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R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医药:政策拉动国内市场有效复苏,设备类企业迎来业绩拐点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 推荐有望受益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带动业绩复苏的医疗设备企业。 报告导读: 医疗设备招投标规模延续较好增长,伴随设备更新政策持续落地,有望长周期 拉动医疗设备采购水平,推荐有望受益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带动业绩复苏的医疗设备企业。 医疗设备招投标规模保持增长, 25 年新一轮医疗设备更新有望来临。 根据众成数科数据,单月同比来看, 25 年 10 月新设备招投标规模 MR 增长 2.9% , CT 增长 49.4% , DR 增长 54.4% ,超声增长 59.9% ,内窥镜增长 11.6% ,手术机器人增长 108.9% 。当年累计同比来看, 25 年前 10 月新设备 招投标规模 MR 增长 59.4% , CT 增长 81.6% , DR 增长 77.4% ,超声增长 62.8% ,内窥镜增长 24.4% ,手术机器人增长 42.7% 。分公司当月同 比情况来看, 25 年 10 月联影 MR 下滑 5.9% ,联影 CT 增长 74.7% ,迈瑞超声增长 61.8% ,开立超声增长 54.5% ,开立内窥镜增长 96.6% ,澳华 内窥镜增长 4.8% 。分公司当年累计同比来看, 2 ...
万东医疗(600055):营收结构持续升级 看好Q4交付放量驱动业绩增长
新浪财经· 2025-10-31 12:2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8.73%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0.27亿元,同比下滑123.51%,扣非净利润亏损0.45亿元,同比下滑140.11%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3.45亿元,同比下滑12.17%,归母净利润亏损0.79亿元,同比下滑353.32% [1] - 公司毛利率下滑至32.6%,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 [1] 费用投入与研发进展 - 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6.65%、6.72%、15.32%,同比增加1.7、1.49、4.75个百分点 [1] - 公司聚焦高端CT、MR核心部件自研自产,推出WDL 1024 AI全域学习平台 [1] - 公司联合协和医院开发量子DSA,将血管造影带入低剂量智能影像时代 [1] 国内市场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营收7.5亿元,同比增长6% [2] - 公司深耕县域基层市场,同比增长超50% [2] - 公司组建K3团队发力三级公立医院市场,贡献国内营收12.4%,同比增长25% [2] - 公司DR产品国内市占率突破30%稳居第一,64排以下CT和1.5T MR市占率超20% [2] - DSA在国产品牌中落地结构市占率第一,行业第三占比达12% [2] 海外市场拓展 - 2025年前三季度海外市场营收1.8亿元,同比增长50% [2] - 欧洲市场增长达157%,亚太地区增长148%,中东非地区增长90% [2] - 公司影像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9.48亿元、24.91亿元、33.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77%、27.89%、35.02%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2亿元、0.76亿元、1.1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6.30%、251.71%、45.78% [3]
中国医疗科技 - 专家电话会议要点:中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的动态审视-China Medtech-Expert call takeaways Pulse check on China's medical imaging equipment market
2025-10-20 09:19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 特别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1] * 主要讨论的公司包括国内领先企业如迈瑞医疗 Mindray 和联影医疗 United Imaging 以及全球巨头如GE医疗 GE Healthcare 西门子医疗 Siemens Healthineers 和飞利浦 Philips[3][10][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表现与增长前景 *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在2025年第三季度达到185 4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55 02% 环比增长约10% 但增速较2025年前五个月的100 36%有所放缓[2][7] * 按产品类别划分 CT MRI 超声 DSA和DR的采购额分别为48 4亿 47 9亿 43 3亿 25 1亿和9亿人民币 其中CT份额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23 5%上升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26 1% 主要受县级医疗联盟带量采购 VBP 推动[2][8] * 专家预计2025年和2026年市场按收入计算将实现10 15%的同比增长 增长驱动力包括中央政府发行特种国债支持的设备更新项目 