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金融报
icon
搜索文档
伍杨玉如将出任汇丰香港区行政总裁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20:04
人事任命 - 汇丰香港区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总经理伍杨玉如将兼任汇丰香港区行政总裁 任命于2025年10月生效[1] - 现任汇丰香港区行政总裁林慧虹获委任为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任命于2025年10月生效[1] - 两项任命均须获得监管机构批准[1] 管理层背景与业绩 - 伍杨玉如于2020年加入汇丰担任现职[1] - 在其领导下 汇丰在香港市场实现显著增长 该市场是集团最大的零售银行和财富管理市场[1] - 香港市场继续成为汇丰集团战略性增长的关键驱动力[1] 业务战略方向 - 伍杨玉如将与汇丰香港运营委员会成员合作 进一步把握香港市场的重要业务机遇[1] - 香港市场在汇丰集团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中占据核心地位[1]
花旗中国回应中国银联终止其成员资格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20:04
近日,中国银联发布公告称,已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花旗中国")的成员资格。 对此,花旗中国9月5日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应称,"随着我行个人银行业务的关闭,我行不再作为中国银联的成员。 我行对公业务的境内外支付和收款不受任何影响。花旗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为企业和机构客户服务,满足他们的跨境银行需 求"。 公开资料显示,花旗于1902年开始在中国市场展业,2007年成为首批注册成为本地法人银行的国际银行之一。2022年12 月,花旗表示,将逐步关闭其中国内地的个人银行业务,涵盖银行卡、房贷、个人贷款、存款、投资、保险和外汇,但不涉及 对公业务。 2024年6月,汇丰中国宣布,已完成对花旗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收购,承接花旗在全国11个主要城市的个人 财富管理客户及相关资产。同年7月,富邦华一银行发布公告称,花旗中国向该行转让个人信用卡应收账款和无担保贷款已经 完成,后续由该行向转移客户提供还款服务。 2025年6月,花旗再宣布精简全球技术解决中心——花旗金融信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和大连的约3500名技术人 员,旨在帮助技术和业务支持部门推动精简运营的整体战略,包括简化组织架构、降低依 ...
计划一周就终止!中环海陆跌停……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18:36
控制权变更终止 - 公司控股股东吴君三与交易对方就未来发展安排未达成一致 终止控制权变更事项 [2] - 从首次披露筹划到终止仅一周时间 [2][4] - 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债券自8月29日起停牌 原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 [3] 股价表现 - 复牌后9月5日股价跌停 收盘价31.68元 [3] - 停牌前8月28日股价大幅收涨12.66% 收盘价39.6元/股 [4] - 年初股价11.5元 年内最高涨幅接近250% [4] 财务表现 - 2020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下降 从10.97亿元降至5.79亿元 [4] - 净利润从2020年1.34亿元持续下滑 2023年起由盈转亏 [4] - 2023年亏损0.32亿元 2024年亏损扩大至1.54亿元 [4]
1.51亿元关联收购,中成股份跨界储能行业!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18:36
交易概况 - 公司拟发行股份收购中技江苏清洁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 交易价格1.51亿元 同时配套募资不超过1.51亿元用于标的公司基站节电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交易对方中技进出口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控制企业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1] 标的公司业务 - 标的公司主要从事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投资开发和运营 核心产品为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通过储能充放电服务帮助用户节省能源成本 [3] - 运营中项目7个 在建1个 拟建1个 项目分布在江苏溧阳 广东东莞 肇庆 广州及河南济源等地 [3] 财务表现 - 标的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1539.96万元 净利润191.85万元 2024年营业收入3792.68万元 净利润1499.44万元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41万元 净利润490.96万元 业绩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3] - 交易设置业绩承诺:若2025年完成交易 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15.66万元 1930.71万元和1902.05万元 若2026年完成则承诺2026-2028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930.71万元 1902.05万元和1865.31万元 [4] 客户集中度 - 标的公司对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收入占比极高 2023年达99.72% 2024年91.96% 2025年上半年85.15% 存在重大客户依赖 [4] - 合作源于江苏时代15MW/52MWh用户侧储能项目 后续逐步拓展至宁德时代其他下属公司 [4] 战略意图 - 