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川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世所罕见古柏群 1900年的银杏树 四川2个保护对象入选首批“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协同保护名录
四川日报· 2025-10-12 09:48
首批“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协同保护名录 - 国家文物局、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公布首批协同保护名录,共收录28个保护对象 [5] - 名录旨在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古树名木的协同保护 [5] - 四川省有两处重要遗产入选该名录 [5] 剑门蜀道遗址·翠云廊古柏群剑阁段 - 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和蜀道翠云廊剑阁段古柏群 [5] - 剑门蜀道遗址是战国至清代的古代交通遗迹,保存有古驿道、拦马墙、古建筑等丰富遗存 [5] - 翠云廊剑阁段是遗址核心组成部分,其人工古柏林为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行道树群 [2][5] - 该古柏群共有7778株古柏,平均树龄高达1050年,具有极高的生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2][5] 青城山古建筑群天师洞·天师银杏 - 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城山古建筑群天师洞和树龄约1900年的银杏 [5][6] - 天师洞道观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年),现存建筑主要为清康熙年间重建 [6] - 古建筑群在选址、布局、空间处理上水准很高,是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组成部分 [6] - 天师银杏树高37米,冠幅25米,胸径2.5米,与古建筑群交相辉映,于2020年12月入选“四川十大树王” [6][7]
四川首次编制1∶50000矿产地质调查专项规划 5年“探矿蓝图”开启寻矿新征程
四川日报· 2025-10-12 09:48
规划核心目标 - 将17.28万平方公里重要成矿区带中未开展1:50000矿产地质调查的区域作为主战场,系统部署工作[1] - 力争5年内实现重要成矿区带调查覆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并预计提交147至220处优质找矿靶区[1][3] - 截至2024年底,四川1:50000矿产地质调查覆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3] 工作部署与实施 - 按照先易后难、先积累经验后逐步铺开的思路,计划在5个年度内分批部署实施147个图幅的1:50000矿产地质调查[1][4] - 调查工作统筹中央和省级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支持实施38个图幅(1.69万平方千米),省级组织实施109个图幅(4.81万平方千米)[1][4] - 调查区域瞄准钒钛磁铁、锰、铜、镍、金、锂、稀土、磷等国家紧缺且四川具有优势的战略性矿种[4] 行业背景与意义 - 四川是矿产资源大省,富含钒钛磁铁、轻稀土、锂、金、铅、锌等多种矿产资源,自2023年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启动以来,在优势战略性矿种找矿突破和增储上产方面成效显著[2] -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是找矿的重要前期工作,核心作用在于帮助圈定找矿靶区、科学评价区域资源潜力[2] - 此前提交的找矿靶区已利用超过八成,导致可供进一步勘查的找矿靶区、矿产地、勘查区块不足,制约了后续找矿和区块出让工作[3] 环境保护措施 - 规划特别强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矿产地质调查全过程[5] - 优先采用遥感、航空物探等无损技术,并加强生态修复,以减少地质调查工作对生态环境的扰动[5]
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收官 火车向着景区开 短途长线都热门
四川日报· 2025-10-12 09:48
假期运输总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运输期间(9月29日至10月10日),成都车站累计发送旅客571.9万人次,到达旅客566.5万人次 [1] - 假期首日(10月1日)发送旅客66.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超过2025年“五一”假期首日61.4万人次的纪录 [1] - 成都车站共加开列车2374列以应对客流,其中夜间动车504列 [1][2] 客流构成与热门线路 - 客流呈现探亲客流、旅游客流、学生客流叠加态势,假期首尾以中长途客流为主,中间以短途客流为主 [1] - 热门线路主要包括成渝高铁、西成高铁、新成昆铁路、成灌铁路、川青铁路等 [1] 短途游与周边游市场 - 短途游、周边游需求火爆,成灌铁路全线累计发送旅客68.0万人次,日均5.7万人次,同比增长8.7% [1] - 黄龙九寨、西昌、都江堰等地成为出行热门选择 [1] - 为应对需求,川青铁路加开列车238列,成灌铁路加开列车274列 [1] 特色旅游与活动相关运输 - 公司推动“火车向着景区开”,9月30日至10月8日开行以金秋胡杨为主题的“熊猫专列”3趟 [2] - 每日开行成都东站至黄龙九寨站旅游动车组2列 [2] - 针对“川超”足球赛,增开成贵、新成昆、西成、川青等线路动车;针对演唱会等活动,增开成都至重庆方向夜间歌迷列车 [2] 空铁联运增长 - 空铁联运旅客运输量持续增长,双流机场站累计发送旅客7.5万人次,日均0.6万人次 [2] - 天府机场站累计发送旅客7.8万人次,日均0.7万人次 [2]
双节四川“志愿红”服务群众超500万人次
四川日报· 2025-10-12 09:48
遂宁统筹512支志愿服务队伍,组织1300余名志愿者服务各类群体超15万人次,实现节日服务全覆 盖。自贡围绕"亿年恐龙'醒'自贡"等主题文旅活动,组织志愿者5000余人在方特恐龙王国等景区提供服 务,还在各客运站点投入志愿者500余人,协助20万名旅客顺利出行。攀枝花聚焦"一老一小一新"需 求,组织开展应急救助、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服务群众近8万人次。达州发挥专业志愿者 优势,开展文化讲解、爱心拍摄等服务,有效传播"巴风賨韵·安逸达州"文旅品牌。(记者 樊邦平) 国庆中秋假期,四川各地志愿者积极投入文旅服务一线。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累计组织志愿者服务 群众522万余人次,服务时长逾230万小时。"志愿红"为假期文旅消费注入温暖力量。 10月8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内人流涌动,志愿讲解员用专业知识为游客介绍三星堆历史。为提升 游览体验,广汉市委社会工作部携手当地文旅局和三星堆博物馆打造"我来讲堆堆"志愿服务项目,假期 累计投入志愿者1300余人次,服务游客1.8万余人次,服务时长1.5万余小时,获游客留言点赞逾万条。 ...
