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搜索文档
四川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四川日报· 2025-10-11 09:41
10月9日,记者从四川港投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四川港口公司)获悉,国庆中秋假期(10月1日—8 日),该公司所属港口联动发力,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82万吨、同比增长75.5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5709标箱、同比增长13.93%。其中,水运集装箱完成4919标箱、同比增长6.13%,外贸箱量完成2552标 箱、同比增长18.86%,大件吊装完成266.5吨。开行水运班轮航线63航次,同比提升50%。集装箱吞吐 量与外贸箱量均创同期历史新高,外贸箱量等重点业务增长显著。 目前,四川港口公司已稳定运行50余条江海、铁海联运航线,形成"干支联动、江海直达"的运输网 络,实现门到门的联运服务,年均开行集装箱班轮约2500航次,铁路集装箱班列2300余列。 今年以来,四川在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三港融合基础上,扩容南充港和广安港,完成对长江、 岷江、嘉陵江上规模以上港口整合,四川港口公司挂牌,五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之和占据全省的99% 以上。随着"五港合一"工作推进,四川港口资源利用更加集约、竞争更加有序、服务更加高效,港口铁 水联运功能进一步发挥,运输能力提升,带动货运量增加。 ...
山东、湖北、江苏、安徽等地代表到四川寻找稻渔综合种养经验做法 科技赋能 养虾有“稻”一田多产
四川日报· 2025-10-11 08:29
行业模式与规模 - 四川省构建以成都平原稻渔种养区、川南稻虾产业带、川东稻蟹产业带为核心的“一区两带”产业格局 [3] - 泸县是川南稻虾产业带核心区,2024年稻虾综合种养基地面积达17万亩,年产小龙虾1.38万吨,产量居全省第一 [3] - “双稻双虾”模式具体为种植一季中稻加一季再生稻,养殖一季台湾大头虾和一季小龙虾 [5] 经营效益与市场策略 - “双稻双虾”模式实现亩产水稻1300斤收入2000余元,亩产大头虾160斤收入8000元,亩产小龙虾200斤收入6800元,总亩产值达1.7万元,实现“千斤粮万元钱” [5] - 利用气候优势实现反季节销售,泸县小龙虾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上市,锁定春节前后市场空窗期,价格最高可达150元一斤 [5][6] - 四川小龙虾年消费量约18万吨,年产量约10万吨,存在8万吨市场缺口,为模式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5] - 种养大户承包80亩地年收入过百万元,相比单独种水稻年收入10余万元,效益显著提升 [6] 科技创新与品质提升 - 建设工厂化早虾育苗中心,配备恒温孵化桶等现代化设备,批次产苗量400万尾,年度产苗量达1700万尾,可为2000亩稻虾田供苗 [8][9] - 计划3至5年内建成5个以上区域化育苗工厂,实现年产虾苗5亿尾 [9] - 智慧种养示范园区通过卫星和物联网设备进行虫情、墒情、气象等监测,建成“智慧稻渔”数据调度中枢实时掌控关键要素 [9] - 使用无人机智能投喂系统,一人一小时可完成100亩饲料喷撒,养殖效率提升300% [9] - 布局智能控制增氧站,通过溶氧监测针对性调节,使稻虾综合成活率提高12% [10]
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倾斜 四川出台措施推动技能强企
四川日报· 2025-10-11 08:22
政策核心目标 - 激活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 推动形成职工增技 技能增收 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 [1] - 解决高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1] 技能生态链构建 - 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推荐"项目化培训模式 [1][2] - 人社部门会同行业企业摸清用工和培训需求 针对"15+N"重点产业链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和职业培训需求指导目录 [2] - 鼓励职业学校 公共实训基地等以"揭榜挂帅"形式加大资源供给 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2] 技能人才培育平台 - 支持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技能实训基地 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2] - 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与倍增计划 [2] - 支持企业利用各类要素设立职工培训中心 跨企业培训中心 产训融合技能发展中心 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职工开展培训 [2] 技能人才薪酬激励 - 完善企业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 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3] - 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 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倾斜 [3] - 鼓励企业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对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核心高技能人才推行薪酬补差 创新激励工资模式 [1][3] - 对特别优秀高技能人才实施"一人一策"模式 [3] 行业背景与现状 - 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关键支撑 [1] - 截至今年6月 四川省技能人才达1308万人 其中高技能人才271.79万人 [1]
四川新规赋能科技型企业孵化器 打造创新资源“强磁场”
四川日报· 2025-10-11 08:22
机构申报标准级孵化器 ●需达到在孵企业不少于20家,且上年度新增注册企业数占比不低于20%,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不 低于20% ●上年度获得投融资的在孵企业占比不低于15%,上年度至少10%的在孵企业成为毕业企业 科技厅近日印发《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明确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的 认定条件、认定程序、评价监督等,旨在促进全省科技型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强化高水平科技服 务,提升孵化服务效能,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管理办法》明确,申报标准级孵化器的机构,需满足9个认定条件。在企业数量方面,机构需达 到在孵企业不少于20家,且上年度新增注册企业数占比不低于20%,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不低于20%; 在企业融资方面,上年度获得投融资的在孵企业占比不低于15%;在企业成长方面,上年度至少10%的 在孵企业成为毕业企业。 卓越级孵化器实行择优认定,除需满足标准级孵化器的认定条件外,还应在产业集聚、服务能力、 运营实力、投资赋能等方面达到要求。其中,在产业聚集上,要求孵化器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 域,汇聚并服务一批早期创业项目和科技型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生态,近两年服 ...