公司主营业务为成套设备出口 工程承包 环境科技及复合材料生产 本次并购旨在跨界储能行业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5][6] - 交易完成后将在储能项目建设运营 客户资源及出海平台方面形成协同效应 有助于拓展产业链布局 改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 [6] 上市公司业绩 - 公司2019-2024年营业收入波动较大 分别为11.84亿元 17.8亿元 21.6亿元 42.22亿元 30.67亿元和12.26亿元 [7] - 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2022年亏损3.32亿元 2023年亏损2.63亿元 2024年亏损3.06亿元 扣非净利润连续六年亏损 累计亏损约15.14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3亿元 同比下滑22.22% 归母净利润亏损5550.41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1.04亿元有所收窄 [7]
华新精科深耕精密冲压铁芯领域 多维优势铸就可持续增长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18:2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专注于精密冲压铁芯及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微特电机铁芯、电气设备铁芯和点火线圈铁芯 [3] - 客户包括法雷奥、台达电子、博世集团、艾尔多集团、汇川技术、比亚迪、宝马集团和采埃孚等知名企业,产品出口至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亚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3][4] - 在精密冲压铁芯领域内资企业中销售额排名前五,汽车铁芯领域内资企业中排名前三,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产品2021-2023年销售总额超14亿元,内资企业中排名前二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9192.24万元、118879.88万元和142052.64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9.17% [5]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1372.60万元、15581.54万元和14965.34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4.71% [5]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业务收入从2022年59744.58万元增长至2024年82800.44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7.72%,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56.23%提升至64.70% [5] 研发实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拥有84名技术研发人员,占比8.62%,核心团队成员在硅钢冲压领域大多有超过十年实践经验 [8]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4050.67万元、4438.56万元和4484.55万元 [9]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取得76项专利及科技成果,包括17项发明专利和59项实用新型专利,拥有定子片理片装置技术、铁芯绕卷切断装置等核心技术 [11] 行业发展前景 -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从2018年201万辆增长至2024年1823.6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4.43% [12]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总装机量达到1522.90万台,同比增长约40.04% [12] - 下游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以电为驱动力的交通工具、生产工具和电气设备渗透率持续提升 [12] IPO募资计划 - 募资总金额7.12亿元,用于新能源车用驱动电机铁芯扩建项目、精密冲压及模具研发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14] - 新能源车用驱动电机铁芯扩建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产100万套新能源车高端驱动电机定转子铁芯 [14]
美国拟重启美墨加贸易协定谈判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17:56
USMCA重新谈判程序启动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在未来几周内启动USMCA公众磋商程序 这是重新谈判该协定的首个正式步骤 特朗普政府可能最快本周向企业和工会征求意见[1] - 根据2020年实施该协定的法律规定 磋商程序最迟必须在10月4日前完成 美国政府必须至少举行一次公开听证会 并于2026年1月向国会作简报[1] - USMCA包含强制性的六年期审查条款 最迟在2026年7月1日前举行首次三边审查会议 审查结果可能决定协定未来的调整方向[1] USMCA历史背景与关税影响 - USMCA于2020年由特朗普签署 取代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被视为特朗普第一任期重要贸易成就[2] - 特朗普第二任期通过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高额关税 削弱了USMCA实际效果 两国汽车 钢铁 铝材 木材等行业受到严重冲击[2] - 关税实施扰乱了北美复杂供应链 尤其是汽车制造业 尽管USMCA下部分商品享有豁免 但仍有大量跨境贸易受到影响[3] 美墨贸易关系与安全议题 - 墨西哥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 其80%出口流向美国 对谈判结果格外敏感[3] - 