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方日报网络版
icon
搜索文档
“百万英才汇南粤”医疗卫生专场招聘会举行 基层对医疗人才需求增加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6 15:56
招聘会概况 - 5月24日"百万英才汇南粤"医疗卫生专场招聘会在南方医科大学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同步举行,334家用人单位提供超6500个岗位,采用"线下招聘会+线上直播带岗"方式 [1] - 招聘会覆盖广东21个地市,岗位涵盖医、药、护、研究、管理等多领域,现场求职者达6000人 [2][4] 基层医疗人才需求 - 县区级及基层医疗机构占比达66%,影像科、麻醉科医师需求突出,主因县区级医院水平提升导致检查、手术量增加 [2] - 乡镇卫生院、乡村卫生站医疗人才需求加大,"在家门口看病"模式普及推动基层资源下沉 [3] 人才引进政策 - 梅州市平远县妇幼保健院提供编制岗+购房补贴(政府15万元+医院4万元生活补助) [2] - 肇庆县域医疗机构引进博士及博士后人才津贴达30万至40万元,全市提供268个名额(含44个编制岗) [2] - 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提供"入编保障+全科培养+职业发展"支持,2023年已招聘254名,2024年预计新增100名 [4] 典型案例 - 肇庆医学院毕业生彭晓玲选择汕尾市海丰县村医岗位,政策支持与返乡发展是主要动因 [4] - 梅州市平远县妇幼保健院因新建影像科(配备DR、乳腺钼靶等设备)急需影像医师 [2]
狮子洋通道主桥锚碇的后锚梁全部精准落位 省内多个交通建设项目迎来新进展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6 15:56
狮子洋通道建设进展 - 狮子洋通道主桥锚碇后锚梁全部精准落位,标志着锚固系统施工进入新阶段,为后续主缆架设及全桥结构受力体系奠定基础 [1] - 狮子洋大桥设东、西两个重力式锚碇,直径约130米,锚固系统由后锚梁和锚杆组成,采用钢结构,承担传递主缆千万吨级拉力的核心作用 [1] - 锚碇顶板施工已过半,锚杆安装即将开始,计划年内完成锚体施工的70% [1] 粤东城际铁路建设进展 - 中铁十二局粤东城际铁路7标二工区项目完成全部连续梁施工节点,跨鮀济南路连续梁长105米,横跨日均车流量超1600辆的交通干道及农田灌溉水渠 [1] - 项目采用双层防坠板防护棚,浇筑作业避开交通高峰,分时段施工 [1] - 该项目继5月8日完成全线桩基工程后再次领跑全线建设进度,打通汕头中心城区架梁通道关键断点,为大规模铺轨作业扫清障碍 [2] 深南高铁建设进展 - 中铁十二局承建的深南高铁广建1号隧道于5月23日贯通,为全线如期通车奠定基础 [3] - 深南高铁是粤港澳大湾区联系广西等大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建成后将提升大湾区辐射效应及两广铁路客运质效 [3]
“百万英才汇南粤”教育专题招聘活动(省内专场)在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园举办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6 15:56
招聘活动概况 - "百万英才汇南粤"教育专题招聘活动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 300多家用人单位参与 提供超1.2万个岗位 [1] - 活动由省委人才办 省教育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 [1] - 高校招聘需求量大 福利政策丰富 吸引大量求职者关注 [1] 岗位分布情况 - 招聘岗位涵盖幼儿园 小学 初高中 高等学校全学段教师 覆盖全省21个地市 [2] - 高校招聘专区各校明确列出招聘要求 招聘人数从个位数到三位数不等 多数招收50至80人 [2] - 中山大学招聘50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分别招聘60人 广州大学招聘67人 暨南大学招聘122人 [2] 重点高校招聘规模 - 华南师范大学 汕头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招聘人数最多 分别达268人 223人 200人 [3] - 汕头大学所有专业大力招揽青年人才 普通讲师年薪35万元 提供住房补贴 [3] - 广东工业大学主要招收人工智能 物理 光电 计算机领域人才 覆盖广州 揭阳校区 年薪30万元以上 提供安家费 科研启动经费等福利 [3] 地方高校招聘特点 - 地方高校岗位种类多 学历普遍要求硕士及以上 薪资多数在1.2万元左右 [3] - 韶关学院招聘9名专任教师 月薪8000元至1.2万元 [3] - 惠州学院招聘教务员 实验员等14人 月薪5000至8000元 [3] 高层次人才需求 - 岭南师范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招聘博士及以上教师岗 月薪1.2万至2万元 [4] - 岭南师范学院招聘132名教师 编制充足 福利倾斜 公开详细人才引进计划 [4] - 学校"申硕"成功后 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大 计划在平台建设 人才培养 福利政策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4]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题招聘活动在广州举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6 15:56
招聘活动概况 - 活动由省委人才办等6家单位联合主办,主题为"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题招聘,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举办 [1] - 线上线下共吸引328家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参与,提供1780个在招职位和8122个优质岗位 [1] - 高薪岗位占比显著:30万以上年薪岗位1721个(占21.2%),50万以上年薪岗位697个(占8.6%) [1] - 活动吸引超1.1万人次现场求职,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183人 [1] 行业分布与岗位特点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企业占比近40%,成为招聘主力 [2] - 六大产业集群重点招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材料与新能源、低空经济等 [1] - 高含金量岗位集中:算法工程师、机器人研发工程师、测绘应用工程师、软件架构师、新材料工程师等 [1] - 