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

搜索文档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松江经开区持续吸引优质产业项目落地 优化营商环境构建“逆周期”吸引力
解放日报· 2025-06-13 09:53
松江经开区发展动力 - 上海辰竹仪表有限公司自动化安全保护电子产品研发总部及智能制造中心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动工 圣莱科特国际集团亚太区研发中心顺利启用 为松江经开区注入新动力 [1] - 松江经开区通过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强化产业集群提升抗风险能力 激活创新生态培育新增长极 构建"逆周期"吸引力 [1] 辰竹仪表项目进展 - 辰竹仪表实现"交地即交证" 从土地签约到开工仅用1个半月 体现松江经开区高效运作与贴心服务 [2] - 辰竹仪表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项认定 技术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2] - 辰竹仪表新建基地项目总投资超3.27亿元 将打造集总部办公 研发创新 智能制造于一体的产业基地 [2] - 松江经开区联合区规划资源局成立项目服务专班 为企业量身定制"全流程攻略" 通过"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机制实现审批环节无缝衔接 [2] - 松江经开区管委会党政班子成员率多部门深入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 协调资源解决道路开口等问题 确保项目施工不受阻碍 [2] - 辰竹仪表将加大研发投入 吸引高端人才 深入研究前沿技术 力求在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3] 圣莱科特国际集团亚太区研发中心 - 圣莱科特国际集团亚太区研发中心启用 成为松江经开区从"制造基地"向"创新策源地"升级的关键支点 [4] - 圣莱科特国际集团主要从事化学添加剂生产 研发及销售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新材料等前沿领域 [4] - 亚太区研发中心是连接全球智慧与本地需求的关键桥梁 集团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 环保 定制化产品与服务 [4] - 松江经开区已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近百家 外资税收贡献占比高达八成 [4] - 圣莱科特国际集团看重松江区高效 优质服务 认为审批时间过长会影响产品市场先发性和竞争力 [4] 松江经开区未来规划 - 松江经开区将继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提供更加优质 高效 便捷的服务 [5] - 下阶段将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 简化审批流程 提高审批效率 让企业办事更顺畅 [5]
上海发布新政深化中小学体育工作 每天体育活动2小时并基本在校内完成
解放日报· 2025-06-13 09:53
在完善市、区学生体育赛事体系的基础上,要求扩大校级赛事参与,用好"乐动比赛日",开展"班 级赛""年级赛""校际赛""春、秋两季学生运动会",让更多学生"动"起来、"赛"起来,实现人人都参与、 人人有项目。建立学校体育赛事向社区、家长开放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措施要求,挖掘校内场地资源。新建学校要提高体育场地建设标准。已建成学校灵活运用"上天入 地""立体扩容"等办法,加大场地建设力度。加强"一场多能",充分利用跨学科学习空间、走廊、楼道 等学生身边的"角角落落",划定小型运动场域,配置小型健身运动设备,打造"微操场""微球场"。建立 学校与附近公共体育场馆等共享机制,建设"15分钟运动圈"。 上海还将实施学生体育素养评价,开展运动技能等级测试,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等共性问题,强化耐 力、上肢力量等训练。对体质健康水平处于良好以下或相关指标存在不足的学生,开具"运动处方"并予 以跟进指导,加强对特殊体质学生的关心关爱。搭建市、区、校三级学生体育活动与体质健康监测服务 平台,实施全过程、动态化管理。 措施规定,强化运动意外保障,推进学校全覆盖配备AED急救设备,完善校园运动伤害快速响应 机制,在医院定 ...
一根纤维展开“地外工厂”蓝图 展品瞄准星辰大海 258项创新成果亮相上交会高校展区
解放日报· 2025-06-12 09:59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 东华大学研发"面向四足控制的混合现实增强脑机接口系统",通过MR头显和脑电设备实现实时控制四足机器人 [2] - 东华大学展示"月壤原位制备玄武岩纤维模块化装备",利用模拟月壤在1400℃至1500℃高温下制备出直径10-20微米(头发丝1/5-1/6粗细)的超细纤维,并开发出适应月球环境的自动成纤装备 [2] 太空与深海技术突破 -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推出太空采矿机器人,结合节肢昆虫和折纸技术实现移动-锚固-采样一体化设计,适用于小行星探测 [3] - 东南大学发布国内首辆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东大·鲲鹏1号",具备全轮转向驱动和四轴八桨垂直起降系统,最大起飞重量500公斤,地面时速60公里,飞行续航≥20分钟,飞行高度≥300米 [3] - 上海海洋大学开发智能软体仿生鱼"文鳐""金鳞",核心部件国产化,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实现鱼群监测与互动,兼具观赏与作业功能 [3] 长三角高校参展规模 - 第十一届上交会长三角高校展区汇聚39所高校(含23所"双一流"),展示258项创新成果,新增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宁波大学等参展单位 [2][4]
