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京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烽火报国路•逐梦新征程”融媒行动启动
南京日报· 2025-05-28 21:17
纪念活动启动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融媒行动在南京正式启动,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地档案馆参与,近20家在宁企业积极响应[1] - 活动由南京市档案馆、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博物总馆联合主办,将通过寻访、展陈等多种形式串联南京工业从抗战时期西迁救国到新时代科技强国的历史脉络[1] 企业历史回顾 -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前身永利铔厂在抗战期间多次遭受日军炮弹轰炸被迫迁移到四川,硝酸塔被日军掠夺,抗战胜利后追索回南京[3] - 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金陵兵工厂、南京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江南汽车公司等多家企业也曾西迁,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持生产[5] - 抗战胜利后众多企业回迁南京,在解放后迎来迅速发展[5] 工业遗产保护 - 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共同成立南京工业遗产档案文化研究中心,并与近20家企业代表签署南京工业遗产档案战略合作协议[5][7] -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将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持续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现代能源体系[5] 新时代发展 - 南京理工大学国防教育与国防动员研究院赠送新型155mm车载加榴炮模型,彰显南京从"实业救国"到"科技强国"的跨越[9][11] - 南化公司生产区中历史悠久的硝酸塔与现代化化工设备相映成辉,体现厚重历史与新质生产力的碰撞[11]
南京青年AI技术实训营闭营 大学生沉浸式解锁人工智能新技能
南京日报· 2025-05-28 11:05
实训期间,学员们走进南京阿里中心、中通服共生课堂和江苏移动研发中心,将学习场景从教室延 伸至产业一线。在江苏移动研发中心,"5G+AI"视觉检测、智能数字人模型、四足机器狗等创新项目引 发热烈讨论。学员们通过亲身体验AI技术在政务、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落地场景,直观理解"技术 —产业—应用"的转化逻辑,进一步拓宽科技创新视野。 "参观过程中,四足机器狗在工业场景中的灵活应用让我大为震撼,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产 业升级的缩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左振宇表示,3天实训让他系统掌握了大模型提示词运用、图片 工作流创建等技能,也深刻认识到AI伦理与科技强国的青年责任。东南大学学生王子淳则认为,实训营 揭示了AI与多领域融合的潜力,"跨学科思维和技术洞察力,将成为我们驾驭智能生产力的关键能力。" 5月25日,南京青年AI技术实训营闭营。来自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的40余 名青年大学生通过3天沉浸式学习,深度接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在理论学习与场景实践中感 知AI产业脉搏。 本期实训营聚焦AIGC专题,以"理论奠基+技能落地"为核心逻辑,邀请行业一线专家带来多维度课 程。开营第一课上, ...
二〇二五年“宁工品推”拓市场供需对接系列活动计划发布
南京日报· 2025-05-28 11:05
活动概述 - 2025年南京市"宁工品推"拓市场供需对接系列活动计划正式发布,全年将举办100场以上活动,明确主题、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1] - 活动由市工信局、江宁经开区管委会及南京新工投资集团联合主办,旨在构建高效供需对接平台,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1] - 80余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参与活动,共同探讨产业发展新趋势、寻求合作新机遇[1] 活动规划 - 2025年将组织工业品专项推广、线上线下供需对接活动100场以上,紧盯产品与市场精准对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2] - 每月聚焦不同主题:1月产业链整合、2月科技驱动产业升级、3月全域拓市、4月垂直领域发力、5月构建全链条生态[2] - 6月链接全球资源、7月细分领域精准发力、8月创新服务赋能持续发展、9月构建多元产业生态、10月跨越合作扩大市场、11-12月锚定全年目标收官冲刺[2] 活动成效 - 5年来已累计举办近200场供需对接活动,超千家企业借势突围[1][2] - 今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各类供需对接活动超60场[2] - 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帮助企业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实现供需匹配,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3]
2025年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大会在宁举办
南京日报· 2025-05-28 11:05
此外,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关主题的图书馆员系列研修班、联盟学术论坛等活动相继举办, 形成覆盖文献资源共享、图书馆人才培养、成员机构信息互通的合作机制。在联盟支持和带动下,共 建"一带一路"国家图书馆双边交流与多边合作不断深入,成果丰硕。联盟在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图 书馆事业协同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国际图书馆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据了解,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致力于为成员机构提供业务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共建"一带一 路"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协同发展,推动文化交流互鉴。自2018年成立以来,联盟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目 前共有来自39个国家的51家机构加入。此次大会邀请来自中国、孟加拉国、伊朗、牙买加、老挝、马 来西亚、蒙古、缅甸、俄罗斯、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等 15个国家26个机构的80余名馆长和专家代表参加活动。 近年来,联盟通过"丝绸之路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推动丝路沿线数字图书馆实现数字资源及珍贵 文献的跨国互通。"项目不仅延续了古代丝绸之路以书为媒的文化交流传统,更以数字化赋能的形式突 破了时空限制,在知识共享和传承文明等领域发挥了桥梁作用。"中国国家 ...