30多家新兴产业科研院所参与招聘,包括广州国家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国家级机构 [2] 企业招才策略 - 企业提供全方位福利:吃住保障、充足科研经费、明确晋升渠道 [1] - 头部企业现场路演:亿航智能、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展示应用场景 [2] - 广东省科学院组织17家研究所组团招聘,形成规模效应 [2] 招聘服务创新 - 设置多元化服务区:政策咨询、AI+就业服务体验、职业规划、人才加油站等 [2] - 提供"一条龙"支持:简历打印、模拟面试、AI证件照拍摄等数字化服务 [2] - 专业人力资源支持:名企HR和高校就业导师现场提供职业诊断与发展建议 [2]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进一步做好我省防汛备汛、“十五五”规划编制、残疾人事业发展等工作黄坤明主持会议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4 09:44
粤港澳大湾区与中部地区战略协同 -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协同联动[1] - 聚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等领域引导企业双向投资布局[1] - 加强优质农产品和文旅资源互推互介以开拓市场[1] 防汛抗洪工作部署 - 当前进入"龙舟水"强降水期需防范阶段性、局地性气象灾害风险[2] - 重点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江河湖库、高边坡道路、涉水旅游景区等区域[2] - 加强雨情水情监测并做好临灾人员转移避险[2] "十五五"规划编制方向 - 强调立足国内与全球视野统筹、目标与问题导向结合、当前与长远规划贯通[3] - 需协调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并确保战略性与操作性统一[3] - 统筹"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以推进编制工作[3] 残疾人事业发展措施 - 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并促进助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4] - 强化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及选树宣传先进典型[4] - 筹备全国残特奥会以激励残疾人参与现代化建设[4]
广东首份综合性生物多样性报告发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3 15:57
广东省生物多样性现状 - 广东省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包括森林、湿地、海洋、农田及城镇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53 03%,湿地超190万公顷,海域面积41 93万平方公里 [2] - 全省记录高等植物8186种、陆生脊椎动物1052种、昆虫及其近缘类群超12000种、水生生物超3000种及微生物716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76种、野生动物321种 [2] - 初步构建省域生态质量地面监测网络,布设542个生态质量监测样地,建设7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实现全省生态系统类型和县(区)全覆盖 [2] 保护体系与成效 - 全省设立1361个自然保护地和11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覆盖陆海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重要生态监管区域 [3] - 建有迁地保护机构超35个,保育植物超1 5万种、动物超20万只,实现36种濒危植物野外回归,中华穿山甲、鳄蜥等濒危物种种群实现历史性恢复 [3] - 穿山甲人工繁育全球首次突破子二代存活 [3] 典型区域生物多样性动态 - 广州海珠湿地2015—2024年维管植物从625种增至835种,鸟类增长至89种,兽类增加4种,鸟类增加15种 [4] - 深圳杨梅坑植物群落在台风干扰后物种数量仍波动上升,2019年群落结构复杂性显著提高 [4] - 肇庆鼎湖山高等植物增至1948种,新发现野生动物近400种,蝴蝶记录从205种增至284种 [4] 新物种发现与未来计划 - 2022—2024年广东发表新物种333种,其中植物53种、动物174种、微生物106种,2024年新种包括海珠微瓢虫、东方红鸡油菌等 [5] - 未来将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为纲领,力争2030年形成统一有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5]
残特奥会开幕倒计时200天 广州赛区场馆无障碍设施改造全部完成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3 15:57
残特奥会筹备进展 - 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迎来开幕倒计时200天 [1] - 广州赛区共有9个场馆承办残特奥会比赛项目 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将承办开幕式 [1] - 广州赛区9个比赛场馆及开幕式场馆全部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 [1][2] 无障碍设施改造细节 - 改造践行"零障赛区"理念 坚持"逢阶必坡""逢棱必圆"原则 [1] - 按"一馆一策"编制无障碍专项设计方案 实现全过程精准改造 [1] - 运动员区、观众区等关键区域实现无障碍设施全覆盖 [2] - 大部分场馆配备永久性无障碍查询屏和智能服务桩 [2] - 赛时设立无障碍服务中心提升残障人士参赛观赛体验 [2] 残障人士励志案例 - 广州本土首位视障研究生帮助视障群体提升就业技能 [1] - 盲人按摩企业30年发展成行业龙头并带动残疾人创业 [1] - 轮椅少年成功转型为企业掌舵人 [1]
广东计划3年建设约百所科学教育特色高中 今年新增40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3 15:57
