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金融报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消费领衔,变局下如何探寻品牌发展之路?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20:1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最佳品牌排行榜上榜品牌总价值34278.02亿元 同比增长1.68% [1][4] - 腾讯 阿里巴巴 中国平安位列品牌价值前三甲 [1][4] - 中国品牌通过AI科技应用 多品牌组合优化 品牌出海本地化三大维度实现品牌精度跃升 [2][3][4] 品牌价值数据 - 上榜品牌总价值34278.02亿元 较2024年度增长1.68% [1][4] - 腾讯品牌价值9151.37亿元 位居榜首 [4] - 阿里巴巴品牌价值6658.33亿元 排名第二 [4] - 中国平安品牌价值1758.50亿元 以5%增速升至第三 [4] - 安踏 美团 拼多多 海尔 比亚迪 宁德时代 吉利7个品牌实现两位数增长 [5] 行业分布特征 - 金融与消费行业品牌数量达23家 [4] - 科技品牌占据9席 [4] - 高增长品牌集中分布于新能源汽车 互联网科技 家电及零售消费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5] AI科技应用趋势 - AI从企业能力符号转向战略深度应用 [3] - 通过用户画像生成和消费行为分析技术精准挖掘用户需求 [3] - 构建从需求洞察到品牌营销落地的全链路闭环 [3] 多品牌组合策略 - 从"全品类覆盖"转向"场景复合型协同"模式 [3] - 深耕细分场景与垂直圈层 解决具体用户痛点 [3] - 优化矩阵整体效能并释放细分赛道品牌势能 [3] 品牌出海演进 - 告别"大一统"打法 转向本地化核心战略 [4] - 保持全球品牌形象一致性同时深度融入本土生态 [4] - 根据目标市场重要性层级和竞争格局制定差异化策略 [4]
第36届上海旅游节进入“经典活动季”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20:17
"在刚刚过去的'暑期旅游季'中,上海市文旅局联合各区及各重点文旅企业,成功推出'乐游上海·欢乐盛夏'六大主题周,以年轻化、高品质的内容重塑 节庆形象。"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钟晓敏在9月5日上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据大数据初步测算,今年7至8月,本市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 额达1524亿元,同比增长27%,文旅消费增长明显。 "9月1日起,旅游节进入'经典活动季',将持续至10月6日闭幕。在此期间,上海市文旅局联合全市各区、重点企业、文旅场馆与兄弟省市分会场,共同 推出'乐游上海·经典金秋'六大主题板块活动,强化文旅商体展联动,升级旅游体验,落实惠民便民,持续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与全球影响力。"钟晓敏说。 一是不断扩大世界级节庆的国际影响力,全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 9月13日晚,2025年第36届上海旅游节大巡游活动启动仪式将在黄浦区中山东一路举行。本届旅游节再度聚焦这一核心IP,在黄浦江畔打造"多元文化, 全城共欢"的全球标志性节庆现场,深化上海旅游节世界级IP的全景呈现与国际传播。本届巡游共有来自海内外的25辆花车参展,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4 支表演团队将同台献艺。 大巡游活动启动后,花车 ...
债市又陷调整!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20:17
股债"跷跷板"效应凸显! 对此,南华期货权益与固收研究分析师徐晨曦分析称,本周三、周四股市连续两日大幅调整,一定程度上给债市反弹提供了合适的环 境,但以债市反弹幅度来看,做多动力并不充足。10年国债收益率在1.75%附近的阻力十分明显,昨日尾盘现券已回吐日内的全部涨幅,并转 为下跌。因此今日期债低开,而随着股市展开强劲反弹,债市大跌。 | 0 利率债二级成交 … | | 信用债二级成交 … | | NCD一级报价 ··· | | NCD二级成交 … 〔● 昨收 〔 価值 | | | --- | --- | --- | --- | --- | --- | --- | --- | | B | 17 | 2Y | ЗУ | 5Y | 7Y | 10Y | 30Y | | | 250013.IB | 250012.IB | 250005.IB | 250003.IB | 250007.IB | 250011.IB | 2500002.IB | | 国债 | 1.3925 | 1.4050 | 1.4150 | 1.5850 | 1.7025 | 1.7650 | 2.0275 | | | 1.75 ▲ | 1.00 ...
