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京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拉萨市、西宁市党政代表团来南京考察
南京日报· 2025-05-30 09:53
拉萨市党政代表团考察南京 - 拉萨市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拉萨建设 [2] - 南京将坚持精准援藏、系统援藏、长期援藏,聚力产业合作、民生改善、民族团结 [2] - 南京持续深化教育、医疗、人才、就业等各领域支持帮扶,谋划"十五五"重点合作事项 [2] - 拉萨市代表团考察天加能源公司、小西湖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2] 西宁市党政代表团考察南京 - 南京与西宁推动对口协作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将在产业协作、民生改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方面深化合作 [3] - 西宁代表团考察江苏国轩新能源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熙南里文化街区 [3] - 两市将加强产业链协作、开放互鉴、人才交流,推进"宁宁协作"再上新台阶 [3]
江苏南京:“农业小镇”蝶变“农科新城”
南京日报· 2025-05-30 08:2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南京国家农高区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植物生长周期比传统大棚缩短20天,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 [1][6] - "植物工厂"通过LED灯带调节光照配比,每日生产生菜等蔬菜500斤,年营收约150万元 [3][6][7] - 三角堇日销售量达7000-8000朵,批发价每朵0.15-0.2元,主要供应上海餐饮市场 [6] - 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光伏发电覆盖10余种果蔬种植,包括葡萄、无花果等 [7] 食品产业集群发展 - 中饮巴比食品南京基地日产能达30-35吨馅料及45万只面点,覆盖华东1000家加盟店 [8] - 江苏合悦食品拥有2万平米生产基地,主打脱骨凤爪等卤味零食,品牌包括李小掌、掌一哥 [8] - 大希地道格勒工厂引进3D扫描切割机,每分钟精准切割牛排400片,每小时产能1.6万片 [9] - 园区已形成主流食品、休闲食品、网络食品三大集群,乐饮咖啡、王老吉基地即将投产 [9]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 农高区筛选650项技术成果在交易平台推广,覆盖干旱地区及北方农业应用 [10] - 南农1632、苏豆7号等品种通过江苏省农科院转化,以大米、黄豆产品形式全国销售 [10] - 与13所高校共建科研平台,形成"实验室-生产线-大市场"闭环,累计产出850项科技成果 [10] - 未来将推进"碳谷"项目,聚焦林木生物质利用及双碳研究,并落地AI驱动的"伏羲农场" [11] 产业生态与战略布局 - 园区以生物农业为主导,协同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和科技服务业,定位长三角创新策源地 [7] - 实施EOD项目打造"生态-农业-科技"增长链,开展绿色低碳技术试点 [7] - 集聚41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名高层次人才,承担370余项农业科技项目 [10] - 目标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推动"农业硅谷"式创新发展 [12]
青海美食节在宁开幕高原臻品“直通”南京人餐桌
南京日报· 2025-05-30 06:59
青海美食节活动概况 - 青海美食节在南京开幕 为期一个月 主题为"河湟臻品·飨遇金陵" 旨在促进江苏青海东西部协作 [1] - 开幕式通过宣传片和歌舞展示青海自然风光与河湟文化 现场设立非遗手工艺品展销区 [1][2] - 活动覆盖南京金陵饭店自助餐厅 老门东"大美青海高原臻品"店铺 栖霞山河湟非遗展销中心三大消费场景 [1] 东西部协作成果 - 青海是江苏唯一同时开展对口支援与东西部协作的省份 过去三年共建33个农畜产品直供基地 设立116个直营店/专柜 [1] - 累计助销青海农特产品达12.3亿元 重点推广沙棘果汁 高原牛羊肉 黑枸杞 特色酸奶等产品 [1] - 开幕式为江苏13家餐饮企业授牌 未来将扩大青海食材在江苏餐饮渠道的渗透 [2] 产品与渠道创新 - 南京金陵饭店特别研发融合青海特色食材的创新菜品 如高原牛羊肉与黑枸杞入馔 [1] - 除高端酒店渠道外 同步开放历史文化街区与景区销售点 覆盖游客与本地客群 [1] - 通过非遗展销中心实现文旅商业联动 提升产品溢价空间 [1][2]
第二届江苏拉萨周在宁开幕 一批重大项目签约
南京日报· 2025-05-29 10:49
江苏拉萨合作升级 - 江苏对口支援西藏拉萨31年 累计安排援藏财政资金81 9亿元 实施援助项目751个 选派干部人才1026名 [1] - 产业援藏为核心战略 结合两地优势 以产业项目为抓手推动高质量援建 [1] - 拉萨产业强市母基金与江苏毅达资本签约 助力打造投资创业热土 [1] - 拉萨人才办与南京人才集团签署协议 强化本地人才队伍建设 [1] 拉萨特色产业市场拓展 - "拉萨好水好物"品牌进驻南京 设立1家展厅和3家门店 销售青稞酒 牦牛肉 冬虫夏草等特产 [2] - 建立江苏省前置仓网络 实现次日达冷链配送 保障生鲜品质 [2] - 当前销售额达3000万元 增速持续提升 预计2024年底突破5000万元 [2]
