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解放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真华路地道9月1日全面恢复通行
解放日报· 2025-08-30 10:19
交通基础设施 - 真华路地道将于9月1日全面恢复通行 比原计划提前20天 [1] - 地道封闭施工期间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完全关闭 车辆需绕行周边道路 [1] - 封闭施工是为配合轨道交通20号线建设 自6月16日零时起分阶段进行 [1] 市政工程改造 - 封闭期间对10余处路口路段进行工程性改造以缓解拥堵 [1] - 改造措施将同步保留 进一步提升周边道路通行能力 [1] 轨道交通建设 - 轨交20号线上海西站站至真华路站区间盾构正在加速推进建设 [1] - 未来通车后将串联上海西站等核心区域 缩短通勤时长并拓展换乘路径 [1] 交通流量影响 - 真华路地道作为区域性通行干线 封闭后周边道路车流量出现不同程度增加 [1] - 提前恢复通行主要为满足9月开学后高峰车流的通行需求 [1]
首批“人工智能推介官”签约 上海市第二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大会举行
解放日报· 2025-08-30 10:19
行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上海人力资源服务行业2024年全口径年营收突破5600亿元人民币 产业规模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1] - 行业聚焦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品牌化、标准化目标 先后出台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伯乐"奖励计划、专业人员职称评审等政策 [1] 创新业务发展 - 运用"AI+HR"工作模式创新开发"人工智能推介官"岗位 为本市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并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 [1] - 商汤科技、人形机器人、黑湖科技、中智科技人才等7家重点企业与首批"人工智能推介官"签约 [1] - 静安区政府、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外服、云生未来等企业共建"未来产业人力资源开放创新实验室" [1] 人才招聘活动 - 大会同步举办"3+6"重点产业人才招聘活动 提供岗位对接、政策解读、职业指导一体化服务平台 [2] - 100家重点企事业单位集中设展 包括上海睿智医药研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新傲芯翼科技有限公司等 [2] - 提供芯片研发、人工智能算法、生物医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端岗位2000余个 [2]
高度携手甜度 云端见证爱情 上海中心特色婚姻登记点正式启用 每月将开放一次
解放日报· 2025-08-30 10:19
婚姻登记服务创新 - 浦东新区在上海中心大厦52层设立特色婚姻登记点 七夕当天20对新人完成登记 [1] - 登记点提供汉服体验 宋锦珍珠画手工活动及121层天空魔盒拍照等主题服务 [2] - 该登记点每月开放一次 后续将在世博文化中心和滴水湖增设特色登记点 [2] 公共服务升级 - 上海市民政局表示该登记点体现城市治理温度 象征公共服务追求新高的决心 [3] - 《上海市婚姻登记服务规范》将于9月1日实施 提供从预约到集体婚礼的全流程服务 [3] 特殊日期登记数据 - 七夕当日上海共有2310对新人登记结婚 创近10年同期最高记录 [1]
献计献策合力推动基层减负 市政协举行专题通报会
解放日报· 2025-08-30 10:19
会议基本情况 - 上海市政协举行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专题通报会 [1] - 市政协主席胡文容出席并讲话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华源通报情况 [1] - 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主持会议 肖贵玉、虞丽娟、吴信宝、邵志清等副主席出席 [3] 减负工作成效与措施 - 上海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1] - 市委加大典型问题通报整改力度 重点整治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1] - 延伸拓展为企业减负工作 强化源头治理和完善统筹推进机制 [1] - 努力将减负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效 [1] 政协履职方向 - 将助推为基层减负作为履职重要内容 围绕强化数据赋能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积极建言 [2] -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准识别基层减负难点堵点 聚焦突出问题提出有效对策 [2] - 充分发挥委员专业所长和界别所能 为基层善治出实招、为社区百姓办实事 [2] - 持续改进工作作风 教育引导机关干部和政协委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2] 工作协同机制 - 希望政协委员发挥联系广泛优势 积极提供问题线索并为深化减负工作出谋划策 [1] - 要求委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新部署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强化责任担当 [2] -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认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意义 [2] - 通过调研查实情、协商促改进、监督助落实推动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新成效 [2]