安全合作已成为重新谈判USMCA的前提条件 特朗普威胁若墨西哥不加强打击毒品走私就将对墨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3] - 特朗普已同意将对墨西哥商品的关税延长90天 涵盖汽车 钢铁和铝材 但不涉及符合USMCA原产地规则的产品[3] 美国产业保护诉求 - 美国政府应推动提高美国产品的本土含量比例 特别是在汽车行业 未来从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汽车数量将显著减少[3] - 美国对墨西哥在能源 电信 农产品和知识产权领域的政策提出批评 包括能源政策偏向国有企业 电信市场缺乏公平竞争[4]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具体指出墨西哥对美国玉米和棉花进口存在限制 以及版权保护体系薄弱等问题[4] 谈判前景与区域竞争力 - 加拿大总理表示双方在贸易问题上正在取得进展 但承认短期内难以就关税问题达成全面协议[3] - 墨西哥经济部长强调未来几个月的审查和谈判不会轻松 但三国必须合作以维持北美的整体竞争力[4]
跨境电商下半场:加码品牌出海,文化输出成新引擎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17:52
速卖通品牌出海项目筹备 - 阿里巴巴旗下速卖通内部筹备最高规格品牌出海项目 已向多家世界500强及头部品牌发出合作邀请 预计2025年双11前启动[1] - 速卖通与Temu SHEIN TikTok Shop并称中国电商出海四小龙 是阿里巴巴唯一面向全球市场的在线交易平台 被称作国际版淘宝[1] - 平台2024年4月推出Big Save百亿补贴计划 重点支持中国品牌尤其是新兴品牌出海需求[1] 品牌出海成果与目标 - 过去一年参与百亿补贴计划的品牌中95%成功跃升为百万美金俱乐部成员[1] - 2025年百亿补贴将继续加码 目标扶植1000个新品牌冲进百万美金俱乐部[2] - 平台今年计划助力1000个新品牌实现百万美金级别销售突破[1] 跨境电商行业趋势 - 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1.32万亿元 同比增长5.7%[2] - 行业出现结构性变化 中国品牌溢价能力显著提升 文化输出特征日益明显[2] - 品牌国际化不仅是产品输出 更是文化与价值传递 需将文化内涵与产品力深度融合[2] 文化出海创新实践 - 美腕公司通过《巴黎合伙人》综艺节目打造文化输出场景 将国际消费者关注转化为对产品与品牌的兴趣[4] - 李佳琦将文化出海比作搭建对话桥梁 快闪店不仅是销售场所 更是实现中国文化对话和表达的公共空间[5] - 产品出海本质是文化出海的重要途径 文化力量能为产品出海注入更持久深厚的竞争力[5]
市内免税店多地开业 激发消费增长新趋势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16:42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市内免税店在广州、深圳、长沙等多地相继开业,成为促进免税消费的新热 点。免税店从传统的机场、港口迁至城市中心,旨在吸引更多入境游客并推动消费增长。新开设的免税 店不仅销售免税商品,还引入有税产品和退税服务,便利性大幅提升。市内免税店选址于交通便利的消 费核心区,如深圳福田区和长沙五一广场等,并结合本地特色产品,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深圳凭借其 电子产品优势和旅游资源,成为免税消费的突出城市。随着免税店布局的扩大,中国免税市场将迎来新 的增长机遇。 ...
特朗普白宫设宴招待科技巨头,马斯克缺席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16:31
会议概况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主持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会议 与会者包括苹果 谷歌 OpenAI Meta 微软 IBM等公司领导人[1] - 会议围绕芯片制造 人工智能和在美投资等议题展开交流[1]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缺席会议 但表示受到邀请并会派代表到场[2] 企业投资计划 - 苹果公司宣布在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的计划 并感谢特朗普营造的重商氛围[1] - 特朗普在会议中重点关注企业投资数字 逐一询问与会CEO们的投资规模[2] 人工智能发展 - 特朗普提到科技企业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获取足够电力 政府正努力减少电力接入与许可阻碍[2] - 梅拉尼娅·特朗普主持"白宫人工智能教育特别工作组"圆桌会议 强调必须负责任地管理AI发展[2] - 参议员乔什·霍利批评人工智能缺乏监管 呼吁政府检查所有前沿人工智能系统[3] 行业领袖表态 - 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公开感谢特朗普的"亲商"与"创新"特质 认为这将带领美国继续引领世界[1] - 特朗普称赞与会者为"最聪明的人"和"高智商群体"[1] - 特朗普评价马斯克是"好人" "80%是超级天才 另外20%有些问题"[2]
沪指重返3800点!电池股集体爆发!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16:29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全天震荡走高 创业板指领涨6.55% 沪指重新站上3800点[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3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396亿元[1] - 全市场超4800只个股上涨 下跌个股不足500只[1] 行业板块表现 - 固态电池概念股集体爆发 光伏/CPO/第三代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居前[1] - 先导智能等近30股涨停 锦浪科技20CM涨停 CPO概念股胜宏科技涨停创历史新高[1] - 电池行业资金净流入96.09亿元 电子元件和光伏设备净流入排名靠前[6] - 商业百货净流出18.85亿元 证券和银行净流出排名靠前[8] 主要指数表现 - 沪指报3812.51点 上涨1.24%[1][2] - 深成指报12590.56点 上涨3.89%[1][2] - 创业板指报2958.18点 上涨6.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