整体浮盈比例超35%!私募豪掷近40亿元参与定增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20:17
私募参与A股定增概况 - 截至2025年9月4日,41家私募机构参与41只A股定增,覆盖15个申万一级行业,合计获配金额39.6亿元,整体浮盈13.9亿元,浮盈比例35.11% [1][2] 私募规模与定增参与分布 - 0-5亿元规模私募17家,获配金额11.01亿元(占比27.79%),浮盈比例44.41% [1][2] - 10-20亿元规模私募7家,获配金额10.22亿元(占比25.81%),浮盈比例19.15% [1][2] - 5-10亿元规模私募5家,获配金额7.8亿元(占比19.71%),浮盈比例41.11% [1][2] - 20-50亿元规模私募8家,获配金额5.23亿元(占比13.21%),浮盈比例31.06% [1][2] - 100亿元以上规模私募2家,获配金额3.4亿元(占比8.59%),浮盈比例44.35% [1][2] - 50-100亿元规模私募2家,获配金额1.94亿元(占比4.90%),浮盈比例36.89% [1][2] 私募定增收益表现 - 所有41家私募均实现浮盈,其中3家浮盈比例超100%,15家浮盈比例在40%-90%,10家浮盈比例在20%-39.99%,9家浮盈比例在10%-19.99%,4家浮盈比例在10%以内 [2] - 高收益案例包括北京金泰基金(参与3只定增)、立华投资和相变投资(各参与1只定增) [3] 市场信号与投资逻辑 - 私募大举参与定增反映对A股市场信心回暖,稳定的市场环境降低定增发行难度并增强投资者乐观预期 [3] - 定增价格折扣优势叠加股价上涨推高投资回报,吸引私募加大布局 [3] - 私募通过宏观、行业及企业基本面研究精准筛选优质定增项目,展现专业投资能力 [3]
银行卡支付与信用卡利率新规将产生良性互动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20:17
核心观点 - 央行取消电子支付交易限额和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 将推动电子支付向全场景覆盖转型 增强银行定价自主权 促进消费信贷发展 并强化风险防控机制 [1][2][3][4] 电子支付业务影响 - 取消交易限额使电子支付从"小额便民"转向"全场景覆盖" 交易额度大幅扩大 满足企业和个人大额支付需求 [1] - 企业资金往来效率提升 节省资金运用成本 间接减轻实体企业负担 [2] - 居民购置房产 跨境交易和高端消费的资金流转更顺畅 支付体验提升 吸引更多用户加入电子支付 [2] - 银行大额电子支付业务笔数快速增长 经营收入水涨船高 贡献可观中间业务收入 弥补净息差收窄 [2] 信用卡业务改革 - 取消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使银行获得更大定价自主权 可依据客户信用状况 消费习惯和风险等级定制差异化利率方案 [3] - 为信用良好消费者提供更低利率优惠 促进消费信贷发展 拉动内需 [3] - 利率"惩罚"功能让信用欠佳者承担更高使用成本 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抑制市场乱象 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率 [4] - 删除利率调整提前报告要求 减少行政干预 提高银行自主经营能力 使业务发展更符合市场化方向 [4] 监管框架优化 - 监管重心转向全流程风险防控和功能监管 强调穿透式监管和备付金管理 [2] - 需建立完善大额电子支付交易监测系统 对异常情况预警 避免资金诈骗或洗钱犯罪 [4] - 银行设定透支利率需把握科学合理度 体现普惠性和人民性 防止人为道德风险 [4]
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交强险承保亏损153亿元,车均保费763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20:04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保险业进一步提高交强险保障能力,提升交强险服务质效,更好地发 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其中,汽车参保数量共计3.34亿辆,同比增长5%。风险保障能力持续加强,当年交强险保障金额 达74.3万亿元,同比增长4.2%。当年赔付支出2262.8亿元,同比增长11.6%。保费收入稳步增长,当年 交强险保费收入2710.6亿元,同比增长4.2%。车均保费基本平稳,当年交强险车均保费762.5元,同比 上升0.3%。业务经营总体稳定,当年交强险承保亏损152.7亿元,分摊投资收益46.2亿元,管理与服务 成本523.2亿元(含提取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11亿元)。 9月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发布消息称,2024年交强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参保机动车数量 达3.72亿辆,同比增长4.2%。 此外,保险业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充分运用重大灾害车辆损失查勘互认、无差别救援等有效机 制,全力做好重大灾害事故应对工作,切实服务道路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 ...