一个重庆人在四川的“领跑”
四川日报· 2025-10-11 06:06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公司研发的高频高速特种树脂材料是AI算力服务器信号传输的关键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英伟达、华为等企业的AI算力服务器中[1] - 产品核心指标“介质损耗”从2017年起步时的万分之五十,显著降至量产产品的万分之五,实验室技术达到万分之三以下的全球领先水平[1] - 产品凭借技术领先优势而供不应求,实现了对国际同行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1] - 公司已建成国内领先的高频高速特种树脂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2] - 公司研发团队规模已发展至80多人,计划未来扩充至150人左右,研发氛围轻松且不设经费上限以鼓励创新[2] 市场与行业发展 - 随着低轨卫星通信、AI等产业的迅猛发展,高频高速特种树脂材料的市场空间逐渐打开[2] - 到2024年,AI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公司相关产品销量直线攀升[2] - AI产业在算力发展方面没有上限,技术上落后一个季度、一个月甚至一周都可能带来致命影响,因此研发工作已瞄准未来3至5年的市场需求[3] 公司战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正致力于推动技术、产业和市场的深度融合,加快“产学研”平台建设[3] - 公司将坚持产能高效释放和创新驱动,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吸引光伏、新能源材料、光学膜材料等上下游企业集聚以形成集群式发展效应[3] - 公司目标是打造更具韧性的产业链生态,并将一时的技术领先转变为持续的领先优势[3]
猪价拐点何时出现?
四川日报· 2025-10-11 05:58
再看销售收入,9月份,三大企业商品猪销售收入同比均大幅下降,其中牧原股份同比下降 22.46%,温氏股份同比下降15.16%,新希望同比下降23.82%。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晓露 国庆中秋长假后,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下跌。10月9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重挫近6%,10月10日再跌 3.21%,刷新该合约上市以来新低。 猪价的下行也拖累猪企收入。10月9日至10日,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三大头部猪企相继发 布9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三大企业销量同比均增长,但销售收入同比均下降。 生猪产能集中释放是主因 从销量来看,9月份,牧原股份销售商品猪557.3万头,温氏股份销售生猪332.53万头,新希望销售 生猪139.42万头,同比增幅均为两位数。 "去年二季度全国的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增加,到三季度逐步到达高点,按照4个月怀孕加6个月育肥 的时间算,现在正到了产能逐步释放的阶段。"新希望六和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底和今年初国内 生猪疫情防控情况较好,客观上增加了供给。 "产能过剩的另一大原因是生产效率提高。"四川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李晓勇分析,近年 来,养殖企业通过提升自主育种能力,猪企的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 ...
锂王破卷 是抢跑者也是逆行者
四川日报· 2025-10-11 05:56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公司布局 - 被誉为"下一代电池"终极形态的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量产装车,其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电池的2倍以上,可使新能源车续航从500-700公里提升至1000公里以上,且更安全、寿命更长、低温性能更优 [2] - 硫化锂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关键前驱体,生产工艺难度高,占电芯成本超过50%,当前价格已达200万-300万元/吨 [2][3] - 公司早在2018年就前瞻性布局硫化锂、金属锂负极等固态电池关键原材料,突破了硫化锂制备技术,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最快2025年下半年投产,目前已与多家下游企业达成框架协议,预计达产后将无库存 [1][3] - 公司规划的50吨硫化锂产能是为2027年行业量产需求进行的定制化配套,目前行业中公开量产计划的企业寥寥可数,公司已抢占先发优势,中试线技术可复制性强,未来可扩产至500吨甚至5000吨 [3] - 2022年8月,公司全资子公司与脱胎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北京卫蓝新能源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后者具有40余年固态电池研究经验,是固态电池技术唯一的产业化平台 [3] - 2024年3月,公司创新实验研究院投用,堪称"研发大脑",并联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省重点实验室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4]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应对策略 - 锂电行业正经历煎熬期,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在7万-7.5万元/吨徘徊,与2022年60万元/吨的历史高位相比跌幅超八成,产能过剩导致企业陷入"内卷式"恶性竞争 [1][8] - 