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河南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河南东大门势正扬
河南日报· 2025-10-24 08:0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商丘市在“十四五”期间聚焦“两高四着力”发展目标 [2] - 构建“一区一群两带四径”文旅发展格局,实施殷商之源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3] -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豫鲁苏皖四省9个城市签署21份战略合作协议 [4] 产业与投资发展 - 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商丘国际陆港等20个重大物流项目进展顺利 [8] - 超硬材料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5条产业链入选全省最具竞争力产业链30强且总数居全省第1位 [8] - 2024年共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51个,总投资额达1017.5亿元 [8] 交通与物流枢纽建设 - 积极建设铁路、公路、航运、机场联动的立体交通,构建“东西南北海”全方位开放格局 [6] - 向东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6] - 推进沱浍河航运与商丘港建设,以实现通江达海、货通全球 [7] 营商环境与政务服务 - 与山东枣庄、菏泽等市开通“跨省通办”合作事项168项 [4] - 10个县(市、区)全部建成运行“码上监督、马上服务”平台 [7] - 12345热线工单首接责任制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获评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A级等次 [7] 文化旅游资源 - 商丘是商人、商品、商业发源地,拥有近4000年商业文明史 [3] - 商丘古城地下叠压六座古城,最早可追溯至4000多年前,是我国最早的城市发祥地之一 [3] - 永城王庄遗址获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提供新样本 [3]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丨课程表里的高质量教育
河南日报· 2025-10-24 07:31
教育改革与产业需求对接 - 学校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课程表持续变化以追赶产业升级和社会需求 [2] - 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让教育教学、专业实训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2] - 针对粮食产后、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优势专业,联合龙头企业组建产业需求研判委员会,梳理岗位能力模型 [3] 实践教学体系与校企合作 - 每个专业开设2门以上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累计学分占比超25% [3] - 超半数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自企业定制课题与科研课题,实现校园与职场无缝衔接 [3] - 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在实战中练就硬功夫 [2][3] AI与数字化教育建设 - 学校出台本科教育教学数智化发展实施方案和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通过AI全域赋能建设智慧教学新生态 [4] - 建设AI+粮食、AI+材料等特色交叉课程群,开发智慧助教、虚拟仿真等应用场景,学生自主学习时长提升35% [4]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通识成为全校学生必修课,人工智能相关选修课程在选课初期被迅速选完 [3][4] 微专业与专项能力培养 - 学校开设12个微专业,涵盖新兴技术、绿色经济等领域,68门核心课程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 [4] - 微专业作为技能加速器,强调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掌握市场急需的专项能力 [4] - 毕业生凭借微专业技能可入职后即参与企业重大项目,大幅缩短职场适应期 [4]
为中原粮仓装上法治安全阀
河南日报· 2025-10-24 07:31
10月19日,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南阳市卧龙区陆营镇收割晚谷子。 高嵩 摄 10月15日,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孟河村种植大户开足马力抢收玉米。 郑占波 马绍磊 摄 今年河南部分地区遭遇秋汛,给秋粮及时收割、下一季作物备种带来现实挑战,农人们正在与时间赛跑,打 响三秋抢收攻坚战,全力守护中原粮仓。 着眼于应对包括灾害影响在内的各类粮食安全难题,加快构建符合河南省情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9月29 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这部历经多轮调研论证、涵盖10章65条的地方性法规,将于12月1日正式施行。 "这标志着河南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告别'政策引导为主'的阶段,全面进入法治化、规范化治理新周期。"省人 大法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守耕地红线、种子安全,到优储备、畅流通,再到强应急保障、促产业升级,《条例》以多维度制度设 计,破解河南粮食生产、储备、流通等核心挑战,构建起"产储运销应急"全链条保障体系,为河南扛稳国家 粮食安全重任提供法治支撑。 着眼大省实际 破解安全难题 在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中,河南"粮仓"无可替代。作为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河南粮食 ...
