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南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中外学生志愿服务团队万宁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海南日报· 2025-07-08 09:31
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 海南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织"跨越国界,共建家园"中外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在万宁后安镇曲冲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由8名留学生和4名中国学生组成 [1] - 万宁非遗传承人翁海县带领弟子展示猛虎下山拳并传授武术精髓,印度尼西亚留学生狄飞鸿和巴基斯坦留学生宋怀安积极参与学习 [1] - 志愿服务团队在曲冲村"爱心托管站"为18名村里孩子开展互动课程,包括急救假人心肺复苏演示等 [2] 传统文化体验与传承 - 非遗传承人翁海县作为后安镇猛虎下山拳创始人,现场展示刚劲有力的拳法,引发志愿者热烈反响 [1] - 留学生通过武术体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狄飞鸿表示"动作沉下去虽难受,但强身健体",宋怀安学习到抱行礼的文化内涵 [1] - 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林晗参观700多年历史的文氏宗祠,对其古建筑保存完好度和多功能性表示赞叹 [2] 乡村教育与文化互动 - 志愿服务团队在"爱心托管站"与村里孩子进行首次近距离互动,孩子们对"洋面孔"表现出极大兴趣 [1] - 留学生设计的互动课程有效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心肺复苏演示环节引发孩子们积极参与 [2] - 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留学生通过武术、古建筑等载体深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1][2]
三亚海棠区邀您来看演出吃美食购免税
海南日报· 2025-07-08 09:31
暑期文旅活动规划 - 三亚海棠区推出6大主题文旅活动,包括亲水系列活动、亲子艺术体育活动、酒店特色活动、免税购物活动、特色餐饮消费活动和美食文化挑战赛 [2] - 亲水系列活动包含2025第六届海南国际(海洋)潜水节、后海片区海陆双栖套餐和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冰爽戏水节" [2] - 亲子艺术体育活动包括2025三亚儿童戏剧嘉年华和"全国青体联杯"2025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三亚赛区分赛 [2] - 酒店特色活动涵盖三亚亚特兰蒂斯水世界"第七重奏"、三亚海棠湾红树林度假酒店"海棠印象—红树林之夜"及前沿AI艺术展 [2] - 免税购物活动包括第七届中免海南免税购物节、第四届中免美妆节,以及三亚首家迪士尼主题快闪商店和中国内地首家爱心小熊主题咖啡厅进驻三亚国际免税城 [2] - 特色餐饮消费活动包含三亚免税城二期"免税城美食月"、68环球美食街及各滨海度假酒店餐饮店推出的特色餐饮 [2] 亲子研学旅行路线 - 推出三条暑期精品亲子研学旅行路线:"蓝海育心·活力踏浪运动行"、"双遗寻迹·黎韵匠心传承行"和"绿影拾趣·咖趣工坊创艺行" [3] - "蓝海育心·活力踏浪运动行"串联蜈支洲岛与后海两大区域 [3] - "双遗寻迹·黎韵匠心传承行"涵盖阿卡阁非遗基地与大棠非遗文创基地 [3] - "绿影拾趣·咖趣工坊创艺行"融合海棠河生态公园与M1咖啡奇幻工场 [3] - 将举办"黎苗小厨神"非遗亲子课堂,提供沉浸式非遗美食体验 [3] 惠民消费措施 - 7月-8月期间通过"银联云闪付APP"发放总额15万元的商超消费券 [3] - 8月18日-31日期间将发放总额39万元的首饰消费券 [3] - 制作海棠旅行打卡护照,覆盖景区、酒店、商圈等核心场景,提供专属优惠 [3] - 海南省内应届中、高考考生可凭准考证原件享受南田温泉神龙谷不限次免门票待遇 [3]
屯昌积极化解一批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海南日报· 2025-07-08 09:24
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进展 - 屯昌县成功化解锦绣小区55户业主长达13年的不动产登记难题 采用"证办分离"与"证缴分离"创新模式 办理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 [2][3] - 全县范围梳理出5个小区423套房屋同类问题 已解决锦绣小区 县中医院小区 屯郊小区共223套房屋登记问题 [4] - 不动产登记中心系统分类业务类型 推出二维码办事指南 提供预约办 邮寄办 上门办等便民服务 [4] 问题解决机制创新 - 针对开发商欠费问题实施"证缴分离" 税务部门追缴款项同时不影响业主办证 [3] - 针对违建问题实行"证办分离" 行政处罚与补缴程序与业主办证流程并行 [3] - 建立分类处置 容缺办理 追缴分离长效机制 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监管 [4] 治理成效与社会影响 - 解决群众房产交易 子女入学 抵押贷款等实际需求 提升居民幸福感 [2][4] - 从个案处理升级为类案治理 实现"化解一个小区"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转变 [4] - 政务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形成可复制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模式 [3][4]
海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为乡村振兴提供规划支撑和要素保障