2021-2022年行业热潮引发大量新玩家涌入及老企业扩产,2024年锂电池出货量达2020年的8.3倍,但2024年底锂电各环节产能较2020年底增加了10至25倍,出现结构性过剩 [8] - 面对锂价"过山车",公司采取"长期协议锁量+期货对冲"的销售组合稳定价格预期,并构建"资源—产能—客户"一体化绑定的供应链以规避单纯价格战 [7] - 在碳酸锂价格持续低迷、国内外锂矿锂盐企业纷纷减产停产、矿产端产能利用率仅约80%的背景下,公司遂宁安居工厂却始终满产运行,成为行业"逆行者" [6] - 公司满产运行主要得益于垂直一体化优势,控股的澳大利亚格林布什锂辉石矿是全球品位最高、储量最大的在产锂辉石项目,原料供应稳定,并通过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智能系统优化能效实现了较低的锂化工产品一体化生产和加工成本 [6][7] 公司战略转型与行业未来方向 - 公司正从"锂资源供应商"向"新材料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升级,以避免"低质低价"的内卷竞争,夯实其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5]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产业崛起,硫化锂等高性能锂电材料需求将爆发式增长 [5] - 破"卷"需多管齐下,企业应努力锻造综合竞争力,在研发、工艺、良率、成本控制上下功夫,避免在低端、通用产品上重复建设 [8][9] - 锂电池行业各环节仍有大量技术创新空间,如高压实磷酸铁锂材料、超薄隔膜及超薄铜箔、高性能补锂剂等,液态电池还有提升空间,固态电池是确定性趋势但各环节仍存在量产瓶颈和盲点 [9]
雅安提出构建“大川超”赛事体系 绿茵球场也是“文旅主场”
四川日报· 2025-10-10 14:47
10月6日,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川超"),雅安貊貊队客场对阵攀枝花攀钢钢铁勇士队,雅安千人 助威团奔赴攀枝花加油的同时,雅安商户也到场外开展特产展销,配套最高满300减90元的7折消费券,推动更 多"雅字号"产品走出雅安。同一时间,500公里外,雅安雨城万达广场、蒙顶山甘露坊、石棉县烧烤店、汉源某火 锅酒楼等地也设置了"川超"免费观赛点,吸引市民游客观看。 "川超",不仅是足球队员在场上拼尽全力的赛事,更是所在城市在场外关于城市凝聚力、文化传播力以及产 业驱动力的展示。开赛以来,雅安提出要结合"川超"赛事,初步构建"1川+3新""大川超"赛事体系,以"川超"引领 全民健身系列赛事发展,借助"川超"打造"全民参与、全城热动、全业赋能"的标志性体育赛事IP。 "比赛常有胜负,但无论比赛结果如何,雅安可以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在赛场外让每位观众感到安逸和巴 适。"雅安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陈中献说。 盲盒是与城市初见面的"心动"。在"川超"雅安赛区的比赛上,观众都得到一份观赛礼包,这是雅安为购票观 众准备的"见面礼",里面装满雅安特产、观赛道具等。有意思的是,这近万份外包装一致的观赛礼包中,还藏 ...
成都出台具身智能产业攻坚方案 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
四川日报· 2025-10-10 14:47
文章核心观点 - 成都市发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底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并设定具体发展目标 [1] - 方案将具身智能作为产业发展核心方向,是成都抢抓人工智能从研发向应用跨越关键阶段机遇的战略选择 [2] - 方案提出实施五大行动共23条具体措施,包括四大品牌赛道攻坚、三大关键技术攻关等 [1] 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底,成都市具身智能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1] - 培育具身智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全国人工智能百强企业10家 [1] - 实施产品和场景“双百”工程,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1] 具体行动措施 - 实施四大品牌赛道攻坚行动,围绕国产智能芯片“生态高地”、数据传输“光速之城”等展开 [1] - 实施三大关键技术攻关行动,聚焦核心算法模型、专用智能软件和核心部组件 [1] - 实施四大公共平台供给行动,围绕算力、训练场、中试、场景验证 [1] - 实施六大应用场景拓展行动,涵盖医药健康、低空经济、城市治理等六大领域 [1] - 实施六大产业生态提升行动,包括全栈人才梯队、金融支撑体系等 [1] 产业基础与优势 - 成都在具身智能产业领域拥有良好产业生态 [1] - 成都高新区聚集多家国内芯片设计龙头企业,产业基础扎实 [2] - 将支持海光信息、摩尔线程、黑芝麻、燧原等企业在大模型、算力中心、智能驾驶等领域落地应用 [2]
川渝退役军人跨省域异地职业技能培训启动
四川日报· 2025-10-10 14:21
培训项目概述 - 川渝退役军人跨省域异地职业技能培训于10月9日正式启动,首期培训班正在报名中 [1] - 培训对象为2011年11月1日及以后退出现役,在四川、重庆安置并符合培训条件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 [1] - 培训涵盖电力电气设备安装、白酒酿造、养老护理等15个热门专业 [1] 培训实施与模式 - 培训由成都工业学院承训,培训费用全免,但往返交通费和个人住宿用品由学员自理 [1] - 采用“小需求大集中、大需求小集中”的组训模式以及“订单式培养、定向式输送、定岗式就业”的培育机制 [1] - 项目前期考察了100多家企业,培训合格的学员将被推荐到企业就业 [1] 项目背景与目标 - 该培训是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持续办好“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 [1] - 项目旨在精准对接退役军人就业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帮助退役军人掌握前沿技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