转型快 动力强——从三季度数据看河南发展系列观察之二
河南日报· 2025-10-24 07:31
经济大省挑大梁,河南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放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增长数据给出了极 具说服力的答案:今年前三季度,河南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创"十四五"以来前三季度 增速新高;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3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 与增速对应的是结构持续向优向新。主导产业全面发力,重点产业链群提质发展,涉及新质生产力的相 关领域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新三样"等技术密集型行业成为新动能的重要来源。 工业扛大梁 夯实根基,保住基本盘,方能行稳致远。 工业稳增长一直是河南经济的定盘星。今年以来,全省工信系统锚定"1+2+4+N"目标任务体系,强化运 行监测调度,聚力产业协同创新,推动企业梯度培育,深化企业包保服务,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 好、进中提质、优中见新"态势。 主要行业实现顶压增长。从行业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3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 80.5%。从产品看,全省生产的467种重点监测产品中,有275种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8.9%。锂离 子电池、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服务器等新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1.9%、44.0%、27.3%。 ...
河南乡村建设从“单点突破”到“全域探索” 片区组团 兴村共富
河南日报· 2025-10-24 07:31
金秋十月,乡村焕新。10月22日,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平原片区)现 场会在开封市兰考县召开。各地代表分享不同片区的实践路径,为推动我省乡村建设从"单点突破"走 向"全域共富"提供指引。 责任编辑: 秦臻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作为农业大省,河南乡村数量多、分布广,地域相近的 村庄往往形态、产业基础相似,各自为战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局。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 出,"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建设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培育2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 村建设先导区"。正是要立足各地发展实际,推动乡村建设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作战",实现资源整 合、优势互补,培育乡村全面振兴增长极。 产业是片区发展的命脉,也是乡村动能提升的核心引擎。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可以打破产业壁垒,通过 对区域内特色产业进行一体化规划,统筹产业布局、资源配置,从而推动分散的产业资源向优势领域集 聚。济源示范区围绕种业、兔业、奶业、饮料等特色产业,从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风貌提升等6个方 面一体规划,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链式联农带农机制,因地制宜带动组团农户共同发 展,产业集 ...
2025豫台经贸洽谈会暨两岸智能装备制造对接活动开幕 张平出席并致辞
河南日报· 2025-10-24 07:31
张平代表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对洽谈会和对接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大陆经济社会发展长 期稳定向好,为台商台企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河南交通区位优越,产业体系完备,为台商台企发展提 供了丰厚沃土。希望两岸企业携手并进,深耕中原、拥抱河南,推动两岸经贸合作行稳致远,共创中华 民族绵长福祉。峰会将继续发挥渠道优势,建设标准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助力 两岸同胞共建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10月23日,2025豫台经贸洽谈会暨两岸智能装备制造对接活动在郑州开幕。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副 理事长张平、台湾方面副理事长毛治国出席并致辞。 潘贤掌代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对活动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审议"十 五五"规划,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这将为两岸经济合作走深走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台商 台企分享中国式现代化机遇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希望广大台商台企瞄准新时代机遇,积极拥抱大陆市 场,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潘贤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守刚,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台湾工 商建研会理事长雷宏毅分别致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雷明出席,省委 ...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南阳篇丨昂首阔步新征程
河南日报· 2025-10-23 09:37