去年南京民营经济贡献47.5%GDP 较2023年提升1.4个百分点
南京日报· 2025-05-29 10:49
南京民营经济贡献 - 2024年南京民营经济贡献全市47.5%的生产总值(较2023年提升1.4个百分点)[1] - 民营经济占全市41.7%的进出口总额[1] - 21867家企业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民企占比超90%[1] - 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4家,其中65%以上为民营企业[1] 南京市工商联工作重点 - 强化政治引领,深化理论武装、加强形势教育、注重价值引领[1] - 优化营商环境,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建设公正透明法治环境[1] - 赋能民企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促进要素积聚、发挥人才优势[1] - 深化改革,加强会员制改革、提升商会党建工作水平、推动模范机关建设[1] 2024年市工商联工作成果 -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助力优化营商环境[2] - 推进服务优化创新、强化工商联自身建设[2] 2025年市工商联工作规划 - 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聚焦"党政关注、企业急盼、自身能为"[2] - 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优化民营企业服务[2] - 提升工商联工作质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2] 会议审议事项 - 审议通过市总商会2024年度财务工作报告[2] - 审议通过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六届二次理事会工作报告和2024年度财务工作报告[2] - 表决通过有关人事安排[2]
南京首个居住类城市更新试点项目交房
南京日报· 2025-05-29 10:49
"东西都带齐了吗?" "带齐了,放心。" "马上要拿房了,这一刻真的好激动呀!" 5月28日早上7时许,69岁的汪立志与妻子早早出门,他们要回"新家"了。 经过5年推进,江苏省首批、南京首个居住类城市更新试点项目——石榴新村A地块6幢新建住宅正 式交房,200户原地回迁居民满怀期待地回到"老地方",在石榴花开的季节开启"新村"新生活。 石榴树下,居民们的幸福回家路 虽然是上午8时30分开始交房,但汪立志和妻子马凤英早早就来到现场。 石榴新村这个占地1.6万平方米、曾聚居1500人的"城中村",因48%的房屋面积不足35平方米、"一 线天""握手楼"密集、基础设施缺失等问题,居民更新意愿强烈。 2019年,石榴新村城市更新危房安全消险改造正式拉开序幕。秦淮区在现场成立指挥部、工作 组,党员带头、各部门协同,开展攻坚工作。 "那个时候,每天就是拎着板凳到居民家问需求,做思想工作。"府俊是越城集团派驻现场的一个小 组长,因为居民对城市更新、原址重建不理解,常吃闭门羹。在昨天的交房现场,居民孙有红与老伴李 祥林握着府俊的手,对他5年来的服务表示感谢。"看到大家都住进新楼房,我也有自豪感。"府俊说。 在"规划引领、因地 ...
1—4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4.6亿元,同比增长5.9%
南京日报· 2025-05-29 10:49
商业综合体开业 - 玄武花园城开业 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 以骑行友好 天文主题 宠物友好等为主题 开业首日客流旺盛 [1] - 商场亮点包括屋顶花园天文观测台 小熊猫专线接驳红山森林动物园 与紫金山 玄武湖等城市IP深度串联 [2] - 引入Specialized南京购物中心首店等骑行零售店 规划骑行友好线路 设立骑行友好驿站提供维护保养服务 [2] 消费市场表现 - 1-4月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4.6亿元 同比增长5.9% 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1] - 玄武花园城吸引240家品牌入驻 其中首店119家 占比接近50% [3] - 南京近三年引进品牌首店近千家 包括全球首店4家 亚洲首店3家 中国首店55家 [4] 首发经济发展 - 德基广场"花园食光"聚集全国首店KR烤肉 江苏首店泰漾 南京首店周舍等 成为消费流量引力场 [3] - 南京出台《关于促进首发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 15条措施打造"首发南京"IP 已兑现政策资金超千万元 [4] 城市IP与商业创新 - 紫金·钟爱里以骑行友好为核心IP 开街当天吸引近千名骑行者 首周骑行路线打卡率超90% [5] - 金陵中环融合《红楼梦》IP打造艺术装置 永辉超市南京首家调改店引入60多款胖东来自有品牌商品 [6] - 南京阿里中心商业金陵天地将于6月底亮相 虹悦里商业街区7月升级 新增沉浸式剧院等多元业态 [6]
老“游”所“享”,“银发族”激发消费新动能
南京日报· 2025-05-29 08:30
