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南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海口市民参与社区减塑行动 培育绿色生活习惯
海南日报· 2025-07-06 08:42
社区减塑行动 - 海口市大园社区开展"无塑海洋"社区减塑行动 通过"21天菜篮子养成计划"引导居民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1] - 活动由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指导 联合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海口市生态环境局 海口市菜篮子产业集团及海口市湾长制事务中心共同推出 [1] - 22位参与者完成21天"无塑购物"打卡 累计减少使用1386个塑料袋 初步估算减少139个塑料袋流入海洋 [2] 参与者反馈 - 参与者王莉莉坚持21天打卡获得竹编菜篮子 表示比一次性塑料袋更实用 [1] - 参与者杨然心认为环保可以很日常 孩子也养成了减塑习惯 [2] - 活动通过高频买菜场景传递减塑意识 影响参与者及其家庭成员 [3] 活动意义 - "21天菜篮子养成计划"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开启 也是绿色理念的传递 [3] - 环保理念需要扎根社区 融入日常生活才能真正焕发生机 [3] - 竹编菜篮子从渔民到市民 将护海行动从岸线延伸到日常生活场景 [4]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泊位岸电全覆盖
海南日报· 2025-07-06 08:42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岸电覆盖 -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实现泊位岸电全覆盖,成为海南首个实现该目标的公共码头 [3] - 码头投资建设8套高压及低压岸电设施,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超过3000吨 [2] - 岸电接电量从2021年的0.7万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的226万千瓦时,使用率提升至46.8% [2] 岸电推广措施与成效 - 码头建立船舶、港口、岸电三方协作机制,制定优先靠离泊等激励制度 [2] - 配套移动式岸电接电车解决电缆长度不足问题,提升岸电使用便利性 [2] - 全省109个具备建设条件的泊位中已有94个建成岸电设施,覆盖率达86.24% [3] 行业协同与绿色航运发展 - 9家港航企业签署《船舶岸电使用承诺书》,海南海事局联合四部门发布《绿色港口共建倡议书》 [3] - 岸电推广显著降低港口区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颗粒物排放 [3] - 全省岸电设施均采用最新国家标准接插件,加速绿色港口建设提档升级 [3]
三亚四个区级综治中心挂牌 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平台
海南日报· 2025-07-06 08:35
三亚市综治中心建设 - 三亚市天涯区、吉阳区、崖州区、海棠区四个市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完成场所规范化建设并正式挂牌运行 [1] - 综治中心旨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高效便捷"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1] 综治中心运行机制 - 各区综治中心建立受理、分流、调处、督办、回访全链条闭环流程 [1] - 通过统一接待窗口、规范流转流程、明确部门职责,实现"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模式 [1] - 群众可享受矛盾调解、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心理疏导等综合性服务,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1] 综治中心服务案例 - 吉阳区综治中心受理劳资纠纷后,牵头司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人社局等部门启动"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推动案件达成调解协议 [1] - 餐厅老板同意2日内支付厨师林先生工资,当事人对服务表示满意 [1] 综治中心资源整合 - 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方式,整合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功能 [2] - 组织公检法司、信访、人社、民政等部门常驻,资规、生态、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及群团组织轮驻,其他社会力量随叫随驻 [2] - 打造以综治中心为核心,多种社会治理资源充分融合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平台 [2] 未来发展规划 - 持续优化运行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 - 目标将综治中心打造成回应群众诉求的主平台、化解矛盾纠纷的主阵地、深化平安建设的主枢纽 [2] - 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为"平安三亚""法治三亚"注入基层动力 [2]