南京第八次牵手深圳文博会——
南京日报· 2025-05-28 11:05
数字文化产业展示 - 南京展区以"数字金陵"为主题,携近30家文化科技领军企业亮相深圳文博会,展示AI交互、全息显示、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 [1] - "金陵风华数字矩阵"通过全息炫屏动态呈现夫子庙、大报恩寺等南京地标,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光影交融 [2] - "曹先生"AI智能对话系统基于《红楼梦》专项数据库,结构化处理22张数据表、293幅清代画作及8个版本剧本,实现文学经典的智能解析 [3] - 全球首款"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南京小咖实现90秒/杯的制啡效率,集成自助点单、激光打标等全自动化流程 [3] 非遗技艺创新应用 - 南京云锦博物馆推出手机包、香囊等文创产品,对传统"妆花"工艺解构重组,并开发可手机交互的典藏卡使文物"悬浮"展示 [4][5] - 云锦画作《九华擎霄》采用金线真丝织造,融合宋代《爱莲说》文本暗纹,单件作品装裱耗时超200小时 [5] - 金箔锻制技艺开发团扇、冰箱贴等衍生品,现场观众可参与贴金互动,产品厚度达0.12微米 [6] - "陀飞轮都城文化系列"腕表以微雕工艺刻画明城墙等元素,结合青年艺术家设计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5]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 南京炫佳网络科技KinoxAI平台吸引45家企业洽谈,达成3项初步合作意向 [7] - 云锦博物馆数字典藏盲盒互动卡直播观看量达38万人次,线下获30家机构合作邀约 [7] - 德朗克电子科技与广东豪悦签约景区IP数字化项目,聚焦文旅产业转型 [7] - 南京2024年数字文化产业营收超1600亿元,其中数字内容生产等三大优势产业贡献75%增加值 [8] 产业融合成果 - 南京文化新业态对产业增加值贡献度达75%,形成互联网文化服务、数字内容生产、先进文化装备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8] - 270个文化产业项目在"2025南京文化产业合作交流活动"中寻求合作,覆盖数字内容、文化装备等领域 [7] - 全息技术、VR应用与非遗传译形成协同效应,推动文旅消费从"流量"向"留量"转化 [6][9]
无人机巡田,数字化赋码
南京日报· 2025-05-28 11:05
无人机技术在耕地保护中的应用 - 南京市高淳区漆桥街道投用首个无人机机巢,用于"一田一码"试点工作,无人机可飞行十公里并自动返航充电[1][2] - 无人机拍摄的高清影像通过系统自动比对,能快速发现抛荒、动土等情况,比人工巡查效率更高[2] - 无人机将依托机巢进行自动巡航,全覆盖试点区域农田,提升农田管理效率[2] "一田一码"试点工作进展 - 南京市在3个街道开展试点,涉及耕地12.2万亩,包括漆桥街道、永宁街道和龙袍街道[3] - 试点工作包括建立动态联合监测体系和闭环处置机制,采用"高清影像自动检测+无人机辅助识别+人工核查"方式[2] - 各部门协同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负责高标准农田和标准化菜地调查,林业部门负责林草湿普查,规划资源部门负责耕地现状补充调查[3] 耕地资源整合与优化 - 试点区域正在摸清耕地、林地等资源底数,为智慧化平台建设打下基础[3] - 计划将零星分散、耕作条件不便、坡度25度以上的地块调出永久基本农田范围[4] - 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原则,探索耕地与林湿地的置换方式,解决国土空间配置冲突[5] 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 - 5月底完成摸底调查后将进入数据上图和信息入库阶段,优化"智慧耕保"数字化管理系统[6] - 系统将为每块农田生成二维码作为"数字身份证",扫描可查看地块信息及管控要求[6] - 二维码管理遵循"空间不变,码不变"原则,全程可溯源,方便基层工作人员查询[6] 未来工作计划 - 规划资源、农业农村和林业部门将建立会商研判、日常联络等工作机制[7] - 构建"技防+智防+人防"立体监测体系,实现问题快速处置和结果更新[7] - 3个街道将在8月底前完成试点,年底前向全市涉农板块推广"一田一码"[7]
