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河南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星耀鹤城启新章
河南日报· 2025-09-17 15:45
商业航天产业 - 航天宏图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建成投用,成为覆盖卫星数据接收、处理与应用全链条的区域中心[1] - 以航天宏图华中总部为牵引,天章卫星、天章火箭、河南航天枢纽港等一批产业链项目落地,初步形成卫星制造、火箭研制、测运控管理及数据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1] - "女娲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已达10余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雷达遥感星座[1] 镁基新材料产业 - 中铝(鹤壁)镁基新材料中试基地产出首炉合格金属镁产品,设计年产金属镁2060吨、轻质碳酸钙1.55万吨[2] - 项目依托鹤壁15.5亿吨高品位白云岩资源,采用全球首创清洁炼镁技术,突破传统工艺高能耗、高排放瓶颈[2]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 构建以功能性新材料、电子电器、镁基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商业航天、生物制造、半导体及工业软件三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3+3"现代产业体系[2] - 天海集团等传统企业通过技改焕新,航天宏图、河南生物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等新业态加快集聚[2] - 龙芯中科鹤壁制造基地建成国内首条全国产装备芯片测试封装产线,仕佳光子PLC型光分路器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2] 科技创新生态 - 高标准建设鹤壁科创新城,形成"淇河实验室为源头创新、中试城为转化枢纽、科创新城为产业承载"的"一室两城"融合发展体系[3] - 中试城建成市级以上中试基地27家,成功转化中试项目497个,科创新城入驻75家高新技术企业、190多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 城市发展与治理 - 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全市在157个社区完成一刻钟生活圈建设,完成300多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33万余人[3] - 创新推行"党建引领、网格为基、智能赋能"基层治理模式,建成全域统一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打通全市46个部门的134个业务系统[3]
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关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河南日报· 2025-09-17 07:44
河南日报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9月15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河南省活动开幕式在商丘市举行。 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广播电视 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的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 线。"十四五"以来,我省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政策法规逐步健全,工作机制不 断完善,防护能力显著增强,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全民网络安全意识不断提升。特别是2023年6月我省出 台的《河南省网络安全条例》,进一步完善了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追责问责制度体系,建成了国 内首家网络安全科技馆,打造出"强网杯"网络安全"国赛"品牌,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 章提供了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 本次网络安全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 论坛研讨、技术展览、知识竞赛等形式,全方位展示网络安全建设成果,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升全民网络 安全意识。 责编:张青津 ...
河南省“十四五”林业十大科技成果发布
河南日报· 2025-09-17 07:36
可用于飞絮治理的雄性杨树品种、推动金银花干燥速率和品质提升的关键技术、适合切花的长茎牡丹品 种……9月16日,"林草科普河南行"暨全省林草科普月活动在洛阳举行,现场发布了河南省"十四五"林 业十大科技成果。 责任编辑: 王苑 这些科技成果来自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农业大学、洛阳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涵盖 林木良种的选育培育、关键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应用及资源产业化综合利用等领域,多项成果获国家 级、省级奖项。 十大科技成果分别为:速生抗病泡桐良种选育及产业升级关键技术;楸树和闽楠等乡土珍贵树种育种体 系创新与应用;楸树珍贵用材良种选育及应用;金银花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木质细胞低碳增强 结合关键技术;构树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综合利用;刺槐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良种选育及应用;牡丹远 缘杂交新品种培育与种苗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豫雄1号"杨树;培育"皓月"牡丹、"华紫"牡 丹和"藤彩云"月季三个花卉良种。 "十大科技成果的发布是我省在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这些科技成果 将对促进河南乃至全国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林农增收起到重要作用。"河南省林业局科技 处一级调 ...