海南日报· 2025-07-08 09:24
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成效 - 乐东抱邱村通过修整村道将泥土路变为水泥路,带动抛荒田地复耕,村民运输效率提升[1] - 三亚博后村依托规划发展民宿产业,现有74家民宿2000余间客房,年接待游客28万人次,产业年营收超5000万元[1] - 五指山毛纳村通过茶旅融合实现产业升级,茶树种植面积达2900亩,茶青收入150万元,2024年接待游客17.02万人次,旅游收入851.22万元[3] 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 毛纳村建立以茶叶生产为主、林下种养为辅的农业产业体系,配套建设民宿和休闲商业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6万元[3] - 屯昌青梯村打造南药文化主题研学村庄,2024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旅游收入680万元[6] - 琼中番响村结合红色资源和黎族文化发展特色产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6] 土地资源整合创新 - 博后村通过精细化用地布局盘活存量土地,成为三亚首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破千万元的行政村[5] - 抱邱村利用"三块地"政策集中规整17亩建设用地发展泥陶产业[5] - 抱前村通过闲置民房入股模式开发民宿项目,村民获得年租金3万元和月工资2000元[5] 规划体系支撑 - 海南省已完成200个和美乡村规划优化,累计核发7.82万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7] - 规划注重生态空间划定与特色资源开发,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2] - 资源整合策略包括盘活闲置土地、重构产业生态、强化风貌管控等[4][6]
海口江东新区累计开工民生项目超百个
海南日报· 2025-07-08 09:18
加大安居房供给,完善交通路网,优化医疗教育配套…… 海口江东新区累计开工民生项目超百个 海南日报海口7月7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冀冀 通讯员 曹柳)整体造型错落有致,设计巧思独 具匠心……7月7日,从高空俯瞰江东智慧国际公寓A区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的建筑初露雏形。现 场,约200名工人奋战一线,项目计划于9月开展主体结构验收工作。 在海口江东新区,安居房建成交付、交通路网持续完善,民生项目全力以赴扩投资稳增长。目前, 园区累计开工建设医院、学校、安居房、安置房等民生公共服务项目101个。 为筑牢百姓"安居梦",江东新区持续加大安居房供给。眼下,江东·梧桐里安居房项目建设现场, 部分楼栋已刷上灰白相间的外墙漆,建设者铆足干劲,向着首批6栋住宅楼740套安居房9月正式开盘销 售的目标全力冲刺。 "项目分三期建设,目前已全面封顶并完成二次结构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期首批6栋住 宅740套安居房已进入精装收尾阶段,计划今年8月竣备、9月开盘。 江东新区民生项目的高速推进,得益于园区服务的及时有效、细致贴心。 "在项目推进的关键环节,江东新区项目专员高效协调、积极助力,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坚实保 障。"江 ...
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优化群众办事流程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海南日报· 2025-07-07 09:25
政务服务流程优化 - 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通过优化长者助餐资格申办流程,将原本需要跑三四趟的线下办理模式升级为"线上+线下"双通道服务模式,实现"零跑腿" [2][3] - 改革后办理时间从多次跑腿缩短至30秒内完成人脸识别认证,办结时限压缩至1天内 [2][3] - 6月新流程落地后当月办理量达240人,效率显著提升 [3] 技术应用与数据整合 - 通过打通政务数据壁垒,取消区级民政局备案环节,实现《办理结果通知书》电子化推送至"海易办"APP [3][4] - 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刷脸"认证,支持电子批文替代纸质材料 [2][3] - 开发"掌上办"功能模块,支持身份证等资料线上提交 [3] 特殊群体服务创新 - 为不熟悉手机操作的老人保留线下一次办结通道,设置镇街便民服务大厅办理点 [4] - 针对行动不便群体推出上门帮代办服务,结果文件实时推送至个人电子账户 [4] - 电子通知书可在全市任一长者饭堂通用,免除纸质材料携带需求 [3][4] 工作机制改进 - 建立"未办成事窗口"反馈机制,通过市民符文丽的个案推动系统性流程重构 [2][3] - 践行"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规范一个领域"的工作理念,联合民政局开展跨部门协作 [2][3]
追逐“风和自由”闯进“诗和远方”
海南日报· 2025-07-07 09:22
海南夏季旅游推广 - 2025年夏季海南以"清凉一夏 海南度假"为主题推出四大清凉主题攻略包括上山、下海、入馆、悦文并启动"全龄段补贴+沉浸式体验"夏季旅游推广矩阵 [1] - 海南夏季平均气温28℃滨海地区海风清凉雨林腹地常年保持22℃左右恒温是避暑天堂 [1] 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 - 环热旅游公路开通后吸引大量游客选择雨林自驾游探索生态奇观和自然风光 [1] - 公路沿线设有母山咖啡驿站等休憩点提供特色体验如品尝热带雨林咖啡 [2] - 琼中什运乡至白沙元门乡路段串联鹦哥岭瀑布、九架岭观景台等景点以薄雾和日落景观著称 [2] - 五指山景区栈道沿途溪水潺潺蛙鸣阵阵为游客提供清凉徒步体验 [3] 旅游产品与配套服务 - 《海南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自驾指南1 0版》于2025年1月出版包含12个雨林推荐体验点、4条旅游线路和22种打卡方式 [3] - 指南涵盖出行信息、当地人推荐景点及美食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3]
