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
搜索文档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向全国推广南京“码上”系列智慧治气经验
南京日报· 2025-10-09 11:52
文章核心观点 - 南京通过构建“码上”系列智慧监管网络,实现了大气环境治理从传统人海战术向数字化、精准化的转变,提升了监管效能并激发了企业自主治污动力 [1][9] 监管模式创新 - 推出全国首创的“码上换”系统,为全市5000余套活性炭设施赋予“电子身份证”,实行“一设施一码”清单化管理 [2] - 系统内置“红绿灯”预警机制,根据更换周期自动推送预警信息,实现非现场监管,2024年推送线索4000余条,现场检查频次下降20% [2][3] - “码上测”系统为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建立电子档案,扫码即可知尾气检测结果,有效解决监管盲区问题 [3] - “码上评”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施工工地扬尘治理水平进行线上评估,无需频繁到场核查即可实时掌握情况 [3] 企业参与与成效 - “码上洗”系统应用于餐饮油烟治理,商户清洗后上传照片及记录至平台,实现操作有据可查,累计上传清洗记录近10万条,提供咨询服务500余次 [4][5] - 系统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使商户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某商业综合体居民投诉从每月十几次降至“零投诉” [5] - “码上换”系统兼具服务窗口功能,可高效向企业传达最新政策、规范运维要点及合规标准,推动培训资源普及 [6] 多部门协同与公众参与 - “码上”系列打破数据壁垒,构建“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格局,生态环境、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多部门信息共享,推动近千个问题闭环解决 [7] - “码上办”系统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市民可扫码投诉反馈问题,形成全民监督、共享共治氛围 [7][8] - 智慧监管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南京市PM2.5浓度连续五年达标,优良天数比率提升至85.8%,创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8] 未来展望 - 全市将持续优化“码上”系列网络功能,深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和大数据比对分析研判,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南京经验” [9]
1—8月,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6%
南京日报· 2025-10-09 11:45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 - 1-8月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6% [1]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5.7% [1] -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3% [1] 产业链向上突破 - 先导科技集团通过战略并购从部件供应商转型为整机制造商 [2] - 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高端医疗装备生产线,其中设备投入近18亿元 [2] - 项目旨在实现从源头材料到核磁共振、CT等整机的自主可控制造 [2] 产业生态圈构建 - 中科睿格团队投入数千万元研发手机直联和SAR遥感共享平台卫星 [4][5] - 公司计划吸引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下游3-5家企业入驻园区 [5] - 目标实现上下楼即上下游、产业园即产业链的集群发展模式 [5] 创新环境与平台支撑 - 南京位列《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全球科技集群第9位 [5] - 南京以89.38分在江苏省地区制造业创新指数评价中位居全省第一 [5] - 城市大力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集群 [5] 重大项目落地注入动能 - 星河动力航天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预计明年6月投产 [6] - 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三期项目总投资6.6亿元,规划建设约15万平方米厂房 [6] - 项目接连落地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动能 [6]
“秋糖季”助力户外消费市场持续火热
南京日报· 2025-10-09 11:33