基础教育学位扩充 - 广东省2025年将增加40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和4万个普通高中公办学位 [1][2] - 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约100所科学教育特色高中 [1][2] - 建立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制度 确保基础教育学位供需平衡 [2] 科学教育创新 - 推进科学教育特色高中建设改革试点 强化科技类课程体系、设施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 [2] - 2025年暑假将推出"脱颖训练营" 选拔50名高一学生进入大学和科研院所实验室 [2] - 推动STEM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和协同育人机制 [3] 教育资源帮扶 - 成立12所师范院校组成的纵向帮扶联盟 下设A、B、C三个子联盟 [4][5] - A联盟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和数字化课改 B联盟主攻集团化办学和质量监测 C联盟专注乡村教师培养和特殊教育 [5] - 升级建设40所义务教育乡村中心校园 推动人口大县办好特殊教育学校 [4]
黄坤明到茂名调研牢记殷殷嘱托 扛起更大责任 努力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3 09:49
茂名荔枝产业 - 茂名作为荔枝之乡,今年荔枝已开始集中上市,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以荔枝文化为主题,积极探索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有效带动当地荔枝产业发展 [2] - 今年是荔枝丰收年,需通过展销对接活动、电商渠道、出口市场开拓、保鲜技术和物流提升来扩销路、稳价格,帮助荔农增收 [2] - 需持续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创新营销推介,开展精深加工,提升茂名荔枝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 制造业与产业转移 - 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是茂名发展制造业的重要平台,高州申菱特种空调有限公司作为新引进企业已进入试投产阶段 [3] - 园区需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佛茂共同发力招引优质项目和行业领军企业,发挥产业园主平台功能,优化产业结构 [3] - 茂名需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实体经济、制造业结合,办好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3] 沉香产业与滨海旅游 - 电白区观珠镇沙垌村围绕沉香产业推动种植、加工和文旅一体发展,通过特色产业富民兴村 [4] - 需协同推进近岸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加快建设美丽海湾,推动滨海旅游高质量发展 [4] - 挖掘当地自然禀赋、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形态,就地取材营造特色景观,赋能镇村风貌提升 [4]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区域发展 - 茂名需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做强石化产业延链拓链,打造新产业支柱,推动特色农业和海洋产业发展 [6] -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培育千亿强县,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现代化县域,提升镇村风貌和绿美生态建设 [6] -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和新城建设,优化城市格局,强化城市功能,建设高品质城市 [6]
全省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共1052种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2 16:12
生态系统保护成效 -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野生高等植物3892种,脊椎动物649种,是广东最大的生物物种基因库[2] - 全省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包括国际重要湿地6处和国家湿地公园27处[3] - 森林覆盖率53.39%位居全国前列,近95%红树林纳入生态保护红线[3] - 正在创建南岭国家公园,以14个自然保护地为基础构建保护地体系[2] 物种多样性数据 - 全省记录陆生脊椎野生动物1052种,野生高等植物6658种[1][7] - 2022-2024年发表新物种333种,平均每三天发现一个新物种[1] - 鸟类总数达584种,2025年越冬水鸟约12.9万只同比增长超15%[6] - 深圳新增鸟类记录12种,包括蓝喉蜂虎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 珍稀物种保护措施 - 布设穿山甲监测红外相机690台,在11个地市获得2万多份活动影像[7] - 发现海南重楼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实现猪血木等极小种群植物野外回归[7] - 建立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核心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7] - 广东拥有全国7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区中的6个[6] 政策法规建设 - 出台《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等系列法规建立特色保护制度体系[3] - 制定《广东省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等政策性文件[3] - 加强修订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保护重点野生动植物[7] 重点项目规划 - 推进"两园两中心"建设(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华南国家植物园等)[8] - 南岭和丹霞山列入国家公园候选区,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进展顺利[3] - 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完善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体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