提升新片区涉外法治水平 上海国际商事法庭临港巡回审判站启用
解放日报· 2025-08-30 10:19
司法服务机制创新 - 上海国际商事法庭临港新片区巡回审判站正式启用 实现司法服务"家门口"化 减少当事人诉讼时间和经济成本 [1][2] - 五家机构签署《关于完善临港新片区国际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机制的协议》 合作涵盖解纷评估引导 "诉-仲-调"程序衔接转换 多元解纷力量联动 [1] - 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将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 一站式多元解纷 企业上门问诊 为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航运物流 数字经济产业提供精准司法保障 [2] 企业风险治理研究 - 发布《临港新片区企业涉外商事纠纷专项分析报告》 系统梳理2019至2025年全市法院审理的1597件涉外商事案件 [1] - 报告聚焦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航运物流 数字经济四大重点产业涉诉纠纷 提出3方面12条协同治理建议 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风险 [1] - 专项报告为政府部门 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提供可落地的风险防范与治理参考 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1]
高质量法治护航高水平开放 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中心组学习会暨“上海人大讲坛”
解放日报· 2025-08-30 10:19
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方向 -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发展大势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1] - 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1] - 不断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 推动改革 促进发展 [1] 法治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 - 夯实高水平对外开放法治根基 着力营造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 - 加强上海高水平开放的法治保障 完善"五个中心"建设法治保障体系 [2] - 优化浦东新区法规法治供给 加强自贸试验区 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等重大开放平台法治支撑 [2] 立法修法重点工作 - 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修法工作 [2] - 开展浦东新区离岸债券发展相关立法修法 [2] - 推进中国籍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特许执业等专项立法工作 [2]
沪杭之间将建第二条高铁 以上海东站为终点站 构成浦东机场一小时航空都市圈
解放日报· 2025-08-30 10:19
项目概况 -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新建上海至杭州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线路设计时速350公里 全长约223.8公里 总投资670.97亿元[1] - 新建奉贤 上海金山 平湖南 临平北4座车站 改扩建四团 嘉兴南 桐乡 杭州西4座车站[1] - 项目预计2025年开工 2029年建成[2] 建设背景 - 现有沪杭高铁开通十余年 日均发车对数从初期50对增至148对 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高峰期一票难求[1] - 去年底开通的沪苏湖高铁线路绕行 难以完全满足商旅客通勤需求[1] 战略意义 - 新沪杭高铁终点站上海东站是"东方枢纽"核心 将实现对长三角腹地全面覆盖[1][2] - 项目助力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使浦东机场升级为洲际航空枢纽[2] - 临平北站至浦东机场用时从3小时缩短至40分钟 杭州湾北岸纳入浦东机场"一小时航空都市圈"[2] - 补齐浦东机场面向长三角腹地的通道短板 强化上海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 航运 科创中心地位[2][3] 网络协同效应 - 新沪杭高铁补全上海东站南向辐射能力 与沪苏通铁路二期 沪苏湖高铁 沪宁沿江高铁等线路形成协同[2] - 未来全球货物通过洋山港登陆 人才与资本通过"东方枢纽"进入 经高铁网络输送至长三角及全国[3]
有事好商量 服务一站式 街镇主动作为让基层营商环境温暖可感
解放日报· 2025-08-29 09:38