户外消费市场趋势 - 以露营、徒步、骑行为代表的“山系生活”方式日益流行,带动户外消费市场持续火热 [1] - 户外运动通过“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科普”等多元融合模式,持续拓展消费新空间并激活潜在消费市场 [6] 消费场景延伸与创新 - 南京帐篷大会暨户外运动嘉年华通过超过30个特色摊位组成的“帐篷市集”、户外版“闲鱼商店”、篝火晚会、音乐派对和露天影院等活动,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多元消费新场景 [2] - 聚宝山公园新开2万平方米昆虫乐园,设置蝴蝶谷和甲虫馆等互动体验项目,吸引亲子家庭游客,结合科普知识实现“体育+科普”融合 [5] - 户外活动不仅提供体育活动,更致力于打造可触摸的户外生活方式,促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使消费在沉浸式体验中自然发生 [2] 产业链与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第24届南京金鸿翔自行车赛预计吸引约500名选手参赛,赛事设置多项目和多组别,并通过定制文创伴手礼、将本地特色产品纳入赛事包等方式串联周边资源 [3][4] - 赛事首次推出“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方案,整合餐饮住宿、旅游观光、特产采购等多元化消费选择,为当地商户创造更多商机 [4] - 景区拥有全国专业山地车赛道和4500平方米自行车文化体验馆,通过赛事平台将深山美景“串珠成链”,丰富参赛体验并延伸消费链条 [3][4]
解锁18个“小切口”,“南京服务”再升级
南京日报· 2025-10-09 11:20
打造营商环境样板间,凝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近日该委发布新 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18个"小切口"场景涉及多个领域,相关部门、板块用创新的思路、务 实的办法,以营商"软环境"培育发展"硬实力",持续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 我市出入境特殊物品有了新的"绿色通道"。据介绍,市商务局会同金陵海关试点出入境多部门联合 监管机制,全国首推CAR-T药物快捷通关模式,为南京生物医药企业特殊物品及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 快速通关、高效出海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目前,特殊物品出入境审批由原来最长20个工作日缩减为1 —3个工作日,助力生物医药企业"弯道抢跑"。 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下,低空经济正迎来高速发展期。为抢抓这个新赛道,浦口区积极探索低空 经济技术和实景三维建设的深度融合,以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核心,打造低空经济背景下"竣工 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南京作为全国重要的大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拥有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石化装备、重大电力 设施等一系列高端装备制造业,而这些企业往往具有产量大、产品体积大、重量大等特点。 为了让这些"大块头"运输更高效、更便捷,市交通运输局构建以"信易批" ...
十多场大型活动举办,在宁过“双节”的游客超2000万人次
南京日报· 2025-10-09 10:42
南京警方成立市级安保指挥部,搭建实战化指挥体系,织密立体化防控网络,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 序进行。 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运用于安保和服务。10月3日,夫子庙景区,具身机器人穿上秦淮义警的马 甲,进行高频次、自动化巡逻任务,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拍照。在它旁边,智巡机器人"宁宁"一边巡逻 一边播报反诈提示,"前方人流密集,请有序通行,保管好随身财物。""宁宁"配备的高清摄像头还让它 拥有"眼观八方"的能力,提升了儿童走失等警情的响应与处理效率。 夫子庙派出所外,数字警察"小玥"的身边总是围满了人。"夫子庙的最佳旅游路线怎么走?""哪里可 以买到正宗的盐水鸭?"面对各地游客的问询,"小玥"都微笑着逐一解答。这个24小时在线的"智能向 导"提供中英双语服务,从反诈知识科普到英语答疑,清脆应答里藏着不变的贴心。 国庆中秋假期,涌入南京的游客超2000万人次,还有"苏超"、演唱会、音乐节等十多场大型活动举 办,面对平安"大考",南京公安提前谋划、精准施策,全力确保全市社会治安大局平稳有序。 夫子庙、中山陵、玄武湖、牛首山、红山森林动物园等重点景区持续火爆;10月4日的"苏超"首场 淘汰赛,省内外大量球迷跨域观赛旅游;华晨宇演 ...
我市稻麦单产提升协同推广项目启动
南京日报· 2025-10-09 10:35
近日,记者从我市稻麦周年单产提升绿色高效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启动推进与稻麦技术培训会上获 悉,南京稻麦周年单产提升绿色高效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正式启动。 市农技推广站推广研究员吴桂成介绍,项目组建了以市农技推广站牵头,南京农业大学、各区和有 关街道农技推广部门、农业经营主体等单位参与的技术协同推广联盟,并建设了1个市级核心基地和4 个区级基地,配套建立专家服务站点,通过以点带面,探索构建"推广单位牵头+科研院校优化+市级基 地展示+区级应用+新型主体落地"的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服务机制。 稻麦周年两熟种植是我市主要粮食生产模式。该项目围绕稻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拟大力推广稻 麦周年茬口高效衔接技术与品种合理利用技术、秸秆全量机械化高质量还田与耕整技术、水稻毯苗机械 化育插秧技术、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稻麦机械化精准施肥技术等2025年江苏省农业主推技术。 ...