吸引参展企业近500家 行业巨头圈外品牌纷纷登场 展会规模达历史峰值 养老科技新品云集 上海老博会上看“风向”
解放日报· 2025-06-12 09:59
行业规模与参与度 - 2025上海老博会吸引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参展企业近500家,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规模达历史峰值[1] - 行业领军品牌如泰康、世道、安康通、九如城等头部企业集中亮相[6] - 跨界品牌如华为、海尔、创维、宜家、老凤祥等加速布局银发经济,推动市场多元化[7] 前沿科技产品创新 - 纳米助浴技术仅需一瓶矿泉水即可完成洗浴,解决老年人洗浴安全与隐私问题[2] - 爱布公司新一代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实现轻量化设计,提升行动自由度[3] - 安康通智能轮椅机器人具备自动驾驶、避障及语音交互功能[3] - Goldilocks智能监护衣可监测跌倒、走失及多项健康指标,支持水洗穿戴[4] - 腾飞科技智能心电衣支持60秒心电图分析、24小时监测,连续使用25小时[4] 跨界融合与市场拓展 - 金融保险机构如新华保险、中国银联推出多元化养老金融服务[7] - 中车山东风电将高铁集便器技术应用于失能老人护理设备,首发智能护理床[8] - 海尔推出适老化产品超值促销,智能马桶盖叠加补贴后价格降幅达65%[12] 场景化消费趋势 - 展会打造"认知症主题展区""适老化样板间"等沉浸式体验场景[9] - 天与智慧养老推出"银龄智慧方舟"体验车,整合全链条适老化改造服务[9] - 宜家展示巴辛根系列适老化产品,注重防滑与圆角设计[10] - 遐福养老院通过空间设计、医疗护理及文娱活动重塑养老生活方式[11] - 旅游企业推出定制化银发线路如"重走知青路",结合补贴政策刺激消费[11]
首艘风帆助推大型成品油轮在沪命名 外高桥造船已手握多艘同类船舶订单 为全球船东提供更经济更环保新选择
解放日报· 2025-06-12 09:59
全球首艘风帆助推阿芙拉型成品油轮 - 全球首艘风帆助推阿芙拉型成品油轮"布兰兹哈奇"轮由中船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英国船东打造 [1] - 该油轮总长249.95米,型宽44米,可装载超过80万桶原油产品 [2] - 配备三个高度超过40米、重约200吨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的硬质翼型风帆 [2] 技术创新与性能优势 - 采用智能操作平台实现"一键操作"风帆收放,数字控帆系统可根据气象数据实时智能动态调整帆角 [2] - 在20节风速海况下日均可节约燃油14.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5吨 [2] - 预估整体航次可节省5%至12%的燃油消耗,一年减少碳排放5000吨 [2] 技术突破与工程挑战 - 外高桥造船2023年年底启动风帆助推系统集成研发,硬质翼型风帆在大型油轮上的应用尚属空白 [3] - 采用首部左舷、中部右舷、货舱尾部左舷的三帆布置方案,确保航行稳定与风帆效率最大化 [3] - 吊装过程采用激光定位与实时监测技术,48小时内完成三个风帆的吊装 [3] 行业影响与市场前景 - 风帆助推技术成为常规船型差异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4] - 外高桥造船已手握多艘风帆助推船舶订单 [4] - 未来技术有望在散货船、15万吨级油轮、30万吨级大型油轮等船舶上应用 [4] - 碳税政策对安装风力辅助推进装置的船舶有优惠,国际市场导向明确 [4]
首届劳模学历班学员毕业 52人获得高等教育学历文凭
解放日报· 2025-06-12 09:59
劳模学历教育项目 - 上海劳模学院首届劳模学历班52名学员完成两年半在职攻读 获得高等教育学历文凭 学员包括26名全国劳模免试入学 [1] - 学员来自上海各行业 含全国劳模王曙群 郁非 柴闪闪 徐珺 洪刚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传硕等 [1] - 专业设置包括机械工程专升本 公共关系专升本 工商企业管理高起专三个方向 [1] 教育体系与课程成果 - 上海二工大与市总工会共建全国首家省级劳模学院 聘请全国劳模包起帆任院长 近30年来首次整体组织劳模学历教育 [2] - 课程体系包含七大类63门综合课程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60% 学员平均绩点超3.0 成绩优良率达80%以上 [2] - 学员累计产出29项专利授权 1本专著 4篇论文 马丽萍等学员将危机管理课程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 [2] 学员职业发展成就 - 学员三年内新增4位全国劳模 1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多人获何梁何利奖 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 [2] - 8名学员实现职务晋升 7名学员完成职级技能晋升 如日通国际物流副总马丽萍兼任保税区总工会副主席 [2] 后续培养计划 - 2025年首期劳模研修班已开班 课程涵盖人工智能 数字化转型 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3] - 实践教学覆盖上海航天局 外高桥造船公司等企业场景 [3]
双城对话 共答滨水区转型命题 《奔流》第二季 中外跨界嘉宾对话互鉴 推动创新要素流动
解放日报· 2025-06-12 09:59
活动概述 - "创新生态·链接全球"康河沙龙在英国剑桥威斯敏斯特学院举办,汇聚英国剑桥学界、行业创新代表、中国出海企业及静安专业服务业机构代表,聚焦技术、资本、服务等多维链接以推动创新要素双向流动 [1] - 活动为《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第二季上海伦敦双城对话的一部分,主题涵盖创新与创意产业发展、可持续与零碳水岸、滨水区国际合作 [1] 倡议内容 - 上海静安区副区长与伦敦副市长等共同发起《世界级滨水区水岸发展倡议》,提出共建可持续、韧性、智慧、共荣的未来水岸,推动水岸从空间更新向生态经济文化复合体转型 [1] - 《倡议》主张拓展滨水区国际朋友圈,促进跨界对话与产业合作,鼓励中英在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寻找利益汇合点 [2] - 提出共创文旅商体展活动以丰富水岸生活并提升品牌价值,为中英滨水区联动提供新思路 [2] 创新生态建设 - 康河沙龙上颁发首批"静安全球创新生态伙伴",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剑桥大学中国校友会入选,旨在加强跨境创新生态构建与要素流动 [2] - 通过链接国际伙伴与静安创新平台,加速集成创新突破 [2] 行业趋势 - 全球滨水区正从"地理边界"向"创新枢纽"转型,成为链接全球产业链、激活文化创造力、培育新型生产关系的战略空间 [3] - 上海通过国际"朋友圈"扩容持续完善水岸城市发展策略,推进文明互鉴 [3]