预计2024年和2025年的刺激规模分别为146亿和190亿人民币[2][13][14] * 按增长率排序 预计2025年DR大于CT大于MRI大于DSA大于超声 超声市场受渠道库存高企压力 但明年问题解决后增长将赶上DR和CT[18] 竞争格局演变 * 以招标价值计算 2025年第三季度国产品牌在CT MRI 超声 DSA和DR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9 76% 39 41% 43% 12 9%和80 41% 其中超声是唯一份额增长的类别 从2025年上半年的38%升至43% 主要归因于迈瑞医疗的份额提升[3][10] * 全球厂商在2025年第三季度通过积极参与VBP夺回部分市场份额 例如GE医疗参与了CT和MRI的VBP 西门子医疗参与了MRI的VBP[3][17] * DR领域专家认为进口替代已经完成 前七名均为国产品牌[9] * VBP导致终端价格大幅下降 例如GE的Revolution和联影的uCT960+中标价较2024年价格分别下降53 7%和44 5% 但出厂价跌幅预计为个位数至低双位数 毛利率侵蚀为低个位数[16] 政策与地缘政治影响 * 政府采购中对国产产品的优惠政策完全落实可能需要8到10年时间 为顶级全球公司优化供应链以满足要求留下了充足时间 因此对竞争格局影响有限[4][11] * 短期内 依赖纯进口的高端产品 如西门子医疗的高端双源光子计数CT 7 0T MRI等 采购可通过单一来源模式完成 受政策影响小[12] * 专家认为232条款调查和欧盟的国际采购工具 IPI 限制迄今对国内公司出口影响有限 因为国内龙头公司如迈瑞和联影在美国设有工厂 且对欧出口超过500万欧元门槛的产品极少[19]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内公司在VBP中策略更为积极 旨在提升销量以匹配扩大的产能 其中东软 Neusoft 和万东 Wandong 最为激进 而联影通常对不同产品线采用差异化的VBP策略[17] * 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 欧美市场约占整体市场的60 70% 国内领先制造商可考虑本地生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如印度 东南亚 中亚 西亚 中东欧等 因有政策支持且销售模式与中国类似 也可能成为战略重点[20] * 以招标量计算 VBP市场规模占DR CT 超声 MRI DSA总市场规模的比例分别为54% 44% 27 49% 22%和7 65% 以招标价值计算则分别为31 6% 26 3% 20 25% 11 3%和7 31% 医学影像设备VBP市场以加权平均计算占总市场的18 26% 预计今年将保持在20%以下 未来两年达到20 30%左右[15]
中国医疗科技:专家电话会议要点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动态检查-China Medtech_ Expert call takeaways_ Pulse check on China‘s medical imaging equipment market
2025-10-19 23:58
ab 16 October 2025 Global Research China Medtech Expert call takeaways: Pulse check on China's medical imaging equipment market Overview of China's medical imaging equipment market We hosted an expert call with Mr. Wang, previously a medical equipment sales/customer service executive with over 2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hina. The key topics were: 1) procurement tender trends in Q325; 2) the outlook for 2025 and beyond; 3) the evolving competitive landscape; and 4)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geopolitical risks ...
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跟踪:设备招投标景气度持续,县域医共体招标旺盛
平安证券· 2025-10-16 15:50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2] 核心观点 - 设备招投标景气度持续,县域医共体招标旺盛,市场需求持续增长[4] - 2025年以来设备更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招投标保持高景气状态[4] - 头部公司受益于设备更新招投标复苏显著,国产企业表现与行业趋势趋同[5] - 建议关注医疗设备高端化、智能化完善布局的国产领军企业[6] 行业招投标整体趋势 - 2025年各月招投标规模保持高位,25年7月/8月/9月采购规模分别为128亿元/131亿元/127亿元,同比分别+21%/+18%/-21%[4] - 9月份增速下滑主要因24年同期基数偏高,但整体招采规模仍处于高位水平[4] - 2025Q3以来招投标公告持续发布,连续多周处于较高规模状态[4] - 采购偏好呈现"多而杂"特点,品种多、单品种数量少,采购计划愈发精细[4] - 县域医共体在各地卫健委牵头下进行集中采购,拉动大批医疗设备需求[4] 细分设备采购表现 - 9月份超声采购规模16.46亿元(同比+30%)[5] - 9月份CT采购规模17.17亿元(同比+29%)[5] - 9月份MRI采购规模15.12亿元(同比+6%)[5] - 9月份DR采购规模3.73亿元(同比+36%)[5] - 9月份DSA采购规模7.90亿元(同比+11%)[16] - 9月份消化道内镜采购规模5.78亿元(同比+4%)[16] 主要公司招投标表现 - 迈瑞医疗9月份招投标金额9.24亿元(同比+6%)[19] - 联影医疗9月份招投标金额8.04亿元(同比+18%)[19] - 开立医疗9月份招投标金额1.63亿元(同比+67%),其中超声0.62亿元(同比+41%),内镜1.01亿元(同比+89%)[19] - 澳华内镜9月份招投标金额0.47亿元(同比-33%)[19] 政策环境与投资建议 - 2025年设备更新政策仍然值得期待,新一轮设备更新领域采购意向和项目审批持续推进[22]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基层增量市场逐步打开[22] - 省卫健委牵头的设备更新及县域医共体采购规模逐渐增多,规模效应及议价能力逐步显现[22] - 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等国产领军企业[6]