伍杨玉如将出任汇丰香港区行政总裁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20:04
人事任命 - 汇丰香港区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总经理伍杨玉如将兼任汇丰香港区行政总裁 任命于2025年10月生效[1] - 现任汇丰香港区行政总裁林慧虹获委任为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任命于2025年10月生效[1] - 两项任命均须获得监管机构批准[1] 管理层背景与业绩 - 伍杨玉如于2020年加入汇丰担任现职[1] - 在其领导下 汇丰在香港市场实现显著增长 该市场是集团最大的零售银行和财富管理市场[1] - 香港市场继续成为汇丰集团战略性增长的关键驱动力[1] 业务战略方向 - 伍杨玉如将与汇丰香港运营委员会成员合作 进一步把握香港市场的重要业务机遇[1] - 香港市场在汇丰集团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中占据核心地位[1]
花旗中国回应中国银联终止其成员资格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20:04
近日,中国银联发布公告称,已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花旗中国")的成员资格。 对此,花旗中国9月5日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应称,"随着我行个人银行业务的关闭,我行不再作为中国银联的成员。 我行对公业务的境内外支付和收款不受任何影响。花旗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为企业和机构客户服务,满足他们的跨境银行需 求"。 公开资料显示,花旗于1902年开始在中国市场展业,2007年成为首批注册成为本地法人银行的国际银行之一。2022年12 月,花旗表示,将逐步关闭其中国内地的个人银行业务,涵盖银行卡、房贷、个人贷款、存款、投资、保险和外汇,但不涉及 对公业务。 2024年6月,汇丰中国宣布,已完成对花旗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收购,承接花旗在全国11个主要城市的个人 财富管理客户及相关资产。同年7月,富邦华一银行发布公告称,花旗中国向该行转让个人信用卡应收账款和无担保贷款已经 完成,后续由该行向转移客户提供还款服务。 2025年6月,花旗再宣布精简全球技术解决中心——花旗金融信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和大连的约3500名技术人 员,旨在帮助技术和业务支持部门推动精简运营的整体战略,包括简化组织架构、降低依 ...
计划一周就终止!中环海陆跌停……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18:36
控制权变更终止 - 公司控股股东吴君三与交易对方就未来发展安排未达成一致 终止控制权变更事项 [2] - 从首次披露筹划到终止仅一周时间 [2][4] - 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债券自8月29日起停牌 原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 [3] 股价表现 - 复牌后9月5日股价跌停 收盘价31.68元 [3] - 停牌前8月28日股价大幅收涨12.66% 收盘价39.6元/股 [4] - 年初股价11.5元 年内最高涨幅接近250% [4] 财务表现 - 2020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下降 从10.97亿元降至5.79亿元 [4] - 净利润从2020年1.34亿元持续下滑 2023年起由盈转亏 [4] - 2023年亏损0.32亿元 2024年亏损扩大至1.54亿元 [4]
1.51亿元关联收购,中成股份跨界储能行业!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18:36
交易概况 - 公司拟发行股份收购中技江苏清洁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 交易价格1.51亿元 同时配套募资不超过1.51亿元用于标的公司基站节电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交易对方中技进出口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控制企业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1] 标的公司业务 - 标的公司主要从事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投资开发和运营 核心产品为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通过储能充放电服务帮助用户节省能源成本 [3] - 运营中项目7个 在建1个 拟建1个 项目分布在江苏溧阳 广东东莞 肇庆 广州及河南济源等地 [3] 财务表现 - 标的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1539.96万元 净利润191.85万元 2024年营业收入3792.68万元 净利润1499.44万元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41万元 净利润490.96万元 业绩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3] - 交易设置业绩承诺:若2025年完成交易 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15.66万元 1930.71万元和1902.05万元 若2026年完成则承诺2026-2028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930.71万元 1902.05万元和1865.31万元 [4] 客户集中度 - 标的公司对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收入占比极高 2023年达99.72% 2024年91.96% 2025年上半年85.15% 存在重大客户依赖 [4] - 合作源于江苏时代15MW/52MWh用户侧储能项目 后续逐步拓展至宁德时代其他下属公司 [4] 战略意图 - 公司主营业务为成套设备出口 工程承包 环境科技及复合材料生产 本次并购旨在跨界储能行业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5][6] - 交易完成后将在储能项目建设运营 客户资源及出海平台方面形成协同效应 有助于拓展产业链布局 改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 [6] 上市公司业绩 - 公司2019-2024年营业收入波动较大 分别为11.84亿元 17.8亿元 21.6亿元 42.22亿元 30.67亿元和12.26亿元 [7] - 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2022年亏损3.32亿元 2023年亏损2.63亿元 2024年亏损3.06亿元 扣非净利润连续六年亏损 累计亏损约15.14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3亿元 同比下滑22.22% 归母净利润亏损5550.41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1.04亿元有所收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