“火热”海南 “清凉”宠客
海南日报· 2025-07-06 08:28
海南暑期文旅补贴行动 - 海南省发放4000万元"夏季清凉补贴",覆盖7月1日至9月30日,补贴比例15%-30%,单用户最高返现3060元[3][5] - 补贴涵盖交通、住宿、餐饮、景区门票等领域,配套2000万元餐饮专项补贴和108项省级文体旅活动[5][6] - 活动上线前2天已有超过4万名游客注册申领补贴[6] 四大主题推广活动 - "上山":五指山片区研学旅游升温,保亭推出六大主题研学线路[3][4] - "下海":三亚推出四大主题研学路线,陵水打造三条海上游玩路线,万宁布局冲浪潜水等热门项目[4] - "入馆":推动服务环境优化,包括高铁书香列车、智慧导览等设施[6] - "悦文":三亚文旅消费季包含启幕盛典、沙滩露营节等活动[4] 各市县特色文旅产品 - 三亚推出免税折扣、消费券等促销活动,串联"大三亚旅游圈"[4] - 陵水推出疍家风情体验、滨海狂欢和亲子度假三条旅游路线[4] - 万宁依托海湾资源打造"一湾一品"滨海旅游名片,推出夏日限定优惠[4] - 保亭将于7月11日至12日开展红毛丹火红丰收季活动[4] 国际营销推广 - 在新加坡开展琼剧文化周、美食文化推广周等活动[5] - 在西班牙马德里通过沉浸式体验展示海南魅力,促成多项旅游合作[5] - 通过境外旅游展、跨国文化节等形式提升国际市场的辨识度和美誉度[5]
省政协委员、海南大学药学院院长罗海彬:创新探索,助力补齐海南生物医药产业短板
海南日报· 2025-07-06 08:26
学院发展 - 海南大学药学院学科排名从建院时的全国第119位跃升至第49位 [1] - 药学本科专业在建院第二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 - 已引进培养了50位高层次人才 [1] 产教融合 - 药学院搬迁至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 [1] - 与齐鲁制药(海南)、海南先声药业等共建省级生物医药工程产业学院 [1] - 与多家园区企业签订实践教学、实习就业基地合作共建协议 [1] 研发平台建设 - 打造新药研发与评价平台,构建创新药物完整研发链条 [2] - 建立海南医药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提供研发服务和设备共享服务 [2] 原料药产业瓶颈 - 原料药供给是制约海南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 - 洋浦经济开发区具备大规模生产原料药的条件 [2] 产业提案与落地 - 提案建议在洋浦建设原料药园区,打造千亿级医药产业集群 [2] - 长春花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项目、海南日中天制药扩建项目已在洋浦落地 [3]
以数字生态文明助推“两山”转化
海南日报· 2025-07-06 08:26
绿色发展合作 - 海南和贵州同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生态价值转化、制度创新、数字治理等领域可互通互鉴 [1][2][3] - 贵州依托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以数据赋能生态文明建设,为海南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方向 [3] - 两地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应加强交流合作 [3] 贵州绿色发展成果 - 贵州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47%上升到2024年63.3% [3] - 贵州成为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一批绿色工业百亿级项目落地建设 [3] - 贵州推动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大到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动全球 [4] 海南绿色发展举措 - 海南完成五指山大叶茶碳足迹核算研究、碳标识生态价值提升方案,试点建立热带滨海城市GEP评价考核体系 [2] - 风电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全生物降解塑料等新兴产业在海南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2] - 海南将系统实施'2+N'标志性工程建设、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 [4] 数字生态文明 - 贵州以大数据产业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可借鉴经验 [3] - 海南可借鉴贵州深化数字技术应用,以数字生态文明助推"两山"转化 [4]
水产种业由“养得好”向“加工强”迈进
海南日报· 2025-07-06 08:26