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探索形成“五互一共”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海南日报· 2025-07-07 09:16
教育创新模式 - 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探索形成"五互一共"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包括中外互鉴、学科互融、文理互通、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管理共商 [2] - 该模式有效破解传统高校间资源割裂难题,推动多校协同育人,为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提供支撑 [2] - 案例入选第20批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2] 合作办学与资源共享 - 试验区采用"大共享+小学院"运行机制,推动中外高校集群化融合式发展 [3] - 2025年春季学期入驻国内外知名高校26所,在园师生规模5000人(含留学生700余人),累计获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9个 [3] - 共享设施包括图书馆、报告厅、公共教学楼等,降低办学成本并促进跨国跨校交流 [4] 课程与学分共享 - 试验区统筹开放207门共享课程,累计达303.5学分、4401学时,选课学生达3733人次 [6] - 课程涵盖人工智能、人文艺术与理工、全球领导力等多个学科领域 [6] - 学生可实现"一校入学、多校选课",外方合作高校共享优势国际课程 [6] 学科体系与产业融合 - 试验区构建"1+3+N"学科专业体系,紧扣国家战略和海南四大主导产业 [7] - 联合多校多企打造"黎安数字实验室""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中心"等创新共同体,推动"教科产城"深度融合 [7] - 探索境外高校独立办学路径,引入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过渡性办学 [7] 未来发展 - 试验区将以2025年入驻高校秋季开学为关键节点,提速国际教育创新高质量发展 [7] - 未来计划深化教育开放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国际化教育生态 [7]
海南扎实推进城镇以及农垦居特困人员专项排查
海南日报· 2025-07-07 09:16
海南省特困人员专项排查工作进展 - 海南省民政厅开展城镇及农垦居特困人员专项排查,确保困难群体"应纳尽纳"和"应享尽享" [1][2] - 截至6月底已完成546个社区(含农垦居)排查,完成率73.4% [3] - 已启动342人特困人员认定程序,部分已完成审核确认纳入供养范围 [3] - 对不符合特困条件但符合其他救助条件的991名困难群众落实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 [3] 特困人员救助实施情况 - 全省现有特困人员2.66万户2.69万人,其中城市特困人员2649人(含农垦居) [3] - 今年3月以来累计发放特困保障金1.08亿元,其中城镇及农垦居1060万元 [3] - 每月发放率均达100%,补助标准为1010元/月 [3][2] - 典型案例:海口市75岁张阿婆和白沙县56岁陈阿叔通过排查获得特困救助 [2][3] 后续工作计划 - 计划7月15日前完成全部社区排查 [3] - 将采取强化信息共享、加密调度频次、靠前实地指导等措施推进工作 [3] - 目标实现特困人员应纳尽纳,持续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3]
我省各地多措并举为学生系好暑期“安全带”
海南日报· 2025-07-07 09:16
暑期安全防护措施 - 海南中小学开启"暑期模式",各地各校强化安全工作部署,严防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学生度过平安、健康、快乐的假期 [2] - 海口开设暑期安全课堂,普及防溺水、防诈骗、防侵害、防交通意外等知识 [3] - 三亚中小学校户外体育场所面向学生应开尽开、免费使用,引导青少年就近加强体育锻炼 [3] - 儋州组织各校在放假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聚焦学生宿舍、图书馆、实验室、供电设施等重点部位和领域 [3] - 五指山开展防火、防汛等学生暑期安全培训,以实景演练、有奖问答等方式推动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3] 防溺水专项工作 - 各级教育部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筑牢暑期防溺水安全防线 [3] - 线上通过家长群、公众号等平台定期推送防溺水警示案例、安全知识科普视频及自救互救技巧 [3] - 线下多部门协同加强海边、河流、排水渠、蓄水池、水利沟等风险水域摸排和日常巡逻工作 [3] - 海口羊山水库搭建防溺水智能监控预警系统,巡查人员通过手机实时观测、接收预警信息 [4] 暑期托管服务 - 全省218个"爱心托管站"将于7月7日免费开放,缓解未成年人暑期"看护难"问题 [4] - 托管服务以"安全托管+素质提升"为核心,开设阅读指导、安全教育、科学科普等课程活动 [4] - 各站点配备急救箱、消防设施,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托管期间全程安全监管无死角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