1—8月,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6%
南京日报· 2025-10-09 11:45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 - 1-8月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6% [1]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5.7% [1] -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3% [1] 产业链向上突破 - 先导科技集团通过战略并购从部件供应商转型为整机制造商 [2] - 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高端医疗装备生产线,其中设备投入近18亿元 [2] - 项目旨在实现从源头材料到核磁共振、CT等整机的自主可控制造 [2] 产业生态圈构建 - 中科睿格团队投入数千万元研发手机直联和SAR遥感共享平台卫星 [4][5] - 公司计划吸引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下游3-5家企业入驻园区 [5] - 目标实现上下楼即上下游、产业园即产业链的集群发展模式 [5] 创新环境与平台支撑 - 南京位列《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全球科技集群第9位 [5] - 南京以89.38分在江苏省地区制造业创新指数评价中位居全省第一 [5] - 城市大力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集群 [5] 重大项目落地注入动能 - 星河动力航天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预计明年6月投产 [6] - 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三期项目总投资6.6亿元,规划建设约15万平方米厂房 [6] - 项目接连落地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动能 [6]
曲线短端调控的新搭档和老辅助:——14D OMO逆回购招标方式调整的点评
光大证券· 2025-09-21 20: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 年 9 月 19 日人民银行调整 14 天期逆回购操作招标方式 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 [1] - 固定利率、数量招标的 7D OMO 和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的 14D OMO 可平抑收益率曲线短端波动、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2] - 未来 14D OMO 操作可能更频繁 9 月 22 日可能进行招中标方式改变后的首次操作 [2] - 应关注 DR 和 CD 利率 没必要过度研究 14D OMO 等私下探听的中标利率 [3] - 7D 和 14D OMO 是维护流动性充裕的“新搭档” 利率走廊是抑制曲线短端波动的“老辅助” [3] - 适度收窄利率走廊可降低 DR 波动、提高利率调控效能 有两种收窄方式 [3] - 目前具备通过适度降低 SLF 利率来压缩利率走廊的基础条件 [4] 根据相关目录总结 事件 - 2025 年 9 月 19 日 人民银行公告公开市场 14 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 [1] 点评 - 我国主要政策利率 7D OMO 利率采用固定利率招标适宜 可变利率招标、多标位中标使央行资金分配给更急需资金主体 [2] - 渴求 14D OMO 资金的交易商按较高利率投标全额中标概率高 满足需求后可能不再高息获取银行间 14D 资金甚至融出 [2] - 预计未来 14D OMO 操作较往年更频繁 不限于春节和国庆前 9 月 22 日可能进行招中标方式改变后的首次操作 [2] - 14D OMO、买断式逆回购和 MLF 中标利率由市场主体投标形成 包含货币政策信息有限 应关注 DR 和 CD 利率 [3] - 7D 和 14D OMO 是“新搭档” 利率走廊是“老辅助” 利率走廊上廊为 SLF 利率 下廊为 IOER 目前为 0.35% [3] - 适度收窄利率走廊可降低 DR 波动、提高利率调控效能 一是 7D OMO 利率下降时 SLF 随之下行 二是下调 SLF 利率在 OMO 利率之上的加点幅度 [3] - 2025 年 5 至 8 月 SLF 操作量远小于同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 2024 年初以来 7D SLF 与 DR007 间利差处于适中且偏大水平 适度降低加点幅度不会出现市场主体过度依赖 SLF 的情况 [4]
设备集采,县城医院能否“鸟枪换炮”?
虎嗅· 2025-09-16 12:49