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参展企业带来创新成果 上交会构建起国际技术合作网络
解放日报· 2025-06-12 09:59
上交会国际技术合作 - 上交会吸引近2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0个省区市的近千家参展企业,构建国际技术合作网络 [1] - 联合国工发组织将绿色转型、数字技术、AI及南南合作列为三大优先领域,支持中国通过上交会向发展中国家输出AI技术经验 [1] - 英国格拉斯哥市作为境外主宾城,重点展示海上风电技术,寻求与中国深化清洁能源合作 [1] - 英国毕克气体首次参展,推出氢气发生器绿色解决方案,通过"即产即用"模式减少运输碳排放,目标推动中国实验室低碳转型 [1] 参展企业技术成果与市场拓展 - 秘鲁展团首次参展,聚焦农业、制造业、灌溉及矿产技术合作,强调"一带一路"框架下中秘技术合作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 - 华大基因展示高通量基因检测AI解决方案,与全球3000家医疗科研机构及400家精准医学实验室合作,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上海技术贸易发展数据 - "十四五"期间上海技术进出口合同金额年均增长8.6%,2024年达213.3亿美元(同比+17.7%),创历史新高且居全国首位 [2] - 上交会开幕当天发布《全国技术贸易创新实践案例》,上海多项成果入选 [2]
既有海派文化的源流 又不乏烟火市井的温暖 更能让普通人亲近——漫步北外滩 随处都是美好取景地
解放日报· 2025-06-11 09:54
北外滩城市更新与文旅发展 - 北外滩国客中心码头2025年举办哈斗(HADO)世冠杯,系该赛事首次登陆中国,吸引中日韩观众并联动东方明珠地标 [3][4] - 码头2025年密集举办F1格子旗嘉年华、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等10+场活动,带动人流及消费流显著增长 [4] - 区域集聚4700余家港航企业(占全市运力70%)、2100余家金融机构(资管规模超8万亿元),480米浦西第一高楼已动工 [5] 历史建筑活化与文化赋能 - 中国证券博物馆(原浦江饭店)内"上海早晨"阅览室成为网红打卡点,保留1990年上交所开业历史痕迹并开放公共阅读空间 [6][7][8] - 虹口区计划在博物馆孔雀厅、礼查厅拓展文化沙龙等活动,82岁读者每周跨区专程到访阅读《上海的早晨》 [8][9] - 河滨大楼("远东第一公寓")底层花店延伸出北苏州路鲜花集市,涵盖绿植、非遗手作等低碳主题,联动邮政大楼等历史地标 [10][11] 人文经济与社区生态 - 北外滩街道推出15分钟"滨芬社区生活圈",整合滨水特色与"花香、饭香、书香"三层次生活服务 [12] - 专家指出城市更新3.0时代需以文化底蕴赋能存量优化,实现历史保护与现代商业的双向协同 [12]
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开园 已引进40余家养老科技创新企业
解放日报· 2025-06-11 09:54
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开园 - 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在闵行区大零号湾正式开园揭牌 [1] - 市科委、市民政局、闵行区政府、腾讯科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养老科技发展 [1] - 产业园将培育养老科技企业、遴选应用场景,打造国家养老科技产业高地 [1] 产业园规划与建设 - 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分为创新研发区和产业承载区两大功能区 [2] - 前期建设已引进40余家养老科技创新企业 [2] - 建设了研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展示平台和孵化器 [2] -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 [2] 政策支持与资源优势 - 入驻企业可获得大零号湾科创政策资源 [1] - 可对接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科研和人才资源 [1] - 有望获得《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扶持政策 [1]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发展养老科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之策 [1] - 上海将养老科技产业作为发展银发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 [1] - 依托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实施国家战略 [1] 合作签约与生态建设 - 产业园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签约 [2] - 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 [2] - 与小米谷仓孵化器、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等机构签约 [2] - 加快科技创新产品示范推广,优化科技养老产业生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