄为弧形,垄沟不连续。两家都说自己少一条地垄,实际 上是因为耕作方式不同,导致垄距不同。 "干脆在这块耕地上重新犁出新的垄沟。"经原告和被告双方同意后,邹昌政和他们一同坐上拖拉机,边 协商边犁地,最终将争议地块重新犁好,并在村委会干部的见证下埋下界标,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要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则、调解技巧与人文关怀进行巧妙的化解,为群众的矛盾纠 纷开出最适宜的司法良方。"邹昌政说。 吉林省梨树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孕育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为了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 中的大熊猫",孤家子人民法 ...
天津:让民企在重点领域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中国青年报· 2025-06-03 05:47
国企与民企合作模式 - 国企与民企关系被比喻为"大船与发动机",强调联合创新的必要性 [1] - 天津市国资委通过项目合作、股权合资、产业链共建等方式推动国企与民企精准对接,民营企业占轨道交通集团招采项目承接主体的70%以上 [1] -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作为链主企业,主动向民企开放应用场景、共享技术标准,近三年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 [1] 民企技术贡献与产业融合 - 凯发电气成为天津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供电系统智能化方面取得突破,受益于天津地铁快速发展提供的应用场景 [1] - 朗进智能科技通过改造地铁空调系统实现年运营成本降低30%,并参与氢醇公交等新能源项目 [2] - 方舟智能研发全智能热线客服系统,利用生成式AI技术替代传统客服模式 [6] 创新合作案例与数据资产应用 - 轨道产发集团联合民企成立津达电源科技,开创全国交通行业首例数据资产作价入股模式(10余年蓄电池运维数据入股) [3] - 合作研发的TRT系列固态铅电池具备"不起火、不爆炸"特性,已在银行系统落地应用 [4] - 合作模式从单纯买卖关系升级为涵盖建设、运营、资源开发的全方位合作 [3] 行业发展规划与投资 -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未来3年计划投资超300亿元用于新建线路、既有线改造及城市更新项目 [6] - 下一步将开放智慧轨道、低空经济、AI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与民企共建创新协同共同体 [4][5] -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是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具备完备链条和领先技术 [6] 市场前景与协同出海 -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0945.6公里(2024年数据),民企是重要支撑力量 [7] -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计划推动民企从配套跟随转向联合创新,从本地深耕转向协同出海 [7] - 行业目标包括输出中国轨道交通合作方案,实现产业焕新升级 [7]
广东佛山举行企业AI应用生态大会,点燃产业新引擎
中国青年报· 2025-06-02 21:00
2025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人工智能+千行百业"行动计划。佛山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 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康养、智慧政务等领域取得了一 系列显著成果。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拥有41个工业大类齐全的应用 场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一场关乎城市产业未来的"AI+时代"对话在广 东佛山上演。当天,"焕智赋新 共赢AI+时代"佛山市企业AI应用生态大会举行,汇聚政、产、学、研四 方力量,探讨从技术攻坚到生态共建。 佛山市企 业AI应用生态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韦广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能够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企 业间的合作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后续将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产业配套,为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他提到,佛山移动在AI领域不断发力,推动新产品、新业 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会,这正是中小企业入局的大好时 机。"佛山移动总经理尚明洲用产业与产能、机会与时机、态度与姿 ...
江西:今年秋冬季还可能出现长时间、大范围大气污染过程
中国青年报· 2025-06-02 16:38
空气质量现状与挑战 - 江西省4月份降雨量同比降低60%,空气污染雨洗条件极为不利 [1] - 预测今年秋冬季可能出现长时间、大范围大气污染过程 [1] 治污减排措施 - 加快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1] - 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升废气治理能力 [1] - 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和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 [1] - 加强扬尘、餐饮油烟综合治理及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 [1] 污染应对机制 - 实施"日调度、周会商、月总结、季分析"工作机制,全天候值班值守 [2] - 实时盯控数据并发布污染预警,指导地方科学应对污染 [2] - 深化与湖南、湖北等周边省份的省际联防联控,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 [2] - 组织帮扶工作组深入地方排查问题并整改,提升污染应对能力 [2] 科技支撑与研究 - 依托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攻关中心,研究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及精细化管控 [2] - 开展环鄱阳湖区域小尺度环流对大气污染影响机制等基础研究 [2] - 研发本地化预报模型,集中力量攻克空气质量改善的难点与堵点 [2]
【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院学部举办可持续发展与开放合作国际研讨会
中国青年报· 2025-06-02 10:54
会议背景 - 中国科学院学部举办"可持续发展与开放合作:科学共同体的责任"国际研讨会 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和国际科学组织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相关负责人 学部主席团成员 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外籍院士代表共60余人出席会议 [1] -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 [1] 核心观点 - 当前气候变化 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 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交织叠加 新科技革命机遇与挑战并存 正深刻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格局 [1] - 中国科学院持续加强在生态环境 生命健康 能源科技等领域的研究布局 为推动新兴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径 提供新方案 [1] - 面向未来 中国科学院将始终坚持开放办院理念 深化重点领域国际合作研究 加强人才交流与联合培养 合作开展可持续发展咨询评议 推动可持续发展数据开放共享和人工智能赋能 [1] 专题报告 - 相关院士代表围绕大数据 气候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开放科学 生命健康等主题作了专题报告 [2] - 与会人员认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既伴随着挑战与困难 也蕴含着突破和希望 [2] 科学共同体责任 - 科学共同体应团结凝聚全球科学家 通过不断探索科技前沿 推动科技进步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承担更大责任 作出更大贡献 [2]
大学生为视障群体设计博物馆
中国青年报· 2025-06-02 10:18
人物背景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大四女生张诗艺曾接受过两次眼角膜移植手术,个人经历促使她关注视障群体并致力于爱心传递 [1] - 张诗艺在2023年6月11日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日策划校园公益活动,获得积极反响 [1] 设计理念 - 张诗艺为视障群体设计博物馆的初衷源于个人经历和对视障群体感知方式的理解,旨在通过建筑空间重新定义"看见"的可能性 [1][2] - 设计方案强调"更内化的共情",通过空间与光线变化结合无障碍设施,让普通人体验视障群体的感知方式 [2] - 博物馆设计长150米、高16米、宽16米,采用直线形参观动线和光束引导,降低视障群体记忆路线的成本 [3] 设计细节 - 展陈内容来自盲人公益摄影机构作品,展示视障人士通过触觉感知拍摄的独特视角 [3] - 建筑学院教师评价该设计打破感官壁垒,通过沉浸式体验构建不同群体间的共情桥梁 [3] 社会意义 - 设计方案尝试以建筑语言呼吁社会关注视障群体,促进平等对话与理解 [3] - 张诗艺希望该博物馆能成为现实,为视障群体创造更多可能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