第十二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暨2025云台山旅游节开幕
河南日报· 2025-09-17 07:36
活动概况 - 第十二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暨2025云台山旅游节于9月15日晚开幕 主题为"豫见焦作·相约云台·共享太极" [1] - 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中国武术协会 河南省体育局及焦作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1] - 共有来自国内外的2568名运动员参与个人项目 集体项目 推手比赛及太极精英赛等多项角逐 [1] 配套活动 - 同期举办非遗展演 民俗体验 美食市集等15项特色文旅活动 [1] - 配套开展招商推介暨项目集中签约活动 通过"文化+体育"与"文化+旅游"模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历史影响 - "一赛一节"自1992年起已成功举办11届 通过体育赛事 文化旅游和经贸活动载体持续提升河南文旅品牌影响力 [1] - 活动加速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发展优势转化 在推进文旅强省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1]
豫晋陕立“契约” 黄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域贯通
河南日报· 2025-09-17 07:36
继"豫鲁有约"之后,豫晋陕立"契约"。9月16日,记者从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近日,河南省 与山西省、陕西省共同签署《黄河流域(豫晋陕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这是我省继2023年与山 东省续签第二轮《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以来,在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 制建设上的又一次突破。至此,整个黄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域贯通。 补偿资金次年清算拨付,主要用于环境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生态补偿等相关工作。 探索实施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深化黄河流域治理共担共享格局,河南走在前列。2021年4月,河南 省与山东省签署黄河流域内首个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3年年底,在第一轮补偿协议基础上,河 南、山东两省将水质类别补偿由原来的年度达标调整为月度达标,补偿因子增加总氮指标,补偿期限也 延续至2025年。 以风陵渡大桥国控断面为"生态标尺",三省协作的"责任坐标"清晰划定:山西、陕西作为共同上游,各 担50%权责,与下游河南形成紧密的生态联动体。 大河汤汤,契约已立。上下游同心同向,共担共享,一曲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正在澎湃奏响。(记者 曾鸣 赵一帆) 在水质类别补偿方面, ...
新闻发布厅丨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下月举办
河南日报· 2025-09-17 07:29
农业合作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本届大会的举办,是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旨在推动中国(河南)与东盟在智慧农业、绿色发 展和粮食安全等领域实现更高水平对接,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 意义。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与东盟国家农业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近年来,河南与东盟在农产品 贸易、农业技术交流、农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合作成果丰硕。去年11月,2024河南(郑州)—东盟粮农合 作大会举办,促成了东盟与河南企业16组33家现场签约,签约金额逾百亿元;2024年,河南省对东盟国 家农产品出口额达6.4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总出口额的30%。 9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 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筹备情况及双方粮农合作成效。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东盟中心决定,将于10月12日至14日在郑州市共同主办 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据悉, 本届大会以"数智赋能 ...
以时代风尚坚定技能“信仰” ——“技能照亮前程 豫见精彩未来”系列观察之三
河南日报· 2025-09-17 07:29
全国技能大赛与技能人才观念转变 -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开幕,旨在通过技能竞技展示技艺,让年轻人认识到拥有一技之长可以登上荣耀殿堂并为国争光 [1] -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风尚正深入人心,学习技能被视为青年人保持与时代同步、参与社会创造的重要方式 [1][2] - 社会观念发生转变,认识到技能不会随学历贬值而缩水,也不会因工作变动而无效,而是在应用中增值,在精进中成才 [1] 技工教育与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 技工院校招生呈现火爆态势,例如郑州技师学院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计划招生350人,实际招生600多名,开设班级从7个增至12个 [2] - 河南省技工院校2024年和2025年招生连续两年增长,目前有7200多名高职、本科毕业生在省内技工院校就读 [2] - 技能学习使个人实现从被动接受安排到主动规划成长的转变,例如技能大师李鹏帅通过学习数控技术获得了选择人生的底气 [2] 技能人才价值与企业实践案例 - 技能人才的价值被时代重新定义,社会逐步接纳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2] - 企业实践显示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例如汇川实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凭借专业技能和执着精神,书写了世界咖啡河南制造的传奇 [3] - 一门专业技能既能抓住当下的生活,又能看见未来的美好,成为青年人的新出路,有助于解决如平衡生活、稳定工作等人生难题 [3] 河南省技能人才建设成果与政策支持 - 河南省技能人才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明显提升,技能竞赛连创佳绩,技能评价更加科学规范 [3] - 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技能报国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加快实现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提供了强大支撑 [3] - 专家建议持续实施技能人才荣誉体系建设专项,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宣传,使技能岗位成为青年群体体面工作、价值认同和成长通道兼备的优质职业选择 [3]