社区商业活力提升 - 普陀区泰山人民坊开业后社区烟火气升腾 孙北北面包店销售额稳步增长[1] - 杨浦区五角场大学路市集吸引年轻客群纷至沓来 冰激凌店火爆程度远超预期[1] - 大学路限时步行街两年举办近90场主题活动 包括KIC知识艺术节 减碳嘉年华 马路生活节等[4] 政企协作模式创新 - 泰山人民坊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分担建设模式 满足老旧小区居民改善环境需求[2] - 五角场街道建立"一门受理"联服机制 整合各职能科室实现企业活动申请"只跑一次"[4] - 普陀区推行"街镇吹哨 部门报到"机制 规资 发改 市场监管等部门配合项目高效落地[5] 商业数据表现 - 大学路限时步行街两年实现2.9亿元销售额 客流量超千万人次[4] - 单个周末客流峰值达13万人次 客流与消费额屡创新高[4] 共治机制建设 - 泰山人民坊通过居民建议征集会实现商居共融 居民代表与企业商户直接协商[2] - 大学路制定《外摆位管理规范(试行)》 形成"一路一方案 一店一规范"准则[3] - 街镇发挥主动性协调多方利益诉求 达成市场主体满意与居民实惠的双赢局面[6]
“银发科技伙伴计划”引导社会资本助推养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为智慧养老创新产品落地“加速”
解放日报· 2025-08-29 09:38
腾讯银发科技伙伴计划 - 腾讯联合上海市科委 民政局 闵行区政府推出2025银发科技伙伴计划 面向全国征集银发科技解决方案 引导社会资本助推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2] - 计划收到全国16个省区市189个项目申请 最终15个项目入围加速营 涵盖智能监测与预警 智能康复与护理 AI情感陪伴等7大领域 [2] - 腾讯拟三年出资1亿元支持在沪举办银发科技伙伴计划大赛 培育创新产品 [2] 养老科技产业政策支持 - 上海市2023年7月发布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目标2027年初步建成养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 [2] - 市科委已布局骨传导助听器 心梗监测设备 爬楼机器人 康复机器人等关键产品研发 推动产品获批上市 [3] - 全国首个养老科技产业专业园区落户闵行区 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 首期载体建筑面积10332平方米 [5] 企业产品与技术突破 - 如身机器人公司第三代半人形护理机器人"齐家Q1"具备拿水递药 辅助起身 电动轮椅等功能 采用多重安全机制 [4] - 公司计划第四代机器人实现产品定型 月租金定于5000元以下 售价10万元以下 目标部分取代护工 [5] - 三思电子开发"跌倒侦测护眼灯" 集成毫米波雷达与AI视觉识别 能通过App和短信发送预警 [3] 应用场景与生态建设 - 加速营为每个项目提供10家以上养老院开展产品试验 明年将扩展至社区场景 [3] - 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展示体验平台已汇集60余家企业110余件产品 通过沉浸式展示提升产品认知度 [5] - 三思电子"基于灯联网的多维传感融合的3D无感康养监护仪"获市科委立项支持 [3]
配齐模型、算力、语料、中试平台等生态要素 下好AI产业高地先手棋 上海AI军团领跑“智能体革命”
解放日报· 2025-08-29 09:38
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规划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明确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目标 包括科技 产业 消费 民生 治理和全球合作 [1] - 规划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2030年超90% 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1] - 相比"互联网+"的效率革命 "人工智能+"将掀起生产力革命 以大模型为基础的智能体成为主角 [1] 上海AI产业发展现状 - 上海形成"一西一东"产业布局 徐汇"模速空间"聚焦大模型 浦东"模力社区"瞄准具身智能和垂类应用 [4] - 2018年以来实现AI企业 产业规模 人才数量"三个倍增" [4][5] - 产业部门提前出台多个"人工智能+"方案 配齐模型 算力 语料 中试平台等生态要素 [1] 智能算力基础设施 - 上海计划2025年底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 超过北京和深圳同期智算规划总和 [3] - 成立全国首家专业人工智能语料公司库帕思 成品语料已超1800TB 参与五大关键领域和六大重点行业垂类语料库建设 [3] 智能体应用案例 - 羚数智能多任务智能体在能源 海工 船舶装备等领域大型国央企应用 负责制造管控 设计协同和供应链管理 [2] - MiniMax智能体具备需求理解 任务拆解和多线程执行能力 支持全栈开发 10多分钟可完成横版游戏开发任务 [2] - 自由量级智能PPT生成工具Pi实现从内容大纲构建到视觉设计全流程 已收获百万级用户规模 [2] 产业生态建设 - 上海搭建大模型垂类应用"中试训练场" 覆盖制造 文旅 医疗领域 归集展示成熟方案与工具 [3] - 引入开放原子基金会 自2023年起举办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 2024年起一年举办两次 [3] 行业发展前景 - AI BPO模式预计未来一至两年实现商业化突破 智能体将通过"按结果付费"方式在金融 客服 营销 电商等行业扩张 [2] - 智能体任务处理复杂度预计每7个月实现翻番 形成AI智能体的"摩尔定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