以人为本,推动文商旅体展深度融合
南京日报· 2025-10-09 10:28
文章核心观点 - 南京通过以人为本、持续推动文商旅体展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的模式,成功将假日旅游高峰转化为全年常态化的繁荣景象,成为四季常青的文旅和消费高地 [1][2][7] 聚人气:四季有约的策略 - 南京通过打造“节气式体验”和“定制IP”,实现一年四季皆有特色景点与活动,如春季梅花山赏梅、夏季玄武湖观荷、秋季陵园路梧桐落叶、冬季秦淮灯会,将“假日热”发展为“日常态” [2] - 以“南京国际消费节”为抓手,紧扣四季特点开展“四季有约”消费促进活动,例如当前进行的“金秋潮荟季”包含300余场活动,结合潮流购物、休闲旅游等秋日消费特点 [2] - 通过“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季季都精彩”的持续活动安排,并结合“苏超”、“秋糖季”等契机推出多样促消费活动,激发经济新活力 [2] 悦人情:多元融合的体验 - 商业、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打造新场景,如德基艺术博物馆的数字《金陵图》体验,成为吸引流量的利器,去年客流总量超800万人次,其中外地客流占比75%,今年前三季度总客流已超600万人次,假期峰值单日客流突破5万人次 [3] - “首发经济”崛起,近3年引进各类品牌首店上千家,包括全球首店、亚洲首店等高能级首店,使南京成为国际品牌与本土文化的“试验场” [4] - 打破产业边界,将文商旅体展等多要素编织成“体验网”,例如“苏超”期间通过一张球票串联体育、旅游、商业、文化等领域,并借助“三进”活动串联城乡,激发经济活力 [4] 暖人心:贴心的服务保障 - 南京通过“码上求助”等智慧服务及6000余名文旅志愿者在重点景区、文博场馆等地提供文明引导、旅游咨询、特殊群体帮扶等志愿服务,体现“博爱之都”的服务温度 [5] - 推出“宁放心”消费智慧平台,实现“线下购物线上退、本地消费异地退”等功能,全市大型综合体入驻率达100%,7天无理由退货承诺兑现率达100%,为消费者提供良好保障 [5] - 将“宠游客”理念嵌入城市治理细节,如帮助游客打捞落水相机等具体事例,提升游客体验,助力流量转化为“留量” [5][6]
交通优化提升后,道路通行情况大幅好转,拥堵指数拥堵警情双下降
南京日报· 2025-10-09 10:28
国庆中秋假期落下帷幕。8天假期中,南京文旅热度居高不下、游客数量屡创新高,尤其是作为全 国"顶流"的钟山风景区,单日最高游客量超过36万。 原因:车辆预约停放,信号配时更智能 数据:拥堵指数和拥堵警情均大幅下降 "这是近几年来最畅通的一个国庆节。" 说这话的是家住中山门大街的石女士,之前每一个节假日,她都要为出行而苦恼,"别说五一、国 庆假期,就连普通的双休日,9时过后中山门大街就排长队,10分钟的路排半个小时是常事。" 这个假期,石女士惊讶地发现中山门大街不堵了,哪怕是上午10时游客量最大的时候出门,最多 两个信号周期就能通过路口。"真是太好了,再也不担心节假日出门了。"石女士笑着说。 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提供的数据也印证了石女士的感受。10月1日,景区及周边道路交通运行 有序畅通,较今年"五一"假期首日(5月1日)下降了44.7%;10月3日向来是国庆假期的出游高峰,根 据高德地图提供的数据,钟山风景区及周边道路一直处于畅通状态,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了62.2%, 中山门大街全天未出现拥堵状态。 "以前一到过节,就有市民游客打110抱怨中山陵及周边道路拥堵,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打电话的人也 少了很多。"市公 ...