世所罕见古柏群 1900年的银杏树
四川日报· 2025-10-12 06:24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陈俊伶)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国家林草局办公室、住房城乡 建设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公布首批"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协同保护名录,共收录28个保护对象。四川 剑门蜀道遗址·翠云廊古柏群剑阁段、青城山古建筑群天师洞·天师银杏入选。 剑门蜀道遗址·翠云廊古柏群剑阁段,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和蜀道翠云廊剑阁 段古柏群。剑门蜀道遗址是战国至清代的古代交通遗迹,沿途保存了古驿道、拦马墙、古建筑等 丰富遗存。翠云廊剑阁段是剑门蜀道遗址的核心组成部分,沿途保存的人工古柏林为世界规模最 大、保存最完整的行道树群,7778株古柏平均树龄高达1050年,世所罕见,在生态、历史、科 学、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象征。 青城山古建筑群天师洞·天师银杏,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城山古建筑群天师洞和树龄约 1900年的银杏。天师洞道观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年),现存建筑主要为清康熙年间重 建。古建筑群在选址、总体布局、建筑空间处理等方面达到很高水准,是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 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师银杏位于"第五洞天"道观中,树高37米,冠幅25米,胸 ...
协作走深 浔广更亲
四川日报· 2025-10-11 14:33
东西部协作模式与产业发展 - 广安区与南浔区自2018年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南浔区累计投入协作资金超过10亿元,实施产业协作项目50余个 [8] - 协作模式为两地国企联合组建合资公司,南浔区负责技术指导与产品营销,广安区负责产业布局与运营管理 [5] - 产业协作已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带动35000余名群众稳定增收 [8] 湖羊养殖产业 - “湖羊入川”工程于2018年启动,目前在石笋镇建立两大湖羊基地,2024年已出栏湖羊约8000头,存栏约1万头 [3] - 采用“种羊基地+幸福农场+入户散养”养殖模式,带动全区建成幸福农场75个,养殖湖羊总量达2.9万头 [5] - 养殖基地推广智能机器人自动投喂,并打造了全国首个万头湖羊养殖基地和湖羊文化主题乐园“巴上草原” [2][5] - 两大湖羊基地为40余名农户提供就业,年发薪酬超120万元 [5] 龙安柚等特色农业 - 南浔区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257万元实施龙安柚提质增效工程,并邀请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6] - 协助建设“浔果江南”广安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该产业园年产值已超5000万元 [6] - 引进浙江企业专家攻克龙安柚果汁脱苦等技术难题,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延伸产业链 [6] - 2024年组织近20家企业参加大型展会10余个,达成意向性成交金额约600万元 [6] 文旅产业融合 - 借鉴浙江民宿建设运营经验,采用国企主导模式推动资源整合,使乡村闲置资产利用率提升70% [8] - 浔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依托闲置农房打造浔栖江南度假区项目,带动周边310余名群众销售农副文旅产品增收 [8] - 在协兴镇牌坊村布局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业态,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39家、民宿97家 [7] - 推行“研发在浙江、转化在广安”模式,打造出多条精品文旅线路和消费场景 [8]
坚持走在前作表率 我省机关党建按下快进键
四川日报· 2025-10-11 14:21
省地质局驻宣汉帮扶干部开展网络直播,助力地方农副产品销售。 抓好机关党建是本职,更是必须扛牢的重大政治责任 "这是一次对省委决策部署的再聚焦、再落实,是一次经验做法的深交流、再提炼,更是一次推动全省机关党 建高质量发展的再动员、再部署。"调度会后第一时间,交通运输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廖迎春便 向单位党员干部分享心得。 ●近一年来,全省各级机关围绕四川机关党建"1+3"政策制度体系发力,坚持政治统领、坚持党建赋能、坚持 改革创新,切实推动机关党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 ●未来,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推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机关党建重要性,切 实增强抓好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我们要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将工作着眼点放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实际效果 上,积极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和'四好'党员选树……"10月9日一上班,水利厅机关党委干部们便收到最新工作提 示。 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工作调度会日前在成都召开。会议从政治机关建设、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高质量党建 促进高质量发展、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4个方面对今后机关党建的发力方向进行了细化明确。这是我 ...