战略定位与发展成效 - 南阳市聚焦“三区一中心一高地”战略定位,即制造业创新发展新高地、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全国枢纽经济先行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 [1] - 通过践行“六个弘扬”作风要求,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取得新成效 [1] 制造业与产业发展 - 2024年南阳市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规模分别突破1700亿元、900亿元、850亿元 [2] - 芯片封测项目攻克技术壁垒打破国外垄断,人工晶体合成云母生产基地和先进3D打印生产线正在建设,主导产业链群发展壮大 [2] - 合成生物、新能源装备及化工、航空再制造等未来产业正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得到大力发展 [2] 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 - 南阳市推动林业碳汇、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等自然资源权益交易,畅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 [3] - 实施“宛美”旅游战略,建设高品质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提升生态经济“含金量” [3][4] 枢纽经济建设 - 2024年南阳市货运量达4.5亿吨,货运周转量1459.5亿吨公里,客货周转量折合累计增速13.8%居全省第二 [4] - 南阳国家物流枢纽各园区实现货物吞吐量2889万吨,以交通网优势再造重塑经济版图 [4] 中医药产业与文化 - 南阳市是医圣张仲景故里,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做好“中医、中药、文化、科技”四篇文章 [5] - 特色诊疗、医养、康养、药膳等新业态发展迅猛,上榜中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30强城市 [5] - 河南国医学院设置申报通过教育部考察,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科技支撑 [5] 社会治理成效 - 南阳市公众安全感保持在96%以上,连续3年获评“全省法治建设优秀省辖市” [6] - 通过建强“五支队伍”等举措,矛盾纠纷化解率持续攀升,加快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 [6]
河南省发布《互联网医院建设规范》 线上诊疗有“根”可寻
河南日报· 2025-10-23 07:51
网上也能看病,药品还能快递到家——互联网医院的兴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屏幕那头 的医生靠谱吗?个人信息安全有保障吗?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如今在河南有了更明确的答案。 近日,河南省发布《互联网医院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规范》由河南省人 民医院牵头,联合多家医院共同制定,为互联网医院如何建设、如何运营画下了清晰的"跑道"。 《规范》首先明确,互联网医院不能是凭空出现的虚拟机构,必须牢牢扎根于实体医疗机构。这意味 着,患者在线上选择的医院和医生,在现实中都有"根"可寻。线上诊疗的科目范围,不能超过其依托的 实体医院。此外,互联网医院也要有独立的工作场所和专门的服务电话,让患者随时能找到人。 线上看病具体怎么操作?《规范》描绘了清晰的流程:由患者主动发起请求,实名认证的医生接诊后, 根据病情书写电子病历,并开具电子处方和检查单。每一张电子处方都必须经过药师审核,为用药安全 再加一把锁。 更重要的是,整个问诊过程,无论是文字聊天还是音视频交流,都会全程记录、永久保存。患者的电子 病历格式将与线下完全一致,并至少保存15年。 为了确保服务质量与安全,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将建立统一的互联 ...
郑州市“全院一张床”改革打破医院科室壁垒 床位可共享 患者少等待
河南日报· 2025-10-23 07:51
改革模式核心概念 - 核心模式为打破科室间床位“围墙”,将全院床位作为整体进行灵活管理和统一调配,实现患者跨科收治 [2] - 改革旨在解决医院床位“冷热不均”的局面,提升床位利用率,更好地服务患者 [1] 具体实施方式 - 利用智能化管理平台作为“智慧大脑”,实时掌握各病区床位使用情况,并按照“急诊优先、专科相近、区域相邻”原则为患者匹配床位 [3] - 推行“医生跟着病人走”模式,即使患者被安排至其他科室床位,其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保持不变,并通过系统跨科授权确保突发情况能得到及时处置 [3] 政策支持与规划 - 2023年10月省卫生健康委推出便民就医举措,首次提出试行“全院一张床”模式,郑州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先行先试 [4] - 2025年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制定《加快推进“全院一张床”工作实施方案》,首批在公立三级医院推行,方案围绕床位管理等5方面提出13项具体任务 [4][5] - 根据规划,到2026年年底,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将全面实行该模式 [5] 实施成效 - 新模式推行后,患者等床时间明显缩短,急诊积压减少,床位周转加快,医院运营成本更合理 [4] - 以郑州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为例,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共有29名患者使用共享床位,共享科室床位使用率提高22.2%,患者术前等待床位时间平均缩短0.81天 [4]
豫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河南日报· 2025-10-23 07:51
10月16日,国家重大能源项目——国网新源河南洛宁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国网新源洛宁电站")首 台机组投产发电。 责任编辑: 麻文静 作为豫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该电站总投资88.8亿元,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 大能源项目,共安装4台单机容量35万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电动机组。电站设计年平均抽水电量 15.88亿千瓦时,发电量11.91亿千瓦时,于2018年开工建设,2021年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预计2026 年全面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1万吨。 截至目前,国网新源洛宁电站其余3台机组正有序安装调试,计划于2026年全面建成投产,届时将为华 中电网提供更清洁灵活的电力支撑,持续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记者 肖遥 王雪娜) 国网新源洛宁电站的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落实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 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对优化华中地区电源结构、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以及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 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国网新源洛宁电站助力建设移民新村"鳔池小镇",帮助32户96名村 民迁入新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