8天迎客200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9.4亿元;
南京日报· 2025-10-09 10:15
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国庆中秋8天长假全市接待游客量200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和34.8% [1] - 假期日均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9%和15.6% [1] - 南京位列文旅消费Top10目的地城市首位,接待游客人次和消费金额均居全省第一 [1][4] 游客结构与客源地 - 外地游客占比70.4%,是旅游市场主力军 [2] - 客源地前十位为浙江、安徽、山东、上海、河南、广东、北京、湖北、河北、福建,浙江为最大客源地 [2] - 四川、青海、陕西客源量增幅显著,同比分别增长51.9%、48.6%、46.5% [2] - 湖南游客在宁过夜率高达80% [2] 热门景点与旅游产品 - 游客接待量Top5景区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钟山风景区、玄武湖景区、红山森林动物园、牛首山文化旅游区 [2] - 在途牛平台,南京位列境内游热门目的地Top5、自驾游热门目的地Top4、自由行热门目的地Top6,"南京3日游"是境内跟团游热门产品销冠 [2] - 在携程平台,南京位列国内热门长途游目的地Top9,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5% [2] 夜间经济与住宿市场 - 夜间旅游市场蓬勃发展,南京博物院等文博场馆夜间热度同比增长超5倍 [3] - 假期前7天全市星级饭店和部分品牌酒店平均出租率达79.8%,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多家酒店连续多日满房 [4] - 八大乡村民宿集聚区平均入住率超75%,40多家民宿连续满房 [4] 商业消费活动 - 全市开展300多场促消费活动,重点监测的37家商场、综合体累计实现销售额14.7亿元,同比增长3.8% [5] - 假期8天全市百家重点商贸企业销售额达39.5亿元,同比增长4.7% [1] - 多个首店首展闪亮登场,如德基广场LV美妆全球首店、华为江苏首家臻选店等,将假日消费氛围推向顶峰 [5] 产业融合与新业态 - 文商旅体展深度融合,依托"苏超"赛事打造第二现场,赛事当日重点商圈和商业街区实现交易金额8.7亿元,同比增长6.4% [6] - 监测的重点商场百货类企业实现零售额1.5亿元,同比增长4.2% [6] - 创新"票根经济"模式有效带动全城消费热潮 [6] - "乡村旅居+演艺民俗活动"形成联动效应,乡村旅游直通车上座率超80% [4]
南京位列国内文旅消费目的地城市首位
南京日报· 2025-10-09 08:39
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国庆中秋8天长假南京市接待游客200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9.4亿元,较去年国庆假期分别增长30.2%和34.8% [1] - 假期日均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3.9%和15.6% [1] - 南京市位列文旅消费Top10目的地城市首位 [1][6] 游客结构与客源地 - 外地游客占比70.4%,是客源主力军 [3] - 客源量排名前十的地区为浙江、安徽、山东、上海、河南、广东、北京、湖北、河北、福建,其中浙江为最大客源地 [3] - 客源量增幅较大的地区为四川、青海和陕西,同比分别增长51.9%、48.6%和46.5% [3] - 湖南游客在南京过夜率高达80% [3] 热门景点与旅游产品 - 游客接待量前五景区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钟山风景区、玄武湖景区、红山森林动物园、牛首山文化旅游区 [3] - 在途牛平台,南京位列境内游热门目的地Top5、境内自驾游热门目的地Top4、境内自由行热门目的地Top6,"南京3日游"是境内跟团游热门产品销冠 [4] - 在携程平台,南京位列国内热门长途游目的地Top9,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5% [4] 夜间经济与住宿市场 - 夜间旅游市场蓬勃发展,南京博物院等文博场馆夜间热度同比增长超5倍 [5] - 假期前7天全市星级饭店和部分品牌酒店平均出租率达79.8%,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 [5] - 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等多家酒店连续多日满房 [5] - 10月1日至6日,南京八大乡村民宿集聚区平均入住率超75%,40多家民宿连续满房 [6] 商业消费表现 - 假期8天全市百家重点商贸企业销售额达39.5亿元,同比增长4.7% [1] - 全市重点监测的37家商场、综合体累计实现销售额14.7亿元,同比增长3.8% [7] - 假期南京异地文旅消费金额49.3亿元,排名全省第一,同比上升28.4% [6] 文旅活动与消费场景创新 - 全市推出超600场文旅活动,开展300多场促消费活动 [1][7] - 夜间活动如熙南里中秋笪桥灯市、金牛湖茉莉花国庆烟火嘉年华、华晨宇火星演唱会等吸引大量游客 [5] - 首店首展经济亮眼,如德基广场LV美妆全球首店、华为江苏首家臻选店等提升消费氛围 [7] - 文商旅体展深度融合,例如结合"苏超"赛事打造第二现场,10月4日相关行业实现交易金额8.7亿元,同比增长6.4% [8] - "票根经济"模式有效带动全城消费热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