产业园项目进展 - 东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签约落地项目27个 总投资33 33亿元 [1][2] - 项目建设总体进度达76%以上 2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完成投资约6 3亿元 3个项目已投产见效 [2][3] - 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2万亩 覆盖东方市西侧部分海域和陆域 直接惠及2 8万户约11 4万沿海群众 [2] 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产业园热带海水鱼鱼卵年产量占全国市场约25% 鱼苗占比约12% [2] - 石斑鱼新品种"龙虎杂交斑"市场占有率突破70% [2] - 鳄鱼小镇年出栏商品鳄近10万尾 养殖规模占全国总量80%以上 [2]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产业园从"养得好"向"加工强 链条长 融合深"迈进 推进热带特色鱼类精深加工技术研发 [3] - 已建成国家名贵鱼种种质资源保存中心 东星斑育种育苗生产基地等核心项目1740 6亩 [2] - 集聚院士工作站2个 院士创新平台2个 建有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 [3] 招商引资与合作 - 2023年招引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0个 跟踪服务涉农项目42个 [3] - 与20余家科研院校深度合作 引入主导产业专家团队10个 [3]
政策筹备阶段同步创新监管服务,助乐城快速引进“零关税”进口药械
海南日报· 2025-07-06 08:26
政策创新与监管服务 - 乐城先行区通过创新监管服务机制快速引进"零关税"进口药械,实现政策出台即见效 [1][2] - 多部门联动打造特许医疗综合追溯管理平台,整合优惠政策申请事项,实现一次操作满足多部门需求 [3][4] - 平台实现与海关系统无缝对接,申报信息实时传递,操作便捷高效 [4] 政策落地成效 - 全球首发智能人工耳蜗植入系统Nexa通过"零关税"政策引进,首批购买50套,货值约1500万元,减免税额超百万元 [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14家医疗机构通过享惠主体资格认定,累计引进58批次进口药械,免税总货值超1.3亿元,减免税款累计超1800万元 [4] - 树兰(博鳌)医院已完成约50台Nexa智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2] 监管技术与流程优化 - 开发"政策准入—通关申报—临床使用"全链条区块链存证追溯系统,实现产品引进到患者使用的全流程追踪 [6] - 为医疗机构整理信息填写指南,覆盖上百条海关报关信息需求,简化填写流程 [6] - 系统优化后实现产品信息同步导入,医疗机构无需重复手动输入 [6]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持续优化平台及机制,扩大园区享惠主体和药械品种,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7] - 系统可自动识别使用异常并推送警报,确保进口药械真正惠及患者 [7]
自贸港政策护航企业“出海” 上半年琼企境外投资额同比翻番
海南日报· 2025-07-06 08:26
自贸港政策推动海南企业境外投资增长 - 海南上半年企业备案境外投资项目同比增长103.66%,投资额同比增长108.48% [1] - 世德国际贸易希望获得ODI备案专业指导以缩短审批周期 [1] - 海南歌尔贸易已完成对越南子公司6000万美元投资,计划进一步布局海外业务 [1] 企业国际化布局案例 - 一心堂(海南)在香港建立柏安国际公司,已完成境外投资备案即将投入运营 [2] - 蜜雪冰城通过海南布局投资、工厂、物流等板块,正在向全球市场扩张 [2] 自贸港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海南将127个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优化为告知承诺事项 [3] - 实施货物港务费减半征收,推动口岸信息共享使通关时间大幅缩短 [3] - 打造"海易兑"惠企政策平台,持续优化零关税清单和所得税优惠政策 [3]
暑假期间昌江对学生免费开放校园运动场地
海南日报· 2025-07-05 08:22
体育场地开放政策 -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公办中小学校和县职教中心的常规体育场地(不含室内场馆)将在暑假期间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 [1] - 开放时间为每日9时至11时30分,15时30分至19时(具体时间以各校公告为准) [1] - 学生需凭学生证等有效身份证明进入学校锻炼 [1] - 如遇学校施工或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场地将不对外开放 [1] 游泳池开放政策 - 昌江12所学校的游泳池将于7月6日至8月26日免费开放 [1] - 开放时间为每日16时至18时30分,每周一水质清洁日或极端天气不开放 [1] - 乌烈镇学校泳池因施工原因,开放时间暂定8月初 [1] - 免费开放游泳池面向具有昌江学籍的四年级至八年级学生(含今年毕业的六年级学生) [2] - 小学阶段学生进入泳池须由18岁以上监护人全程陪同 [2] - 学生需凭学校加盖公章的"昌江黎族自治县学生游泳课时记录表"入场 [2] - 部分学校游泳池采取人流限制:全池限160人,半池限80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