从“厂区禁区”到“开放景区”,南京做对了什么?
南京日报· 2025-05-28 07:39
国家级环保盛会 - 5月29日全国石化行业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启动仪式将在南京金陵石化举行 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等多家机构联合主办 [1] - 2018年南京已举办首次全国环保设施开放现场观摩会 其经验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 [1] 石化行业环保设施开放实践 - 金陵石化将占地1万平方米的荒山改造为"石化版莫奈花园" 成为公众开放日热门打卡点 [2] - 开放内容涵盖脱硫脱硝装置展示 年加工1000万吨原油的炼油四部现代化操作系统 [2] - 2012年起邀请人大代表等参观 2016年常态化开放 累计接待公众1.3万人次 [2] - 企业通过开放扭转"高污染"刻板印象 设立100元话费奖励公众监督举报机制 [2] 南京行业领先地位 - 南钢 扬子石化等企业在生态环境部拓展"新四类"前已主动开放厂区 [3] - 南京8家单位入选首批"新四类"开放名单 数量居全省第一 并参与编写行业开放指南 [3] 沉浸式环保教育创新 - 南钢智慧运营中心45米大屏展示能源管理全流程 融合AI 大数据实现实时监控 [4] - 开放智能工厂 钢铁博物馆等场景 学生可体验3D炼钢过程 购买文创产品 [4] - 扬子石化展示船舶洗舱技术 金陵电厂设微缩景观 梅钢开放4条现代化产线 [6] 数字化开放形式 - 2022年南京首创环保设施直播活动 企业高管在线讲解电子废弃物处理流程 [7] - 推出"云参观"短视频系列 2024年线上直播观看超10万人次 [7] 生态文化融合 - 开发科普漫画 文创产品 手绘地图等衍生内容 [8] - 策划5条"美丽南京"生态文化体验线路 推动"生态+"模式创新 [8] - 计划培养"小小讲解员" 组建"金牌环保主播"团队 深化开放成效 [8]
民俗味道“飘香” 演艺盛宴“诱人”
南京日报· 2025-05-27 10:29
民俗体验活动 - 高淳老街历史文化景区举办"高淳老街民俗戏曲季",包含民俗戏曲、绘画展览、非遗集章线路等活动,时间5月31日至6月2日 [1] - 熙南里街区推出端午市集、胶片摄影展、包粽子、射五毒、白局评弹演绎、鸭蛋彩绘等活动,时间5月31日至6月2日 [1] - 溧水洪蓝龙舟竞渡大赛于5月31日在胭脂河洪蓝集镇段举办 [1] - 老门东"非遗墟市"开设中医康养区、非遗文创区和文博研学区,时间5月28日至6月1日 [1] - "非遗快闪"活动包含吆喝、古彩戏法、杖头木偶等表演,时间5月29日至6月1日 [1] 群众文化活动 - "粽情端午 情暖社区"公益演出于5月28日在樱驼花园社区广场举办 [2] - 玄武湖景区梁洲舞台举办端午诗会,包含诗词朗诵、歌舞、器乐表演,时间5月31日 [2] - 紫金坊"端午市集"提供特色文创、互动体验和美食,时间5月31日至6月2日 [2] - 江宁杨柳村举办"江韵端午 趣意探宁"主题活动,时间5月31日 [2] - 金陵图书馆推出端午节主题书展 [2] 博物馆活动 - "金陵寻梦·夜瞻园"演出结合园林空间与戏曲、器乐、多媒体,时间5月31日至6月2日 [2] -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举办"半夏端阳·稚趣'六一'"花样民游会,时间端午假期 [2] - 钟山文学馆推出古法香牌制作体验活动 [2] - 高淳区博物馆举办"五月端阳——'我们的节日'图文展" [2] 演出市场 - 周深2025"深深的"巡回演唱会南京站于5月31日和6月1日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举办 [3] - "声声不息"港台金曲榜演唱会在江苏荔枝大剧院举办,时间5月31日 [3] - "江好遇见 相约泰山"滨江音乐会在桥北滨江生态公园举办,涵盖流行、民谣、古典音乐,时间5月31日 [3]
“换船不换箱,货物一箱到底” 南京港首次开通海运国际转运业务
南京日报· 2025-05-27 10:25
海运国际转运业务模式 - 南京港首次开启海运国际转运业务模式,货物在南京龙潭港卸船停留后换乘"天福2"轮运往韩国釜山 [1] - 海运国际转运货物指由境外港口启运,在我国境内换装国际航行船舶后继续运往境外指定口岸的货物 [1] - 该模式实现"换船不换箱,货物一箱到底",具有降低物流成本、盘活国际货运航线、助力资源调配等优势 [1] 业务模式对企业的影响 - 解决直达航线紧缺、频次较少的问题,降低运输成本 [1] - 增强供应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 - 为南京及周边企业出口打通新通道,有助于外贸企业降本增效 [2] - 丰富南京区域远洋航线网络,提高物流运输整体效率 [2] 对港口发展的意义 - 有助于建设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推动港航货协同发展 [2] - 为将南京港建设成综合性、专业化港口提供支持 [2] - 拓展南京港双向开放枢纽功能,提升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水平 [2] 海关监管措施 - 新生圩海关提前梳理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召开政策宣介会 [2] - "点对点"做好舱单填报、国际转运准单填报等环节操作答疑指导 [2] - 加强船舶航行计划摸排,及时审核申报数据,强化全流程监管 [2] - 与港口部门加强联动,关注系统调试、报文解析状态,强化全程物流协同 [2]
银行为近零碳买单,“贷”动企业科学降碳
南京日报· 2025-05-27 08:19
绿色金融创新产品 - 南京银行成功发放江苏省首单3400万元"近零碳工厂"挂钩贷款给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 - 该产品将贷款利率与企业"近零碳"建设成效动态挂钩 达成降碳目标可获利率优免 [2] - 产品专为江宁开发区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设计 旨在降低企业低碳转型融资成本并提升试点积极性 [2] 企业绿色转型实践 - 埃斯顿实施"自动化+机器人+AI+数字化+绿色化"全产业链布局 将自有技术应用于工厂绿色化改造 [2] - 企业建成全国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自动化产线 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厂可视化运营 [2] - 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污染源自动监控等措施推动单位产值能耗显著下降 [2] 园区政策与规划 - 江宁开发区2022年底发布全省首个园区级"近零碳工厂"创建标准 配套绿色发展激励政策 [1] - 园区计划深化碳达峰试点建设 覆盖零碳园区、工厂、建筑等领域 强化与金融机构协同创新 [3] - 目标构建具有园区特色的绿色金融体系 助推企业绿色化、高端化、数字化发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