为黄河装上“智慧大脑” ——解码数字孪生黄河的三门峡实践
河南日报· 2025-09-17 07:29
数字孪生黄河建设 - 数字孪生黄河将800米长的物理模型黄河的物理规律转化为数字算法,推动治黄从“试验优化”迈向“智能预判”[2] - 数字孪生三门峡、故县、小浪底、万家寨、大汶河等系统已陆续上线并在实践中迭代应用[2] - 数字孪生黄河作为“数字镜像”,实现了从实体试验到实时仿真的升级,担当防洪预警先锋、灌溉管家和生态守护者角色[2] 三门峡水利枢纽智能化管理 - 三门峡水利枢纽作为黄河中游关键控制性工程,其数字孪生平台于2024年完成一期工程,建成L2级数据底板和L3级BIM模型[5] - 平台接入了卫星遥感、大坝安全监测、水文监测等信息,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体系,实时采集水位、流速、含沙量等数据[5] - 2025年调水调沙期间,枢纽借助平台与小浪底等水库协同调度,泄流102小时,最大出库流量3690立方米每秒,出库沙量0.5亿吨[6] - 平台汇聚海量运行数据,依托大模型形成“水利大脑”,实现“预测—预警—预演—预案”的闭环调度能力[6] 智慧灌溉与水资源高效利用 - 灵宝市窄口灌区通过数字化改造,利用“一张图”系统实现视频监控、流量控制、远程调控和预警监测功能[7][8] - 2021年以来三门峡市实施6个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4.46亿元,预计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55.53万亩[8] - 2025年三门峡市累计引水量达3398.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2.84万亩次,并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5.3万亩[9] 流域生态智慧监测 - 三门峡市在黄河干支流沿线设立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及多个监测断面,构建全天候、立体化生态监测网络[10][11] - 自动监测站每4小时上传一组包括pH、氨氮、总磷等9项因子的水质数据,确保监测真实有效[10] - 通过无人机与监测站联动,不仅掌握水体质量,还监测岸线生态变化,长期数据积累可用于评估生态保护成效[12] - 当前黄河三门峡段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部分河段达Ⅱ类标准[12]
社区食堂:建起来更要走得远
河南日报· 2025-09-17 07:22
郑州市通信花园社区的长者同乐食屋吸引了众多市民。受访者供图 一菜一汤之中,自有幸福的味道。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旨在解决"一老一小"等群体吃饭难 题的社区食堂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社区食堂办得红红火火、有模有样,也有不少食堂苦苦支 撑、难以为继,陷入亏损乃至关停的困境。社区食堂实现可持续运营,有哪些成功的经验?作为"幸福食 堂",它又该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种种经营难题,实现"长久飘香"?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探访。 1 一个社区食堂的蝶变之路 9月10日下午,还不到17时,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与政六街交叉口的通信花园社区长者同乐食屋,就已经 迎来几位前来打包饭菜的居民。"这里的包子做得好吃,晚来一会儿就抢不到了。"一位居民告诉记者。 考虑到一些老人不会用手机扫码支付,通信花园社区和银行合作推出消费卡系统,60岁以上老人刷卡不仅方 便,还可以享受八折优惠;附近一些农民工,收工后常来消费,食屋会特意为他们预留20多个包子……"质量 和服务永远是根本,有了口碑才能保证客源,形成良性循环。"张美荣说。 2 公益和效益之间的破局之道 居民需求量大,选址紧邻城市主干道、人流量有保证,经营者靠谱— ...
绘就河南“智造”新图景
河南日报· 2025-09-17 07:22
智能制造转型进展 - 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87.2% [2] - 建设省级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1685个 [2] - 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设备产品2227万台 部署工业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超5500个 服务企业超19万家 [2] 标杆企业实践案例 - 郑煤机智慧园区采用23条自动生产线及150台机器人 实现40余道工序协同作业 [2][3] - 智能化改造使工厂产量提升30% 人效提升100% 生产周期从28天缩短至9天 [3] - 洛轴集团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生产 覆盖3万余种轴承产品类型 [3] 政府支持措施 - 实施"一转带三化"行动计划 组织3700名专家为2.1万家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 [5] - 建设33个省级开发区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设备数字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 [5] - 编制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一图四清单" 依托链主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 [4][5] 技术研发突破 - 开发豫鼎安澜 华鼎雪豹等15个工业大模型 [6] - 创建4个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6] -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通过硬件测试与大数据采集构建数字通道 [3] 政策规划部署 - 出台《河南省加快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路径 [6] - 制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6] - 发布包含233项创新成果的人工智能"四创"名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