四川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四川日报· 2025-10-11 09:41
10月9日,记者从四川港投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四川港口公司)获悉,国庆中秋假期(10月1日—8 日),该公司所属港口联动发力,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82万吨、同比增长75.5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5709标箱、同比增长13.93%。其中,水运集装箱完成4919标箱、同比增长6.13%,外贸箱量完成2552标 箱、同比增长18.86%,大件吊装完成266.5吨。开行水运班轮航线63航次,同比提升50%。集装箱吞吐 量与外贸箱量均创同期历史新高,外贸箱量等重点业务增长显著。 目前,四川港口公司已稳定运行50余条江海、铁海联运航线,形成"干支联动、江海直达"的运输网 络,实现门到门的联运服务,年均开行集装箱班轮约2500航次,铁路集装箱班列2300余列。 今年以来,四川在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三港融合基础上,扩容南充港和广安港,完成对长江、 岷江、嘉陵江上规模以上港口整合,四川港口公司挂牌,五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之和占据全省的99% 以上。随着"五港合一"工作推进,四川港口资源利用更加集约、竞争更加有序、服务更加高效,港口铁 水联运功能进一步发挥,运输能力提升,带动货运量增加。 ...
山东、湖北、江苏、安徽等地代表到四川寻找稻渔综合种养经验做法 科技赋能 养虾有“稻”一田多产
四川日报· 2025-10-11 08:29
行业模式与规模 - 四川省构建以成都平原稻渔种养区、川南稻虾产业带、川东稻蟹产业带为核心的“一区两带”产业格局 [3] - 泸县是川南稻虾产业带核心区,2024年稻虾综合种养基地面积达17万亩,年产小龙虾1.38万吨,产量居全省第一 [3] - “双稻双虾”模式具体为种植一季中稻加一季再生稻,养殖一季台湾大头虾和一季小龙虾 [5] 经营效益与市场策略 - “双稻双虾”模式实现亩产水稻1300斤收入2000余元,亩产大头虾160斤收入8000元,亩产小龙虾200斤收入6800元,总亩产值达1.7万元,实现“千斤粮万元钱” [5] - 利用气候优势实现反季节销售,泸县小龙虾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上市,锁定春节前后市场空窗期,价格最高可达150元一斤 [5][6] - 四川小龙虾年消费量约18万吨,年产量约10万吨,存在8万吨市场缺口,为模式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5] - 种养大户承包80亩地年收入过百万元,相比单独种水稻年收入10余万元,效益显著提升 [6] 科技创新与品质提升 - 建设工厂化早虾育苗中心,配备恒温孵化桶等现代化设备,批次产苗量400万尾,年度产苗量达1700万尾,可为2000亩稻虾田供苗 [8][9] - 计划3至5年内建成5个以上区域化育苗工厂,实现年产虾苗5亿尾 [9] - 智慧种养示范园区通过卫星和物联网设备进行虫情、墒情、气象等监测,建成“智慧稻渔”数据调度中枢实时掌控关键要素 [9] - 使用无人机智能投喂系统,一人一小时可完成100亩饲料喷撒,养殖效率提升300% [9] - 布局智能控制增氧站,通过溶氧监测针对性调节,使稻虾综合成活率提高12% [10]
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倾斜 四川出台措施推动技能强企
四川日报· 2025-10-11 08:22
政策核心目标 - 激活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 推动形成职工增技 技能增收 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 [1] - 解决高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1] 技能生态链构建 - 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推荐"项目化培训模式 [1][2] - 人社部门会同行业企业摸清用工和培训需求 针对"15+N"重点产业链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和职业培训需求指导目录 [2] - 鼓励职业学校 公共实训基地等以"揭榜挂帅"形式加大资源供给 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2] 技能人才培育平台 - 支持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技能实训基地 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2] - 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与倍增计划 [2] - 支持企业利用各类要素设立职工培训中心 跨企业培训中心 产训融合技能发展中心 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职工开展培训 [2] 技能人才薪酬激励 - 完善企业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 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3] - 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 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倾斜 [3] - 鼓励企业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对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核心高技能人才推行薪酬补差 创新激励工资模式 [1][3] - 对特别优秀高技能人才实施"一人一策"模式 [3] 行业背景与现状 - 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关键支撑 [1] - 截至今年6月 四川省技能人才达1308万人 其中高技能人才271.79万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