银发旅游市场趋势 - 银发旅游人数已占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成为旅游消费生力军 [1] - 老年群体消费观念升级,从"走马观花"转向注重健康、品质和体验,追求"年轻态"生活 [1] - "新老人"(50后、60后)消费观念显著改变,人均寿命延长和受教育程度提升推动高品质旅游需求 [7] 高端旅游产品表现 - 新东方快车金钻车体新疆14日游定价73949元/人,配备独立包间、平铺大床、独立卫浴等五星级设施 [2] - 相同线路高端产品价格是常规团(1万多元)的数倍,但2021年推出后持续供不应求,2024年单款产品已吸引近千名游客 [3] - 高端产品中餐标达80-200元/人,住宿选用五星级顶级品牌,景点安排VIP通道,市场接受度高于2-3万元中端产品 [7] 康养旅游创新模式 - 南京推出12条"银龄康养"专线,整合美丽乡村、生态秘境与文化体验,例如栖霞区"印象桦墅"线串联民宿村与泰康之家·苏园医养社区 [4] - 泰康之家·苏园推出1-3天医养旅居产品,结合健康管理(如无痛肠胃镜检查)与文化体验(八段锦、茶道),高峰期日接待70-80人 [5] 行业参与者策略 - 旅行社观察到55岁以上跟团游占比近20%,其中90%选择纯玩0购物产品,北京、上海、南京需求最旺盛 [8] - 途牛推出"乐开花爸妈游"品牌,提供随团陪护、辅助餐包、延长午休等适老化服务,覆盖海南私家团、广东美食团等主题 [8]
“链主”现场发需求 配套企业忙“接单”
南京日报· 2025-05-29 08:23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国电南自作为智能电网产业"链主"企业,现场发布储能变流器产品器件需求,包括储能电池PACK、熔断器、直流隔断开关等 [1] - 埃斯顿自动化作为机器人产业"链主"企业,发布战略需求包,希望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提供完整行业解决方案 [2] - 南京开关厂、中电变压器、亿嘉和科技等配套企业现场展示新型电力、机器人、工业软件等领域最新产品和技术成果 [2] 供应链生态建设 - 国电南自在南京拥有约200家供应商,其中江宁区超过50家,涵盖元器件、工程件及配套外协服务 [1] - 埃斯顿与南京及周边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形成"2小时响应圈"区位优势,帮助本地配套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 [2] - 多家银行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新工集团数科公司与江宁经开集团等签署协议,提供多元化供需对接服务 [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国电南自发布零碳园区、虚拟电厂、能碳管理系统和"华电睿"系列产品,计划加大前沿技术领域研发投入 [1][5] - 埃斯顿通过战略性需求包推动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创新优先"转型,构建"技术预见-场景革命-标准引领"传导链 [3] - 南京市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开放共性平台和试验设备,组织"揭榜攻关" [5] 产业集群效应 - 国电南自通过本地协作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带动配套产业链发展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 - 天洑软件表示"宁工品推"活动推动制造企业与软件企业合作,形成产业发展"闭环" [3] - 南京市工信局强调"链主"企业需开放供应链资源,带动中小企业深度融入产业链 [4]
链主企业“全程陪跑” 软件谷“升级”谷雨学院
南京日报· 2025-05-29 08:07
谷雨学院升级与活动 - 2025谷雨学院3 0版全面升级 采用人才学院加精英学院双轨模式 构建技术筑基乘生态突围双向赋能生态 实现从技术人才到企业家的全链条培育 [2] - 自2020年创立以来 谷雨学院已培育428家科创企业 服务覆盖500多家企业 [2] - 今年学员分为匠心营和卓越营两组 匠心营首期软件开发能力提升班已满员 7月和9月将开放软件测试能力提升班和AIGC赋能班报名 [2] - 卓越营吸引来自京沪浙宁等地的30家高成长企业 其中71%为创始人亲自参训 六成企业年度营收超3000万元 [2] 培育体系与课程设置 - 人才学院聚焦软件人才成长 以谷雨匠心营为核心 辅以UP营和谷雨YEAH校 [3] - 精英学院瞄准企业发展痛点 关注企业家成长需求 以谷雨卓越营为核心 结合谷雨至善讲堂 谷雨思享汇和谷雨知行TALK进行交流活动 [3] - 谷雨学院组建17位全方位赋能产业导师矩阵 汇聚知名学术领袖 行业领军人物及实战专家 [3] - 匠心营引入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麦思博等高校产业资源 开设软件开发班 软件测试班 AIGC赋能班 实践专家月谈4大班级 [3] - 卓越营联合创合汇创新院 邀请华为云 西门子 亚马逊云科技等链主企业 全程陪跑助力学员企业破局困境 [3] 校企合作与课程内容 - 校企联合开发AIGC赋能课程 打通从技术研究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3] - 重点打造产业链陪跑计划 为入营企业铺就技术-场景-资本-人才的快速成长通道 [3] - 开学第一课邀请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王承祥展望6G通信网络技术革新 新华社瞭望财经人工智能首席专家田丰解析智能体与机器人协同发展趋势 [3] 企业大模型应用 - 软件谷发布企业大模型垂直应用典型案例 目前有7家企业大模型成功在国家网信办备案 [4] - 15家重点企业深度参与大模型技术应用 推动传统企业转型 [4]