集采对医疗设备价格的影响 - 2025年集采已成为医疗设备领域新常态,深刻影响行业上下游[1] - 上半年数据显示,XP、CT、MR等品类集采销售额占比明显跑输销量占比,量价交换效果显著[2] - 价格下限不断刷新,例如1.5T磁共振降至200万元,64排CT降至一百多万元,并包含2-5年维保,行业认为价格难以覆盖综合成本[2] - DR设备中标价降至20万元甚至十多万,降价幅度超过70%[2] - 部分省份彩超集采的预算资金使用比例仅为百分之十几[2] 低价集采对设备性能与服务的潜在风险 - 医院方反馈集采设备存在整体服务跟不上的问题,若临床要求不高才会考虑选择[4] - 行业观察指出,集采最低价将成为市场价格锚点,厂商被迫压缩成本,可能导致汽车行业式的减配风气在医疗设备领域重演[5] - 超低价中标设备虽含2-5年维保,但其服务质量、响应效率以及5年后设备稳定性存疑,医院担心后期使用成本过高[10] - 医院采购时优先考虑本地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以确保紧急情况下的维修响应速度[11] 县域医疗对高质量设备与服务的核心需求 - 政策层面,国家发改委2025年初安排100亿元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设备达标提质[5] - 县医院设备配置规划不满足于够用,而是向上级医院看齐,以实现诊断同质化和区域互认,避免患者重复检查[7] - 对于急危重症救治,设备需成像清晰、诊断精准,并且运行高效稳定,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7] - 临湘市人民医院案例显示,引进高端心血管超声、DSA血管机等设备后,急性心梗救治成功率提升至95%以上,相关科室门诊量、住院病人数、手术台次均逐年增长[8] - 医疗设备使用周期达8-10年甚至更长,一台关键设备决定相关专科未来10年的能力上限[9] 设备全生命周期价值与厂商服务赋能 - 医疗设备非一锤子买卖,需考量整个生命周期的性价比,包括设备稳定性、故障率、零部件耐用性和售后服务[10] - 县域医务工作者常缺乏新设备使用经验,厂商提供远程协作、培训交流平台至关重要[12] - 头部医疗器械企业积极布局基层培训体系,例如某跨国企业4年来开展超130场活动,覆盖20余省市,惠及超2万名基层医生[12] - 县域医疗机构需要的是以设备为平台的精准诊断能力和全周期陪伴式服务,以赋能医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12] 完善集采规则的行业呼吁与建议 - 当前设备集采缺乏国家层面专门规范性文件,各省各自为阵,简单沿用招投标法,以价格竞争为主导[13] - 专家建议借鉴药品耗材集采经验,在国家层面制定专门规范性文件,为各地提供指导[15] - 招标前应充分调研医院需求,考察其对设备规格、性能、品质和售后服务的要求[16] - 建议提高投标资质要求,完善评标机制,从价格导向转向涵盖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多维度评价[17] - 应建立质量跟踪回溯机制,对产品交付、安装调试、运行故障率等全程监管,并建立信用评价和处罚机制[18]
国泰海通|医药:设备更新政策持续落地,医疗设备景气度延续
医疗设备招投标增长态势 - 2025年8月新设备招投标规模MR同比增长36.7%、CT增长77.5%、DR增长50.2%、超声增长35.2%[2] - 2025年前8月累计招投标规模MR同比增长83.9%、CT增长93.6%、DR增长85.9%、超声增长64.2%、内窥镜增长31.6%、手术机器人增长46.5%[2] - 联影2025年8月CT招投标同比增长69.5%、迈瑞超声增长48.4%、开立内窥镜增长121.1%[2] 企业层面招投标表现 - 联影2025年前8月MR累计招投标增长51.5%、CT增长53.8%[2] - 迈瑞超声2025年前8月累计招投标增长72.7%、开立超声增长108.2%、开立内窥镜增长84.1%[2] - 澳华内窥镜2025年前8月累计招投标增长29.4%、但8月单月下滑18.5%[2] 设备更新政策推动 - 四部委联合发文明确2027年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目标[3] - 政策要求提升高端设备配置至中高收入国家水平[3] - 2024年全国各省市发布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采购计划[3] 设备更新市场化特征 - 自主采购比例提升 满足高端医学影像和放疗等领域临床升级需求[4] - 资金结构多元化 包含中央专项资金、长期国债、地方政府资金、县域医共体专项资金及医疗机构自筹资金[4] - 县域医共体建设带动更新需求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单个医院和区域性项目同步推进[4]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大规模设备更新逐步常态化、专业化 带动医疗机构采购积极性提升[3] - 影像和放疗等创新诊疗设备更新需求快速释放[3] - 县域医疗设备更新成为市场活跃度较高领域之一[4]
国泰海通:设备更新政策持续落地 医疗设备景气度延续
智通财经· 2025-09-12 15:24
医疗设备招投标增长态势 - 2025年8月新设备招投标规模MR同比增长36.7% CT同比增长77.5% DR同比增长50.2% 超声同比增长35.2%[1][2] - 内窥镜同比下滑2.7% 手术机器人同比下滑51.9%[1][2] - 2025年前8月累计招投标规模MR增长83.9% CT增长93.6% DR增长85.9% 超声增长64.2% 内窥镜增长31.6% 手术机器人增长46.5%[2] 重点公司业绩表现 - 联影医疗2025年8月MR增长9.0% CT增长69.5% 前8月累计MR增长51.5% CT增长53.8%[2] - 迈瑞医疗超声设备8月增长48.4% 前8月累计增长72.7%[2] - 开立医疗超声设备8月增长22.2% 前8月累计增长108.2% 内窥镜8月增长121.1% 前8月累计增长84.1%[2] - 澳华内窥镜8月下滑18.5% 但前8月累计仍增长29.4%[2] 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 - 国家四部委明确目标 2027年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3] - 2024年全国各省市发布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采购计划[3] - 2025年以来设备更新常态化专业化 带动影像、放疗等创新诊疗设备需求快速释放[1][3] 市场运行特征与资金结构 - 设备更新呈现市场化特征 自主采购比例持续提升[1][4] - 资金结构多元化 包含中央专项资金、长期国债、地方政府资金、县域医共体专项资金及医疗机构自筹资金[4] - 县域医疗设备更新成为市场活跃领域 县域医共体建设需求占据重要市场份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